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夫指揮的德製驅逐艦與魚雷艇部隊,按計劃一直秘密遊蕩在中南半島的外海,用遠程火炮和魚雷打擊日軍的地麵部隊和補給的艦船。8艘s型魚雷艇部隊在緬甸南部海灣、仰光港口附近連續布置水雷,並擊沉了16艘日軍的運輸船。隨後驅逐艦和魚雷艇部隊同時開進伊洛瓦底江,在那裏配合盟軍阻擊日軍的攻勢。
3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282旅與綠林特遣隊在彪關已經基本完成了防禦部署,叢林裏的三層火力防線和伏擊圈被安排得嚴嚴實實,隱藏了大量的遙控地雷、坦克炮塔和機槍火力點,日軍進得來出不去。
與此同時,櫻井省三指揮的日軍第33師開始突擊伊洛瓦底江中遊,正好與傑拉德的英軍迎頭相撞。
日軍原以為這支英軍會像以前那樣不堪一擊,但實際上該部裝備了來自華軍綠林特遣隊的大量改進型英製自動輕武器,再加上通用載具與十字軍坦克、以及格蘭夫的驅逐艦與魚雷艇的協同封鎖,使得日軍33師的搜索隊在過江時傷亡慘重。
由竹內寬指揮的日軍第55師,從仰光一路向北,氣勢洶洶地殺向同古。其中143聯隊派出了一支大約有500多人的先頭搜索隊,配備了2輛95式防空坦克、4輛41式和7輛赫哈裝甲運兵車,以及5輛挎鬥摩托。這群日本兵還用上了從仰光港口那裏搜刮來的盟軍剩餘的英製斯登和湯普森m28a1衝鋒鎗,以及他們自己的百式衝鋒鎗、96\99式輕機槍和97式狙擊步槍。
楊曉坤命令副官施瓦茨帶著特遣隊的部分傘兵、狙擊手和特務分隊士兵進入叢林,他們很快就在距離彪關5公裏的區域發現了日軍搜索隊和他們的裝甲車輛,雙方隨即在那裏開始了槍戰。
在戰鬥中鬼子有4輛裝甲車被華軍士兵用當成重型手榴彈的m35跳雷和博伊斯反坦克槍擊毀,步兵則陷入zb26捷克式、蘇製馬克沁m30和德製mg34機槍、以及衝鋒鎗和噴火器的懷抱,一些配合中國軍隊作戰的英軍步兵也加入了這次伏擊。
日軍與盟軍在這片叢林裏互相對攻,不過讓鬼子們感到有些惱火的是,那群相當厲害的支那人個個穿著不知從哪裏弄來的迷彩服(德軍m42雙麵迷彩罩衫),使其身影與周圍的叢林景色融為一體。日軍裝備97式狙擊槍的狙擊手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發現目標,結果他們很多人被同樣裝備該槍的前德國黨衛隊突擊小隊長施瓦茨擊斃。
楊曉坤開著一輛採用林地迷彩塗裝、換裝了新的pak40型長管75毫米主炮的德國4號中型坦克,從彪關向南突擊日軍,開炮擊毀日軍戰車,並掩護施瓦茨的部隊撤退。日軍搜索隊不知道當麵中國軍隊的底細如何,隻得回到了他們在勃固的基地。
這下可好,急功近利的竹內寬命令第143聯隊向北快速挺進,將同古外側的彪關、鄂克春和皮尤河等據點作為主攻目標。
在彪關據點觀察敵情的楊曉坤和施瓦茨、還有第282獨立旅旅長胡德明都知道現在他們已經吸引了小鬼子的注意力,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盡可能阻擊敵人的大規模攻勢,為駐紮在同古的第200師提供足夠的布防時間。
當天夜裏,日軍第143聯隊兵分兩路穿過叢林,突襲中國軍隊控製的彪關前哨站。華軍軍官們早就意識到了敵人的這招,因此很快就命令工兵引爆地雷,十幾個坦克炮塔同時向運動中的日本兵開炮,在陣地上的華軍士兵們也跟著用機槍開火。楊曉坤讓他的護目鏡轉入紅外模式,配合手中的zh29半自動步槍在黑暗中狙殺了不少的敵人。
