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麵上的探照燈瘋狂地向機群照射,飛彈徒勞地把高空的無人機撕成碎片,高射炮手們也打紅了眼,但解放軍戰機一架接一架地從低空高速掠過,炮彈無一命中。飛行員輕鬆地匯報:“目標大片著火,防空火力不猛,巡邏戰鬥機不見蹤影。”


    雅加達市郊的居民發現市區方向,明亮的閃光照亮了夜空,聖誕樹在深夜開放出火焰花,然後大串煙火猛然落下,發出噓噓聲。空襲開始後隻過了15分鍾,大火乘著風勢已蔓延到全城的木屋。半個小時後,熊熊烈火已蔓延得無法控製,人們放棄了救火的打算。從南方海麵吹來的大風助長了火勢,巨大的火球夾帶著繁星似的火渣,從一所建築物躍至另一所建築物。


    大街上,印尼的消防人員和警察既控製不了四處亂竄的火焰,也攔不住嚇壞了的四處奔逃的人群。人們四散奔跑逃命,像老鼠似地瘋狂亂撞,頭頂上是雷鳴般的爆炸聲,街道上火蛇亂竄,火光中到處是恐怖的尖叫。


    熊熊的火焰逐漸由桔黃色變為白色,陣陣濃煙升向高空,地麵則被火光映成橙色。


    火焰吞噬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金屬融化了,瓦片在火中變成黑色粉末,許多藏在防空洞裏的人被活活烤死。人們瘋狂了,見到水就不顧一切地跳進去,公園的池子裏、醫院的蓄水池裏密密麻麻擠滿了想逃命的人,但高溫使這些池子變成了大鍋,人們成了煮熟的餃子。


    黎明時分,大風停了,雅加達陷入死一樣的寂靜。透過微露的晨光,人們發現市中心一大平地區已經消失了,隻有幾根水泥電線桿和鐵架子孤零零地站立著,另一些塑料gg牌還在冒著青煙,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燒焦屍體的氣味。逃難的人群陸續返“家”,他們涉過芝裏翁河支流,原來的小橋已不見了,河水已變成了黑色,河麵上飄浮著無數燒焦的屍體,分不清是男是女。


    這些倖存者怎麽也不會想到,這一夜的大火,使雅加達幾十萬座建築物付之一炬,幾百萬人無家可歸。歷史上隻有1945年3月9日火攻東京可與之媲美。


    火攻雅加達之後不到一天,解放軍空軍又夜襲第2大城市泗水市,使該市印尼最大的船廠化為一團火焰。第3天,厄運又降臨到萬隆頭上,無數燃燒彈將其變為火堆,它的防空飛彈裝配中心也在烈焰中化為烏有。


    在隨後的一個月內,沈劍飛領導的太空聯合指揮部爪哇島戰略轟炸指揮小組共出動飛機近萬架次,不斷進行空襲的同時,還在雅加達丹絨不碌港和泗水港等爪哇大小港口布下水雷。


    沒有了從爪哇島陸基反潛飛機的威脅,解放軍的潛艇部隊大顯身手,半個月內擊成聯軍的運輸船隻六十餘萬噸,徹底從海上封鎖了爪哇島的生命線。


    第十七章再次停戰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經過幾個月的猶豫終於把一隻腳踏入中國和聯軍的戰爭。


    10月2日,澳新雙方共同宣布出兵從印尼撤僑,澳大利亞第7機步師在巴布亞和紐幾內亞的達魯港登陸,並向印尼的伊利安省小心謹慎地前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空部隊又進駐東帝汶首都帝力,工程部隊開始擴建原有的海空基地。


    中國在印尼的軍隊都得到軍委命令克製,不要和澳新軍隊發生衝突。解放軍的怒氣便集中發泄到爪哇島上的聯軍頭上。


    在爪哇島上的英美海陸空軍原有六萬多人,在一個月的空襲中死傷近萬人。島上的英美軍隊總指揮杭納中將相信,聯軍在爪哇島上至少能堅持1年時間,但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問題是爭取外援。為此,他多次向華盛頓求援,希望得到武器、軍隊和食物,而華盛頓也多次表示要盡一切努力保證送來軍援。10月10日,已撤到澳大利亞的聯軍總司令克拉克來電說,運抵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裏斯班港的一批防空飛彈正在開箱組裝,另外48架j─22b最新戰鬥機正在運送途中,並說總統托雷多“看了您的全部來電,正指示海空軍盡可能向您提供各種支援”。得了這個許諾,杭納為安定軍心,急不可待地於第二天去巡視島上的部隊,滿懷信心地告訴他們說:“援助正在途中,我們必須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然而,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爪哇守軍什麽援助也沒有等到,等到的隻是解放軍空軍的狂轟濫炸和投下的讓他們趕快投降的英文傳單。杭納苦苦哀求克拉克派遣一批戰機飛越雅加達上空,以便壓一壓敵人宣傳的氣焰,並消除爪哇防空洞裏飢腸轆轆的官兵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擔心:華盛頓和倫敦已經拋棄了他們,他們隻有聽天由命了。


    不幸的是,華盛頓和倫敦的最高決策者們的確已經做出了這個決定。為了安撫軍心,他們開了許多的支票,但可惜都是空頭的。克拉克試圖從戰略上打動杭納:“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迅速部署占優勢的新生海空力量,將會切斷婆羅洲以南的中國交通線,並使聯軍能夠在小巽他群島發動進攻……你所贏得的每一天時間,對於為達到我們的目的而集中必要的勢不可當的力量,都是至關重要的。”


    可惜在最實際的現在,無論美國還是它的盟國英國,都沒有力量來實施這個計劃。


    決策者們早已製定了“固守澳洲,推動日印”的全球戰略,大批軍事力量都將集中到澳大利亞和南太平洋美澳交通線上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春秋走向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梅森/夢回漢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梅森/夢回漢唐並收藏從春秋走向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