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誌峰又神秘地問:


    “哥,你在部隊有相好的嗎?”


    一聽這話,喬生腦海裏閃現出一人來,他甜蜜一笑,突然意識到誌峰正眼巴巴地望著他,他一推誌峰說:


    “小屁孩,你才多大?說這些。”


    “我都二十大幾了,怎麽不能說。”誌峰一本正經地說:


    “說說,她漂亮嗎?”


    “喲,喲!二十大幾了?好像才十九吧!”喬生說。


    “什麽,什麽?”劉誌峰爭辯道:“過完年我就已經二十了!”


    “好了,不說啦,不想學武功了,睡覺,明天還要早起呢!”


    說完,喬生蓋上被子,自個兒想他的美事去了。


    誌峰見喬生不理他,隻好作罷,睡覺了。


    喬生不愧是教導隊出身的好教官,幾個月下來,誌峰在他的精心指導下,無論槍械還是格鬥刺殺都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一天,兄弟倆坐在後院休息。


    “雖然日軍的劍術堪稱世界一流,有點言過其實。但短兵相接時,其兇猛犀利不容小覷!”喬生對誌峰說,他在分析東洋刀法給誌峰聽。


    “聽說長城保衛戰時,我中國軍隊的大刀片就殺贏了鬼子!”誌峰說。


    “哦!你說的是二十九路軍的大刀隊。”喬生說:


    “那真是神刀!聽說是大刀王五的弟子在軍營裏當教官,組建的大刀隊,專克鬼子的東洋刀。”


    “大刀王五!我要學他的刀法。”劉誌峰站起來說。


    “你呀你!不要好高騖遠,沒有最好的武功,武功修為都在於個人個勤奮和悟性。”喬生指指老弟說。


    兄弟倆正說著話。劉老大夫和劉大娘匆匆進來。


    “快!四兒,背你哥哥上後山躲躲去。”劉老大夫說。


    “怎麽啦?爹!”誌峰問。


    “鬼子來啦!”劉大娘在後麵著急地說:


    “兒啊,快走!照顧好你哥!不管發生什麽事都不要出來。”


    “哦!”劉根生背著喬生從後門出去,去了兄弟倆平時練功的地方。


    前邊村頭,鬼子已經進村……。


    嶽州城內,劉福生劉大夫領著他的收屍隊焚燒掩埋完城內和湖裏的屍首後。為了處理飲用水的病毒和預防疾病的傳播,他又開始帶著民夫在洞庭湖裏和嶽州城裏城外的各家各戶忙著消毒殺菌和衛生清理,忙得連新年都沒空回家過。


    半年後,嶽州城內沒有出現大的疫情,手頭上的事基本告一段落,劉大夫才稍有休息時間。


    “正好利用這檔空閑時間回家一趟,看看爹娘和弟弟們。”他想。


    早先家裏托人捎來信,三弟回來了,受傷嚴重,治療需要西藥。劉大夫偷偷找人搞了點西藥,準備過幾天回家時一併帶回去。


    這天,他正在店鋪裏給人看病,一頭戴白孝布全身重孝服裝的人哭喪著臉沖了進來。


    第三章


    更新時間 2012-08-15 09:14:52字數 8444


    第三章 兄弟聯手鋤奸


    嶽州淪陷後,長沙無疑是鬼子的下一個進攻目標,鬼子陳兵新牆河與我九戰區對峙。離新牆河最近的城鎮---嶽州,自然而然成了鬼子後勤補給的後方基地。


    為了鞏固對嶽州的統治,鬼子一方麵對嶽州城的人民採取懷柔政策,利用維持會(原為自治會)管理嶽州,開展商業,保證嶽州的經濟繁榮;另一方麵,為了防止遊擊隊破壞和打擊粵漢鐵路的運輸,影響軍隊的軍需補給,鬼子在鐵路沿線修築炮台,建立據點,方便攻防,並出動部隊對粵漢鐵路兩邊的村子實行“三光”政策。


    這幫毫無人性的畜生燒光粵漢鐵路沿線的民房,驅趕百姓,使得數十萬老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殺害我無辜百姓,達數萬人之多,欠下累累血債!


    不知何故,這天這幫畜生轉到離鐵路幾十公裏之遙的落馬橋來了。劉老大夫和劉大娘連忙進屋,讓兩個兒子去後山躲躲。


    “爹、娘!你們自己要小心!”


    劉誌峰囑咐爹娘,背著哥哥爬到後山上躲了起來。


    接著就聽到鬼子漢奸敲鑼集合民眾。一會兒聽到有吵鬧聲,接著響槍了,接下來就是機槍“噠噠噠”直響,然後鬼子開始燒村子了,濃煙滾滾,嗶嗶啵啵。


    喬生飛身要下山殺敵,誌峰死死抓住他。他知道,兄弟倆這一下去,無疑是飛蛾撲火,死路一條。


    “冷靜!隻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他牢牢記住楊老師臨走時告訴他的這句話,告訴自己不要做傻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鬼子一走,兄弟倆連滾帶爬下了山,來到操場。隻見操場上鄉親們倒在血泊裏。


    “爹!娘!”


    兄弟倆一邊在鄉親們的屍首尋找爹娘,一邊放生大哭。有些躲在地窖裏沒被鬼子發現的村民聽到哭聲,也都爬了出來邊哭邊尋找自己的親人,全然不管已燒著了的房子。


    後山不遠處的康王橋村的村民見落馬橋起火,挑擔提桶跑過來救火,可火勢太大,等得眾人將火撲滅,房子隻剩下斷磚殘瓦了。在康王橋村鄉親們的幫助下,落馬橋倖存下來的幾個人將罹難的親人安葬。安葬完親人後,熱心的康王橋村鄉親又邀請他們到康王橋借住。於是,從灰堆裏刨出幾樣像樣的傢夥式,人們哭哭滴滴去了康王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背嵬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華並收藏背嵬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