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6日,對年輕的中國空軍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在中國空軍的序列當中出現了一支代號為"543"的神秘部隊。它就是中國空軍第一代地空飛彈部隊。
神秘的"543"
地空飛彈在50年代是世界上非常先進的防空武器。它誕生於40年代末期,一問世即受到各國軍界的青睞。當時隻有蘇聯、美國、英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種尖端武器。為了保密,這些國家對地空飛彈的研製裝備情況一直守口如瓶。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舉國上下,百廢待興。然而,百餘年來遭受外國列強肆意欺淩的歷史,使新中國領導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腰杆硬,就得把國防搞上去。
1956年5月26日,周恩來主持會議,決定組建國防部飛彈管理局和飛彈研究院。同年8月,中國政府作出了從蘇聯引進飛彈技術的決定。
1957年9月,分管武器裝備的聶榮臻元帥親率代表團赴莫斯科,同以別爾烏辛為首的蘇聯代表團談判,歷時35天,於10月15日雙方達成協議。按照協議,蘇聯將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術方麵向中國提供援助。其中,在地空飛彈方麵,蘇聯答應向中國提供代號為sa-2(北約稱之為薩姆-2)的地空飛彈兵器。同時,蘇方將派專家組來中國幫助組建地空飛彈部隊,並派1個薩姆-2建製營的官兵前來教會中國空軍1個營。
在引進地空飛彈的同時,中國空軍的地空飛彈部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1958年6月5日,中國空軍地空飛彈第1營宣告成立。
11月19日,1營營長張建華等一行21人奉命前往滿洲裏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使命。
11月23日晚,滿洲裏火車站。
位於中國北部邊陲的滿洲裏已進入隆冬時節,天氣奇寒。當地居民大多已進入夢鄉,但滿洲裏火車站周圍仍有三三兩兩的人影在走動,他們大都是有關方麵派出的便衣警察。
站台上有20多人身著皮衣皮帽,搓手、跺腳,來回走動,並不時朝蘇聯境內方向觀望。
人群當中除了有中國空軍地空飛彈第1營營長張建華中校外,還有蘇聯國防部駐中國國防部代表盧任斯基中將以及中國國防部飛彈研究院教導大隊大隊長孫式愷中校。
他們來此地的目的非同尋常,是接收蘇聯援助中國的第1批地空飛彈兵器。
隨著一陣汽笛的長鳴聲,1列國際專列由遠而近,緩緩駛進車站。列車沒有靠近站台,而是混在車站無數的貨車之間。顯然,這樣做是為了便於保密的緣故。
列車的前後是悶罐車箱,裏麵坐著全副武裝的蘇聯士兵。列車中間是一節節長平板車,車上褐色帆布緊箍著神秘的“貨物"--薩姆-2地空飛彈。
薩姆-2是一種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飛彈係統。它的作戰半徑最大達30-48公裏,高度22-32公裏,單發擊毀飛機概率為70%,3發齊射命中概率可達97%。它由無線電製導,具有抗雜波、回答式和消極幹擾的能力。因此,薩姆-2具有射程遠、射距高、速度快、威力大的優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蘇聯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裝備部隊。
從這天開始,一批批薩姆-2陸續通過滿洲裏,進入中國境內。到1960年蘇聯單方麵撕毀"10月15日協定"為止,中國總共從蘇聯進口5套薩姆-2兵器,飛彈62發。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就是靠這些兵器作戰的。
飛彈順利接回來了。10月30日,空軍通知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空軍再各組建1個地空飛彈營。
北京軍區空軍,李際泰副司令員辦公室。一次重要的談話正在進行之中。
"這麽著急把你找來,是要交給你一個緊急學習任務,去掌握一種尖端武器。"李副司令員表情極其嚴肅地對高炮團團長嶽振華說道。
身為當時全國第1個100毫米高射炮團團長的嶽振華聞聽此言,神情不由得為之一振。要知道,在50年代,100毫米高炮已算是"尖端"武器了,現在有更尖端的武器要他去掌握,這不能不使嶽振華心情感到一陣激動。
