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中專為殘疾人設立的象徵性工作。
這名藍領工人沒想到自己能一夜成名,他在聚光燈下樂得不知高低,傻笑著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全部告訴多巴多夫了,我的所有情況全都告訴多巴多夫了。
他是個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千百記者的忌恨目光中,多巴多夫往嘴裏丟著咖哩豆,不慌不忙地向外發
送著他的係列專訪文章。他的獨家新聞是怎麽買到手的?一百包咖哩豆而已。多
虧他有這個愛好,才得以認識巴爾托查,使自己大大地出一次風頭。
多巴多夫的第一次專訪是在法院判決前夕發表的:多巴多夫:巴爾托查先生,
你的天才建議是兩年前經本報發表的,很快就為世界政府所接受,世界法院即將
作出有關判決。現在,讀者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靈犀忽來,萌生這一絕妙的想
法。要知道——請原諒我的坦率——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思維也說不上敏捷。
但你卻提出了億萬聰明人、和更聰明的機器人所想不到的東西。
巴爾托查(嘻笑):很偶然的——三本書恰好放在一起了,是一個顧客遺忘
在加能站的。坦白說我從不愛看書,但閑極無聊時也會翻幾頁。等我把三本書翻
夠一遍,我忽然……
多巴多夫:是哪三本書?
巴爾托查:一本“麥哲倫環行地球1000周年”。我告訴過你嗎?我是葡萄牙
人,雖說現在國籍已不存在了,但我還是最愛看葡萄牙人的老故事。可惜,麥哲
倫在本國不受重用——都怪那個專橫昏庸的葡萄牙國王伊曼紐爾——隻好跑到西
班牙幹成一番大事業。我要是生在1000年前,一定去跟麥哲倫去當水手。雖然我
個子低,爬桅杆比猴子還快哩……
多巴多夫:對,我相信。第二本書呢?
巴爾托查:是介紹新型“衝壓式小型光速飛船”的小冊子,是南門二航宇公
司印發的。老實說,小冊子的內容我看不懂,不過我多少看懂兩點:第一,這種
飛船所需燃料是依靠在航行途中收集太空的氫氦粒子,所以它的航程沒有限製。
第二條,它能產生恆定的加速度,半年之後就能接近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
論效應——知道愛因斯坦嗎?他是600 年前一個很有名的科學家。不過他的相對
論我從來沒打算弄懂。時間怎麽能變長變短呢……
多巴多夫:我知道愛因斯坦,請往下講。
巴爾托查:雖然公式我看不懂,結論是知道的。說飛船接近光速後,飛船上
的時間就會變慢,即使飛船開到100 億光年的宇宙邊緣,也就是說航行100 億年
之後,飛船上的時間才過了24年。等駕駛員回來,還不到退休年齡呢,還能看到
他的親人呢。
多巴多夫:他看不到的,因為飛船外的時間是數百億年,不要說他的親人,
連宇宙也不一定存在了。好,第三本書呢。
巴爾托查:第三本書更難懂了,我連書名也沒記住。但我剛好看懂一點,書
上說宇宙是超圓體,假如一個人的眼力能穿透幾百億光年,那麽,當他從地球一
直向“宇宙之外”看時,最終會通過超圓空間的扭曲,看到自己的後腦勺。這個
說法太逗了!我馬上想到麥哲倫的環球探險,那時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一直向
前走就會離家越來越遠,甚至掉到地球之外,後來他的探險才證明地球是圓的。
現在,假如一艘飛船一直向“外”飛,它會掉到宇宙之外,還是返回原處?應該
像麥哲倫那樣去跑一圈……後來的事情你都清楚,咱倆在公園裏偶然碰見,都在
吃咖哩豆,咱們開始聊天,聊起了這個想法,你就把它發表了。
多巴多夫的評論:科學家最推崇的是科學的直覺。即使到了今天,機器人的
智力已全麵超過自然人,但在直覺方麵自然人類仍可一拚。巴爾托查先生的這個
建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智商偏低的侏儒,似懂非懂地看了三本科普性的小
冊子,竟然提出了超越時代的戰略性建議。最後由於另一位自然人的敏銳直覺
(請原諒我的自我吹噓),它終於公布於世。
這個建議最初曾遭到冷遇,被認為是一個低智商者的夢囈。一次歷時200 億
年的探險!神智正常的人絕不會認真考慮它。但這個建議終於引起回波,它激發
了人類血液中固有的冒險天性。支持的人逐漸增多,他們爭辯說,當年亞洲人跨
越白令海峽時沒有顧及後果,結果他們在北極和美洲大陸上撒下人類的種子;麥
哲倫開始環球航行時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實際上他本人就死在途中了。即使環宇
探險要費時200 億年,即使200 億年後宇宙要毀滅,我們又何妨放一艘飛船去尋
一條生路呢。何況,誰都不能完全準確地預言未來,也許這次探險會取得意想不
到的成果?
半年後,世界政府迅速批準這次行動。不過按那時的方案,飛船上隻有一個
機器人乘員。這又引發了第二輪的輿論熱潮,並導致了這次著名的判決。
多巴多夫的第二次採訪:多巴多夫:判決已經宣布,麥哲倫號探險的最後一
個障礙被消除了。你對這個消息高興嗎?
