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能搭上這傢夥的船,倒是一條不錯的捷徑。”齊依萱沉吟道。
“明天我去鎮上請他喝酒,先搭一搭他的脈。”李匡仁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依然是個雨天,李匡仁獨自一人撐著油紙傘出門,先去鎮上最好的菜館定了一桌酒菜,讓小夥計一會兒送到鄧宅去。
走進鄧宅一看,巧得很,鄧一棍恰好也在,正躺在廂房裏悠閑地抽鴉片。
“老弟,來得正好,下雨天正好無聊,一會兒一起喝幾口。”鄧大官人高叫道。
“是啊,我也是下雨閑著沒事,正好做個回請,”李匡仁收起雨傘走入客堂,“酒菜我已經在鎮上叫好,一會兒就送到。”
“嗬嗬,怎麽好意思讓你上門請客呢?”鄧大官人客套道。
“都是弟兄,沒什麽請客不請客的,都一樣。”鄧一棍笑嘻嘻地走出廂房。“兄弟,怎麽不把弟妹帶來呢?”
“她有點不舒服,在家歇著呢。”李匡仁順口敷衍。
傭人端上茶來,三人扯了些不鹹不淡的閑話,李匡仁見縫插針,很快便將話題引到了去上海的水路上。不多時,菜館小夥計挑著兩付食盒送來酒菜,傭人調開桌凳,擺好碗筷,三人推杯換盞開始吃喝。
“兄弟,弟妹說要找光福的共產黨,我昨天跟三樂哥扯了一扯,三樂哥說沒有問題,這事包在他身上。”鄧一棍喝了口酒討好地說。“三樂哥還說,過幾天還想跟你認識認識,有機會一起喝個酒聊聊。”
“你跟蔡三樂全說了?”李匡仁心裏一驚,但臉上卻顯出頗為高興的樣子。
“是啊,三樂哥就愛結交各路豪傑,吃什麽飯的不管,隻要講義氣便是兄弟。”鄧一棍為李匡仁斟滿酒。
“可惜啊,這些天我正準備去趟上海,”李匡仁心裏暗說糟糕,但依然麵無表情,“等我回來後再說吧。”
“去上海幹什麽?”鄧大官人問。
“去看個親戚,順便要一筆舊帳,呆個十天半月就回來。”李匡仁信口開河。
“要是不急,就這幾天裏邊我正好有船要去上海送貨,你們倆大可搭個便船,”鄧大官人主動扯到了船的話題,“就是從靠近浙江邊界的水道繞著走,得稍微多花些時間。”
“這倒無所謂,反正有的是時間,”李匡仁跟鄧大官人碰了碰杯,“坐船的話,一路上看看水上風光倒也不錯。”
“那行,我這邊的貨差不多也收齊了,發船前我派人去叫你。”鄧大官人一錘定音。
“兄弟,不是我多嘴,你這次去上海,是不是為了那什麽……化……化學那玩意兒?”鄧一棍自作聰明地眨眨眼。
“哪裏會為這事,”李匡仁輕描淡寫地說,“那張破紙早讓我燒掉了,這次去上海主要是要債,出來的日子久了,身邊的錢快不夠花了。”
鄧一棍聽到這裏生怕李匡仁問自己借錢,不敢再往下說,慌忙連連勸酒,把話題扯向別的地方。
喝了兩、三個鍾頭,看看空中雨停,李匡仁紅著麵孔向二鄧辭別,搖搖晃晃地邁出大門,順著濕漉漉、滑溜溜的石板路慢慢走回明月灣。
回到家,把欲去上海的想法跟沈娘提起,說得老人家眼淚汪汪,好生不舍,雪男、雪根弟兄倆也說,就此一別,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李匡仁安慰道,日本人早晚總要滾蛋,到時候一定回西山來安家落戶,啥地方也不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跟往常一樣,單等鄧大官人的通知馬上出發。
可是,左等右等七、八天時間一晃而過,鄧大官人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李匡仁忍不住又去了鎮上一次,叫了酒菜上門請客。這次,沒碰上鄧一棍,倆人對酌了半天,場麵難免有些冷清,鄧大官人推說最近貨總收不齊,船期還得推遲,李匡仁嘴上說不要緊,心裏暗暗覺得鄧大官人的態度似乎有些異樣。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沈娘家所有的人起了個大早,連幾個孩子也不例外,匆匆吃過早飯便去山坡下的茶樹叢中採摘茶葉,從早上五點來鍾一直採到九點左右,三、四個鍾頭下來,李匡仁和齊依萱累得腰酸背痛,胳膊軟得都快抬不起來了。
洞庭西山特產碧螺春名茶,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尤以清明前的“明前茶”最為名貴,全部由茶樹上細嫩的芽頭炒製而成。按規矩,開採必須在天亮後至上午九點前進行,通常選一芽一葉初展,芽葉形卷如雀舌的採摘,而炒製一斤竟需六、七萬顆芽頭,人工浩大可見一斑。下午三點以前,一般是揀剔芽葉的時間,將鮮葉攤放在匾中去除雜質並使其微微幹縮,之後到天黑以前便是炒製時間了,必須當天采當天炒,絕對不能隔夜。
沈娘說,採摘時必須選標準的一芽一葉,顏色稍深的“魚葉”不能要,這樣茶葉才賣得出好價錢。
“達官貴人一口茶,草頭百姓多少汗哪!”齊依萱感慨道。
“真是葉葉皆辛苦啊。”李匡仁也深有同感。
剛說到這裏,李匡仁突然看到不遠處的山坳口好像閃過一條人影,連忙定睛細看,但那一帶正好是一片高大茂密的批把林,分辨了半天一無所有。
“明天我去鎮上請他喝酒,先搭一搭他的脈。”李匡仁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依然是個雨天,李匡仁獨自一人撐著油紙傘出門,先去鎮上最好的菜館定了一桌酒菜,讓小夥計一會兒送到鄧宅去。
走進鄧宅一看,巧得很,鄧一棍恰好也在,正躺在廂房裏悠閑地抽鴉片。
“老弟,來得正好,下雨天正好無聊,一會兒一起喝幾口。”鄧大官人高叫道。
“是啊,我也是下雨閑著沒事,正好做個回請,”李匡仁收起雨傘走入客堂,“酒菜我已經在鎮上叫好,一會兒就送到。”
“嗬嗬,怎麽好意思讓你上門請客呢?”鄧大官人客套道。
“都是弟兄,沒什麽請客不請客的,都一樣。”鄧一棍笑嘻嘻地走出廂房。“兄弟,怎麽不把弟妹帶來呢?”
