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猜測的沒有錯,在中國的無人機群裏,確實隱蔽著十八架殲10戰鬥機。按照早就製定周詳的計劃,他們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隱蔽在無人機中間。飛機上的搜索雷達也沒有打開,對目標的搜索,主要是依靠後方的yj─4b預警機和太空聯合指揮部的指示。在飛行過程中,他們通過雷射數據鏈來控製外圍無人機的飛行姿態,來掩蓋自己的行蹤。
由於中國飛行員採用了“近快戰法”──先發射飛彈,等敵機靠近再開火控雷達,霍華德和他的僚機駕駛員根本來不及反應,他倆的飛機已中彈起火。
在拉著降落傘下降的過程中,霍華德痛苦地承認中國空軍確實是技高一籌。遠方紅光一閃,他嘆口氣:“預警機完了!”
5月2日晚9點,小竇的一連奉命接替二連陣地,阻擊美國第10山地師的東援。
二連長告訴小竇他的陣地是一座深入濱海平原的小山,二連在下午遭到了美國第10山地師空中突擊營的攻擊,損失很大而不得不撤下休整。
小竇摸黑觀察了地形,發現二連把主陣地設在山上目標太大,便連夜改變計劃。派出兩個排在山腳雷場和前沿雷場之間的平地上挖許多可藏一兩個人的地洞,地洞距主陣地都要有三、四公裏遠,並每個洞配發反坦克飛彈,潛伏下六十幾名戰士。
其餘的人一麵加固山上的藏兵洞,一麵在主陣地上作偽裝。小竇還命令全連的指戰員渾身都得塗上總參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研製成功的“人體迷彩偽裝油膏”。這種塗在人體外露的皮膚上具有抗紫外線與驅蚊蟲叮咬等效能的“人體迷彩偽裝油膏”,不僅可以在可見光條件下降低麵部、手部與背景的顏色和亮度對比,應付目視偵察,更能在近紅外、微光夜視儀等先進偵察手段下隱蔽自己,對提高未來戰場上單兵的生存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剛忙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偵察部隊便提醒他們美國的空中突擊營又來了,小竇立刻命令主陣地上的部隊全部分散撤退,潛伏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暴露。
美國第10山地師空中突擊營這次來的是30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8架mh-53j“低空氣路”特種作戰直升機。為了在中國軍隊嚴密的海灘防線上撕開一個口子,保證主力部隊順利突防,第10山地師特別讓空中突擊營對中國軍隊的製高點發起攻擊。
5月3日淩晨1時,瓊斯少校率15架“阿帕奇”和4架“低空氣路”組成的“線衛小隊”從亞齊省北部司馬威市的基地起飛,在夜空中向東飛去。6分鍾後,同樣編成的另一個“接球員小隊”跟著起飛。兩個飛行編隊以每小時222公裏的速度、在15米的高度上向東南飛,航行燈全部關閉,無線電保持靜默,以免被中國軍隊發現。飛行約1小時後,在距預定目標陣地18公裏時,二級準尉托馬斯興奮地對瓊斯少校喊道:“我找到目標區了。”
瓊斯命令:“減速!”
“距離顯示12公裏。”
“旋停!各自鎖定目標。”瓊斯少校心想一切順利。
不一會兒,山上主陣地便被第10山地師的“陸上火力平台”的炮火準確覆蓋,瓊斯他們負責提供實時製導。大約過了十幾分鍾,瓊斯通過前視紅外係統觀察到主要目標均已消失,便下令:“繼續前進,盡量靠近目標,把中國人消滅在坑道洞穴裏!”
空中突擊營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mh-53j“低空氣路”
特種作戰直升機便開始逼近小竇所守的小山。
“中間好象有個大洞,被障礙物所擋。”托馬斯報告。
空中突擊營已離小山不足兩公裏遠,瓊斯觀察了一下,高興地命令:“是指揮部。鎖定它!”
飛彈發射進入倒計時。不到一分鍾,一枚枚“地獄之火”式飛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直奔洞口飛去。火箭和機槍也一起開火,槍彈雨點般打在障礙物上。僅僅4分鍾,洞口和障礙物就不復存在了。
“該看我們的了!”躲在一側偷笑的小竇通過對話機發出一連串命令。
首先是已在美直升機機群之後潛伏在地洞內的六十幾名戰士推開可大大減弱紅外特徵的掩蓋物,發射了反坦克飛彈。
瓊斯少校的空中突擊營突然看見了遠處的閃光,知道不妙,自己已落入對方陷阱,驚恐萬分,美直升機開始紛紛閃躲。
那六十幾枚反坦克飛彈的彈道有許多比平時低,海軍陸戰隊員們都知道這是潮濕的地洞使飛彈受潮了,不過戰士們仍竭力控製著飛彈,不到十秒,飛彈都恢復了正常。
此刻戰士們開始體會到為什麽要進行一彈多靶的訓練,因為不管美機怎麽樣在平麵機動,他們的飛彈都能跟蹤追擊。不到一分鍾,空中突擊營大部分直升機都已空中開花,隻有幾架拚命拉高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躲了過去。此時,其餘陸戰隊員們的肩扛式地對空飛彈開始發威,隻見地麵騰起一道道紅光。
“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急忙發射紅外火箭,卻仍逃不過滅頂之災。原來小竇他們發射的是新一代飛彈fn─6,主要是用來攔截低空或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和直升機。製導採用被動紅外線跟蹤,搜尋採用四元ir探測器,安裝在飛彈頭後麵。所以fn─6的尋的器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可以對付模仿紅外線、ir誘餌以及背景幹擾。
由於中國飛行員採用了“近快戰法”──先發射飛彈,等敵機靠近再開火控雷達,霍華德和他的僚機駕駛員根本來不及反應,他倆的飛機已中彈起火。
在拉著降落傘下降的過程中,霍華德痛苦地承認中國空軍確實是技高一籌。遠方紅光一閃,他嘆口氣:“預警機完了!”
