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顏染盯著嫩芽看了許久。
現在正值大旱,已經持續了月餘,整個連山城,所有田地都幹燥到龜裂,水井裏的水也日漸減少,近些日子就連城主府都快供不上了。
這個暗室同樣,而且因為是封閉著的,更加炎熱幹燥,土壤硬邦邦的,用指甲都摳不出來。
植物都是非常聰明的,在無法生長的環境就會自我消亡,等待下一次重生。
所以如此糟糕的環境下,它們不會貿然消耗營養來發芽送死。
“是誰!”她聲音低低,警惕地看向周圍。
黑暗將她攏住,她卻渾然不怕,小小的身板抓著鋤頭撐起來。
她高高舉起鐵鋤,朝著嫩芽鋤去!
“轟隆——”
恐怖的雷響在她耳邊炸開,眼前的漆黑一下子換了種感覺。
小孩兒聞到了芳香的草味,聞到了露珠的潮濕,還聞到了……屬於母親的安心味道。
多久都沒落下淚來的小孩兒擦了擦眼睛,把手背上的濕潤都藏起來,雙眸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怎麽就來到了這樣的世外桃源。
她目瞪口呆,這裏的土地濕潤而柔軟,長滿了紮腳的小野草,有參天的蒼木零散的生長在附近,每一棵都有八個成年人拉著手圈起來那麽粗!
空氣裏若隱若現著了水的濕味,恰到好處,混雜了草木清新。柔和的、不像之前的那般熾烈的太陽懸掛在空中,整個湛藍的天上像畫似的,就飄了三四朵咋咋呼呼的雲。
顏染咽了咽口水,不由自主地朝著草地中間那個金色的身影走去。
那個身影給她的感覺很親切,就仿佛,是生她養她的母親,是會抱著她,任由她依偎的長輩。
她的腳步小小的,快快的,臨要觸及了,又緩緩停下來,神色猶豫。
“母……母親……”
她試著小聲呼喚,握著鋤頭的手抖動著,似是在後悔怎麽能這樣輕易地試探對方。
“我的孩子,你流淚了嗎?”
金色身影轉過身來,在顏染看來,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那張臉的樣子。
“母親”的手很溫暖,撫摸過頭頂的時候,幾乎將全身都淨化了似的。
她長呼出一口濁氣,發覺自己的身體輕盈了許多。
揮了揮拳頭,更迅捷也更有力了。
似乎草木間的擺動都變慢了,風成為了可以被捕捉到的元素。她神色一凜,伸手一抓。
攤開手掌,翠綠翠綠的樹葉被她捏成一團。
“孩子,在這裏,你想做什麽都可以。”
金色的身影彎下腰來,將那頭亂蓬蓬的頭發梳理了一番,露出那雙碧綠清澈的眸子。
“在這裏一年,外麵就隻是一個時辰。”
“母親”伸出手掌,將一枚淺色透明的珠子扣在顏染的心口處。
小珠子順應著主人的心,融進血液脈絡之中,有些冰涼,又緩緩蔓延出生機勃勃。
顏染明顯感覺到,自己與這方空間的聯係變得無比緊密,隻要自己願意,可以將它改造成不同的模樣。
就好像,她是這個小世界的創世主那般!
“一年,隻是一個時辰?”她喃喃自語著。
這種絕世法寶,她曾有所耳聞,是岷州之外的修士能夠擁有的神妙物件。
那些修行者們可了不起了,會呼風喚雨,移山填海,聽說也有些修煉到一定程度,就能習得大神通,自己創造出小世界來!
難道,她有修行的資質?!
顏染抬起頭,想多問金色身影一些問題,卻怎麽也沒再找到她的身影了。
“母親!”
“恩人!”
“仙師!”
她大喊大叫著,回應她的卻隻有風兒吹動時拂過枝椏的聲音。
“在這裏,我想做什麽都行?”
她幹脆坐了下來,手裏攥著的不僅是阿母留下的鐵鋤頭,還有一把尚未脫殼的麥種。
如果真如那個金色身影所說,在這裏一年隻是外界的一個時辰的話……那她在這裏開墾田地,度過大旱,豈不是絕佳?
