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起慘案發生後,舉世譁然。當然,最憤怒的還是美國人。因為,顯而易見,兩起恐怖事件都是衝著他們來的。
盡管慘案發生後,卡紮菲發表聲明說利比亞與其無關,而且有2個地下組織聲明是他們幹的,但美國仍咬定是利比亞人幹的,並揚言要對利比亞再次作出軍事反應。
4月6日下午,裏根總統在白宮親自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決定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重振美國國威。然而,在打擊目標的選擇上,與會者意見不一,發生激烈爭論。有人主張襲擊利比亞國內的25個"恐怖分子"訓練中心,有人建議攻擊薩姆飛彈基地和飛彈貯存庫,也有人建議摧毀利比亞的石油設施和交通運輸線等經濟目標,還有人提議說應當把利比亞的蘇製米格飛機敲掉。
會議爭論來爭論去,直到結束也沒個結果。4月8日,裏根隻好再次召集會議,並首先提出了襲擊行動應遵循的原則:一是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目標,懲罰卡紮菲;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三是盡量避免毀傷目標周圍平民的房屋和人員。
根據裏根確定的原則,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軍事專家很快提出了5個襲擊的目標:首都的黎波裏的阿普皮耶兵營、軍用機場和西迪比拉爾港;在班加西的"民眾國"兵營和貝西納軍用機場。出擊時間定在夜間,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上將對此的解釋是,卡紮菲夜間總得要睡覺,挨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利比亞平民夜裏活動少,可以減少傷亡,再則利比亞飛行員夜間一般不能起飛作戰。
夜襲利比亞是一樁極其危險的軍事行動,克勞上將最後拍板決定,以"黃金峽穀"作為這次行動的代號。
確定參戰的兵力是另一個讓美國決策者們感到棘手的問題。從選定的襲擊目標來看,採用遠距離襲擊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最好的辦法是用轟炸機投擲重磅精確製導炸彈。在地中海活動的第6艦隊的"美國"號航空母艦載有f-14戰鬥機;"珊瑚海"號載有fa-18戰鬥機。盡管這些飛機很先進,但一般隻攜帶空對空或空對艦飛彈,實施護航及空戰任務。艦載a-7、a-6型攻擊機的突擊能力也有限,顯然難擔此重任。
研究來研究去,美國的決策者們最後決定動用部署在英國的f-111型戰鬥轟炸機參加空襲。
至此,"黃金峽穀"行動計劃算是最後敲定。隨後,美國一麵加緊臨戰前的準備,一麵展開強大的外交攻勢。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弗農·沃爾斯特經過裏根總統一番麵授機宜之後,來到歐洲。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盟國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同美國一起對利比亞採取經濟和政治行動,包括關閉利比亞駐這些國家的大使館和辦事處,驅逐"不正當利用外交身份"的利比亞外交官。
但是,大多數歐洲盟國都對美國的建議採取了慎重的態度。盡管它們都反對恐怖活動,但大多數國家也反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襲擊。美國的遊說收效甚微。
從地理上說,北約離利比亞最近的國家是南歐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義大利的美軍基地離的黎波裏隻有300公裏,美國在西班牙有1個海軍基地和3個空軍基地,但這兩個國家都以擔心恐怖活動升級為由,拒絕美國利用這些基地攻擊利比亞。
為了落實"黃金峽穀"行動計劃,裏根隻好親自上陣。他一方麵把截獲到的證據分別通報給西歐各國和蘇聯,另一方麵還親自打電話給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求得支持。
按照當初美國和英國的有關協議,在英國空軍基地上的美國f-111飛機,隻有在北約國家遭到蘇聯及東方集團的軍事攻擊時,才能起飛作戰,現在讓它去襲擊一個與北約並不處於戰爭狀態的主權國家利比亞,英國完全有理由拒絕。
不過,"鐵女人"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還是答應了裏根的請求。她有自己的考慮:一是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美國不僅拒絕了阿根廷這個拉美國家的求援,而且暗地裏還向英國提供情報,幫了英國的忙;二是1984年利比亞駐倫敦使館人員曾經開槍打死一名英國女警察,為此兩國絕了交。結了怨;三是在反對恐怖主義這一問題上,英美持有共同觀點。
使用在英國的空軍基地這一問題解決了,使裏根長長地鬆了口氣。接著,他馬上又同法國聯繫,以求得讓法國允許從英國旗飛的f-111飛機飛越法國領空。但是,這一回裏根遇到了麻煩,法國明確表示不允許f-111飛越法國領空。特別讓裏根感到氣惱的是,在與法國總統密特朗通話時,密特朗先是就如何進行空中突然襲擊發表了一番高論,說:"不要像針刺似地紮一針就完事",他認為應給對方造成重大損失。但末了,他給裏根的答覆卻是:不要使用法國領空。
法國的這一招,使美國隻好讓f-111繞道直布羅陀海峽飛抵利比亞,這等於多飛了一倍的航程。
為了迷惑利比亞,隱蔽自己的企圖,美國故意通過某些渠道,傳出美國製定了一個連續向利比亞發起3個衝擊波的1小時作戰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美國將襲擊利比亞境內30多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有軍事設施,還包括油田、煉油廠和輸油管道等經濟設施,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電信局等通信設施。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利比亞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
