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中唱名抽籤已畢,但聽得場外由遠及近幾聲“皇上駕到”,眾人皆跪地叩首迎駕。
見過候在一樓的群臣,僖宗便上了球場亭子殿二樓,田令孜和幾位宰相親王也隨之上樓。剛剛落座,惠安皇太後駕到,僖宗忙起身給母親請安,扶著太後坐在自己的上手位置。隨即示意身邊的太監開賽。
亭子殿旁的樂人得令,一時奏響《龜茲樂》。曲畢,一通鼓聲響過,從南北兩個球門右側分別衝出一棚人馬,來到球場正中,乃是岐州的“鳴喙”對京兆府的“飛熊”。每棚均為十騎,人人手持藤製球杖,長約四尺,以皮革包裹,杖頭為偃月形狀,繪以圖畫,稱為“月杖”,或“畫杖”。
雙方相向而對,各呈一字排開,等候爭球。馬球乃以柳木空心而成,堅固圓滑,如拳頭大小,外繪彩畫,故稱“彩球”。
場中有“鞠官”三人,負責裁決勝負、犯規等事,均騎馬,其中一名鞠官全場奔馳,隨球裁判,為“主鞠官”,南北半場則各由一名鞠官守場裁決,為“副鞠官”。另外球門旁各有一名徒步的“司門官”,專司裁決進球與否。
場端球門闊兩丈二尺,高一丈一尺,乃以方木為門柱,寬板為門楣,門楣高四尺,其下門洞高七尺,後麵連有網狀球囊。整個球門漆成明黃色。
“主鞠官”開球,隻見那鞠官縱馬從西向東急馳,待奔過球場中點剎那,將彩球豎直高高拋起。
彩球甫一淩空,兩棚人馬早已變陣衝出。有的徑向對方球門奔去,以資己方得球後策應進攻,為“先鋒”。亦有轉身回防者,以備不測,為“後軍”。每棚中各有兩騎“中軍”直奔彩球而來,待那彩球下落離地一丈左右,四馬錯動,四支月杖同時揮向彩球。
飛熊中一人月杖稍快,啪地一聲將彩球擊向南麵鳴喙半場。那廂早有一名同伴等待接應,將手中月杖先迎向飛來的彩球,待杖頭觸到彩球,便順勢後撤,卸了彩球的力道,那彩球便似粘在杖頭一般。
鳴喙見飛熊的中軍得了球,一名後軍策馬來阻,不等飛熊的先鋒將彩球停住,揮杖便擊。未及觸到彩球,卻見那中軍陡然翻腕,月杖從他頭頂揮出一個弧形,將彩球拋向十丈開外的一位先鋒。
那先鋒得球,晃過對方一名後軍,將彩球輕輕向前擊出,隨即縱馬跟上,再用力一擊,將球傳給前方西側的另一位先鋒。
眼見彩球已經傳到距球門二十餘丈遠處,鳴喙兩名後軍同時衝出,一騎徑向持球的飛熊先鋒馬首衝去,令一人則策馬奔到場中,封住了東西兩路的傳球路線。
飛熊先鋒見對方後軍將到,當即身子向右一沉,俯身探到馬腹下,看準方向,奮力揮杖,將彩球從馬腹下擊出。那彩球貼著地麵,嗖地穿過在場中阻截的對方後軍馬蹄,滾到東南側一名飛熊先鋒馬下。這一擊漂亮非常,因那飛熊先鋒本在球場西側向南進攻,他這招蹬裏藏身,恰好擋住了對方兩名後軍的目光,無法看到他揮杖的時機和擊球的角度,以致於一擊奏功。
同伴接球亦毫不含糊,俯身將球撮起,驅馬向前。此時鳴喙後軍隻剩一騎防守東側球門,這名後軍馬首朝向西北,小步慢跑,以右前身側對進攻的飛熊先鋒。他這般不慌不忙地防守,反倒令對方抓不到破綻,不敢輕易揮杖射門。
那飛熊先鋒將彩球帶到距防守後軍不足兩丈遠處,大喝一聲,揮杖將彩球向球門西側擊出。此時那後軍再不遲疑,縱馬前躍,揮杖攔球。
誰知飛熊先鋒這一擊竟是虛招,並未擊到彩球。月杖從球頂擦邊揮過,隨即撤回,待彩球落地,倏地將其撥到馬首左前側,繼而奮力一擊射門。
