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網絡思想係統


    沈成濤教授敏捷地在西班牙台階上攀登。在這座十八世紀的古蹟上,懶散地坐著稀稀拉拉的人:戴麵紗的修女,穿印有菲亞特公司商標外套的工人,衣服象非洲火烈鳥的外國遊客。他終於爬到了頂端。羅馬——這座“偉大的城市”展現在他腳下。


    台伯河水很混濁,水麵上漂著垃圾和漲鼓鼓的死貓屍體。橫七豎八的橋、聖?安吉羅宮和安托普斯宮灰暗的頂、聖保羅教堂豎著十字架的盔形頂、競技場、歌劇院,它們是“世界京城”的驕傲。那都是歷史啦。現實是:由i牽頭,來自各國的生物學和其他有關專家們,將聚會在偉大的羅馬帝國京城,商量決定人類命運的大事。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發起一次對植物病毒——簡稱p-病毒——的強大攻擊。


    巴塞羅寺廟當年經常舉行宗教儀式,大會的會址就定在它裏麵。不同的是,在富麗堂皇穹頂間的繞樑餘音,將不再是愚弄教民的誑語,而真正變成拯救人類的福音。


    沈教授來得略早了點,他打開皮包,先閱讀自己的發言稿。一會兒,與會者到棄了。加拿大的安格爾教授宣布開會。


    安格爾莊嚴地走近麥克風: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在一個偉大帝國的歷史廢墟上開會,是為了阻止一小撮惡徒們不久的將來要在人類的廢墟上舉行舞會。


    我們都是同行,也為同一個目標集結到凱撒和奧古斯都的京城。恕我直言,我們的目標也是人類對我們的希望,戰勝p-病毒。


    其實,p-病毒並沒有什麽了不起。它很簡單,它的病理機製也很簡單。在戰勝了癌細胞的大軍麵前,作為一種蛋白質殘基,我們可以將它攻克。


    眾所周知,植物的基礎是通過光合作用,把水、二氧化碳、礦物元素變成複雜的有機物:蛋白質、脂肪、糖、纖維和維生素。這一過程的關鍵是葉綠素。外星人的攻擊點便選它上麵。


    葉綠素的核心是以鎂、氮原子為中心的卟啉環,它插在蛋白分子層中。它們和葉綠醇結合成了大分子,進一步組成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量子轉換體。請注意,其中還有酶的分子。葉綠素光解水,水中的氫離子把能量儲入腺酸磷中,並生成還原輔酶2,即nadph。它們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作用極大,將二氧化碳等生成的磷酸甘油酸還原成三碳糖,最後變成六碳的葡萄糖。


    外星人的p-病毒直接攻擊量子轉換體中的酶和nadph。通過信使rna使酶的dna中毒混亂。於是,葉綠體中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同時被切斷了。象一個人被雙筒獵槍同時擊中心髒和大腦一樣。


    先生們、女士們:


    在以前很長一段時期中,我和大家以及我們的前輩們過分注重真菌和細菌造成的植物病。因為它們往往是千百億美元農作物損失的禍根。而象菸草花葉病、甜菜的頂部捲縮症、橙樹的“脫裏斯特查病”——快速衰老症和玉米花葉病等病毒性植物病,一直很少有人研究。其原因是它們的總損害能力並不大。另一方麵,它們的傳染媒介象甜菜葉蚤和橙樹芽蟲等,很容易被殺蟲劑消滅。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過分關心自己的直接安全、健康和享受,而對植物的健康則長期漠不關心。這方麵的投資還不及軍費和消費品工業的千分之一。


    尊敬的各位學者們,評價歷史的功過代替不了解決現實問題。讓我們向前看吧!在這裏,我要提醒各位,外星人的p-病毒並不是通過昆蟲一類媒介來傳播的,他們使用的是我們在戰爭中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氣溶膠。所以,請大家的思路集中到p-病毒的本身,而不是它的媒介。因為目前我們是無法擊落飛碟的。也無法把成萬平方公裏的森林、牧場和農田全搬到經過消毒的玻璃罩中。


    安格爾教授深鞠一躬,結束了講話。


    接下去,丹麥學者埃裏科?卡爾森介紹了p-病毒很象動物病毒。它從植物葉的氣孔中進入葉綠體。在水溶性酶的作用下一斷為二。其頭部形成類似天花病毒的含dna族病毒,進入葉綠體基粒。其尾部是似乎含rna族的病毒,如蟲媒病毒,進入葉綠體基質。“然後,”卡爾森作了一個手勢“它們雙管齊下,把基粒中的酶和基質中的nadph幹掉。”


    印度病毒學者尼赫魯用高解析度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講解了兩種不同的p-病毒結構,它們的x—光衍射圖、病毒的信使rna轉錄機理,子代病毒和p-病毒的自體裝配。他年齡大了,每說一二分鍾便咳嗽一回。讓人感到他在病毒海洋的長年航行中已經耗盡了精力。


    各國的學者都陸續發言,貢獻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銀幕上有時出現雙螺旋的蛇形脫氧核糖核酸和六邊形的嘧啶、五邊形的嘌呤,有時.出現各種各樣的植物細胞、膜和線粒體。


    一位學者講完後,總有別的學者提出問題,爭論很激烈。晚上是極豐盛的宴會,各國名菜、糕點、水果、酒,應有盡有。人們給這群科學神仙們貢奉了最好的禮品,希望他們能為人類解除憂患。


    略事體息後,他們又繼續開會,直到深夜。沈成濤教授走出巴塞羅寺廟時,萬籟俱寂。死氣沉沉的羅馬城沒有燈光,隻有滿天寒星象冰棱似地閃爍著光芒。“也許就是這些星星中的一顆給地球帶來了無窮災禍。”教授漫步在大理石柱和花崗石廢墟間,默默地想著:“人類的文明會不會重新淪為這堆廢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禍匣打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宜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宜昌並收藏禍匣打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