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0點,暴雨驟歇,烏雲散去,月華如霜。
3日淩晨0點2分,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擔任主攻的j─11f戰鬥轟炸機和j─11h戰鬥機從天邊的雲層穿出,準時對島靴口西北部的蝕點及辛普森點的兵營和瑪麗娜點的防空陣地和機庫等預定目標狂轟濫炸。霎時間,島西北部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火光沖天。助攻的空軍j─10戰鬥機對蝕點及辛普森點的軍用倉庫和油庫秋毫無犯隻是在它們周圍投下大量地雷,對瑪麗娜點附近的機場跑道撒下大量陶瓷糠。
在中心錨地,近百架j─10和j─11戰鬥機以每小時960公裏的速度和60米的超低空飛行高度掠過巴頓點到卡斯特點的海岸線,分3個方向的編隊撲向各自的目標,中央編隊首先向正在起錨的英美中小戰艦發射反艦飛彈。兩邊編隊則交叉向正在起動的大型敵艦投擲下了500公斤的雷射製導炸彈,“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同時中了4枚炸彈,剛才還平靜的港灣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0點08分,總攻開始6分鍾了,8架ejh─7電子戰飛機和12架ej─7a電子戰飛機不在沉默,開始對迪戈加西亞島實施強電子幹擾,當即使英美軍的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失靈。與此同時,8架j─11戰鬥機向島上的已開機的防空雷達站連續發射了50枚高速反輻射飛彈,英美軍的十幾座雷達站在爆炸聲中被夷為平地,剩下移動式的隻好關機休戰。一時間,迪戈加西亞島的防空體係處於癱瘓狀態。
飛機尖利的呼嘯聲和炸彈猛烈的爆炸聲把剛因大雨而放心入睡的英美指揮官從夢中驚醒。
“飛機為什麽不起飛?”島上的基地指揮官向空軍基地發出的質問。
“都給埋在機庫裏了。”
“不是有部份已處於警戒?”
“雨太大,又拖回來了。”
無計可施的基地指揮官又想起飛彈團,正要發問。
“雷達受到強烈幹擾,飛彈無法發射。”下麵的飛彈團團長主動報告。
“打,沒有雷達也給我打!”基地指揮官握著話筒大聲咆哮。
奉命行事的飛彈團將一枚枚失去雷達引導的地空飛彈射向空中,結果可想而知。噴著火焰的防空飛彈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絢麗的弧線,然而卻沒有1枚能夠命中目標。
部署在的兵營周圍的所有高射炮也一起對天空怒吼起來,將半個天空打成了紅色。
終於,1架正向阿普皮亞兵營照射雷射的j─11f被擊中了。這架飛機轉眼間變成一個火球,在暗紅的天空中翻滾著墜向西方的海麵。這是此次戰鬥中英美軍隊獲得的唯一戰果。
0點22分,解放軍海、空機群完成預定攻擊任務,200多架飛機很快消逝在茫茫的夜空中,踏上返航歸途。
空襲僅僅持續20分鍾。
在“海上絲綢”行動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薛皓簡等前指要員全都聚集在黑風洞的控製室裏。他們在等候前線發回的消息。戰鬥打響後15分鍾,報告準時採取行動的第1封密電到達:“造雲火箭成功地麻痹了敵人,我軍未遭任何攔截,由於通過電子幹擾機對敵雷達進行幹擾和用高速反雷達飛彈對敵雷達進行烘d 壞,敵防空雷達係統完全喪失效用。飛機不能起飛,飛彈不能發射,轟炸進展順利。但經過最初的混亂後,敵飛彈及高炮已開始對空直射,雖是無的放矢,卻企圖以大範圍火力網封鎖我機的轟炸。這似乎是開戰以來我遇到的最大麻煩。”
