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一波三折
權利之劍:從紀檢辦事員開始 作者:陳小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下情形,看似一團和氣,實際上大有不同。
林生良這個人話裏話外,對陳啟明都有不小的敵意。
程小雅年紀尚輕,各方麵經驗都有欠缺,這種事情上哪能覺察得到。
隻是笑嘻嘻地為陳啟明做了一番介紹。
事情發生和陳啟明所預料的並無不同,林生良一改之前態度,言語漸漸陰冷。
“小雅,我是很想幫你這個忙的,隻是有些事情我說了也不算。”
“你知道的,家裏生意我剛剛接手,我爸那一關就過不去。”
他說完這些話,又將視線挪動到陳啟明身上,裝作愧疚模樣。
“陳鎮長,真的是太不好意思,你們鎮子上的一些事情,還是另請高明吧!”
如此言語,程小雅臉上神情詫異,連忙上前質問。
“明明來的時候,我們在電話裏都已經談好。”
“你這人,怎麽還出爾反爾?”
瞧著程小雅在自己麵前幹著急,林生良話鋒一轉,另有一套說辭。
“小雅,你以前也到過家裏,我爸對你印象很不錯。”
“現在都到了要談婚論嫁的年紀,他想我把你帶回去吃頓便飯,好好認識一下。”
都已經是成年人,有些話不需要說得太明白。
林生良的那點心思,對誰都不可能隱瞞得住。
話說出口,他馬上就去看程小雅的反應,情形大失所望。
喜歡一個人,可不是隨隨便便。
程小雅隻把他當做朋友,哪想到他的心裏頭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之間應該有一些誤會,才讓你說出口這樣的話。”
“我們之間,絕對不可能的。”
程小雅走回到陳啟明身邊,態度鮮明,卻不曾想林生良這樣的人從小就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從來都沒有被人這樣輕視過,對於程小雅的拒絕,他根本就接受不了。
直接走過去,正欲爭吵,卻被陳啟明抬手製止住。
“聽小雅說,你在她的心裏頭一直都是獨立好強,富有能力的人。”
“沒想到會是這樣,隻知道男女間的情情愛愛,送上門的一個機會都把握不住。”
沒多大的年紀,就已經成了一家連鎖餐飲品牌的少東家。
這樣的人心高氣傲,毫無問題,陳啟明抓住關鍵之處,便用上了激將法。
果不其然,他此番做法起到的效果極為顯著。
林生良緊緊咬著牙關,憤恨開口。
“你……你敢這麽跟我說話。”
“鎮長又怎麽樣?你們那種地方,窮山惡水,你這個鎮長在縣市兩級領導的眼裏能有多少?”
他冷冷一笑,眼看兩方就要徹底撕破臉皮,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地去交談。
程小雅在一旁幹著急,陳啟明則是很無所謂,接著就要與她離開。
“光有脾氣難成氣候,我們散養的土雞,肉質緊實,到哪裏都是搶手的。”
“量大價優,既然林總沒有這方麵的打算,那就當我們沒有來過,事情就此作罷。”
陳啟明越是表現得不在乎,林生良的內心深處就越不平靜。
殊不知,陳啟明也隻是從程小雅那一番言語中分析出一些重要信息。
連鎖的餐飲品牌,還想要擴大規模,原材料方麵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大。
這樣的情況下,能有一個靠譜的合作方,對他們來講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陳啟明心中篤定,言語相繼過後,林生良當有一個正確判斷。
果不其然,在他們即將要走之時,林生良的聲音便從身後傳來。
試探性地開口詢問。
“陳鎮長,大致情況小雅已經跟我講過。”
“隻是你們能不能保證,供貨穩定,至於價錢方麵,我們倒沒那麽在乎。”
這家鹵味店生意火爆,一是他們的老湯,二是對於原材料的挑選。
家中長輩最為看重,飼料喂養的雞價格上便宜一大半。
隻是熏鹵出來,口感差得太多,隻會讓顧客都流失掉。
本就是互相成就的一件事情,也是湊巧,程小雅從中牽線搭橋。
在得到陳啟明肯定的答複,林生良嘴上不饒人,心思卻也有了鬆動。
“真能夠像你們說的那樣好,合作沒有問題。”
“隻是有個條件,希望陳鎮長能夠和小雅保持著距離,你們可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現如今的林生良,完全將陳啟明當成了假想情敵,話裏話外,警告意味十足。
聽了這話,陳啟明搖頭苦笑,臉上神情最是無奈。
本想痛痛快快地答應,程小雅卻不給他那樣的機會。
“林生良,這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著你來管。”
“反正一碼歸一碼,你可別胡亂摻和,不然的話,我瞧不起你!”