日軍南方軍部隊為了適合東南亞的叢林環境,早在進入緬甸以前就曾專門在海南島進行過強化訓練,其中的重點就是應付夜戰。因此第143聯隊的這些鬼子在遭遇華軍雷區和炮火的突然打擊之後,很快就重新布陣,朝著有火光閃動的地方射擊。
楊曉坤發現日軍的動作有所改變,便親自率領馬特凱恩預留的第2傘兵突擊中隊衝出彪關陣地,向敵人發起反擊。那些頭戴m38傘兵鋼盔、身穿黃綠條紋迷彩服的德式華軍傘兵在這種地麵近戰中表現得非常勇敢,他們用半國產化的斯登mk2改進型衝鋒鎗、索米m31衝鋒鎗和白朗寧m28卡賓型自動步槍與日軍的突擊隊互相對射,有時還拚起刺刀。結果這一個晚上下來,日軍在中國軍隊密集的火網麵前無法立足,在彪關陣地丟下了600多名官兵的屍體,華軍也有170多人在夜戰中陣亡。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彪關和其它友鄰據點的成敗,直接關係到遠征軍第200師在同古的防禦部署能否有充裕的時間來加以完善。如果再往上走,那就是關係到杜聿明第5裝甲軍、第6和第66軍能否抓緊時間通過滇緬公路展開全麵布防,從而阻擊日軍第15軍的進攻。因此遠征軍總部特別提出要求,加強各部隊之間的互相協同配合,明確各級別指揮係統與其相應要擔負的作戰任務。
中國遠征軍之所以如此強調有關協同作戰與調節指揮係統的問題,是因為這個軍團自打組建之初,在高級長官們之間就隱藏著很多心照不宣的矛盾。其中比較明顯的包括從美國遠涉重洋趕來擔任總指揮的史迪威與老蔣和杜聿明之間,中國軍隊與英國軍隊之間,甚至在軍級部隊裏也有這樣的情況。
如此一來,遠征軍內部就不得不為了大部隊的指揮權而暗自爭鬥,不過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讓國軍在旅團以下的大批基層官兵倒黴。
目前在同古前線的遠征軍部隊,起初並沒有意識到滇緬公路的交通堵塞給他們帶來的麻煩到底有多大,大多數官兵們都隻是想要在異國他鄉拚命打鬼子,讓中國軍隊能夠在國際反法西斯戰場上威名遠揚。
3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282旅與綠林特遣隊在彪關已經基本完成了防禦部署,叢林裏的三層火力防線和伏擊圈被安排得嚴嚴實實,隱藏了大量的遙控地雷、坦克炮塔和機槍火力點,日軍進得來出不去。
與此同時,櫻井省三指揮的日軍第33師開始突擊伊洛瓦底江中遊,正好與傑拉德的英軍迎頭相撞。
日軍原以為這支英軍會像以前那樣不堪一擊,但實際上該部裝備了來自華軍綠林特遣隊的大量改進型英製自動輕武器,再加上通用載具與十字軍坦克、以及格蘭夫的驅逐艦與魚雷艇的協同封鎖,使得日軍33師的搜索隊在過江時傷亡慘重。
由竹內寬指揮的日軍第55師,從仰光一路向北,氣勢洶洶地殺向同古。其中143聯隊派出了一支大約有500多人的先頭搜索隊,配備了2輛95式防空坦克、4輛41式和7輛赫哈裝甲運兵車,以及5輛挎鬥摩托。這群日本兵還用上了從仰光港口那裏搜刮來的盟軍剩餘的英製斯登和湯普森m28a1衝鋒鎗,以及他們自己的百式衝鋒鎗、96\99式輕機槍和97式狙擊步槍。
楊曉坤命令副官施瓦茨帶著特遣隊的部分傘兵、狙擊手和特務分隊士兵進入叢林,他們很快就在距離彪關5公裏的區域發現了日軍搜索隊和他們的裝甲車輛,雙方隨即在那裏開始了槍戰。
在戰鬥中鬼子有4輛裝甲車被華軍士兵用當成重型手榴彈的m35跳雷和博伊斯反坦克槍擊毀,步兵則陷入zb26捷克式、蘇製馬克沁m30和德製mg34機槍、以及衝鋒鎗和噴火器的懷抱,一些配合中國軍隊作戰的英軍步兵也加入了這次伏擊。
