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中則基本可以肯定沒有水的存在。為了測出地幔的情況,2002年日本的研究者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創造出四種和地幔礦物相似的化合物,然後向這些化合物灌水,測試它們吸水後重量的變化,結果表明在地幔處溶解的水,是地表水量的5倍多。所以地表水的重量加上地幔水的重量,水占地球重量的比例約為1‰。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低的比例,我們完全可以想像水占比高得多的行星,理論上甚至不能排除100%由水構成的星球,有些小行星和彗星的構成比例差不多就是那樣的。那麽從道理上講,在存在液態水的行星中絕大多數的含水量都應該高於地球。”


    範哲聽得有些發呆,而葉列娜也罕見地保持沉默。


    何夕笑了笑,說:“別這樣看著我,要知道我的專業就是天文學,我當年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地外含水行星的,題目就叫《水星球》。讓我們回到正題吧,而即使以1‰這樣低的占比來看,海洋也占據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麵。如果我們假設哪怕某個行星的水重量為星球總重的2‰,那麽按照一般化的原理來看,大陸已經不大可能存在了,而如果行星含水比例再上升一些就連島嶼也將完全消失。也就是說對於所有存在液態水的星球來說,大片陸地的存在隻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而表麵基本被海洋覆蓋才是一個常態。實際上迄今為止在現在人類發現的200多顆地外生命星球中隻有一顆星球具有大片陸地。”


    “在哪裏?”葉列娜按捺不住地問。


    “就是我生活了20年的裏海星。它的表麵90%被海洋覆蓋,具有一片麵積接近亞洲的大陸。當初發現它時引起的重視是空前的,人類委員會啟動了最緊急預案。”


    “為什麽?就因為它有陸地?”範哲插話道。


    “還能有別的原因嗎?就是因為陸地。”何夕肯定地點點頭。


    5.樂觀派


    飛船已進入近地軌道。從這裏看上去渤海星占據了大半個視野,它靜謐地轉動著,絲絲縷縷的雲帶間斷連環,勾勒出大致的大氣運動圖案。葉列娜眼光掃了一下控製台,信號已經發出,但是還沒有收到任何回應,這顯得有些不正常。蟲洞躍遷結束後是一段常規航程,大約4天後才能抵達渤海星,太空人進行的培訓就是為這種常規航程準備的。葉列娜轉頭欣賞著舷窗外的風景,她已經知道由於沒有大陸,渤海星的氣候是比較溫和的,除了在赤道附近偶爾形成颱風外基本上沒有極端的氣候狀況,由於沒有大陸的阻攔和消減效應,颱風在渤海星的存續時間比地球長很多。不過就算是颱風也對生物圈構不成多大威脅,巨量的液態水保護了所有的生靈。但是,這真的是種保護嗎?


    “我還是懷疑水星球能永遠封鎖智能生命的產生。”葉列娜看著何夕,“如果時間足夠,也許生命會找到一條我們未知的進化道路。”


    “時間不是問題,某些小質量恆星可以穩定存在幾百億年。但你能告訴我在水星球上怎樣得到火嗎?不是稍縱即逝的像閃電那種,而是持續不斷地能被使用的火。”何夕的聲音變得低微,“燃燒的三個條件是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在水中沒有遊離氧,而且水溫也低於多數可燃物的著火點,自然條件下無法獲得火。至於現在人們實現的水下燃燒實際上是基於精巧設計的機器,這種火其實是智慧的產物了。”


    葉列娜泄氣地搖頭。她當然知道火對於智能生命進化的意義。那可不僅僅是提供保護和熟食,包括煆燒器具、冶鍊金屬,包括後來人類的化學物理等一切科技,沒有一樣不是發端於火的應用。


    “以前有種觀點,認為人類作為智能生命的標誌是人的大腦與體重的占比是最高的,但現在知道寬吻海豚的這個比例是大於人的,可是幾百萬年來寬吻海豚也沒能產生自己的文明,最多算是有些社會的雛形罷了。”何夕接著說道,“所以你們現在可以明白,當年發現裏海星時地球聯邦為何如臨大敵了,因為大陸的存在極可能導致智能生命的產生。不過隻是虛驚一場,裏海星沒有高智能生命存在,那裏最高級的物種是一種生有脊椎、長著六條腕足的陸地章魚,智力接近地球上的長臂猿。如果人類更晚發現裏海星,這種生物可能會成為星球的統治者,但現在它們的腕足是裏海星的一道名菜。”


    葉列娜心中不禁湧起巨大的驕傲與慶幸。如果認可何夕的論點,水星球對生命的保護最終將變成一種近乎永恆的禁錮。處於這顆藍色星球的頂空,葉列娜知道這幾天與領路人的交談已經徹底地改變了自己。她幾乎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生為人類是一件多麽奇異的事情,或者按何夕的說法是一件概率多麽小的事件。


    “但為什麽人類會這麽害怕另一種智能生命?難道不能成為朋友嗎?”葉列娜吐出心裏的疑慮。


    何夕古怪地笑了笑道:“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悲觀與樂觀兩派。悲觀派認為宇宙間的智能生命一旦相遇將立即導致落後的一方被掠奪、殺戮乃至滅絕,現在這種觀點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是主流。”


    “那樂觀派呢?”葉列娜急切地問。


    “我就是樂觀派。”何夕注視著葉列娜的眼睛,“這也許和我自己的天文學專業有關。但是現在我的這種觀點出了點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蟲子的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慈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慈欣並收藏蟲子的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