程小雅看似隨意的幾句話,實則是將言語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就算是得了陳啟明真傳,這些話無一不在刺激著林生良的內心。
這樣的人心眼小點,始終是探不到壞的門檻。
“我可不是那樣的人,這點小事而已,說定了就不會再改。”
“陳鎮長,你們政府部門做擔保,可信度還是有的。”
“隻等到你們的生雞出欄,我便上門。”
雙方口頭約定,彼此間剛接觸不多久,卻也建立起不小的信任。
全憑程小雅居中調和關係,總算是沒有白跑一趟。
回到南泉鎮上,陳啟明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下發通知。
已經參與到養殖計劃的十好幾戶人家,更是有了幹勁。
對於陳啟明千恩萬謝,當地政府說到做到,能想到的麻煩都幫他們解決掉。
鋪好的一條路,又平又直,他們哪能不懂得爭口氣。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成百上千隻雞已經能夠散養在山上。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得知陳啟明已經找好銷路,還請來了養殖專家,用以指點。
原先沒有加入進來的一些人家,秉燭夜談,全都感到後悔。
第二天,許多人來到鎮政府的大門口,主動提出來要加入到這個項目裏。
本以為陳啟明會拒絕掉,事實與他們所想的完全相反。
陳啟明大手一揮,通通接納,隻是在政策上又做出了更改。
相比於之前的政府出資,百姓出力。
眼下給出他們第二個選擇的機會,出資出力,分紅時拿到手的也就更多。
換句話說,那就是政府要把利讓出來,真正給到老百姓的手裏。
林生良這個人話裏話外,對陳啟明都有不小的敵意。
程小雅年紀尚輕,各方麵經驗都有欠缺,這種事情上哪能覺察得到。
隻是笑嘻嘻地為陳啟明做了一番介紹。
事情發生和陳啟明所預料的並無不同,林生良一改之前態度,言語漸漸陰冷。
“小雅,我是很想幫你這個忙的,隻是有些事情我說了也不算。”
“你知道的,家裏生意我剛剛接手,我爸那一關就過不去。”
他說完這些話,又將視線挪動到陳啟明身上,裝作愧疚模樣。
“陳鎮長,真的是太不好意思,你們鎮子上的一些事情,還是另請高明吧!”
如此言語,程小雅臉上神情詫異,連忙上前質問。
“明明來的時候,我們在電話裏都已經談好。”
“你這人,怎麽還出爾反爾?”
瞧著程小雅在自己麵前幹著急,林生良話鋒一轉,另有一套說辭。
“小雅,你以前也到過家裏,我爸對你印象很不錯。”
“現在都到了要談婚論嫁的年紀,他想我把你帶回去吃頓便飯,好好認識一下。”
都已經是成年人,有些話不需要說得太明白。
林生良的那點心思,對誰都不可能隱瞞得住。
話說出口,他馬上就去看程小雅的反應,情形大失所望。
喜歡一個人,可不是隨隨便便。
程小雅隻把他當做朋友,哪想到他的心裏頭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之間應該有一些誤會,才讓你說出口這樣的話。”
“我們之間,絕對不可能的。”
程小雅走回到陳啟明身邊,態度鮮明,卻不曾想林生良這樣的人從小就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從來都沒有被人這樣輕視過,對於程小雅的拒絕,他根本就接受不了。
直接走過去,正欲爭吵,卻被陳啟明抬手製止住。
“聽小雅說,你在她的心裏頭一直都是獨立好強,富有能力的人。”
“沒想到會是這樣,隻知道男女間的情情愛愛,送上門的一個機會都把握不住。”
沒多大的年紀,就已經成了一家連鎖餐飲品牌的少東家。
這樣的人心高氣傲,毫無問題,陳啟明抓住關鍵之處,便用上了激將法。
果不其然,他此番做法起到的效果極為顯著。
林生良緊緊咬著牙關,憤恨開口。
“你……你敢這麽跟我說話。”
“鎮長又怎麽樣?你們那種地方,窮山惡水,你這個鎮長在縣市兩級領導的眼裏能有多少?”