小孩兒搖頭晃腦著,閉上眼,一片黑暗中出現了許多畫麵。
阿母和小姑姑們對著米缸發愁,想著染坊裏的布還要挑到哪裏去才能給尚未斷奶的小女兒取來新鮮牛乳。
丐窩的夥伴們捉到兩個發了黴的饅頭後,歡天喜地,一點一點拆了分給大家,嚼著津津有味,仿佛在吃什麽美味珍饈。
穿著寬短粗布衣的佃農對著幹裂的田地愁苦著、哭喊著,因為交不上稅糧而被拖出城或毆打致死。
無數平頭百姓為了取一口水,天不亮起就排著長隊開始等待,一度昏過去許多人。而後排的那些則仿佛沒看到,徑直越了過去。
她想改變這一切。
她想……讓大家都吃上飯。
於是小小的身影站起來。
不就是開墾土地種糧食嗎?她有那麽多那麽多的時間,就算畢生都耗在了這裏也沒關係,隻要世間可以少一個人挨餓,她就知足了。
她想,如果長運阿母和小姑姑們還在人世的話,一定也會讚同她的!
一天開不完地,她就開兩天、五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
第一次種地,沒什麽經驗,始終通過回憶裏在田邊觀察到的一切去依葫蘆畫瓢。
搓種、開地、鬆土、下種、澆水……小孩兒就這樣日複一日重複著相差無幾的勞作,身量也慢慢變高變大。
第六個月,麥種紛紛成熟,卻瘦弱不堪,結出來的果實也參差不齊。有的飽滿,有的幹扁,甚至有幾株還發黑,像是臨時得了害病。
她默默收好自己的第一次收獲,回到自己搭建好的小茅屋。沒有想象中那麽歡喜,隻覺得還很不足。
連種子本都差點沒有回收,根本算不得收獲,是農民最不願看到的減產。
苦惱的日子一天接一天,當她將過往經驗都汲取過後,小茅屋中竟出現了好幾本關於農學的典籍。
慶幸阿母曾給阿文姑姑請過教習師長,令她也懂得了大部分文字,顏染迫不及待地翻開典籍,又是一晃數日,她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就這樣一趟耕收,一趟教訓,一趟新典籍教學,再一趟耕收,一趟教訓……循環仿佛過如此五十年。
顏染發現自己的身體卻並沒有想象中那樣老去,而是生長到十六歲的模樣後就開始變得愈加緩慢。
她毫不懷疑,以自己如今的成長速度,恐怕要經過好幾個百年,才可能長上一歲。
望著豐收的麥浪,看向自己組裝出的第一個幫手小木人。顏染伸了伸懶腰,忽然覺得,或許可以離開這裏,出去一趟了。
現在正值大旱,已經持續了月餘,整個連山城,所有田地都幹燥到龜裂,水井裏的水也日漸減少,近些日子就連城主府都快供不上了。
這個暗室同樣,而且因為是封閉著的,更加炎熱幹燥,土壤硬邦邦的,用指甲都摳不出來。
植物都是非常聰明的,在無法生長的環境就會自我消亡,等待下一次重生。
所以如此糟糕的環境下,它們不會貿然消耗營養來發芽送死。
“是誰!”她聲音低低,警惕地看向周圍。
黑暗將她攏住,她卻渾然不怕,小小的身板抓著鋤頭撐起來。
她高高舉起鐵鋤,朝著嫩芽鋤去!
“轟隆——”
恐怖的雷響在她耳邊炸開,眼前的漆黑一下子換了種感覺。
小孩兒聞到了芳香的草味,聞到了露珠的潮濕,還聞到了……屬於母親的安心味道。
多久都沒落下淚來的小孩兒擦了擦眼睛,把手背上的濕潤都藏起來,雙眸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怎麽就來到了這樣的世外桃源。
她目瞪口呆,這裏的土地濕潤而柔軟,長滿了紮腳的小野草,有參天的蒼木零散的生長在附近,每一棵都有八個成年人拉著手圈起來那麽粗!
空氣裏若隱若現著了水的濕味,恰到好處,混雜了草木清新。柔和的、不像之前的那般熾烈的太陽懸掛在空中,整個湛藍的天上像畫似的,就飄了三四朵咋咋呼呼的雲。
顏染咽了咽口水,不由自主地朝著草地中間那個金色的身影走去。
那個身影給她的感覺很親切,就仿佛,是生她養她的母親,是會抱著她,任由她依偎的長輩。
她的腳步小小的,快快的,臨要觸及了,又緩緩停下來,神色猶豫。
“母……母親……”
她試著小聲呼喚,握著鋤頭的手抖動著,似是在後悔怎麽能這樣輕易地試探對方。
“我的孩子,你流淚了嗎?”
