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署名錢晉的軍人在軍隊報紙上撰稿說“目前談論重建為時尚早。首先,我們隻消滅了兩隻飛碟。它們究竟有多少,將採取什麽報復措施和將在什麽規模上報復都不知道。
說實在的,廣州勝利就象美洲早期的印第安戰爭中,印第安人用弓箭僥倖殺死一名殖民地軍官一樣。用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準備下一輪戰爭是必要的。衝突剛剛開始,艱險尚在前頭。”
名叫陳娟娟的廣州姑娘在《花城》雜誌上寫出她的鄉間感受:“我從小生長在廣州。盡管經常旅遊,但從未真正在農村生活過。經過這一周,我體驗到從來沒有過的陶淵明式的田園詩的情趣。花香鳥語、水田清清,樸實可愛的村民,嗄嘎叫的鴨鵝,令人心醉的空氣和靜謐。我問自己:究竟什麽是值得追求的?也許是一種內心的寧靜。那麽信息呢?大都市的誘惑和魅力就在於信息。朋友:在信息和人之間,你投誰的票呢?”
克裏姆林宮斯巴斯克鍾樓的大鍾低沉地敲了九響。越過宮牆的堞雉,可以看到一座大圓頂的宮殿。宮殿裏許多房間都擺滿了油畫、雕像、古色古香的家具。其中一間房子有大理石的柱子、金色的拚花拱頂,枝形大吊燈和紅地毯。鍾聲剛落,一位魁梧的斯拉夫老人站起來說:“同誌們,開會吧。”
在最高蘇維埃會議的寬敞大廳中,舉行的是蘇聯部長會議,議題很簡單:符拉迪沃斯托克事件的後果和對策。
蘇聯外交部長李維諾娃情緒激昂:“遠東事件使我想起了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俄國土地過於遼闊,從東到西一萬公裏,而俄羅斯民族人口又過於稀少,隻有二億。縱觀地球的開發居住情況,得承認聖安德列也夫給我們得天獨厚的恩寵。但任何大戰都將使俄國人口劇減。人口減到一定程度,統治力量就要削弱。那些虎視眈眈的鄰國就會瓜分它們覬覦已久的大蛋糕。”部長是個精明的圖拉女人,目光閃閃,難怪在外交圈子中被叫做“鷹”
國仿部長站起來。他胸前的“列寧”、“紅旗”、“金星”
勳章叮噹響。他揮揮手:“前景不那麽可怕。李維諾娃同誌。
象中國人搞的那種質能轉換裝置我們也可以搞。我們有布拉茨克和努列克這樣的水電站,我們的能源按人口平均是世界第一。至於核彈,我們要多少有多少。飛碟敢來,我們就打一場核戰爭。兩個世紀以來我們就做好了核戰爭的準備。沒有哪個國家象蘇聯這麽適於打核大戰了。當然,許多名城可能毀掉,難道中國的廣州不是也焚於核火了嗎?這裏,我想起十六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力普的一句話。當他聽到耗費巨資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覆沒時,撫須而嘆:“感謝上帝!
我有如此大權,高興的話,我還可以再建一支。”他抹抹鬍子坐下來。旁邊的李維諾娃嗅到他身上的酒味。
計劃委員會主任扶了扶亞歷山大皇帝式的古式眼鏡,不出聲地冷笑著:“同誌們,蘇聯今天的工業體係,包括全球生畏的軍事工業體係,是十月革命以來,幾個世紀勞動的結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我國的令人羨慕的石油、黃金、鉻、鈦和森林資源從西方和日本買來的。”他不笑了,非常認真地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俄國的資源早已不象當年那麽值得自豪了。一定程度上,要歸結於我們的浪費。我們曾象門捷列夫所說‘燒鈔票’一樣地揮霍資源。”
他斜了國防部長一眼,“包括養活一些所謂有‘政治價值’的窮國。”當他發現國防部長脖子漲紅時,他做了一個手勢。
“今天不是辯論外交政策的時候。我也無意挑起論戰。
總而言之,俄羅斯母親不再那樣慷慨啦。我希望,我們能夠採取非戰爭的途徑。比如列寧就曾簽署過布列斯特和約。”
一個極有貴族風度的婦女站起來,大家都認出她是教育部長納揚拉。她把戴著大鑽石戒指的手放在橡木桌上。“蘇申斯基同誌說得對。我們要盡力避免戰爭和全國性破壞。同誌們,也許大家還不太清楚。今天的蘇聯青年再也不是保爾·柯察金和卓婭式的人物了。如果列寧醒來,一定會對他們大吃一驚。青年們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追求物質欲望的勁頭十足。
他們隻學了西方的縱慾主義和講究享受,而不管人家競爭社會中的奮鬥精神。他們經不起戰爭,更忍受不了重建。天!肖洛霍夫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是一幅多麽可怕的情景呀!”
納揚拉毫不吝嗇地使用著形容詞的最高級。然後,她打開隨身小皮包,拿出一件半導體收音機那麽大的東西:“當然,俄國是出偉人的國家。偉大的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家都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但物質的力量不是幾個聖人能左右的。看看這微型磁碟裏的調查報告吧!青年們想什麽?追求什麽?厭惡什麽?喏,這裏是民意測驗的百分比,這裏是思想——道德——信仰社會模型。”當把小磁碟插入紅緞牆旁的電腦後,她指著顯示圖象說:“我代表蘇聯的母親和青年人反對核戰爭!”
