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姓田的小子,齊國的吧?你以為你齊國好貨色啊,想當年六國攻打秦國,你這鳥齊王,竟然讓其他國家衝殺,他去取了宋國,這隻東海小蛇,這等行徑,在座的誰人不知?”
蔡澤不愧是個學識淵博的人,這一段話正是齊國難以啟齒的醜事,隻得往肚子疼吞。這事兒齊國畢竟對其餘五國得罪太過,此時有不少五國之人都幸災樂禍起來。
蔡澤說上癮,指著白白胖胖的魏開,“你也別笑,魏國才是天下第一大蠢蛋,沒一個正常的王,當然侯有一個了。別不服氣。商殃,在魏國,一個門客而已,在秦國,大良造;範睢,在大梁,差點喪了命,在秦國,位居臣相。還有毛公,被逼遁跡邯鄲市井風塵,最可氣的是魏無忌,百餘年間呢,除了屈原用八萬新兵拚掉了六萬秦兵,趙奢拚命勝了一次秦軍外,便隻有信陵君,在兵法較量上敗了秦軍,可如此一個大才,竟然到最後,因鬱鬱不得誌而死於酒色,魏國有七大戰國最多的賢士,奈何不用賢,一個李悝,半個吳起,如此荒誕之國,天下少有。”
“向聞蔡先生博學,那你可能說出韓國不是來,當著韓非先生的麵。”一個陰裏陰氣的聲音響起,蔡澤還沒說話,“你個不男不女的人妖,身為韓氏子弟,幹出這等行徑,天地所不容,還有臉在此說話,韓國的事韓非心知肚明,秦國是否虎狼,山東六國又是何種德性,天下人說天下事原本不錯,但試問,天下人者何?”
蔡澤是個要麵子之人,但是聽了這韓非的話,頓時沉默了,一句“天下人說天下事,天下人者何?”讓他震撼了。
此刻聚集在此處的人,雖不能說包攬了天下有識之士,但精英不少,但天下人者何?誰能答得上來?“韓非,難怪連李斯蒙恬都對你敬佩之至,蔡澤今日受教了!”
韓非雖對這裏的人沒幾個有好感,但蔡澤之語,他感覺到了一番真誠,“蔡老,韓非之言是針對別有居心之人,老先生別介意!”
經過這一出,再也沒有人來說六國與秦國是非了。沉默良久,一個不起眼的老人站出來,對著呂不韋一拱手,“呂相爺,秦國不要相爺了,山東六國要你,呂氏春秋之主張,以法治為主,以仁政王道為輔,我覺得可行,不知呂相爺可否在山東六國選一國,來實施你的治國方針?”
呂不韋被罷免,表麵上看,是因為嫪毐之事,因嫪毐是呂不韋讓莫胡進獻給太後趙姬的,才會有後來的嫪毐之亂,這是秦國之變法強國以後的最大恥辱,這當然是呂不韋被罷免的原因之一。
但深層原因,秦王政強力主張商殃法治,呂不韋則認為商殃之法有失殘酷,主張結合王道治國。政道根本的分歧,才導致君臣決裂。
呂不韋之一生,經商之時,用一千多的家底,變成與寡婦清等天下巨商並肩的商家,可謂是商旅道上的傳奇人物。而從政之後,當了秦國三代秦王的臣相,這也是不二的絕世榮耀,放眼百餘年間,即便是白圭也較之呂不韋有不如。
這樣的呂不韋,權力,財富,名望,該享的都享有過了,該擁有的也擁有了,權力場上更是那麽多年過來了。所以,用這些東西,動不了呂不韋的心。
若說有遺憾,《呂氏春秋》,便是呂不韋唯一的遺憾,便也成了唯一能打動呂不韋的籌碼。
這個一直沒有說話的老人,說出了這一番話,嘯月,韓非,高成等人同時看向了這老人,但看不出這老人是何來歷,何許人也!