原來那些烏雲閃電、狂風暴雨都是解放軍主動召喚來的,而且不僅能按照他們的需要“製造”這些烏雲閃電、狂風暴雨,而且還能讓它們在適當的時刻停止,以便自己戰機的進攻。
這要歸功於那兩艘“基洛”級柴電常規潛艇發射了的16枚“龍王”火箭“天氣武器”。“龍王”火箭通過爆開向雲塊發射更多微型受控火箭,微型受控火箭在分散的雲塊中使雲塊發生一定電子和化學反應。於是,該雲塊變成濃雲,形成暴風雨。在雷電轟鳴,大雨傾盆的情況下,防空的人連眼睛也睜不開,隻能隱蔽而毫無還擊之力。
解放軍機群將到達時,前導機再向敵方天空的雲塊也發射許多功能相反的“旱魅”
火箭。在發動攻擊前,這些“旱魅”火箭釋放出極小的晶體顆粒,使得敵方上空烏雲消失。對己方戰機來說,敵方上空烏雲消失,其陣地一覽無餘,正是攻擊的最好時機。
美國曾在克拉地峽發動氣象戰,“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次解放軍也回敬美英方一個小範圍天氣戰,扯成平手。倒黴的是那些不知內情的美英守軍,他們就是在臨死之時也沒有想到,這場大雨竟然是人造的。
0點30分,又有二十幾架中國海軍的j─10h和j─11h戰鬥機飛臨迪戈加西亞島上空盤旋轟炸。三十幾架大、中型運輸機載著“藍天”突擊隊來到硝煙還未散去的瑪麗娜點上空。
“準備跳傘!”隊長賀學甫發出命令。
傘兵們依次排好,老練地把強製開傘繩掛在鋼索上,機械師拉開飛機兩側艙門,等著跳傘的信號。
賀學甫命令飛機上升到420米,然後關了油門向下滑行。盡管在敵人嚴陣以待的420米上空滑行非常危險,但他認為跳傘必須在低速下進行,這樣才不致使部隊落地後過於分散。隨著跳傘信號鳴叫,傘兵們迅速跳了出去,隻用了十幾秒鍾每架飛機傘兵都已跳出,隨後投下武器箱。運輸機完成任務後,加大油門,飛向高炮的射擊死角返航。
3日淩晨0點2分,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擔任主攻的j─11f戰鬥轟炸機和j─11h戰鬥機從天邊的雲層穿出,準時對島靴口西北部的蝕點及辛普森點的兵營和瑪麗娜點的防空陣地和機庫等預定目標狂轟濫炸。霎時間,島西北部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火光沖天。助攻的空軍j─10戰鬥機對蝕點及辛普森點的軍用倉庫和油庫秋毫無犯隻是在它們周圍投下大量地雷,對瑪麗娜點附近的機場跑道撒下大量陶瓷糠。
在中心錨地,近百架j─10和j─11戰鬥機以每小時960公裏的速度和60米的超低空飛行高度掠過巴頓點到卡斯特點的海岸線,分3個方向的編隊撲向各自的目標,中央編隊首先向正在起錨的英美中小戰艦發射反艦飛彈。兩邊編隊則交叉向正在起動的大型敵艦投擲下了500公斤的雷射製導炸彈,“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同時中了4枚炸彈,剛才還平靜的港灣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0點08分,總攻開始6分鍾了,8架ejh─7電子戰飛機和12架ej─7a電子戰飛機不在沉默,開始對迪戈加西亞島實施強電子幹擾,當即使英美軍的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失靈。與此同時,8架j─11戰鬥機向島上的已開機的防空雷達站連續發射了50枚高速反輻射飛彈,英美軍的十幾座雷達站在爆炸聲中被夷為平地,剩下移動式的隻好關機休戰。一時間,迪戈加西亞島的防空體係處於癱瘓狀態。
飛機尖利的呼嘯聲和炸彈猛烈的爆炸聲把剛因大雨而放心入睡的英美指揮官從夢中驚醒。
“飛機為什麽不起飛?”島上的基地指揮官向空軍基地發出的質問。
“都給埋在機庫裏了。”
“不是有部份已處於警戒?”
