當時邊境安定,蒙古雖有擾邊的行動,但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朱瞻基實行安撫的政策,力主和議,保持了和平共處的局麵。同時,在宣德年間,鄭和也開始了他最後一次的航行,英雄在海上“誕生”,最後也把生命留給了大海,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之子,隨著鄭和的死,大明朝的帆影從此遠逝。


    朱瞻基的英明還表現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上,他愛惜民力,與民休息,重視農業,力勸農桑,鼓勵墾荒,農民得以安居樂業,社會財富迅速積累起來。時稱“宇內富庶,賦入盈羨”,是明王朝財力最雄厚的時期。同時,各行各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商品生產程度提高,手工業得到發展,商路增闢,國內外貿易有所發展。農民生產生活得到保障,農民起義也很少。所有這些一方麵是開國幾代君主積極治理的結果;另一方麵,也與朱瞻基任人得當,吏治較為清明息息相關。


    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開闢了明朝建國以來最和平也是最繁榮的時期,難怪穀應泰會對他們父子倆大加讚揚:“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隻是,盛世之下,有一股暗流湧動!


    天子的感嘆:就是那一隻蟋蟀


    《促織》是蒲鬆齡《聊齋誌異》裏的一個故事,為很多人所熟悉。其實它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明朝,當朝皇帝有一個嗜好,鬥蟋蟀成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鬥蟋蟀在全國風行起來,蟋蟀的價格扶搖直上。後來皇帝覺得京城的蟋蟀不好,派太監四出採辦。其中,聽聞蘇州的蟋蟀特別好,皇帝為此特意敕令蘇州知府況鍾協助太監採辦1000隻蟋蟀。上命下達,攤派給了當地的百姓,結果弄得雞犬不寧,悲劇就這樣發生了。蘇州有一個糧長用一匹馬換取了一隻好蟋蟀,準備獻給皇帝。這個糧長的妻妾因為好奇看這隻蟋蟀時,它竟然狡猾地跑掉了。妻妾自知闖了大禍,遂自殺了,糧長一看這家破人亡的情景,也跟著上吊了。這就有了後來蒲鬆齡改編的《促織》一文。


    若問這位如此“不務正業”的皇帝是誰,其實他就是這位宣宗皇帝朱瞻基,縱觀明朝的歷史,可以發現明朝的十幾個皇帝都特別有個性,而且有些人的嗜好也很古怪,這位皇帝就是其中一個,他喜歡鬥蟋蟀,被人稱為“促織天子”。


    孟子有句千古名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是在告誡人們在最得意處千萬要頭腦清醒,不可因一時的繁盛而起了貪圖享樂之心,畢竟事情往往都在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中悄悄地發生著量變。朱瞻基遭遇的正是這一階段,“隨著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君臣陶醉在表象的治平景象中,沒有意識到盛世下存在的隱患。’‘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紀綱為之不振,這種情況宣宗當然脫不了幹係。”(許文繼、陳時龍《正說明朝十六帝》)他生在盛世,守護了盛世,卻也為盛世埋下了隱憂。


    首先,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就是朱瞻基對中央機構的改革。太祖朱元璋時撤了宰相,收了兵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司所事,同時六部尚書與都察院之都禦史合稱“七卿”,這“七卿”與通政司的通政史、大理寺的大理卿合稱“九卿”,分別理事,互相製約,對皇帝負責,權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但是天下事何止千千萬,遇到朱元璋這樣精力充沛的皇帝,倒還能勉強應付。可是守成的君主們習慣了和平年代的歌舞昇平,沒了祖宗的精力、雄心和體魄,一個人就應付不來了,因此就要想辦法。朱元璋在廢相之後,自己處理天下政務也很吃力,就設了大學士一職,官職不高,是皇上的侍從文臣,兼備諮詢。到成祖時,也沿用了這一製度,他精選翰林院文臣進入文淵閣,文淵閣乃皇帝與文臣研讀之所,因此就產生了“內閣”,內閣大學士原是皇帝的助手,相當於秘書。但是成祖幾次出征,根本無法親自處理朝政,因此內閣大學士們便有了第一次總攬政事的機會。


    到宣宗時,他也實在應付不來全國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想出了一個更完備的辦法來處理政事: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準,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內閣大臣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麵,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為“批紅”。可是這樣批示還是很麻煩,於是皇帝就開始象徵性地批寫幾本,大多數的“批紅”則由司禮監的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後人猜測明宣宗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讓太監牽製內閣的權力。這就出現了明朝歷史上比較特殊、影響深遠且很奇怪的政治格局,從而也為太監的粉墨登場,開始幹預朝政埋下了隱患。


    這時國家的土地兼併問題也逐步凸顯出來,大量土地流向皇室顯貴官僚地主手中。農民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流民問題已逐漸形成。宣德三年(1428),“山西饑民流往至南陽諸郡不下十萬餘口,有司軍衛及巡檢司各遣人捕逐,民愈窮困,死亡者多”。宣德五年(1430),北直隸易州有逃民1229戶,山東濰縣有逃民3407戶。流民的產生,直接後果就是農民起義的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於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於海英並收藏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