呂不韋還沒動靜,蔡澤先說了,“不韋,當初我跟你說這話,你不答允,一者當時你還是秦國臣相,二者山東六國之腐朽也是難有作為,而今有人主動提出,或許值得一試?”頓了頓,“不韋啊,想當初老哥哥我還曾與你為敵,但現在麽,我是衷心希望你《呂氏春秋》在這亂世有所建樹!”
蔡澤見呂不韋依舊無動於衷,便道:“你這先生,果真有此誌,說說你是何國之人,處何之位?”蔡澤如此說了,那老者便不該再神神叨叨了。
“我之名不提也罷,老朽乃姬丹幼年之太子傅,隻是太子年少離國,老朽成了名不副實的太子傅,今太子欲效燕昭王之力精圖治,不管功成與否,該當一搏!老朽奉命雲遊為名,尋賢為實。”
還是蔡澤老鄉,當真意想不到,知道是燕國人之後,蔡澤倒不說話了。到此,呂不韋不管有意無意,都得表態了。
呂不韋終於站了出來,“各位,我呂不韋得大夥兒如此,感激不盡!然則,《呂氏春秋》雖有王道成分,卻終究是以法製為主,而山東六國,李悝,吳起,申不亥,趙武靈王,蘇秦,樂毅,這許許多多名人誌士都曾變法,可無一人徹底變法,為何?六國沒有法治生存的土壤,沒有法治為基礎,王道仁政便淪為荒誕的治國手段,呂不韋之《呂氏春秋》,少不了法治。”
呂不韋頓了頓,“再說,呂不韋被秦罷免,但不韋終究是秦之三代臣相,各位如若當呂不韋是朋友,不韋歡迎之至,然若欲不韋為山東之臣,則還是算了,不韋今日當著你們的麵,明確說一句,不韋不管是生是死,都是秦國的臣子。”
呂不韋表態了之後,好些人便紛紛離去,但大部人還是留了下來,呂不韋還是歡迎他們,日日宴席,把個沉寂了百年的洛陽城,變得日日喧囂夜夜笙歌。
蔡澤不愧是個學識淵博的人,這一段話正是齊國難以啟齒的醜事,隻得往肚子疼吞。這事兒齊國畢竟對其餘五國得罪太過,此時有不少五國之人都幸災樂禍起來。
蔡澤說上癮,指著白白胖胖的魏開,“你也別笑,魏國才是天下第一大蠢蛋,沒一個正常的王,當然侯有一個了。別不服氣。商殃,在魏國,一個門客而已,在秦國,大良造;範睢,在大梁,差點喪了命,在秦國,位居臣相。還有毛公,被逼遁跡邯鄲市井風塵,最可氣的是魏無忌,百餘年間呢,除了屈原用八萬新兵拚掉了六萬秦兵,趙奢拚命勝了一次秦軍外,便隻有信陵君,在兵法較量上敗了秦軍,可如此一個大才,竟然到最後,因鬱鬱不得誌而死於酒色,魏國有七大戰國最多的賢士,奈何不用賢,一個李悝,半個吳起,如此荒誕之國,天下少有。”
“向聞蔡先生博學,那你可能說出韓國不是來,當著韓非先生的麵。”一個陰裏陰氣的聲音響起,蔡澤還沒說話,“你個不男不女的人妖,身為韓氏子弟,幹出這等行徑,天地所不容,還有臉在此說話,韓國的事韓非心知肚明,秦國是否虎狼,山東六國又是何種德性,天下人說天下事原本不錯,但試問,天下人者何?”
蔡澤是個要麵子之人,但是聽了這韓非的話,頓時沉默了,一句“天下人說天下事,天下人者何?”讓他震撼了。
此刻聚集在此處的人,雖不能說包攬了天下有識之士,但精英不少,但天下人者何?誰能答得上來?“韓非,難怪連李斯蒙恬都對你敬佩之至,蔡澤今日受教了!”