他冷冷一笑,眼看兩方就要徹底撕破臉皮,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地去交談。
程小雅在一旁幹著急,陳啟明則是很無所謂,接著就要與她離開。
“光有脾氣難成氣候,我們散養的土雞,肉質緊實,到哪裏都是搶手的。”
“量大價優,既然林總沒有這方麵的打算,那就當我們沒有來過,事情就此作罷。”
陳啟明越是表現得不在乎,林生良的內心深處就越不平靜。
殊不知,陳啟明也隻是從程小雅那一番言語中分析出一些重要信息。
連鎖的餐飲品牌,還想要擴大規模,原材料方麵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大。
這樣的情況下,能有一個靠譜的合作方,對他們來講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陳啟明心中篤定,言語相繼過後,林生良當有一個正確判斷。
果不其然,在他們即將要走之時,林生良的聲音便從身後傳來。
試探性地開口詢問。
“陳鎮長,大致情況小雅已經跟我講過。”
“隻是你們能不能保證,供貨穩定,至於價錢方麵,我們倒沒那麽在乎。”
這家鹵味店生意火爆,一是他們的老湯,二是對於原材料的挑選。
家中長輩最為看重,飼料喂養的雞價格上便宜一大半。
隻是熏鹵出來,口感差得太多,隻會讓顧客都流失掉。
本就是互相成就的一件事情,也是湊巧,程小雅從中牽線搭橋。
在得到陳啟明肯定的答複,林生良嘴上不饒人,心思卻也有了鬆動。
“真能夠像你們說的那樣好,合作沒有問題。”
“隻是有個條件,希望陳鎮長能夠和小雅保持著距離,你們可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現如今的林生良,完全將陳啟明當成了假想情敵,話裏話外,警告意味十足。
聽了這話,陳啟明搖頭苦笑,臉上神情最是無奈。
本想痛痛快快地答應,程小雅卻不給他那樣的機會。
“林生良,這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著你來管。”
“反正一碼歸一碼,你可別胡亂摻和,不然的話,我瞧不起你!”
程小雅看似隨意的幾句話,實則是將言語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就算是得了陳啟明真傳,這些話無一不在刺激著林生良的內心。
這樣的人心眼小點,始終是探不到壞的門檻。
“我可不是那樣的人,這點小事而已,說定了就不會再改。”
“陳鎮長,你們政府部門做擔保,可信度還是有的。”
“隻等到你們的生雞出欄,我便上門。”
雙方口頭約定,彼此間剛接觸不多久,卻也建立起不小的信任。
全憑程小雅居中調和關係,總算是沒有白跑一趟。
回到南泉鎮上,陳啟明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下發通知。
已經參與到養殖計劃的十好幾戶人家,更是有了幹勁。
對於陳啟明千恩萬謝,當地政府說到做到,能想到的麻煩都幫他們解決掉。
鋪好的一條路,又平又直,他們哪能不懂得爭口氣。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成百上千隻雞已經能夠散養在山上。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得知陳啟明已經找好銷路,還請來了養殖專家,用以指點。
原先沒有加入進來的一些人家,秉燭夜談,全都感到後悔。
第二天,許多人來到鎮政府的大門口,主動提出來要加入到這個項目裏。
本以為陳啟明會拒絕掉,事實與他們所想的完全相反。
陳啟明大手一揮,通通接納,隻是在政策上又做出了更改。
相比於之前的政府出資,百姓出力。
眼下給出他們第二個選擇的機會,出資出力,分紅時拿到手的也就更多。
換句話說,那就是政府要把利讓出來,真正給到老百姓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