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頭部隊遇到的抵抗是軟弱無力的,這說明前一階段的空襲效果非常好,施瓦茨科普夫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決定提前14個小時將擔任主攻任務的美國第7軍5個師和英軍第1裝甲師投入戰鬥,發起總攻。
多國部隊全線出擊了。到24日下午,在500公裏戰線上,11路大軍相繼突破伊軍防線,進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天空中,轟炸機、攻擊機不停地襲擊伊軍陣地和後方交通線,戰鬥機在空中往來盤旋,進行巡邏警戒;地麵上,坦克和裝甲車隆隆開進,炸彈從空中、海上和陸地向伊軍陣地傾瀉。整個戰場上硝煙瀰漫,爆炸聲、戰車和飛機的吼叫聲交織成一片。11路大軍猶如11把"軍刀",直插伊軍腹地,在飛機的支援掩護下,沖向各自的目標。
巴格達薩達姆地下指揮所的作戰室裏是一片忙亂景象。前線不時傳來伊軍陣地被攻陷的戰報。薩達姆終於預感到形勢的不妙,但天生的倔強性格使他根本不考慮再打下去的後果,仍下令對多國部隊實施反擊。然而,製空權在多國部隊手裏,此時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已處於多國部隊空軍的嚴密監視之下,伊軍哪裏還敢離開陣地去進行什麽反擊,薩達姆的命令無疑是想讓他們以卵擊石。
多國部隊繼續推進。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建立前進基地後,又多次採用"蛙跳"戰術,在伊拉克縱深200多公裏的納西裏耶和巴斯拉以北地區再次實施機降,2天內前進了160公裏,配合地麵部隊突入到幼發拉底河畔,切斷了10萬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北撤的退路。
26日,美第7軍開始向伊科北部邊界進擊,其任務是消滅共和國衛隊,攻占軍事重地巴斯拉。
共和國衛隊不愧是一支勁旅。盡管在前一階段38天的空襲中,它的實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麵對多國部隊上千輛坦克的進攻,它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在這裏,多國部隊遇到了展開地麵進攻以來最強硬的抵抗。
幾次衝擊受阻後,第7軍緊急召喚飛機前來支援。沒一會兒,一群"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a-10攻擊機從遠處天際閃出,急駛而來。"阿帕奇"從5公裏以遠的距離上向伊軍坦克發射一枚枚"海爾法"反坦克飛彈,而a-10則從更遠的距離上發射"小牛"飛彈。地麵上,ma11坦克在2000至3500米的距離上也不停地怒吼。共和國衛隊的抵抗不能說不頑強,但怎經得住美軍這空地一體的立體打擊。共和國衛隊終於頂不住了,防線被撕開了個口子。為防止被圍殲,共和國衛隊隻好丟棄陣地,退向巴斯拉。
眼見多國部隊的11把"軍刀"直插過來,而多國部隊的空襲強度仍絲毫沒有減弱,薩達姆明白,對他來說敗局已定,隻是時間問題,如果再硬撐下去,隻會招至更慘重的損失。於是,2月26日,薩達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軍全線撤退,這等於是向多國部隊搖起白旗。
然而,布希不願看到就要到手的勝利功虧一簣,他命多國部隊繼續進攻。這正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這位四星上將指揮11路大軍展開了一場追擊戰。
由於路麵和橋樑均遭到嚴重破壞,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萬的車輛擁擠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國部隊空軍的打擊之下,成了轟炸機、攻擊機的活靶子。霎時間,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條公路上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公路上燃燒的軍車排出幾十裏,形成一條條巨大的火龍。
越來越多的伊拉克士兵在圍攻中繳械投降。一個多月來,由於多國部隊空軍的狂轟濫炸,伊軍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麵,衣衫破舊,很多人身上長滿了虱子。他們一天隻能吃一頓飯,而這頓飯隻是一個4兩重的麵包。許多人生了病,但卻因缺醫少藥而得不到治療。
27日淩晨,美國海軍陸戰隊兵不血刃占領科威特城。
當天,布希總統召集他的戰時委員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前線傳回的戰報表明伊拉克軍隊已全部撤出科威科,布希總統當場拍板,於當晚宣布停火。
布希的助手們注意到,午夜停火標誌著地麵進攻戰正好打了100個小時。布希很喜歡這個整數。於是,海灣的槍炮聲就在午夜時分停了下來。
歷時42天的爭鬥終於偃旗息鼓。在這場後來被稱作"高技術戰爭"中,伊拉克的戰爭機器遭到嚴重破壞。戰爭中,伊軍共死傷近10萬人,被俘17.5萬人,損失坦克3700輛、裝甲車2000餘輛,火炮2000餘門,飛機150餘架,其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相比,多國部隊的損失則顯得微不足道,僅傷亡600餘人,被俘11人,損失飛機49架。戰爭打成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多國部隊占有高技術裝備上的優勢,這也是這場戰爭被人們稱作是"高技術戰爭"的原因之所在。
戰爭實踐表明,戰前人們對這場越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進行的種種推測大多都應驗了,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人們猜測的將爆發一場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世紀性坦克對攻戰沒有出現。本來多國部隊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要少於伊拉克軍隊,但一戰下來,僅100小時,薩達姆的裝甲大軍就被摧垮了,形成一邊倒的局麵。這裏麵固然有多國部隊的坦克質量普遍優於伊拉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多國部隊掌握著製空權,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隊受到嚴重的空中威脅。實戰結果表明,伊軍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中,大多數是被多國部隊的a-10攻擊機、ah-64攻擊直升機、b-52轟炸機等飛機擊毀的。於是,這場發生在幼發拉底河畔的角鬥向人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現代條件下,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坦克部隊的作用將受到極大限製,空中力量已經對曾威風一時的裝甲大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多國部隊全線出擊了。到24日下午,在500公裏戰線上,11路大軍相繼突破伊軍防線,進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天空中,轟炸機、攻擊機不停地襲擊伊軍陣地和後方交通線,戰鬥機在空中往來盤旋,進行巡邏警戒;地麵上,坦克和裝甲車隆隆開進,炸彈從空中、海上和陸地向伊軍陣地傾瀉。整個戰場上硝煙瀰漫,爆炸聲、戰車和飛機的吼叫聲交織成一片。11路大軍猶如11把"軍刀",直插伊軍腹地,在飛機的支援掩護下,沖向各自的目標。
