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為奧得—尼斯線上。
另外,三國首腦還簽署了一項《雅爾達秘密協定》。2月11日的雅爾達會議上,美英
蘇三國討論了蘇聯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條件。這些條件,史達林在1944年12月就向美
國駐蘇大使哈裏曼作了說明。會議期間,史達林與羅斯福商討過,並達成協議。2月11日
的會議上,史達林、羅斯福邀請邱吉爾共同在協議上簽了字。這個協議的內容當時不宜公開
的,因而又稱為《雅爾達秘密協定》,其要點: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3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
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予以維持。
二、由日本自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歸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恢復蘇聯對旅順港海軍基地的租
借;
丙、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保證蘇聯的優越權
益。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蘇聯。
但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得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同意。為此,美
國總統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黨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
鎖下獲得解放。
羅斯福總統的美國政府為什麽如此痛快地簽應了蘇聯政府提出的條件,有三個目的:確
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減少美軍傷亡;防止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維護國民黨政府在中國
的統治,從而也保持美國在華的絕對影響。這項秘密協定,不但改善了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地
位,也使美國的目的得以實現。
然而,這項秘密協定,也可以說是秘密交易,是背著中國搞出來的,而中國當時也是聯
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顯然,這是十足的侵權行為,是粗暴地幹涉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行為。可以說,這恰恰暴露了大國強權的政治嘴臉,實為全世界愛好和平,特別是中國人民
所不容。
正當盟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的戰鬥在激烈進行的同時,日本政局也發生了變化。對東
條政府來說,中國解放區戰場的勝利推進,馬裏亞納群島的陷落,不僅是軍事上的失敗,而
且也是政治上的失敗。隨著日本軍事上的不斷失利,東條英機已是眾矢之的。在此情況下,
東條英機不得不解散內閣,宣布下野。
東條英機的垮台,說明太平洋戰爭已經到了對日本法西斯非常不利的時候了,美國人也
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從海上哪一條線直接進攻日本島,美國的上層軍事領導人對這一戰略
決策產生了嚴重分歧。美軍海軍作戰部部長金海軍上將和尼米茲將軍認為,美國軍隊完全可
以繞過菲律賓群島,直取台灣、硫黃列島和沖繩島,徑直躍到日本的本土;而麥克阿瑟將軍
則出於一種政治上的考慮,堅持首先奪取菲律賓,以實現其在1942年春撤退時許下的"
我們還要回來的,菲律賓"的諾言,雙方對這個問題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懸而不決。這久
而不決的策略,引起了羅斯福總統的高度重視。於是他前往珍珠港,視察軍備情況。
1944年7月27日,羅斯福抱病抵達珍珠港,與麥克阿瑟、尼米茲兩位將軍會晤。
在當晚的會晤中,羅斯福問麥克阿瑟將軍,"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裏再往哪裏去?"麥克阿瑟
上將回答道:“總統先生,雷伊泰灣,然後再到呂宋島。總統先生你不能把1700萬虔誠的
菲律賓基督教徒留給日本人,而先去解放台灣。那時,你會失去美國民眾的。"然後麥克阿
瑟用外交家般的口才大談呂宋島的好處。
“但是,道格拉斯,攻占呂宋島需要付代價,"羅斯福插言道,"我恐怕承受不了,我認
為似乎應該繞過它。”
“總統先生,我的損失不會大,決不會比過去大。正麵進攻的時期過去了。現代化步兵
的武器是致命的,正麵進攻不合時宜了。隻有平庸的指揮官才會那麽幹,優秀的指揮官打仗
是不會招致重大的損失的。"麥克阿瑟這位陸軍上將的話明顯地含有影射海軍上將尼米茲的
成份,但尼米茲卻沒有理會。羅斯福總統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給以肯定的回答,但
麥克阿瑟已經知道他的建議將被採納。
日、美雙方所以都把菲律賓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主要是這裏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菲律
賓群島有7000多個島嶼組成,離亞洲大陸約500海裏,在台灣以南230海裏。它從
棉蘭老島起向北延伸,通過薩揚列最大最重要的島嶼呂宋,共長1150英裏,其中棉蘭老
島和呂宋島占陸地總麵積為23f以上。萊特是菲律賓群島的心髒,他的海灣寬廣,是招引