“雨太大,又拖回來了。”
無計可施的基地指揮官又想起飛彈團,正要發問。
“雷達受到強烈幹擾,飛彈無法發射。”下麵的飛彈團團長主動報告。
“打,沒有雷達也給我打!”基地指揮官握著話筒大聲咆哮。
奉命行事的飛彈團將一枚枚失去雷達引導的地空飛彈射向空中,結果可想而知。噴著火焰的防空飛彈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絢麗的弧線,然而卻沒有1枚能夠命中目標。
部署在的兵營周圍的所有高射炮也一起對天空怒吼起來,將半個天空打成了紅色。
終於,1架正向阿普皮亞兵營照射雷射的j─11f被擊中了。這架飛機轉眼間變成一個火球,在暗紅的天空中翻滾著墜向西方的海麵。這是此次戰鬥中英美軍隊獲得的唯一戰果。
0點22分,解放軍海、空機群完成預定攻擊任務,200多架飛機很快消逝在茫茫的夜空中,踏上返航歸途。
空襲僅僅持續20分鍾。
在“海上絲綢”行動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薛皓簡等前指要員全都聚集在黑風洞的控製室裏。他們在等候前線發回的消息。戰鬥打響後15分鍾,報告準時採取行動的第1封密電到達:“造雲火箭成功地麻痹了敵人,我軍未遭任何攔截,由於通過電子幹擾機對敵雷達進行幹擾和用高速反雷達飛彈對敵雷達進行烘d 壞,敵防空雷達係統完全喪失效用。飛機不能起飛,飛彈不能發射,轟炸進展順利。但經過最初的混亂後,敵飛彈及高炮已開始對空直射,雖是無的放矢,卻企圖以大範圍火力網封鎖我機的轟炸。這似乎是開戰以來我遇到的最大麻煩。”
原來那些烏雲閃電、狂風暴雨都是解放軍主動召喚來的,而且不僅能按照他們的需要“製造”這些烏雲閃電、狂風暴雨,而且還能讓它們在適當的時刻停止,以便自己戰機的進攻。
這要歸功於那兩艘“基洛”級柴電常規潛艇發射了的16枚“龍王”火箭“天氣武器”。“龍王”火箭通過爆開向雲塊發射更多微型受控火箭,微型受控火箭在分散的雲塊中使雲塊發生一定電子和化學反應。於是,該雲塊變成濃雲,形成暴風雨。在雷電轟鳴,大雨傾盆的情況下,防空的人連眼睛也睜不開,隻能隱蔽而毫無還擊之力。
解放軍機群將到達時,前導機再向敵方天空的雲塊也發射許多功能相反的“旱魅”
火箭。在發動攻擊前,這些“旱魅”火箭釋放出極小的晶體顆粒,使得敵方上空烏雲消失。對己方戰機來說,敵方上空烏雲消失,其陣地一覽無餘,正是攻擊的最好時機。
美國曾在克拉地峽發動氣象戰,“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次解放軍也回敬美英方一個小範圍天氣戰,扯成平手。倒黴的是那些不知內情的美英守軍,他們就是在臨死之時也沒有想到,這場大雨竟然是人造的。
0點30分,又有二十幾架中國海軍的j─10h和j─11h戰鬥機飛臨迪戈加西亞島上空盤旋轟炸。三十幾架大、中型運輸機載著“藍天”突擊隊來到硝煙還未散去的瑪麗娜點上空。
“準備跳傘!”隊長賀學甫發出命令。
傘兵們依次排好,老練地把強製開傘繩掛在鋼索上,機械師拉開飛機兩側艙門,等著跳傘的信號。
賀學甫命令飛機上升到420米,然後關了油門向下滑行。盡管在敵人嚴陣以待的420米上空滑行非常危險,但他認為跳傘必須在低速下進行,這樣才不致使部隊落地後過於分散。隨著跳傘信號鳴叫,傘兵們迅速跳了出去,隻用了十幾秒鍾每架飛機傘兵都已跳出,隨後投下武器箱。運輸機完成任務後,加大油門,飛向高炮的射擊死角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