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曉坤查看塑料報紙的武器庫時,列表上果然出現了剛才複製進去的3號和4號兩個中型坦克,這讓他感到喜出望外。看樣子這次出來辦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楊曉坤隨即將目光從空曠的操場轉向了旁邊的幾個已經封門了的倉庫,心想那裏麵肯定也會有他所需要的好東西。
楊曉坤再次啟動了他的隱形模式,然後輕飄飄地溜進其中一個很大的倉庫,發現這裏麵裝的竟然都是滿滿的一堆箱子。
它們上麵都有各種各樣的編號,其中大部分應該是武器裝備,包括正宗的新版毛瑟98k步槍(附加刺刀和槍榴彈)、mg34通用機槍、mp38衝鋒鎗、盧格p08、瓦爾特ppk和p38以及紹爾38h手槍、pzb38反坦克槍、m24木柄手榴彈(含集束彈和煙霧彈)、35式反步兵跳雷和與其同名的圓餅形反坦克地雷、80毫米迫擊炮、fl35噴火器和各種彈藥;除此之外還有m30防毒麵具、m35鋼盔、m36黑色裝甲兵棉布製服、黑色皮靴、餐具和食品套裝等各種裝備。
楊曉坤高興地將除了mp38衝鋒鎗和pzb38反坦克槍以外的所有東西都用電子報紙的複製功能收進了武器庫,然後從倉庫中隱形溜到了後麵的另外一處裝備堆放場。那裏有20毫米k38和88毫米k18高炮、105毫米fh18榴彈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37毫米pak36和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另外還有部分skz10半履帶車、skz222四輪裝甲車和大眾m82吉普桶車;他照樣將它們都給複製了下來。
在收集到必要的武器裝備之後,楊曉坤覺得陸軍的東西已經差不多了,至於海空軍的武器裝備則可以暫時放下。接下來他便啟動了電子報紙的圖像編輯功能,利用橡皮擦和套索工具對它們進行改裝,首先在外形上就是要去掉火炮和車輛上的原來所有的納粹和德國國防軍標誌,然後再換成統一的海藍\翠綠\灰白三色迷彩,並特別加上一個很小的記號,以代表它們現在的歸屬。至於內部的改裝則要動用配件屋裏的東西,包括強化行駛驅動係統、雷射跟蹤測距瞄準裝置和敵我識別器、遠程遙控傳感器等裝備。
楊曉坤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利用電子報紙完成了他收集和改裝德軍裝備、準備將其用於抗日的秘密任務,最後他再次啟動穿梭手雷,以光速從德國返回了中國。
第2章 機械兵的突破
更新時間 2010-08-15 17:24:37字數 5786
楊曉坤就這樣獨自回到了位於中國山東東南部的水網地帶之中,此時劉群指揮的遊擊大隊主力已經轉移到了距此不遠的伯東山,那裏地勢險要,便於靈活機動。另外在山區的南部有一個與其同名的大鎮,駐紮有日軍的兩個中隊,這也是劉群想要拔掉的釘子。
雖然遊擊大隊沒有什麽重武器作為支持,但至少在兵力上還很有優勢,其中包括少量來自八路和新四軍的正規部隊與大量的地方武裝和民兵,總共大約有4000多人。劉群心想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隻要花上兩三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戰鬥。
楊曉坤在電子報紙上麵得到了隊長劉群的這個決定,然後他便點出地圖和有關情報,開始進行細緻的分析。結果他發現伯東鎮這地方的鬼子雖然隻有兩個中隊,但城防堅固,要是全靠那些步兵和百姓的勇敢來發動攻擊,那肯定是會吃虧的。
不過現在楊曉坤手裏已經有了個從天而降的超級單兵戰鬥係統,加上其已經儲備有他從德國帶來的各種先進武器,完全可以有條件來幫助遊擊隊來打下這個鎮子。他利用飛龍係統自帶的改裝功能,讓每種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給裝上遠程遙控傳感器,這樣一來它們就可以隨時在電子報紙的地圖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上激活出現或者回收,並按照使用者的指令自動進行各種作戰任務,它們在電子報紙上麵被稱為bot機械兵。
楊曉坤覺得機械兵這個名字確實不錯,他可以通過報紙和傳感器來隨意操控那些需要機動的重武器,而他本人也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為攜帶的重裝備較多而來回奔波操作、從而容易浪費時間的麻煩。
他在仔細地用電子報紙查看了伯東鎮附近的地形之後,來到了一個高地,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個鎮子的具體情況,視野非常開闊。於是楊曉坤便放出了8門150毫米sig33步兵炮、5門88毫米k18高炮和4門105毫米fh18榴彈炮,它們全部通過遙控操作,準備用來進行密集炮轟。其中sig33步兵炮這玩意比日本人的70毫米92式步兵炮的口徑要大上一倍,射程和威力也可以和榴彈炮相當,楊曉坤對此非常滿意。
對坦克裝甲車的部署,楊曉坤採用的是標準的三角形小組突擊戰術,包括一輛4號和2輛3號坦克。另以2輛skz222輪式突擊車打頭陣,搭載37和50毫米反坦克炮的skz10半履帶車跟在坦克後麵行動。它們將從各個方向對日軍陣地展開進攻,楊曉坤一共讓電子報紙的武器庫放出了6個這樣的機械兵突擊小組。
另外楊曉坤本人由於是個特種兵,所以也不能光隻是手裏拿著個報紙在遠處指揮觀察而沒有什麽別的作為,因此他在將已經放出的裝備安排完畢之後,便啟動了自身的隱形模式,一溜煙潛入了伯東鎮的內部。