這名藍領工人沒想到自己能一夜成名,他在聚光燈下樂得不知高低,傻笑著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全部告訴多巴多夫了,我的所有情況全都告訴多巴多夫了。
他是個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千百記者的忌恨目光中,多巴多夫往嘴裏丟著咖哩豆,不慌不忙地向外發
送著他的係列專訪文章。他的獨家新聞是怎麽買到手的?一百包咖哩豆而已。多
虧他有這個愛好,才得以認識巴爾托查,使自己大大地出一次風頭。
多巴多夫的第一次專訪是在法院判決前夕發表的:多巴多夫:巴爾托查先生,
你的天才建議是兩年前經本報發表的,很快就為世界政府所接受,世界法院即將
作出有關判決。現在,讀者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靈犀忽來,萌生這一絕妙的想
法。要知道——請原諒我的坦率——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思維也說不上敏捷。
但你卻提出了億萬聰明人、和更聰明的機器人所想不到的東西。
巴爾托查(嘻笑):很偶然的——三本書恰好放在一起了,是一個顧客遺忘
在加能站的。坦白說我從不愛看書,但閑極無聊時也會翻幾頁。等我把三本書翻
夠一遍,我忽然……
多巴多夫:是哪三本書?
巴爾托查:一本“麥哲倫環行地球1000周年”。我告訴過你嗎?我是葡萄牙
人,雖說現在國籍已不存在了,但我還是最愛看葡萄牙人的老故事。可惜,麥哲
倫在本國不受重用——都怪那個專橫昏庸的葡萄牙國王伊曼紐爾——隻好跑到西
班牙幹成一番大事業。我要是生在1000年前,一定去跟麥哲倫去當水手。雖然我
個子低,爬桅杆比猴子還快哩……
多巴多夫:對,我相信。第二本書呢?
巴爾托查:是介紹新型“衝壓式小型光速飛船”的小冊子,是南門二航宇公
司印發的。老實說,小冊子的內容我看不懂,不過我多少看懂兩點:第一,這種
飛船所需燃料是依靠在航行途中收集太空的氫氦粒子,所以它的航程沒有限製。
第二條,它能產生恆定的加速度,半年之後就能接近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
論效應——知道愛因斯坦嗎?他是600 年前一個很有名的科學家。不過他的相對
論我從來沒打算弄懂。時間怎麽能變長變短呢……
多巴多夫:我知道愛因斯坦,請往下講。
巴爾托查:雖然公式我看不懂,結論是知道的。說飛船接近光速後,飛船上
的時間就會變慢,即使飛船開到100 億光年的宇宙邊緣,也就是說航行100 億年
之後,飛船上的時間才過了24年。等駕駛員回來,還不到退休年齡呢,還能看到
他的親人呢。
多巴多夫:他看不到的,因為飛船外的時間是數百億年,不要說他的親人,
連宇宙也不一定存在了。好,第三本書呢。
巴爾托查:第三本書更難懂了,我連書名也沒記住。但我剛好看懂一點,書
上說宇宙是超圓體,假如一個人的眼力能穿透幾百億光年,那麽,當他從地球一
直向“宇宙之外”看時,最終會通過超圓空間的扭曲,看到自己的後腦勺。這個
說法太逗了!我馬上想到麥哲倫的環球探險,那時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一直向
前走就會離家越來越遠,甚至掉到地球之外,後來他的探險才證明地球是圓的。
現在,假如一艘飛船一直向“外”飛,它會掉到宇宙之外,還是返回原處?應該
像麥哲倫那樣去跑一圈……後來的事情你都清楚,咱倆在公園裏偶然碰見,都在
吃咖哩豆,咱們開始聊天,聊起了這個想法,你就把它發表了。
多巴多夫的評論:科學家最推崇的是科學的直覺。即使到了今天,機器人的
智力已全麵超過自然人,但在直覺方麵自然人類仍可一拚。巴爾托查先生的這個
建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智商偏低的侏儒,似懂非懂地看了三本科普性的小
冊子,竟然提出了超越時代的戰略性建議。最後由於另一位自然人的敏銳直覺
(請原諒我的自我吹噓),它終於公布於世。
這個建議最初曾遭到冷遇,被認為是一個低智商者的夢囈。一次歷時200 億
年的探險!神智正常的人絕不會認真考慮它。但這個建議終於引起回波,它激發
了人類血液中固有的冒險天性。支持的人逐漸增多,他們爭辯說,當年亞洲人跨
越白令海峽時沒有顧及後果,結果他們在北極和美洲大陸上撒下人類的種子;麥
哲倫開始環球航行時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實際上他本人就死在途中了。即使環宇
探險要費時200 億年,即使200 億年後宇宙要毀滅,我們又何妨放一艘飛船去尋
一條生路呢。何況,誰都不能完全準確地預言未來,也許這次探險會取得意想不
到的成果?
半年後,世界政府迅速批準這次行動。不過按那時的方案,飛船上隻有一個
機器人乘員。這又引發了第二輪的輿論熱潮,並導致了這次著名的判決。
多巴多夫的第二次採訪:多巴多夫:判決已經宣布,麥哲倫號探險的最後一
個障礙被消除了。你對這個消息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