那鳴喙後軍縱馬前沖,此時猝難回身再防,眼見彩球呼嘯入門,落入囊中。
第十三回(7):月下起舞玉人悴,場上擊鞠烈馬雄。 [本章字數:216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7 14:00:00.0]
----------------------------------------------------
飛熊先中一球,場外登時歡呼雷動,戰鼓咚咚助威。
球場亭子殿一層,坐著參賽州府的官員和朝中一些重臣。西川節度使高駢的親信左莫邪軍使張守一坐在京兆尹崔?的左手,張守一見京兆府的飛熊中球,便向崔?道賀。崔?知道張守一本是市井無賴,惟擅妖幻誑惑之術,因高駢篤信神仙道術,重用術士呂用之,對他言聽計從,呂用之的心腹張守一因此得受重用。崔?哪屑與這潑皮為伍,故而隻淡淡應了一聲,並不多看這位張大人一眼。
張守一原是心胸狹隘、嫉妒成性之人,見崔?對自己頗為輕蔑,心中大為不快,陰陽怪氣地說道:“京兆府果然人才濟濟,這馬上馬下的功夫當真了得。”
崔?知道他暗中在罵自己靠拍馬屁升官,當即回誚道:“這馬上的功夫須憑真本事,騎著紙馬是上不了真戰場的。”意在諷刺張守一和呂用之等不過靠草人紙馬一類的江湖把戲矇騙高駢,混進官場,其實並無真才實幹。
張守一聞聽此言,氣得滿麵通紅,憤憤說道:“崔大人也不要得意太早,我西川來的這支玉鼻?雖不敢同聖上的龍雀相比,不過踏殺兩隻病貓倒是綽綽有餘。”言下甚為不恭。
(按:飛熊即飛虎之意,於菟也是虎的別稱。京兆府兩支球隊皆以虎為名,張守一故意說踏殺兩隻病貓,以示輕蔑。玉鼻?為一種白鼻赤色駿馬,下文崔?則將其貶稱為驢,以為反譏。)
見過候在一樓的群臣,僖宗便上了球場亭子殿二樓,田令孜和幾位宰相親王也隨之上樓。剛剛落座,惠安皇太後駕到,僖宗忙起身給母親請安,扶著太後坐在自己的上手位置。隨即示意身邊的太監開賽。
亭子殿旁的樂人得令,一時奏響《龜茲樂》。曲畢,一通鼓聲響過,從南北兩個球門右側分別衝出一棚人馬,來到球場正中,乃是岐州的“鳴喙”對京兆府的“飛熊”。每棚均為十騎,人人手持藤製球杖,長約四尺,以皮革包裹,杖頭為偃月形狀,繪以圖畫,稱為“月杖”,或“畫杖”。
雙方相向而對,各呈一字排開,等候爭球。馬球乃以柳木空心而成,堅固圓滑,如拳頭大小,外繪彩畫,故稱“彩球”。
場中有“鞠官”三人,負責裁決勝負、犯規等事,均騎馬,其中一名鞠官全場奔馳,隨球裁判,為“主鞠官”,南北半場則各由一名鞠官守場裁決,為“副鞠官”。另外球門旁各有一名徒步的“司門官”,專司裁決進球與否。
場端球門闊兩丈二尺,高一丈一尺,乃以方木為門柱,寬板為門楣,門楣高四尺,其下門洞高七尺,後麵連有網狀球囊。整個球門漆成明黃色。
“主鞠官”開球,隻見那鞠官縱馬從西向東急馳,待奔過球場中點剎那,將彩球豎直高高拋起。
彩球甫一淩空,兩棚人馬早已變陣衝出。有的徑向對方球門奔去,以資己方得球後策應進攻,為“先鋒”。亦有轉身回防者,以備不測,為“後軍”。每棚中各有兩騎“中軍”直奔彩球而來,待那彩球下落離地一丈左右,四馬錯動,四支月杖同時揮向彩球。
飛熊中一人月杖稍快,啪地一聲將彩球擊向南麵鳴喙半場。那廂早有一名同伴等待接應,將手中月杖先迎向飛來的彩球,待杖頭觸到彩球,便順勢後撤,卸了彩球的力道,那彩球便似粘在杖頭一般。