“那麽,關於談判,我們能想辦法嗎?”部長會議主席問大家。
科學院院長發言:“如果我們能找到共同的語言,就是說我們能運用他們理解的方式,那我們就告訴他們:戰爭對雙方都不利。歷史上的戰爭總是通過和約或協議什麽的來結束的,戰爭從來不是目的。勝利者不需要屍體來獎賞。我想,我們學院的數學、心理—心靈學和電子研究中心能解決這個問題。”
說實在的,廣州勝利就象美洲早期的印第安戰爭中,印第安人用弓箭僥倖殺死一名殖民地軍官一樣。用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準備下一輪戰爭是必要的。衝突剛剛開始,艱險尚在前頭。”
名叫陳娟娟的廣州姑娘在《花城》雜誌上寫出她的鄉間感受:“我從小生長在廣州。盡管經常旅遊,但從未真正在農村生活過。經過這一周,我體驗到從來沒有過的陶淵明式的田園詩的情趣。花香鳥語、水田清清,樸實可愛的村民,嗄嘎叫的鴨鵝,令人心醉的空氣和靜謐。我問自己:究竟什麽是值得追求的?也許是一種內心的寧靜。那麽信息呢?大都市的誘惑和魅力就在於信息。朋友:在信息和人之間,你投誰的票呢?”
克裏姆林宮斯巴斯克鍾樓的大鍾低沉地敲了九響。越過宮牆的堞雉,可以看到一座大圓頂的宮殿。宮殿裏許多房間都擺滿了油畫、雕像、古色古香的家具。其中一間房子有大理石的柱子、金色的拚花拱頂,枝形大吊燈和紅地毯。鍾聲剛落,一位魁梧的斯拉夫老人站起來說:“同誌們,開會吧。”
在最高蘇維埃會議的寬敞大廳中,舉行的是蘇聯部長會議,議題很簡單:符拉迪沃斯托克事件的後果和對策。
蘇聯外交部長李維諾娃情緒激昂:“遠東事件使我想起了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俄國土地過於遼闊,從東到西一萬公裏,而俄羅斯民族人口又過於稀少,隻有二億。縱觀地球的開發居住情況,得承認聖安德列也夫給我們得天獨厚的恩寵。但任何大戰都將使俄國人口劇減。人口減到一定程度,統治力量就要削弱。那些虎視眈眈的鄰國就會瓜分它們覬覦已久的大蛋糕。”部長是個精明的圖拉女人,目光閃閃,難怪在外交圈子中被叫做“鷹”
國仿部長站起來。他胸前的“列寧”、“紅旗”、“金星”
勳章叮噹響。他揮揮手:“前景不那麽可怕。李維諾娃同誌。
象中國人搞的那種質能轉換裝置我們也可以搞。我們有布拉茨克和努列克這樣的水電站,我們的能源按人口平均是世界第一。至於核彈,我們要多少有多少。飛碟敢來,我們就打一場核戰爭。兩個世紀以來我們就做好了核戰爭的準備。沒有哪個國家象蘇聯這麽適於打核大戰了。當然,許多名城可能毀掉,難道中國的廣州不是也焚於核火了嗎?這裏,我想起十六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力普的一句話。當他聽到耗費巨資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覆沒時,撫須而嘆:“感謝上帝!
我有如此大權,高興的話,我還可以再建一支。”他抹抹鬍子坐下來。旁邊的李維諾娃嗅到他身上的酒味。
計劃委員會主任扶了扶亞歷山大皇帝式的古式眼鏡,不出聲地冷笑著:“同誌們,蘇聯今天的工業體係,包括全球生畏的軍事工業體係,是十月革命以來,幾個世紀勞動的結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我國的令人羨慕的石油、黃金、鉻、鈦和森林資源從西方和日本買來的。”他不笑了,非常認真地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俄國的資源早已不象當年那麽值得自豪了。一定程度上,要歸結於我們的浪費。我們曾象門捷列夫所說‘燒鈔票’一樣地揮霍資源。”
他斜了國防部長一眼,“包括養活一些所謂有‘政治價值’的窮國。”當他發現國防部長脖子漲紅時,他做了一個手勢。
“今天不是辯論外交政策的時候。我也無意挑起論戰。
總而言之,俄羅斯母親不再那樣慷慨啦。我希望,我們能夠採取非戰爭的途徑。比如列寧就曾簽署過布列斯特和約。”
一個極有貴族風度的婦女站起來,大家都認出她是教育部長納揚拉。她把戴著大鑽石戒指的手放在橡木桌上。“蘇申斯基同誌說得對。我們要盡力避免戰爭和全國性破壞。同誌們,也許大家還不太清楚。今天的蘇聯青年再也不是保爾·柯察金和卓婭式的人物了。如果列寧醒來,一定會對他們大吃一驚。青年們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追求物質欲望的勁頭十足。
他們隻學了西方的縱慾主義和講究享受,而不管人家競爭社會中的奮鬥精神。他們經不起戰爭,更忍受不了重建。天!肖洛霍夫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是一幅多麽可怕的情景呀!”
納揚拉毫不吝嗇地使用著形容詞的最高級。然後,她打開隨身小皮包,拿出一件半導體收音機那麽大的東西:“當然,俄國是出偉人的國家。偉大的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家都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但物質的力量不是幾個聖人能左右的。看看這微型磁碟裏的調查報告吧!青年們想什麽?追求什麽?厭惡什麽?喏,這裏是民意測驗的百分比,這裏是思想——道德——信仰社會模型。”當把小磁碟插入紅緞牆旁的電腦後,她指著顯示圖象說:“我代表蘇聯的母親和青年人反對核戰爭!”
“那麽,關於談判,我們能想辦法嗎?”部長會議主席問大家。
科學院院長發言:“如果我們能找到共同的語言,就是說我們能運用他們理解的方式,那我們就告訴他們:戰爭對雙方都不利。歷史上的戰爭總是通過和約或協議什麽的來結束的,戰爭從來不是目的。勝利者不需要屍體來獎賞。我想,我們學院的數學、心理—心靈學和電子研究中心能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