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你們這裏的人都送走了?都送野川所去啦!照這個樣子,可能最後也會輪到我們。”劉子春叫道。“日本人最近正在緊鑼密鼓做準備,清鄉快要開始啦。我們那邊能看新蘇報,每天能聽兩個鍾頭廣播,還能看一些狗屁傳單,所以知道點局勢。”
“什麽叫清鄉?”孟鬆胤根本摸不著頭腦。
“蘇南地區武裝勢力太多,日本人準備在四鄉分區域實行軍事掃蕩,”劉子春解釋道,“主要目的是剿滅共產黨新四軍,如果行之有效,再向華中推進,朝八路軍下手。”
“難怪日本人這一陣忙得四腳朝天,”孟鬆胤沉吟道,“不過,這個清鄉和我們有什麽關係呢?”
“目前確實還看不出清鄉和我們有什麽聯繫,但是有一個現象很奇怪,”劉子春用下巴一指新來的人,“這幾天陸續進來了許多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是工廠裏的技術工人和各專科學校的學生,不知道日本人究竟想搞什麽鬼名堂。”
“技術工人?”孟鬆胤陷入了沉思。“集結了這麽多具有一技之長的人,肯定是想加以利用,那麽,到底是用在什麽地方呢?”
“所以我推斷,我和你這樣的人恐怕也凶多吉少了。”劉子春頹喪地說,眼圈突然有些發紅。“我有個不祥的預感,這輩子可能再也見不到爹娘了。”
孟鬆胤頓時覺得渾身汗毛倒豎,雖然很想說幾句寬慰話,但腦子裏一片茫然,隻覺得自己已經陷入了真正的泥淖。
監室內一下子關了五十多人,擠在一起連走路都有些困難起來。
通過簡單的交流,孟鬆胤大致了解到大家的來歷確實跟劉子春所說的相符,以工廠技工和聰明伶俐的學生為主,而且抓捕的名目千奇百怪、牽強附會,簡直都有點好笑。
比方說,有兩位紡織機械技工學校的學生成立了一個研討左翼文學的“魯迅文學研究社”,創辦了一份在同學中傳閱的油印小報,但僅出了兩期就被日本人發現了;機器專科學校的五名學生,因為學校圖書館被焚而被抓,但大家一致認為實際上是日人縱火後栽的贓;一位電力專科學校的學生,就因為上茅房時在日語課本上撕了幾頁紙擦屁股,被日本教官逮個正著;還有數名高等技工學校的小夥子,在日本學監主持的“陣亡將士祭掃大會”上不肯下跪,當場被打得鼻青臉腫;一名車船修造廠的技師,因為城裏買不到砂糖,所以學人家跑單幫跟鄉下農民換了一些蜂蜜,誰知回城時在城門口被日本兵“檢問”時出了麻煩:日本兵問“什麽的幹活”,他答是“蜜糖的幹活”,日本蠢貨把“蜜糖”聽成了“密探”,刺刀不分青紅皂白地頂了上來……孟鬆胤突然覺得有些納悶,為什麽這些犯下了莫名其妙的所謂“罪行”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和機械、電力等行業有關的技工、學生,而不見農校、桑蠶專科、美術專科、醫學專科方麵的學子,其中到底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唉,自己陰差陽錯落到這個地步,惟有隨波逐流、見機行事,隻是不知道家中父母到底怎麽樣了?兒子突然失蹤,對老人來說該是何等沉重的打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糟糕了。還有,齊家父女的安危也讓人時時惦念,齊教授是否擺脫困境、齊依萱能否免受牽連,都是一想起來就讓人心驚肉跳的事。
最近,有一件事也非常怪,日本人不再煞費苦心地“矯正”思想,也不提審、拷打,甚至對大家的交談也懶得幹涉,完全是聽之任之的態度。孟鬆胤本能地覺得不安,一向錙銖必較的日本人突然變得大方起來,真正的用意肯定不妙,母雞上樹,不是好鳥。
果然,不出三天,禮堂外卡車轟鳴,大隊的持槍士兵闖了進來,用細麻繩將大家一個一個串在一起,每人綁住一隻胳膊,每組十人,吆喝著趕上卡車。
三輪摩托的引擎聲囂張得不可一世,狂吼著引領四輛墨綠色的軍用卡車駛出城門,一頭紮向荒涼的郊外土路。四輛車中,前三輛的車廂上蒙著厚重的油布,殿後的車上則坐著十幾名左臂箍有白色臂章的憲兵隊士兵,甚至還在駕駛室的頂棚上架起了一挺歪把子機槍。
半小時後,車身開始劇烈顛簸,孟鬆胤想,此刻肯定已經駛出了蘇州城。
直到油布掀開,孟鬆胤隨著別人走下跳板,這才發現原來此刻正處身於一所奇形怪狀的廣場之上,卡車一共運來了五十個人。
之所以說廣場奇形怪狀,主要在於它的格局是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被死死地圈在一道高達五米的圍牆之中,牆頂還架著電網,令人頓生一種插翅難飛的悶絕感。再看身後那扇厚重的大鐵門,已經“轟隆”一聲關了起來,兩名守門士兵各牽一條兇猛的狼狗站在門邊,若非緊緊握著皮帶,那又跳又叫的畜生恐怕早就躥了上來。
一隊持槍士兵迅速圍了上來,一名翻譯官模樣的中年男人手提皮鞭,“嗒拉嗒拉”敲著自己的皮靴,大聲命令大家排成五行,每行十人。
“歡迎各位光臨野川所,依拉夏意瑪賽1。”翻譯官油腔滑調地大聲說道,甚至還故作瀟灑地向大家微微鞠躬。
“什麽叫清鄉?”孟鬆胤根本摸不著頭腦。
“蘇南地區武裝勢力太多,日本人準備在四鄉分區域實行軍事掃蕩,”劉子春解釋道,“主要目的是剿滅共產黨新四軍,如果行之有效,再向華中推進,朝八路軍下手。”
“難怪日本人這一陣忙得四腳朝天,”孟鬆胤沉吟道,“不過,這個清鄉和我們有什麽關係呢?”