楊曉坤在暗中觀察了那裏的鬼子,發現這地方確實是戒備森嚴,崗哨林立。在南部的開闊地附近還有幾個標有“嚴禁菸火”四個大字的倉庫,進去一看裏麵基本上裝的都是武器彈藥,這種寶貴的資源可不能被隨便浪費了。
楊曉坤再次啟動了他的隱形模式,然後輕飄飄地溜進其中一個很大的倉庫,發現這裏麵裝的竟然都是滿滿的一堆箱子。
它們上麵都有各種各樣的編號,其中大部分應該是武器裝備,包括正宗的新版毛瑟98k步槍(附加刺刀和槍榴彈)、mg34通用機槍、mp38衝鋒鎗、盧格p08、瓦爾特ppk和p38以及紹爾38h手槍、pzb38反坦克槍、m24木柄手榴彈(含集束彈和煙霧彈)、35式反步兵跳雷和與其同名的圓餅形反坦克地雷、80毫米迫擊炮、fl35噴火器和各種彈藥;除此之外還有m30防毒麵具、m35鋼盔、m36黑色裝甲兵棉布製服、黑色皮靴、餐具和食品套裝等各種裝備。
楊曉坤高興地將除了mp38衝鋒鎗和pzb38反坦克槍以外的所有東西都用電子報紙的複製功能收進了武器庫,然後從倉庫中隱形溜到了後麵的另外一處裝備堆放場。那裏有20毫米k38和88毫米k18高炮、105毫米fh18榴彈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37毫米pak36和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另外還有部分skz10半履帶車、skz222四輪裝甲車和大眾m82吉普桶車;他照樣將它們都給複製了下來。
在收集到必要的武器裝備之後,楊曉坤覺得陸軍的東西已經差不多了,至於海空軍的武器裝備則可以暫時放下。接下來他便啟動了電子報紙的圖像編輯功能,利用橡皮擦和套索工具對它們進行改裝,首先在外形上就是要去掉火炮和車輛上的原來所有的納粹和德國國防軍標誌,然後再換成統一的海藍\翠綠\灰白三色迷彩,並特別加上一個很小的記號,以代表它們現在的歸屬。至於內部的改裝則要動用配件屋裏的東西,包括強化行駛驅動係統、雷射跟蹤測距瞄準裝置和敵我識別器、遠程遙控傳感器等裝備。
楊曉坤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利用電子報紙完成了他收集和改裝德軍裝備、準備將其用於抗日的秘密任務,最後他再次啟動穿梭手雷,以光速從德國返回了中國。
第2章 機械兵的突破
更新時間 2010-08-15 17:24:37字數 5786
楊曉坤就這樣獨自回到了位於中國山東東南部的水網地帶之中,此時劉群指揮的遊擊大隊主力已經轉移到了距此不遠的伯東山,那裏地勢險要,便於靈活機動。另外在山區的南部有一個與其同名的大鎮,駐紮有日軍的兩個中隊,這也是劉群想要拔掉的釘子。
雖然遊擊大隊沒有什麽重武器作為支持,但至少在兵力上還很有優勢,其中包括少量來自八路和新四軍的正規部隊與大量的地方武裝和民兵,總共大約有4000多人。劉群心想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隻要花上兩三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戰鬥。
楊曉坤在電子報紙上麵得到了隊長劉群的這個決定,然後他便點出地圖和有關情報,開始進行細緻的分析。結果他發現伯東鎮這地方的鬼子雖然隻有兩個中隊,但城防堅固,要是全靠那些步兵和百姓的勇敢來發動攻擊,那肯定是會吃虧的。
不過現在楊曉坤手裏已經有了個從天而降的超級單兵戰鬥係統,加上其已經儲備有他從德國帶來的各種先進武器,完全可以有條件來幫助遊擊隊來打下這個鎮子。他利用飛龍係統自帶的改裝功能,讓每種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給裝上遠程遙控傳感器,這樣一來它們就可以隨時在電子報紙的地圖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上激活出現或者回收,並按照使用者的指令自動進行各種作戰任務,它們在電子報紙上麵被稱為bot機械兵。
楊曉坤覺得機械兵這個名字確實不錯,他可以通過報紙和傳感器來隨意操控那些需要機動的重武器,而他本人也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為攜帶的重裝備較多而來回奔波操作、從而容易浪費時間的麻煩。
他在仔細地用電子報紙查看了伯東鎮附近的地形之後,來到了一個高地,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個鎮子的具體情況,視野非常開闊。於是楊曉坤便放出了8門150毫米sig33步兵炮、5門88毫米k18高炮和4門105毫米fh18榴彈炮,它們全部通過遙控操作,準備用來進行密集炮轟。其中sig33步兵炮這玩意比日本人的70毫米92式步兵炮的口徑要大上一倍,射程和威力也可以和榴彈炮相當,楊曉坤對此非常滿意。
對坦克裝甲車的部署,楊曉坤採用的是標準的三角形小組突擊戰術,包括一輛4號和2輛3號坦克。另以2輛skz222輪式突擊車打頭陣,搭載37和50毫米反坦克炮的skz10半履帶車跟在坦克後麵行動。它們將從各個方向對日軍陣地展開進攻,楊曉坤一共讓電子報紙的武器庫放出了6個這樣的機械兵突擊小組。
另外楊曉坤本人由於是個特種兵,所以也不能光隻是手裏拿著個報紙在遠處指揮觀察而沒有什麽別的作為,因此他在將已經放出的裝備安排完畢之後,便啟動了自身的隱形模式,一溜煙潛入了伯東鎮的內部。
楊曉坤在暗中觀察了那裏的鬼子,發現這地方確實是戒備森嚴,崗哨林立。在南部的開闊地附近還有幾個標有“嚴禁菸火”四個大字的倉庫,進去一看裏麵基本上裝的都是武器彈藥,這種寶貴的資源可不能被隨便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