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狀滅火劑很快撲滅了汽車的火焰,圍觀者中幾乎要爆炸的氣氛也隨之鬆弛下來,原來並沒有什麽汽車炸彈!公司員工們虛驚一場,互相擁抱著,開著玩笑,陸續返回大樓。泰勒警督在接受記者採訪,他輕鬆地說,警方事前已斷定這不是汽車炸彈,所以今天的行動隻能算是一場有驚無險的演習。馬丁想起他剛才的失聲驚叫,不禁綻出一絲譏笑。
他在公司員工群中發現了公司副總經理丹尼·戴斯。戴斯是msd公司負責媒體宣傳的,所以這張麵孔在z市人人皆知。剛才,在緊張地逃難時,他隻是蟻群中的一分子;現在緊張情緒退潮,他卓爾不群的氣勢就立即顯露出來。戴斯近60歲,滿頭銀髮一絲不亂,穿著裁剪合體的暗格西服。馬丁同他相當熟稔,擠過去打了招呼:
“嗨,你好,丹尼。”
“你好,萊斯。”
馬丁把話筒舉到他麵前,笑著說:“很高興這隻是一場虛驚。關於那名中國男子,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戴斯略為沉吟後說:“你已經知道他的姓名和國籍,他曾是msd駐中國辦事處的臨時雇員……”
馬丁打斷他:“臨時雇員?我知道他已經辦了綠卡。”
戴斯不大情願地承認:“嗯,是長期的臨時雇員,在本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後來他同公司駐中國辦事處的主管發生了矛盾,來總部申訴,我們了解了實際情況後沒有支持他。於是他遷怒於公司總部,採取了這種過激行為。剛才我們都看到他在火焰中的痛苦掙紮,這個場麵很令人同情,對吧?但坦率地說他這是自作自受。他本想扮演殉道者的,最終卻扮演了一個小醜。46歲了,再改行扮毛頭小子,太老了吧!”他刻薄地說,“對不起,我不得不離開了,我有一些緊迫的公務。”
他同馬丁告別,匆匆走進公司大門。馬丁盯著他的背影冷冷一笑。不,馬丁可不是一個雛兒,他料定這件事的內幕不會如此簡單。剛才那名中國人的表情馬丁看得很清楚,絕望、悽慘、發狂,絕不像一個職業犯罪分子。戴斯是隻老狐狸,在公共場合的發言一向滴水不漏,但今天可能是驚魂未定,他的話中多少露出了那麽一點馬腳。他說吉明“本想扮演殉道者”—這句話就非常耐人尋味。按這句話推測,則那個中國人肯定認為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殉道者嘛,那麽,他對公司採取如此暴烈的行動肯定有其特殊原因。
馬丁在新聞界闖蕩了30年,素以嗅覺靈敏、行文刻薄著稱。在z市的上層社會中,他是一個不討人喜歡、又沒人敢招惹的特殊人物。現在,鯊魚(這是他的綽號)又聞見血腥味啦,他決心一追到底,絕不鬆口,即使案子牽涉他親爹也不罷休。
僅僅1個小時後,他就打聽到,吉明的恐怖行動和msd公司的“自殺種子”有關。聽說吉明在行動前曾給地方報社《民眾之聲》寄過一份傳真,但他的聲明在某個環節被無聲無息地抹掉了。
自殺種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帶著陰謀氣息的字眼兒。馬丁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錯。
聖方濟教會醫院拒絕採訪,說病人病情嚴重,燒傷麵積達89%,其中3度燒傷37%,短時間內脫離不了危險。馬丁相信醫院說的是實情,不過他還是打通了關節,當天晚上來到病房內。病人躺在無菌帷幕中,渾身纏滿了抗菌紗布。帷幕外有一個黑髮中年婦人和一個黑髮少年,顯然也是剛剛趕到,正在聽主治醫生介紹病情。那位母親不大懂英語,少年邊聽邊為母親翻譯。婦人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擊懵了,麵色悲苦,神態茫然。少年則用一道冷漠之牆把自己緊緊包裹,看來,他既為父親羞愧,又艱難地維持著自尊。