金色身影轉過身來,在顏染看來,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那張臉的樣子。
“母親”的手很溫暖,撫摸過頭頂的時候,幾乎將全身都淨化了似的。
她長呼出一口濁氣,發覺自己的身體輕盈了許多。
揮了揮拳頭,更迅捷也更有力了。
似乎草木間的擺動都變慢了,風成為了可以被捕捉到的元素。她神色一凜,伸手一抓。
攤開手掌,翠綠翠綠的樹葉被她捏成一團。
“孩子,在這裏,你想做什麽都可以。”
金色的身影彎下腰來,將那頭亂蓬蓬的頭發梳理了一番,露出那雙碧綠清澈的眸子。
“在這裏一年,外麵就隻是一個時辰。”
“母親”伸出手掌,將一枚淺色透明的珠子扣在顏染的心口處。
小珠子順應著主人的心,融進血液脈絡之中,有些冰涼,又緩緩蔓延出生機勃勃。
顏染明顯感覺到,自己與這方空間的聯係變得無比緊密,隻要自己願意,可以將它改造成不同的模樣。
就好像,她是這個小世界的創世主那般!
“一年,隻是一個時辰?”她喃喃自語著。
這種絕世法寶,她曾有所耳聞,是岷州之外的修士能夠擁有的神妙物件。
那些修行者們可了不起了,會呼風喚雨,移山填海,聽說也有些修煉到一定程度,就能習得大神通,自己創造出小世界來!
難道,她有修行的資質?!
顏染抬起頭,想多問金色身影一些問題,卻怎麽也沒再找到她的身影了。
“母親!”
“恩人!”
“仙師!”
她大喊大叫著,回應她的卻隻有風兒吹動時拂過枝椏的聲音。
“在這裏,我想做什麽都行?”
她幹脆坐了下來,手裏攥著的不僅是阿母留下的鐵鋤頭,還有一把尚未脫殼的麥種。
如果真如那個金色身影所說,在這裏一年隻是外界的一個時辰的話……那她在這裏開墾田地,度過大旱,豈不是絕佳?
小孩兒搖頭晃腦著,閉上眼,一片黑暗中出現了許多畫麵。
阿母和小姑姑們對著米缸發愁,想著染坊裏的布還要挑到哪裏去才能給尚未斷奶的小女兒取來新鮮牛乳。
丐窩的夥伴們捉到兩個發了黴的饅頭後,歡天喜地,一點一點拆了分給大家,嚼著津津有味,仿佛在吃什麽美味珍饈。
穿著寬短粗布衣的佃農對著幹裂的田地愁苦著、哭喊著,因為交不上稅糧而被拖出城或毆打致死。
無數平頭百姓為了取一口水,天不亮起就排著長隊開始等待,一度昏過去許多人。而後排的那些則仿佛沒看到,徑直越了過去。
她想改變這一切。
她想……讓大家都吃上飯。
於是小小的身影站起來。
不就是開墾土地種糧食嗎?她有那麽多那麽多的時間,就算畢生都耗在了這裏也沒關係,隻要世間可以少一個人挨餓,她就知足了。
她想,如果長運阿母和小姑姑們還在人世的話,一定也會讚同她的!
一天開不完地,她就開兩天、五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
第一次種地,沒什麽經驗,始終通過回憶裏在田邊觀察到的一切去依葫蘆畫瓢。
搓種、開地、鬆土、下種、澆水……小孩兒就這樣日複一日重複著相差無幾的勞作,身量也慢慢變高變大。
第六個月,麥種紛紛成熟,卻瘦弱不堪,結出來的果實也參差不齊。有的飽滿,有的幹扁,甚至有幾株還發黑,像是臨時得了害病。
她默默收好自己的第一次收獲,回到自己搭建好的小茅屋。沒有想象中那麽歡喜,隻覺得還很不足。
連種子本都差點沒有回收,根本算不得收獲,是農民最不願看到的減產。
苦惱的日子一天接一天,當她將過往經驗都汲取過後,小茅屋中竟出現了好幾本關於農學的典籍。
慶幸阿母曾給阿文姑姑請過教習師長,令她也懂得了大部分文字,顏染迫不及待地翻開典籍,又是一晃數日,她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就這樣一趟耕收,一趟教訓,一趟新典籍教學,再一趟耕收,一趟教訓……循環仿佛過如此五十年。
顏染發現自己的身體卻並沒有想象中那樣老去,而是生長到十六歲的模樣後就開始變得愈加緩慢。
她毫不懷疑,以自己如今的成長速度,恐怕要經過好幾個百年,才可能長上一歲。
望著豐收的麥浪,看向自己組裝出的第一個幫手小木人。顏染伸了伸懶腰,忽然覺得,或許可以離開這裏,出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