韓非雖對這裏的人沒幾個有好感,但蔡澤之語,他感覺到了一番真誠,“蔡老,韓非之言是針對別有居心之人,老先生別介意!”
經過這一出,再也沒有人來說六國與秦國是非了。沉默良久,一個不起眼的老人站出來,對著呂不韋一拱手,“呂相爺,秦國不要相爺了,山東六國要你,呂氏春秋之主張,以法治為主,以仁政王道為輔,我覺得可行,不知呂相爺可否在山東六國選一國,來實施你的治國方針?”
呂不韋被罷免,表麵上看,是因為嫪毐之事,因嫪毐是呂不韋讓莫胡進獻給太後趙姬的,才會有後來的嫪毐之亂,這是秦國之變法強國以後的最大恥辱,這當然是呂不韋被罷免的原因之一。
但深層原因,秦王政強力主張商殃法治,呂不韋則認為商殃之法有失殘酷,主張結合王道治國。政道根本的分歧,才導致君臣決裂。
呂不韋之一生,經商之時,用一千多的家底,變成與寡婦清等天下巨商並肩的商家,可謂是商旅道上的傳奇人物。而從政之後,當了秦國三代秦王的臣相,這也是不二的絕世榮耀,放眼百餘年間,即便是白圭也較之呂不韋有不如。
這樣的呂不韋,權力,財富,名望,該享的都享有過了,該擁有的也擁有了,權力場上更是那麽多年過來了。所以,用這些東西,動不了呂不韋的心。
若說有遺憾,《呂氏春秋》,便是呂不韋唯一的遺憾,便也成了唯一能打動呂不韋的籌碼。
這個一直沒有說話的老人,說出了這一番話,嘯月,韓非,高成等人同時看向了這老人,但看不出這老人是何來歷,何許人也!
呂不韋還沒動靜,蔡澤先說了,“不韋,當初我跟你說這話,你不答允,一者當時你還是秦國臣相,二者山東六國之腐朽也是難有作為,而今有人主動提出,或許值得一試?”頓了頓,“不韋啊,想當初老哥哥我還曾與你為敵,但現在麽,我是衷心希望你《呂氏春秋》在這亂世有所建樹!”
蔡澤見呂不韋依舊無動於衷,便道:“你這先生,果真有此誌,說說你是何國之人,處何之位?”蔡澤如此說了,那老者便不該再神神叨叨了。
“我之名不提也罷,老朽乃姬丹幼年之太子傅,隻是太子年少離國,老朽成了名不副實的太子傅,今太子欲效燕昭王之力精圖治,不管功成與否,該當一搏!老朽奉命雲遊為名,尋賢為實。”
還是蔡澤老鄉,當真意想不到,知道是燕國人之後,蔡澤倒不說話了。到此,呂不韋不管有意無意,都得表態了。
呂不韋終於站了出來,“各位,我呂不韋得大夥兒如此,感激不盡!然則,《呂氏春秋》雖有王道成分,卻終究是以法製為主,而山東六國,李悝,吳起,申不亥,趙武靈王,蘇秦,樂毅,這許許多多名人誌士都曾變法,可無一人徹底變法,為何?六國沒有法治生存的土壤,沒有法治為基礎,王道仁政便淪為荒誕的治國手段,呂不韋之《呂氏春秋》,少不了法治。”
呂不韋頓了頓,“再說,呂不韋被秦罷免,但不韋終究是秦之三代臣相,各位如若當呂不韋是朋友,不韋歡迎之至,然若欲不韋為山東之臣,則還是算了,不韋今日當著你們的麵,明確說一句,不韋不管是生是死,都是秦國的臣子。”
呂不韋表態了之後,好些人便紛紛離去,但大部人還是留了下來,呂不韋還是歡迎他們,日日宴席,把個沉寂了百年的洛陽城,變得日日喧囂夜夜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