馬丁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去過中國,最長的一次住了半年。所以,他對中國的了解絕不是遠景式的、浮淺的。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所說,他“親耳聽見了這個巨大的社會機器在反向或加速運轉時,所發出的吱吱嘎嘎的摩擦聲”。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那個貧困的、到處充斥“藍螞蟻”的中國,他對這個國家也懷著畏懼。想想吧,一個超過世界人口1/5的民族!沒有宗教信仰,僅靠民族人文思想維持了五千年的向心力!拿破崙說過,當中國從沉睡中醒來時,一定會令世界顫抖—現在它確實醒了,連嗬欠都打過啦。
帷幕中,醫生正在從病人未燒傷的大腿內側取皮,準備用這些皮膚細胞培育人造皮膚,為病人植皮。馬丁向吉明的妻子和兒子走去,他知道這會兒不是採訪的好時機,不過他仍然遞過自己的名片。吉妻木然地接過名片,沒有說話。吉的兒子滿懷戒備地盯著馬丁,搶先回絕道:
“我們什麽也不知道,你別來打攪我媽媽!”
馬丁笑笑,準備施展他的魅力攻勢,這時帷幕中傳來兩聲短促的低呼。母子兩人同時轉過頭,病人是用漢語說的,聲音很清晰:
“上帝!上帝!”
吉妻驚疑地看著兒子。上帝?吉明在喊上帝?丈夫從來就不是虔誠的基督徒,恰恰相反,他一向對所有的宗教都持一種調侃態度。難道他在大限臨近時忽然有了宗教感悟?但母子兩人沒有時間細想,他們靠近帷幕喊著:
“吉明!”“爸爸!”
病床上,在那個被纏得隻留下七竅的腦袋上,一雙眼睛緩緩睜開了,散視的目光逐漸收攏,聚焦在遠處。吉明沒有看見妻兒,沒有聽見妻兒的喊聲,也沒有看見在病床前忙碌的醫護人員。他的嘴唇翕動著,喃喃地重複著四個音節。這次,吉妻和兒子都沒有聽懂,但身旁不懂漢語的醫生卻聽懂了。他是在說:
他在公司員工群中發現了公司副總經理丹尼·戴斯。戴斯是msd公司負責媒體宣傳的,所以這張麵孔在z市人人皆知。剛才,在緊張地逃難時,他隻是蟻群中的一分子;現在緊張情緒退潮,他卓爾不群的氣勢就立即顯露出來。戴斯近60歲,滿頭銀髮一絲不亂,穿著裁剪合體的暗格西服。馬丁同他相當熟稔,擠過去打了招呼:
“嗨,你好,丹尼。”
“你好,萊斯。”
馬丁把話筒舉到他麵前,笑著說:“很高興這隻是一場虛驚。關於那名中國男子,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戴斯略為沉吟後說:“你已經知道他的姓名和國籍,他曾是msd駐中國辦事處的臨時雇員……”
馬丁打斷他:“臨時雇員?我知道他已經辦了綠卡。”
戴斯不大情願地承認:“嗯,是長期的臨時雇員,在本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後來他同公司駐中國辦事處的主管發生了矛盾,來總部申訴,我們了解了實際情況後沒有支持他。於是他遷怒於公司總部,採取了這種過激行為。剛才我們都看到他在火焰中的痛苦掙紮,這個場麵很令人同情,對吧?但坦率地說他這是自作自受。他本想扮演殉道者的,最終卻扮演了一個小醜。46歲了,再改行扮毛頭小子,太老了吧!”他刻薄地說,“對不起,我不得不離開了,我有一些緊迫的公務。”