日軍與盟軍在這片叢林裏互相對攻,不過讓鬼子們感到有些惱火的是,那群相當厲害的支那人個個穿著不知從哪裏弄來的迷彩服(德軍m42雙麵迷彩罩衫),使其身影與周圍的叢林景色融為一體。日軍裝備97式狙擊槍的狙擊手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發現目標,結果他們很多人被同樣裝備該槍的前德國黨衛隊突擊小隊長施瓦茨擊斃。
楊曉坤開著一輛採用林地迷彩塗裝、換裝了新的pak40型長管75毫米主炮的德國4號中型坦克,從彪關向南突擊日軍,開炮擊毀日軍戰車,並掩護施瓦茨的部隊撤退。日軍搜索隊不知道當麵中國軍隊的底細如何,隻得回到了他們在勃固的基地。
這下可好,急功近利的竹內寬命令第143聯隊向北快速挺進,將同古外側的彪關、鄂克春和皮尤河等據點作為主攻目標。
在彪關據點觀察敵情的楊曉坤和施瓦茨、還有第282獨立旅旅長胡德明都知道現在他們已經吸引了小鬼子的注意力,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盡可能阻擊敵人的大規模攻勢,為駐紮在同古的第200師提供足夠的布防時間。
當天夜裏,日軍第143聯隊兵分兩路穿過叢林,突襲中國軍隊控製的彪關前哨站。華軍軍官們早就意識到了敵人的這招,因此很快就命令工兵引爆地雷,十幾個坦克炮塔同時向運動中的日本兵開炮,在陣地上的華軍士兵們也跟著用機槍開火。楊曉坤讓他的護目鏡轉入紅外模式,配合手中的zh29半自動步槍在黑暗中狙殺了不少的敵人。
日軍南方軍部隊為了適合東南亞的叢林環境,早在進入緬甸以前就曾專門在海南島進行過強化訓練,其中的重點就是應付夜戰。因此第143聯隊的這些鬼子在遭遇華軍雷區和炮火的突然打擊之後,很快就重新布陣,朝著有火光閃動的地方射擊。
楊曉坤發現日軍的動作有所改變,便親自率領馬特凱恩預留的第2傘兵突擊中隊衝出彪關陣地,向敵人發起反擊。那些頭戴m38傘兵鋼盔、身穿黃綠條紋迷彩服的德式華軍傘兵在這種地麵近戰中表現得非常勇敢,他們用半國產化的斯登mk2改進型衝鋒鎗、索米m31衝鋒鎗和白朗寧m28卡賓型自動步槍與日軍的突擊隊互相對射,有時還拚起刺刀。結果這一個晚上下來,日軍在中國軍隊密集的火網麵前無法立足,在彪關陣地丟下了600多名官兵的屍體,華軍也有170多人在夜戰中陣亡。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彪關和其它友鄰據點的成敗,直接關係到遠征軍第200師在同古的防禦部署能否有充裕的時間來加以完善。如果再往上走,那就是關係到杜聿明第5裝甲軍、第6和第66軍能否抓緊時間通過滇緬公路展開全麵布防,從而阻擊日軍第15軍的進攻。因此遠征軍總部特別提出要求,加強各部隊之間的互相協同配合,明確各級別指揮係統與其相應要擔負的作戰任務。
中國遠征軍之所以如此強調有關協同作戰與調節指揮係統的問題,是因為這個軍團自打組建之初,在高級長官們之間就隱藏著很多心照不宣的矛盾。其中比較明顯的包括從美國遠涉重洋趕來擔任總指揮的史迪威與老蔣和杜聿明之間,中國軍隊與英國軍隊之間,甚至在軍級部隊裏也有這樣的情況。
如此一來,遠征軍內部就不得不為了大部隊的指揮權而暗自爭鬥,不過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讓國軍在旅團以下的大批基層官兵倒黴。
目前在同古前線的遠征軍部隊,起初並沒有意識到滇緬公路的交通堵塞給他們帶來的麻煩到底有多大,大多數官兵們都隻是想要在異國他鄉拚命打鬼子,讓中國軍隊能夠在國際反法西斯戰場上威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