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猛嗅著鼻子辨別氣味的來源,咕噥著會不會是廚房裏失了火,隨即又否定說不像是廚房方向飄來的,倒有些像附近什麽地方散發出來的。另一名士兵漫不經心地說,說不定是野外的農民在燒稻秸做肥料,不必大驚小怪,說罷,隔著窗戶察看五號房內的動靜,但看了半天沒發現有什麽異常。


    春夜的氣溫不算太低,但驟然脫去棉衣而隻穿一件單衣的老魯還是冷得直打哆嗦,冷風襲來,鼻黏膜受到刺激猛地一癢,忍不住想打噴嚏,但想到鬼子兵就在頭頂上,隻要發出半點動靜,後果將不堪設想,隻得捏緊鼻子反覆按壓,咬緊牙關拚命屏住鼻腔裏的空氣,最後總算成功地忍了回去。


    等到腳步聲走遠,老魯拿起衣服讓煙氣散盡,將鼻子抵在棉衣上,總算輕聲打出了一個遲到的噴嚏。


    “我們輪流睡一會吧,離天亮還早著呢。”老魯穿上棉衣提議道。


    “你們先睡吧,我來留意走廊上的動靜,”孟鬆胤道,“我一點都不困,正好仔細斟酌一下接下來的步驟,看採用哪種起爆方案比較妥當。”


    “好吧,留神我打呼嚕。”老魯笑著在水泥地上躺倒。


    守著身邊這一大堆可笑的“設備”,孟鬆胤渡過了一個漫漫長夜,也基本理清了起爆的思路。


    在眾多的烈性炸藥中,苦味酸的威力僅次於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是軍事史上最早使用的一種猛炸藥,隻是很快被德國人製得的梯恩梯炸藥所替代而失寵,不過二戰開戰以來,以黑索金為主的高能混合炸藥又成後起之秀而廣受青睞。但是,不管炸藥本身如何日新月異,起爆的方法卻始終是熱起爆、機械起爆、化學能引爆、電起爆這幾種,其中最簡單的首推熱起爆中的導火索點燃法。不過,苦味酸雖然威力巨大,但在小劑量的情況下並不容易起爆,而且操作時需要一定的安全距離,就車間北麵那堵加建的牆來說,至少需要一、二十米的距離。目前情況下自製導火索並不現實,甚至要比製作苦味酸還要艱難,需要硝化棉、丙酮、硝酸鉀、硫磺、乙醇等一係列原材料,根本無法辦到。


    那麽,唯一可以選擇的還是電起爆。


    但是,廁所裏的燈泡和電線早已被去除,連教官們使用的電爐也不見了蹤影——上次電熱絲經鉸接以後雖然還能使用,但壽命大為縮短,沒用幾次便再次燒斷,被伊藤英明帶出了工場,目前幹脆隻用比較保險的洋風爐。


    那麽,除了車間裏的交流電源,就沒有辦法好想了嗎?


    孟鬆胤突然想到了伊藤英明經常帶在身邊的那支手電筒!


    天亮以後,所有的“設備”全部分散開來帶入工場藏匿,號房裏不留任何痕跡。孟鬆胤將製得的苦味酸分裝在三隻西林瓶中,一併藏於自己那台車床的底座下麵。苦味酸自燃的溫度在300c左右,而“閃點”更低,僅有150c左右,強烈的摩擦、震動和碰撞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所以,現在孟鬆胤每天在那三隻小瓶周圍轉來轉去,簡直無異於與死神共舞。


    孟鬆胤關照所有的弟兄,如果遇到鬼子兵扔掉煙殼,一定要撿起來看看裏麵有沒有錫紙。當然,那些站崗的槍兵大部分也是窮光蛋,平時隻抽得起廉價的牌子,裏麵的防潮內襯都是那種夾心塗覆柏油的雙層紙,帶錫紙內襯的“仙島牌”和“美傘牌”難得一見。


    此外,如果有機會的話,還要設法弄到幾根火柴。


    郭鬆說,撿煙盒沒什麽難的,即使被鬼子發現也不要緊,但火柴就難弄了,恐怕隻能找劉子春幫忙。


    “孟夫子,你要煙盒幹什麽?”韋九不解地問。


    “引爆炸藥唄。”孟鬆胤漫不經心地答道。


    三十六、原始的電池


    工場裏運來了一大批迫擊炮和輕機槍。


    經簡單分解並按工序分類,這些武器被送入各個車間,所有的空地上全都堆積如山,工作量也由此猛增,自清晨六點開始,一直要忙到晚上八點收工,每天足足勞作十四個小時,連教官們也大喊吃不消。


    由於工件需要頻繁轉運,原先關於上氣樓必須由教官批準並陪同的規定也自然作廢,漸漸發展到連自由穿梭於各車間之間也不再成為禁忌,整個工場的五所車間不知不覺中演變成一所一體化的大車間。


    當然,月京未來還是作出了一些具體規定,比如說,串崗隻有在“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才被允許,但守門士兵根本搞不清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所以這一規定很快又淪為一紙空文。此外,每間車間的廁所裏隻有一個坑位,明顯屬於不合理設計,現在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這一缺陷。


    再後來,由於兵力緊缺,戒護隊的士兵被大量抽調加入清鄉隊伍,青木隊長幹脆撤消了原先每車間門口的兩名崗哨,隻留下工場大門口的四名士兵負責把守,平時鐵門緊閉,工場大院之內的秩序完全由教官們負責。


    為了增加教官們的威懾力,青木隊長給他們每人發了一頂黃綠色的“戰鬥帽”,也就是那種腦後拖著兩塊簾布的軍帽,看上去與準軍人無異。耿介之說,那兩片老百姓所說的“屁簾”其實用途不小,野戰中可防日曬和蚊叮蟲咬,還可保護耳朵不被炮聲震傷。有一次孟鬆胤與伊藤英明在工間休息時閑聊,說到這“屁簾”的來歷時,伊藤英明說,其實那還是一道天皇賜予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越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歌並收藏大越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