鳴喙見飛熊的中軍得了球,一名後軍策馬來阻,不等飛熊的先鋒將彩球停住,揮杖便擊。未及觸到彩球,卻見那中軍陡然翻腕,月杖從他頭頂揮出一個弧形,將彩球拋向十丈開外的一位先鋒。
那先鋒得球,晃過對方一名後軍,將彩球輕輕向前擊出,隨即縱馬跟上,再用力一擊,將球傳給前方西側的另一位先鋒。
眼見彩球已經傳到距球門二十餘丈遠處,鳴喙兩名後軍同時衝出,一騎徑向持球的飛熊先鋒馬首衝去,令一人則策馬奔到場中,封住了東西兩路的傳球路線。
飛熊先鋒見對方後軍將到,當即身子向右一沉,俯身探到馬腹下,看準方向,奮力揮杖,將彩球從馬腹下擊出。那彩球貼著地麵,嗖地穿過在場中阻截的對方後軍馬蹄,滾到東南側一名飛熊先鋒馬下。這一擊漂亮非常,因那飛熊先鋒本在球場西側向南進攻,他這招蹬裏藏身,恰好擋住了對方兩名後軍的目光,無法看到他揮杖的時機和擊球的角度,以致於一擊奏功。
同伴接球亦毫不含糊,俯身將球撮起,驅馬向前。此時鳴喙後軍隻剩一騎防守東側球門,這名後軍馬首朝向西北,小步慢跑,以右前身側對進攻的飛熊先鋒。他這般不慌不忙地防守,反倒令對方抓不到破綻,不敢輕易揮杖射門。
那飛熊先鋒將彩球帶到距防守後軍不足兩丈遠處,大喝一聲,揮杖將彩球向球門西側擊出。此時那後軍再不遲疑,縱馬前躍,揮杖攔球。
誰知飛熊先鋒這一擊竟是虛招,並未擊到彩球。月杖從球頂擦邊揮過,隨即撤回,待彩球落地,倏地將其撥到馬首左前側,繼而奮力一擊射門。
那鳴喙後軍縱馬前沖,此時猝難回身再防,眼見彩球呼嘯入門,落入囊中。
第十三回(7):月下起舞玉人悴,場上擊鞠烈馬雄。 [本章字數:216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7 14:00:00.0]
----------------------------------------------------
飛熊先中一球,場外登時歡呼雷動,戰鼓咚咚助威。
球場亭子殿一層,坐著參賽州府的官員和朝中一些重臣。西川節度使高駢的親信左莫邪軍使張守一坐在京兆尹崔?的左手,張守一見京兆府的飛熊中球,便向崔?道賀。崔?知道張守一本是市井無賴,惟擅妖幻誑惑之術,因高駢篤信神仙道術,重用術士呂用之,對他言聽計從,呂用之的心腹張守一因此得受重用。崔?哪屑與這潑皮為伍,故而隻淡淡應了一聲,並不多看這位張大人一眼。
張守一原是心胸狹隘、嫉妒成性之人,見崔?對自己頗為輕蔑,心中大為不快,陰陽怪氣地說道:“京兆府果然人才濟濟,這馬上馬下的功夫當真了得。”
崔?知道他暗中在罵自己靠拍馬屁升官,當即回誚道:“這馬上的功夫須憑真本事,騎著紙馬是上不了真戰場的。”意在諷刺張守一和呂用之等不過靠草人紙馬一類的江湖把戲矇騙高駢,混進官場,其實並無真才實幹。
張守一聞聽此言,氣得滿麵通紅,憤憤說道:“崔大人也不要得意太早,我西川來的這支玉鼻?雖不敢同聖上的龍雀相比,不過踏殺兩隻病貓倒是綽綽有餘。”言下甚為不恭。
(按:飛熊即飛虎之意,於菟也是虎的別稱。京兆府兩支球隊皆以虎為名,張守一故意說踏殺兩隻病貓,以示輕蔑。玉鼻?為一種白鼻赤色駿馬,下文崔?則將其貶稱為驢,以為反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