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英誇特,黨衛隊將軍。他本是位口才頗佳的維也納青年律師,卻野心十足,在
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的過程中,他裏應外合,扮演了可恥的角色。他到處宣講"日耳曼人的
奧地利是德意誌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奧地利被吞併後,英誇特歷任德國駐奧地利總
督、德國不管部部長、德國駐荷蘭總督等等。奧地利人民痛斥其為"奧地利賣國賊。"他罪行
累累,任奧地利總督時,迫害猶太人,掠奪他們的財產,把政敵關進集中營進行虐待和殺
害,任波蘭副總督和荷蘭總督期間,除掠奪財富外,還大肆虐殺抵抗戰士,強製向德國遣送
奴隸勞工,其中僅荷蘭勞工就有五十萬人。在他統治期間,荷蘭的十四萬名猶太人中有十二
萬人被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最後解決。”
埃裏希·雷德爾,海軍元帥,1935年起任海軍總司令,指揮納粹海軍在大西洋海域
橫衝直撞,其勢洶洶,之後被希特勒趕下台來。
瓦爾特·馮克,在希特勒未上台以前,這個油光滿麵,大腹便便的矮胖子預言:“我們
企業界相信,在近期一偉大的希特勒即將掌權!"說出此話不久,他便辭去職務,投效希特
勒,充當納粹和平業界之間的牽線人。希特勒自然也對他感激不已。因此馮克得已於193
9年底開始接替銀行家沙赫特就任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代表、國家銀行總裁,從此
馮克更加積極地參與其害猶太人,賣力地為侵略戰爭進行經濟準備,戰爭中對占領區橫征暴
斂,是一個貪婪的掠奪者。
耶馬爾·沙赫特,在1944年以前曾深得希特勒寵幸,後因與希特勒和戈林發生矛盾
而失寵並進了監獄。因此,他覺得自己是納粹受害者而非戰犯。可實際上,沙赫特身為國家
銀行總裁、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總代表、不管部部長,曾協助希特勒籌集大量資金,也
換取了顯赫的地位,並非最後失寵就能將罪行一筆勾銷。
馮·巴本,1932年6月1日到12月2日任德國總理,1933年任希特閣內閣副
總理,在促使希特勒篡奪政權方麵起了重要作用。以後曾先後任薩爾區全權總代表,駐維也
納公使,駐土耳其大使等職。他任駐奧公使時,極力鞏固納粹黨在奧地利的地位,目的是促
使奧併入德國。他是被告中最年邁的一個,瘦小枯幹,臉上布滿雕刻般的皺紋,頭髮稀疏,
一雙小眼睛藏在眉毛下,目光遊移不定,像老狐狸似的精明狡詐。
馮·牛賴特,一個老派的職業外交官,既無信仰,又缺乏原則的大騙子。他陰沉地坐在
椅子上,不知是回味"輝煌"的過去,還是思忖眼前的困境。他1930年至1932年曾任
德國駐英大使,1932年6月任巴本政府外交部長,一直到1938年2月。他擔任納粹
德國的外交部長,狡猾地迷惑了歐洲如此多國家,對德國退出國際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重
占萊因蘭和侵略奧地利等重大事件負有責任。他還和英法綏靖分子合作,炮製出臭名遠揚的
《慕尼黑協定》,使希特勒的閃電計劃一舉得逞。
卡爾·鄧尼茨,希特勒指定的繼承人,海軍元帥,被盟軍潛艇艦隊稱為"海底魔王",自
然曾威風一時,現在卻身著一套瘦小的蹩腳西服,活像一個鞋店小店員。
阿爾伯特·斯佩爾,希特勒的優秀建築師和親信,雖年僅四十歲,卻是德國國會議員,
德國軍需軍備及軍火部部長,年輕氣盛,偶爾還敢和驕橫無比的希特勒頂上兩句。在戰爭的
最後階段,唯有他敢向希特勒直言"德國已經戰敗,"並反對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漢斯·弗裏切,謠言家戈培爾的忠實弟子,人們紛紛議論他的聲音也酷似戈培爾。從1
932年起,弗裏切就成為知名的電視時事政治節目主持人。後任居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
長,宣傳部部務委員,宣傳部廣播司司長和大德意誌廣播電台政治組織全權委員。每日製定
和發布新聞宣傳口徑,為納粹黨的領袖原則,反猶太"理論"、生存空間問題和侵略行徑大造
輿論,特別熱衷於煽動反對猶太人的各種措施。巧妙掩飾納粹分子對占領區進行的肆無忌憚
的掠奪。
在坐的二十一名戰犯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納粹黨爭奪政權和統治德國的年代,他們都
曾充當希特勒的左膀右臂,竭盡全力為其效勞。
這些人信奉日耳曼"種族優越論",在人民之間散播種族仇恨的種子,瘋狂地實行侵略和
掠奪政策,妄圖稱霸全世界。他們平視和殘害猶太人,肆意掠奪和殘害被占領國的無辜人
民。整個德國在他們的蠱惑之下,變得越來越墮落,越來越沒有人性。而這,正是他們這群
人的目標。
侵略戰爭失敗之後,這群人中大多數本已做好掉腦袋的準備,沒想到要麵對一場由勝利