巴格達薩達姆地下指揮所的作戰室裏是一片忙亂景象。前線不時傳來伊軍陣地被攻陷的戰報。薩達姆終於預感到形勢的不妙,但天生的倔強性格使他根本不考慮再打下去的後果,仍下令對多國部隊實施反擊。然而,製空權在多國部隊手裏,此時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已處於多國部隊空軍的嚴密監視之下,伊軍哪裏還敢離開陣地去進行什麽反擊,薩達姆的命令無疑是想讓他們以卵擊石。
多國部隊繼續推進。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建立前進基地後,又多次採用"蛙跳"戰術,在伊拉克縱深200多公裏的納西裏耶和巴斯拉以北地區再次實施機降,2天內前進了160公裏,配合地麵部隊突入到幼發拉底河畔,切斷了10萬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北撤的退路。
26日,美第7軍開始向伊科北部邊界進擊,其任務是消滅共和國衛隊,攻占軍事重地巴斯拉。
共和國衛隊不愧是一支勁旅。盡管在前一階段38天的空襲中,它的實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麵對多國部隊上千輛坦克的進攻,它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在這裏,多國部隊遇到了展開地麵進攻以來最強硬的抵抗。
幾次衝擊受阻後,第7軍緊急召喚飛機前來支援。沒一會兒,一群"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a-10攻擊機從遠處天際閃出,急駛而來。"阿帕奇"從5公裏以遠的距離上向伊軍坦克發射一枚枚"海爾法"反坦克飛彈,而a-10則從更遠的距離上發射"小牛"飛彈。地麵上,ma11坦克在2000至3500米的距離上也不停地怒吼。共和國衛隊的抵抗不能說不頑強,但怎經得住美軍這空地一體的立體打擊。共和國衛隊終於頂不住了,防線被撕開了個口子。為防止被圍殲,共和國衛隊隻好丟棄陣地,退向巴斯拉。
眼見多國部隊的11把"軍刀"直插過來,而多國部隊的空襲強度仍絲毫沒有減弱,薩達姆明白,對他來說敗局已定,隻是時間問題,如果再硬撐下去,隻會招至更慘重的損失。於是,2月26日,薩達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軍全線撤退,這等於是向多國部隊搖起白旗。
然而,布希不願看到就要到手的勝利功虧一簣,他命多國部隊繼續進攻。這正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這位四星上將指揮11路大軍展開了一場追擊戰。
由於路麵和橋樑均遭到嚴重破壞,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萬的車輛擁擠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國部隊空軍的打擊之下,成了轟炸機、攻擊機的活靶子。霎時間,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條公路上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公路上燃燒的軍車排出幾十裏,形成一條條巨大的火龍。
越來越多的伊拉克士兵在圍攻中繳械投降。一個多月來,由於多國部隊空軍的狂轟濫炸,伊軍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麵,衣衫破舊,很多人身上長滿了虱子。他們一天隻能吃一頓飯,而這頓飯隻是一個4兩重的麵包。許多人生了病,但卻因缺醫少藥而得不到治療。
27日淩晨,美國海軍陸戰隊兵不血刃占領科威特城。
當天,布希總統召集他的戰時委員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前線傳回的戰報表明伊拉克軍隊已全部撤出科威科,布希總統當場拍板,於當晚宣布停火。
布希的助手們注意到,午夜停火標誌著地麵進攻戰正好打了100個小時。布希很喜歡這個整數。於是,海灣的槍炮聲就在午夜時分停了下來。
歷時42天的爭鬥終於偃旗息鼓。在這場後來被稱作"高技術戰爭"中,伊拉克的戰爭機器遭到嚴重破壞。戰爭中,伊軍共死傷近10萬人,被俘17.5萬人,損失坦克3700輛、裝甲車2000餘輛,火炮2000餘門,飛機150餘架,其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相比,多國部隊的損失則顯得微不足道,僅傷亡600餘人,被俘11人,損失飛機49架。戰爭打成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多國部隊占有高技術裝備上的優勢,這也是這場戰爭被人們稱作是"高技術戰爭"的原因之所在。
戰爭實踐表明,戰前人們對這場越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進行的種種推測大多都應驗了,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人們猜測的將爆發一場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世紀性坦克對攻戰沒有出現。本來多國部隊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要少於伊拉克軍隊,但一戰下來,僅100小時,薩達姆的裝甲大軍就被摧垮了,形成一邊倒的局麵。這裏麵固然有多國部隊的坦克質量普遍優於伊拉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多國部隊掌握著製空權,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隊受到嚴重的空中威脅。實戰結果表明,伊軍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中,大多數是被多國部隊的a-10攻擊機、ah-64攻擊直升機、b-52轟炸機等飛機擊毀的。於是,這場發生在幼發拉底河畔的角鬥向人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現代條件下,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坦克部隊的作用將受到極大限製,空中力量已經對曾威風一時的裝甲大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