盡管慘案發生後,卡紮菲發表聲明說利比亞與其無關,而且有2個地下組織聲明是他們幹的,但美國仍咬定是利比亞人幹的,並揚言要對利比亞再次作出軍事反應。
4月6日下午,裏根總統在白宮親自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決定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重振美國國威。然而,在打擊目標的選擇上,與會者意見不一,發生激烈爭論。有人主張襲擊利比亞國內的25個"恐怖分子"訓練中心,有人建議攻擊薩姆飛彈基地和飛彈貯存庫,也有人建議摧毀利比亞的石油設施和交通運輸線等經濟目標,還有人提議說應當把利比亞的蘇製米格飛機敲掉。
會議爭論來爭論去,直到結束也沒個結果。4月8日,裏根隻好再次召集會議,並首先提出了襲擊行動應遵循的原則:一是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目標,懲罰卡紮菲;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三是盡量避免毀傷目標周圍平民的房屋和人員。
根據裏根確定的原則,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軍事專家很快提出了5個襲擊的目標:首都的黎波裏的阿普皮耶兵營、軍用機場和西迪比拉爾港;在班加西的"民眾國"兵營和貝西納軍用機場。出擊時間定在夜間,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上將對此的解釋是,卡紮菲夜間總得要睡覺,挨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利比亞平民夜裏活動少,可以減少傷亡,再則利比亞飛行員夜間一般不能起飛作戰。
夜襲利比亞是一樁極其危險的軍事行動,克勞上將最後拍板決定,以"黃金峽穀"作為這次行動的代號。
確定參戰的兵力是另一個讓美國決策者們感到棘手的問題。從選定的襲擊目標來看,採用遠距離襲擊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最好的辦法是用轟炸機投擲重磅精確製導炸彈。在地中海活動的第6艦隊的"美國"號航空母艦載有f-14戰鬥機;"珊瑚海"號載有fa-18戰鬥機。盡管這些飛機很先進,但一般隻攜帶空對空或空對艦飛彈,實施護航及空戰任務。艦載a-7、a-6型攻擊機的突擊能力也有限,顯然難擔此重任。
研究來研究去,美國的決策者們最後決定動用部署在英國的f-111型戰鬥轟炸機參加空襲。
至此,"黃金峽穀"行動計劃算是最後敲定。隨後,美國一麵加緊臨戰前的準備,一麵展開強大的外交攻勢。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弗農·沃爾斯特經過裏根總統一番麵授機宜之後,來到歐洲。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盟國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同美國一起對利比亞採取經濟和政治行動,包括關閉利比亞駐這些國家的大使館和辦事處,驅逐"不正當利用外交身份"的利比亞外交官。
但是,大多數歐洲盟國都對美國的建議採取了慎重的態度。盡管它們都反對恐怖活動,但大多數國家也反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襲擊。美國的遊說收效甚微。
從地理上說,北約離利比亞最近的國家是南歐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義大利的美軍基地離的黎波裏隻有300公裏,美國在西班牙有1個海軍基地和3個空軍基地,但這兩個國家都以擔心恐怖活動升級為由,拒絕美國利用這些基地攻擊利比亞。
為了落實"黃金峽穀"行動計劃,裏根隻好親自上陣。他一方麵把截獲到的證據分別通報給西歐各國和蘇聯,另一方麵還親自打電話給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求得支持。
按照當初美國和英國的有關協議,在英國空軍基地上的美國f-111飛機,隻有在北約國家遭到蘇聯及東方集團的軍事攻擊時,才能起飛作戰,現在讓它去襲擊一個與北約並不處於戰爭狀態的主權國家利比亞,英國完全有理由拒絕。
不過,"鐵女人"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還是答應了裏根的請求。她有自己的考慮:一是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美國不僅拒絕了阿根廷這個拉美國家的求援,而且暗地裏還向英國提供情報,幫了英國的忙;二是1984年利比亞駐倫敦使館人員曾經開槍打死一名英國女警察,為此兩國絕了交。結了怨;三是在反對恐怖主義這一問題上,英美持有共同觀點。
使用在英國的空軍基地這一問題解決了,使裏根長長地鬆了口氣。接著,他馬上又同法國聯繫,以求得讓法國允許從英國旗飛的f-111飛機飛越法國領空。但是,這一回裏根遇到了麻煩,法國明確表示不允許f-111飛越法國領空。特別讓裏根感到氣惱的是,在與法國總統密特朗通話時,密特朗先是就如何進行空中突然襲擊發表了一番高論,說:"不要像針刺似地紮一針就完事",他認為應給對方造成重大損失。但末了,他給裏根的答覆卻是:不要使用法國領空。
法國的這一招,使美國隻好讓f-111繞道直布羅陀海峽飛抵利比亞,這等於多飛了一倍的航程。
為了迷惑利比亞,隱蔽自己的企圖,美國故意通過某些渠道,傳出美國製定了一個連續向利比亞發起3個衝擊波的1小時作戰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美國將襲擊利比亞境內30多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有軍事設施,還包括油田、煉油廠和輸油管道等經濟設施,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電信局等通信設施。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利比亞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