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的過程中,他裏應外合,扮演了可恥的角色。他到處宣講"日耳曼人的
奧地利是德意誌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奧地利被吞併後,英誇特歷任德國駐奧地利總
督、德國不管部部長、德國駐荷蘭總督等等。奧地利人民痛斥其為"奧地利賣國賊。"他罪行
累累,任奧地利總督時,迫害猶太人,掠奪他們的財產,把政敵關進集中營進行虐待和殺
害,任波蘭副總督和荷蘭總督期間,除掠奪財富外,還大肆虐殺抵抗戰士,強製向德國遣送
奴隸勞工,其中僅荷蘭勞工就有五十萬人。在他統治期間,荷蘭的十四萬名猶太人中有十二
萬人被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最後解決。”
埃裏希·雷德爾,海軍元帥,1935年起任海軍總司令,指揮納粹海軍在大西洋海域
橫衝直撞,其勢洶洶,之後被希特勒趕下台來。
瓦爾特·馮克,在希特勒未上台以前,這個油光滿麵,大腹便便的矮胖子預言:“我們
企業界相信,在近期一偉大的希特勒即將掌權!"說出此話不久,他便辭去職務,投效希特
勒,充當納粹和平業界之間的牽線人。希特勒自然也對他感激不已。因此馮克得已於193
9年底開始接替銀行家沙赫特就任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代表、國家銀行總裁,從此
馮克更加積極地參與其害猶太人,賣力地為侵略戰爭進行經濟準備,戰爭中對占領區橫征暴
斂,是一個貪婪的掠奪者。
耶馬爾·沙赫特,在1944年以前曾深得希特勒寵幸,後因與希特勒和戈林發生矛盾
而失寵並進了監獄。因此,他覺得自己是納粹受害者而非戰犯。可實際上,沙赫特身為國家
銀行總裁、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總代表、不管部部長,曾協助希特勒籌集大量資金,也
換取了顯赫的地位,並非最後失寵就能將罪行一筆勾銷。
馮·巴本,1932年6月1日到12月2日任德國總理,1933年任希特閣內閣副
總理,在促使希特勒篡奪政權方麵起了重要作用。以後曾先後任薩爾區全權總代表,駐維也
納公使,駐土耳其大使等職。他任駐奧公使時,極力鞏固納粹黨在奧地利的地位,目的是促
使奧併入德國。他是被告中最年邁的一個,瘦小枯幹,臉上布滿雕刻般的皺紋,頭髮稀疏,
一雙小眼睛藏在眉毛下,目光遊移不定,像老狐狸似的精明狡詐。
馮·牛賴特,一個老派的職業外交官,既無信仰,又缺乏原則的大騙子。他陰沉地坐在
椅子上,不知是回味"輝煌"的過去,還是思忖眼前的困境。他1930年至1932年曾任
德國駐英大使,1932年6月任巴本政府外交部長,一直到1938年2月。他擔任納粹
德國的外交部長,狡猾地迷惑了歐洲如此多國家,對德國退出國際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重
占萊因蘭和侵略奧地利等重大事件負有責任。他還和英法綏靖分子合作,炮製出臭名遠揚的
《慕尼黑協定》,使希特勒的閃電計劃一舉得逞。
卡爾·鄧尼茨,希特勒指定的繼承人,海軍元帥,被盟軍潛艇艦隊稱為"海底魔王",自
然曾威風一時,現在卻身著一套瘦小的蹩腳西服,活像一個鞋店小店員。
阿爾伯特·斯佩爾,希特勒的優秀建築師和親信,雖年僅四十歲,卻是德國國會議員,
德國軍需軍備及軍火部部長,年輕氣盛,偶爾還敢和驕橫無比的希特勒頂上兩句。在戰爭的
最後階段,唯有他敢向希特勒直言"德國已經戰敗,"並反對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漢斯·弗裏切,謠言家戈培爾的忠實弟子,人們紛紛議論他的聲音也酷似戈培爾。從1
932年起,弗裏切就成為知名的電視時事政治節目主持人。後任居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
長,宣傳部部務委員,宣傳部廣播司司長和大德意誌廣播電台政治組織全權委員。每日製定
和發布新聞宣傳口徑,為納粹黨的領袖原則,反猶太"理論"、生存空間問題和侵略行徑大造
輿論,特別熱衷於煽動反對猶太人的各種措施。巧妙掩飾納粹分子對占領區進行的肆無忌憚
的掠奪。
在坐的二十一名戰犯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納粹黨爭奪政權和統治德國的年代,他們都
曾充當希特勒的左膀右臂,竭盡全力為其效勞。
這些人信奉日耳曼"種族優越論",在人民之間散播種族仇恨的種子,瘋狂地實行侵略和
掠奪政策,妄圖稱霸全世界。他們平視和殘害猶太人,肆意掠奪和殘害被占領國的無辜人
民。整個德國在他們的蠱惑之下,變得越來越墮落,越來越沒有人性。而這,正是他們這群
人的目標。
侵略戰爭失敗之後,這群人中大多數本已做好掉腦袋的準備,沒想到要麵對一場由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