“目前確實還看不出清鄉和我們有什麽聯繫,但是有一個現象很奇怪,”劉子春用下巴一指新來的人,“這幾天陸續進來了許多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是工廠裏的技術工人和各專科學校的學生,不知道日本人究竟想搞什麽鬼名堂。”
“技術工人?”孟鬆胤陷入了沉思。“集結了這麽多具有一技之長的人,肯定是想加以利用,那麽,到底是用在什麽地方呢?”
“所以我推斷,我和你這樣的人恐怕也凶多吉少了。”劉子春頹喪地說,眼圈突然有些發紅。“我有個不祥的預感,這輩子可能再也見不到爹娘了。”
孟鬆胤頓時覺得渾身汗毛倒豎,雖然很想說幾句寬慰話,但腦子裏一片茫然,隻覺得自己已經陷入了真正的泥淖。
監室內一下子關了五十多人,擠在一起連走路都有些困難起來。
通過簡單的交流,孟鬆胤大致了解到大家的來歷確實跟劉子春所說的相符,以工廠技工和聰明伶俐的學生為主,而且抓捕的名目千奇百怪、牽強附會,簡直都有點好笑。
比方說,有兩位紡織機械技工學校的學生成立了一個研討左翼文學的“魯迅文學研究社”,創辦了一份在同學中傳閱的油印小報,但僅出了兩期就被日本人發現了;機器專科學校的五名學生,因為學校圖書館被焚而被抓,但大家一致認為實際上是日人縱火後栽的贓;一位電力專科學校的學生,就因為上茅房時在日語課本上撕了幾頁紙擦屁股,被日本教官逮個正著;還有數名高等技工學校的小夥子,在日本學監主持的“陣亡將士祭掃大會”上不肯下跪,當場被打得鼻青臉腫;一名車船修造廠的技師,因為城裏買不到砂糖,所以學人家跑單幫跟鄉下農民換了一些蜂蜜,誰知回城時在城門口被日本兵“檢問”時出了麻煩:日本兵問“什麽的幹活”,他答是“蜜糖的幹活”,日本蠢貨把“蜜糖”聽成了“密探”,刺刀不分青紅皂白地頂了上來……孟鬆胤突然覺得有些納悶,為什麽這些犯下了莫名其妙的所謂“罪行”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和機械、電力等行業有關的技工、學生,而不見農校、桑蠶專科、美術專科、醫學專科方麵的學子,其中到底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唉,自己陰差陽錯落到這個地步,惟有隨波逐流、見機行事,隻是不知道家中父母到底怎麽樣了?兒子突然失蹤,對老人來說該是何等沉重的打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糟糕了。還有,齊家父女的安危也讓人時時惦念,齊教授是否擺脫困境、齊依萱能否免受牽連,都是一想起來就讓人心驚肉跳的事。
最近,有一件事也非常怪,日本人不再煞費苦心地“矯正”思想,也不提審、拷打,甚至對大家的交談也懶得幹涉,完全是聽之任之的態度。孟鬆胤本能地覺得不安,一向錙銖必較的日本人突然變得大方起來,真正的用意肯定不妙,母雞上樹,不是好鳥。
果然,不出三天,禮堂外卡車轟鳴,大隊的持槍士兵闖了進來,用細麻繩將大家一個一個串在一起,每人綁住一隻胳膊,每組十人,吆喝著趕上卡車。
三輪摩托的引擎聲囂張得不可一世,狂吼著引領四輛墨綠色的軍用卡車駛出城門,一頭紮向荒涼的郊外土路。四輛車中,前三輛的車廂上蒙著厚重的油布,殿後的車上則坐著十幾名左臂箍有白色臂章的憲兵隊士兵,甚至還在駕駛室的頂棚上架起了一挺歪把子機槍。
半小時後,車身開始劇烈顛簸,孟鬆胤想,此刻肯定已經駛出了蘇州城。
直到油布掀開,孟鬆胤隨著別人走下跳板,這才發現原來此刻正處身於一所奇形怪狀的廣場之上,卡車一共運來了五十個人。
之所以說廣場奇形怪狀,主要在於它的格局是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被死死地圈在一道高達五米的圍牆之中,牆頂還架著電網,令人頓生一種插翅難飛的悶絕感。再看身後那扇厚重的大鐵門,已經“轟隆”一聲關了起來,兩名守門士兵各牽一條兇猛的狼狗站在門邊,若非緊緊握著皮帶,那又跳又叫的畜生恐怕早就躥了上來。
一隊持槍士兵迅速圍了上來,一名翻譯官模樣的中年男人手提皮鞭,“嗒拉嗒拉”敲著自己的皮靴,大聲命令大家排成五行,每行十人。
“歡迎各位光臨野川所,依拉夏意瑪賽1。”翻譯官油腔滑調地大聲說道,甚至還故作瀟灑地向大家微微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