他同馬丁告別,匆匆走進公司大門。馬丁盯著他的背影冷冷一笑。不,馬丁可不是一個雛兒,他料定這件事的內幕不會如此簡單。剛才那名中國人的表情馬丁看得很清楚,絕望、悽慘、發狂,絕不像一個職業犯罪分子。戴斯是隻老狐狸,在公共場合的發言一向滴水不漏,但今天可能是驚魂未定,他的話中多少露出了那麽一點馬腳。他說吉明“本想扮演殉道者”—這句話就非常耐人尋味。按這句話推測,則那個中國人肯定認為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殉道者嘛,那麽,他對公司採取如此暴烈的行動肯定有其特殊原因。
馬丁在新聞界闖蕩了30年,素以嗅覺靈敏、行文刻薄著稱。在z市的上層社會中,他是一個不討人喜歡、又沒人敢招惹的特殊人物。現在,鯊魚(這是他的綽號)又聞見血腥味啦,他決心一追到底,絕不鬆口,即使案子牽涉他親爹也不罷休。
僅僅1個小時後,他就打聽到,吉明的恐怖行動和msd公司的“自殺種子”有關。聽說吉明在行動前曾給地方報社《民眾之聲》寄過一份傳真,但他的聲明在某個環節被無聲無息地抹掉了。
自殺種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帶著陰謀氣息的字眼兒。馬丁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錯。
聖方濟教會醫院拒絕採訪,說病人病情嚴重,燒傷麵積達89%,其中3度燒傷37%,短時間內脫離不了危險。馬丁相信醫院說的是實情,不過他還是打通了關節,當天晚上來到病房內。病人躺在無菌帷幕中,渾身纏滿了抗菌紗布。帷幕外有一個黑髮中年婦人和一個黑髮少年,顯然也是剛剛趕到,正在聽主治醫生介紹病情。那位母親不大懂英語,少年邊聽邊為母親翻譯。婦人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擊懵了,麵色悲苦,神態茫然。少年則用一道冷漠之牆把自己緊緊包裹,看來,他既為父親羞愧,又艱難地維持著自尊。
馬丁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去過中國,最長的一次住了半年。所以,他對中國的了解絕不是遠景式的、浮淺的。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所說,他“親耳聽見了這個巨大的社會機器在反向或加速運轉時,所發出的吱吱嘎嘎的摩擦聲”。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那個貧困的、到處充斥“藍螞蟻”的中國,他對這個國家也懷著畏懼。想想吧,一個超過世界人口1/5的民族!沒有宗教信仰,僅靠民族人文思想維持了五千年的向心力!拿破崙說過,當中國從沉睡中醒來時,一定會令世界顫抖—現在它確實醒了,連嗬欠都打過啦。
帷幕中,醫生正在從病人未燒傷的大腿內側取皮,準備用這些皮膚細胞培育人造皮膚,為病人植皮。馬丁向吉明的妻子和兒子走去,他知道這會兒不是採訪的好時機,不過他仍然遞過自己的名片。吉妻木然地接過名片,沒有說話。吉的兒子滿懷戒備地盯著馬丁,搶先回絕道:
“我們什麽也不知道,你別來打攪我媽媽!”
馬丁笑笑,準備施展他的魅力攻勢,這時帷幕中傳來兩聲短促的低呼。母子兩人同時轉過頭,病人是用漢語說的,聲音很清晰:
“上帝!上帝!”
吉妻驚疑地看著兒子。上帝?吉明在喊上帝?丈夫從來就不是虔誠的基督徒,恰恰相反,他一向對所有的宗教都持一種調侃態度。難道他在大限臨近時忽然有了宗教感悟?但母子兩人沒有時間細想,他們靠近帷幕喊著:
“吉明!”“爸爸!”
病床上,在那個被纏得隻留下七竅的腦袋上,一雙眼睛緩緩睜開了,散視的目光逐漸收攏,聚焦在遠處。吉明沒有看見妻兒,沒有聽見妻兒的喊聲,也沒有看見在病床前忙碌的醫護人員。他的嘴唇翕動著,喃喃地重複著四個音節。這次,吉妻和兒子都沒有聽懂,但身旁不懂漢語的醫生卻聽懂了。他是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