5月2日晚9點,小竇的一連奉命接替二連陣地,阻擊美國第10山地師的東援。
二連長告訴小竇他的陣地是一座深入濱海平原的小山,二連在下午遭到了美國第10山地師空中突擊營的攻擊,損失很大而不得不撤下休整。
小竇摸黑觀察了地形,發現二連把主陣地設在山上目標太大,便連夜改變計劃。派出兩個排在山腳雷場和前沿雷場之間的平地上挖許多可藏一兩個人的地洞,地洞距主陣地都要有三、四公裏遠,並每個洞配發反坦克飛彈,潛伏下六十幾名戰士。
其餘的人一麵加固山上的藏兵洞,一麵在主陣地上作偽裝。小竇還命令全連的指戰員渾身都得塗上總參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研製成功的“人體迷彩偽裝油膏”。這種塗在人體外露的皮膚上具有抗紫外線與驅蚊蟲叮咬等效能的“人體迷彩偽裝油膏”,不僅可以在可見光條件下降低麵部、手部與背景的顏色和亮度對比,應付目視偵察,更能在近紅外、微光夜視儀等先進偵察手段下隱蔽自己,對提高未來戰場上單兵的生存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剛忙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偵察部隊便提醒他們美國的空中突擊營又來了,小竇立刻命令主陣地上的部隊全部分散撤退,潛伏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暴露。
美國第10山地師空中突擊營這次來的是30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8架mh-53j“低空氣路”特種作戰直升機。為了在中國軍隊嚴密的海灘防線上撕開一個口子,保證主力部隊順利突防,第10山地師特別讓空中突擊營對中國軍隊的製高點發起攻擊。
5月3日淩晨1時,瓊斯少校率15架“阿帕奇”和4架“低空氣路”組成的“線衛小隊”從亞齊省北部司馬威市的基地起飛,在夜空中向東飛去。6分鍾後,同樣編成的另一個“接球員小隊”跟著起飛。兩個飛行編隊以每小時222公裏的速度、在15米的高度上向東南飛,航行燈全部關閉,無線電保持靜默,以免被中國軍隊發現。飛行約1小時後,在距預定目標陣地18公裏時,二級準尉托馬斯興奮地對瓊斯少校喊道:“我找到目標區了。”
瓊斯命令:“減速!”
“距離顯示12公裏。”
“旋停!各自鎖定目標。”瓊斯少校心想一切順利。
不一會兒,山上主陣地便被第10山地師的“陸上火力平台”的炮火準確覆蓋,瓊斯他們負責提供實時製導。大約過了十幾分鍾,瓊斯通過前視紅外係統觀察到主要目標均已消失,便下令:“繼續前進,盡量靠近目標,把中國人消滅在坑道洞穴裏!”
空中突擊營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mh-53j“低空氣路”
特種作戰直升機便開始逼近小竇所守的小山。
“中間好象有個大洞,被障礙物所擋。”托馬斯報告。
空中突擊營已離小山不足兩公裏遠,瓊斯觀察了一下,高興地命令:“是指揮部。鎖定它!”
飛彈發射進入倒計時。不到一分鍾,一枚枚“地獄之火”式飛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直奔洞口飛去。火箭和機槍也一起開火,槍彈雨點般打在障礙物上。僅僅4分鍾,洞口和障礙物就不復存在了。
“該看我們的了!”躲在一側偷笑的小竇通過對話機發出一連串命令。
首先是已在美直升機機群之後潛伏在地洞內的六十幾名戰士推開可大大減弱紅外特徵的掩蓋物,發射了反坦克飛彈。
瓊斯少校的空中突擊營突然看見了遠處的閃光,知道不妙,自己已落入對方陷阱,驚恐萬分,美直升機開始紛紛閃躲。
那六十幾枚反坦克飛彈的彈道有許多比平時低,海軍陸戰隊員們都知道這是潮濕的地洞使飛彈受潮了,不過戰士們仍竭力控製著飛彈,不到十秒,飛彈都恢復了正常。
此刻戰士們開始體會到為什麽要進行一彈多靶的訓練,因為不管美機怎麽樣在平麵機動,他們的飛彈都能跟蹤追擊。不到一分鍾,空中突擊營大部分直升機都已空中開花,隻有幾架拚命拉高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躲了過去。此時,其餘陸戰隊員們的肩扛式地對空飛彈開始發威,隻見地麵騰起一道道紅光。
“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急忙發射紅外火箭,卻仍逃不過滅頂之災。原來小竇他們發射的是新一代飛彈fn─6,主要是用來攔截低空或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和直升機。製導採用被動紅外線跟蹤,搜尋採用四元ir探測器,安裝在飛彈頭後麵。所以fn─6的尋的器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可以對付模仿紅外線、ir誘餌以及背景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