另外,三國首腦還簽署了一項《雅爾達秘密協定》。2月11日的雅爾達會議上,美英
蘇三國討論了蘇聯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條件。這些條件,史達林在1944年12月就向美
國駐蘇大使哈裏曼作了說明。會議期間,史達林與羅斯福商討過,並達成協議。2月11日
的會議上,史達林、羅斯福邀請邱吉爾共同在協議上簽了字。這個協議的內容當時不宜公開
的,因而又稱為《雅爾達秘密協定》,其要點: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3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
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予以維持。
二、由日本自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歸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恢復蘇聯對旅順港海軍基地的租
借;
丙、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保證蘇聯的優越權
益。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蘇聯。
但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得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同意。為此,美
國總統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黨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
鎖下獲得解放。
羅斯福總統的美國政府為什麽如此痛快地簽應了蘇聯政府提出的條件,有三個目的:確
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減少美軍傷亡;防止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維護國民黨政府在中國
的統治,從而也保持美國在華的絕對影響。這項秘密協定,不但改善了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地
位,也使美國的目的得以實現。
然而,這項秘密協定,也可以說是秘密交易,是背著中國搞出來的,而中國當時也是聯
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顯然,這是十足的侵權行為,是粗暴地幹涉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行為。可以說,這恰恰暴露了大國強權的政治嘴臉,實為全世界愛好和平,特別是中國人民
所不容。
正當盟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的戰鬥在激烈進行的同時,日本政局也發生了變化。對東
條政府來說,中國解放區戰場的勝利推進,馬裏亞納群島的陷落,不僅是軍事上的失敗,而
且也是政治上的失敗。隨著日本軍事上的不斷失利,東條英機已是眾矢之的。在此情況下,
東條英機不得不解散內閣,宣布下野。
東條英機的垮台,說明太平洋戰爭已經到了對日本法西斯非常不利的時候了,美國人也
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從海上哪一條線直接進攻日本島,美國的上層軍事領導人對這一戰略
決策產生了嚴重分歧。美軍海軍作戰部部長金海軍上將和尼米茲將軍認為,美國軍隊完全可
以繞過菲律賓群島,直取台灣、硫黃列島和沖繩島,徑直躍到日本的本土;而麥克阿瑟將軍
則出於一種政治上的考慮,堅持首先奪取菲律賓,以實現其在1942年春撤退時許下的"
我們還要回來的,菲律賓"的諾言,雙方對這個問題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懸而不決。這久
而不決的策略,引起了羅斯福總統的高度重視。於是他前往珍珠港,視察軍備情況。
1944年7月27日,羅斯福抱病抵達珍珠港,與麥克阿瑟、尼米茲兩位將軍會晤。
在當晚的會晤中,羅斯福問麥克阿瑟將軍,"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裏再往哪裏去?"麥克阿瑟
上將回答道:“總統先生,雷伊泰灣,然後再到呂宋島。總統先生你不能把1700萬虔誠的
菲律賓基督教徒留給日本人,而先去解放台灣。那時,你會失去美國民眾的。"然後麥克阿
瑟用外交家般的口才大談呂宋島的好處。
“但是,道格拉斯,攻占呂宋島需要付代價,"羅斯福插言道,"我恐怕承受不了,我認
為似乎應該繞過它。”
“總統先生,我的損失不會大,決不會比過去大。正麵進攻的時期過去了。現代化步兵
的武器是致命的,正麵進攻不合時宜了。隻有平庸的指揮官才會那麽幹,優秀的指揮官打仗
是不會招致重大的損失的。"麥克阿瑟這位陸軍上將的話明顯地含有影射海軍上將尼米茲的
成份,但尼米茲卻沒有理會。羅斯福總統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給以肯定的回答,但
麥克阿瑟已經知道他的建議將被採納。
日、美雙方所以都把菲律賓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主要是這裏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菲律
賓群島有7000多個島嶼組成,離亞洲大陸約500海裏,在台灣以南230海裏。它從
棉蘭老島起向北延伸,通過薩揚列最大最重要的島嶼呂宋,共長1150英裏,其中棉蘭老
島和呂宋島占陸地總麵積為23f以上。萊特是菲律賓群島的心髒,他的海灣寬廣,是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