“她有點不舒服,在家歇著呢。”李匡仁順口敷衍。
傭人端上茶來,三人扯了些不鹹不淡的閑話,李匡仁見縫插針,很快便將話題引到了去上海的水路上。不多時,菜館小夥計挑著兩付食盒送來酒菜,傭人調開桌凳,擺好碗筷,三人推杯換盞開始吃喝。
“兄弟,弟妹說要找光福的共產黨,我昨天跟三樂哥扯了一扯,三樂哥說沒有問題,這事包在他身上。”鄧一棍喝了口酒討好地說。“三樂哥還說,過幾天還想跟你認識認識,有機會一起喝個酒聊聊。”
“你跟蔡三樂全說了?”李匡仁心裏一驚,但臉上卻顯出頗為高興的樣子。
“是啊,三樂哥就愛結交各路豪傑,吃什麽飯的不管,隻要講義氣便是兄弟。”鄧一棍為李匡仁斟滿酒。
“可惜啊,這些天我正準備去趟上海,”李匡仁心裏暗說糟糕,但依然麵無表情,“等我回來後再說吧。”
“去上海幹什麽?”鄧大官人問。
“去看個親戚,順便要一筆舊帳,呆個十天半月就回來。”李匡仁信口開河。
“要是不急,就這幾天裏邊我正好有船要去上海送貨,你們倆大可搭個便船,”鄧大官人主動扯到了船的話題,“就是從靠近浙江邊界的水道繞著走,得稍微多花些時間。”
“這倒無所謂,反正有的是時間,”李匡仁跟鄧大官人碰了碰杯,“坐船的話,一路上看看水上風光倒也不錯。”
“那行,我這邊的貨差不多也收齊了,發船前我派人去叫你。”鄧大官人一錘定音。
“兄弟,不是我多嘴,你這次去上海,是不是為了那什麽……化……化學那玩意兒?”鄧一棍自作聰明地眨眨眼。
“哪裏會為這事,”李匡仁輕描淡寫地說,“那張破紙早讓我燒掉了,這次去上海主要是要債,出來的日子久了,身邊的錢快不夠花了。”
鄧一棍聽到這裏生怕李匡仁問自己借錢,不敢再往下說,慌忙連連勸酒,把話題扯向別的地方。
喝了兩、三個鍾頭,看看空中雨停,李匡仁紅著麵孔向二鄧辭別,搖搖晃晃地邁出大門,順著濕漉漉、滑溜溜的石板路慢慢走回明月灣。
回到家,把欲去上海的想法跟沈娘提起,說得老人家眼淚汪汪,好生不舍,雪男、雪根弟兄倆也說,就此一別,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李匡仁安慰道,日本人早晚總要滾蛋,到時候一定回西山來安家落戶,啥地方也不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跟往常一樣,單等鄧大官人的通知馬上出發。
可是,左等右等七、八天時間一晃而過,鄧大官人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李匡仁忍不住又去了鎮上一次,叫了酒菜上門請客。這次,沒碰上鄧一棍,倆人對酌了半天,場麵難免有些冷清,鄧大官人推說最近貨總收不齊,船期還得推遲,李匡仁嘴上說不要緊,心裏暗暗覺得鄧大官人的態度似乎有些異樣。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沈娘家所有的人起了個大早,連幾個孩子也不例外,匆匆吃過早飯便去山坡下的茶樹叢中採摘茶葉,從早上五點來鍾一直採到九點左右,三、四個鍾頭下來,李匡仁和齊依萱累得腰酸背痛,胳膊軟得都快抬不起來了。
洞庭西山特產碧螺春名茶,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尤以清明前的“明前茶”最為名貴,全部由茶樹上細嫩的芽頭炒製而成。按規矩,開採必須在天亮後至上午九點前進行,通常選一芽一葉初展,芽葉形卷如雀舌的採摘,而炒製一斤竟需六、七萬顆芽頭,人工浩大可見一斑。下午三點以前,一般是揀剔芽葉的時間,將鮮葉攤放在匾中去除雜質並使其微微幹縮,之後到天黑以前便是炒製時間了,必須當天采當天炒,絕對不能隔夜。
沈娘說,採摘時必須選標準的一芽一葉,顏色稍深的“魚葉”不能要,這樣茶葉才賣得出好價錢。
“達官貴人一口茶,草頭百姓多少汗哪!”齊依萱感慨道。
“真是葉葉皆辛苦啊。”李匡仁也深有同感。
剛說到這裏,李匡仁突然看到不遠處的山坳口好像閃過一條人影,連忙定睛細看,但那一帶正好是一片高大茂密的批把林,分辨了半天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