"從今天氣你調離高炮團,擔任空軍高射炮兵獨立第2營營長。"
團長去當營長?嶽振華一臉的迷惑。
"好,我馬上回去交待工作,帶行李來報到。"嶽振華起身準備辭行。
"不,你不要回去了。我已經派人去給你取行李了。"
嶽振華仿佛掉進了迷宮,腦子裏的問號越來越大。
1958年12月26日至30日,一紙調令,2營196人,從45個大小單位齊聚北空幹部處報到。
晚上,幾輛卡車載著2營官兵朝郊外開去。卡車左拐右拐,足足開了有個把鍾頭,來到一個荒涼處停下。哨兵在仔細核查了帶隊人和司機的證件後,才擺擺手,放車入內。
營區內一片漆黑,沒有絲毫的光亮。次日醒來,大家才看清自己的駐地。
營區四周是2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還豎著2米多高的鐵絲網。營區內的建築物毫無特別之處,隻是在管區的一角有一幢高高的庫房,多少有點與眾不同。這幢庫房的所有窗戶都用黑布遮擋起來,距庫房20米處還劃有一道白線,白線附近有哨兵警戒,沒有特別通行證,任何人不得越過白線接近庫房。
神秘的"543"
地空飛彈在50年代是世界上非常先進的防空武器。它誕生於40年代末期,一問世即受到各國軍界的青睞。當時隻有蘇聯、美國、英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種尖端武器。為了保密,這些國家對地空飛彈的研製裝備情況一直守口如瓶。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舉國上下,百廢待興。然而,百餘年來遭受外國列強肆意欺淩的歷史,使新中國領導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腰杆硬,就得把國防搞上去。
1956年5月26日,周恩來主持會議,決定組建國防部飛彈管理局和飛彈研究院。同年8月,中國政府作出了從蘇聯引進飛彈技術的決定。
1957年9月,分管武器裝備的聶榮臻元帥親率代表團赴莫斯科,同以別爾烏辛為首的蘇聯代表團談判,歷時35天,於10月15日雙方達成協議。按照協議,蘇聯將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術方麵向中國提供援助。其中,在地空飛彈方麵,蘇聯答應向中國提供代號為sa-2(北約稱之為薩姆-2)的地空飛彈兵器。同時,蘇方將派專家組來中國幫助組建地空飛彈部隊,並派1個薩姆-2建製營的官兵前來教會中國空軍1個營。
在引進地空飛彈的同時,中國空軍的地空飛彈部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1958年6月5日,中國空軍地空飛彈第1營宣告成立。
11月19日,1營營長張建華等一行21人奉命前往滿洲裏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使命。
11月23日晚,滿洲裏火車站。
位於中國北部邊陲的滿洲裏已進入隆冬時節,天氣奇寒。當地居民大多已進入夢鄉,但滿洲裏火車站周圍仍有三三兩兩的人影在走動,他們大都是有關方麵派出的便衣警察。
站台上有20多人身著皮衣皮帽,搓手、跺腳,來回走動,並不時朝蘇聯境內方向觀望。
人群當中除了有中國空軍地空飛彈第1營營長張建華中校外,還有蘇聯國防部駐中國國防部代表盧任斯基中將以及中國國防部飛彈研究院教導大隊大隊長孫式愷中校。
他們來此地的目的非同尋常,是接收蘇聯援助中國的第1批地空飛彈兵器。
隨著一陣汽笛的長鳴聲,1列國際專列由遠而近,緩緩駛進車站。列車沒有靠近站台,而是混在車站無數的貨車之間。顯然,這樣做是為了便於保密的緣故。
列車的前後是悶罐車箱,裏麵坐著全副武裝的蘇聯士兵。列車中間是一節節長平板車,車上褐色帆布緊箍著神秘的“貨物"--薩姆-2地空飛彈。
薩姆-2是一種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飛彈係統。它的作戰半徑最大達30-48公裏,高度22-32公裏,單發擊毀飛機概率為70%,3發齊射命中概率可達97%。它由無線電製導,具有抗雜波、回答式和消極幹擾的能力。因此,薩姆-2具有射程遠、射距高、速度快、威力大的優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蘇聯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裝備部隊。
從這天開始,一批批薩姆-2陸續通過滿洲裏,進入中國境內。到1960年蘇聯單方麵撕毀"10月15日協定"為止,中國總共從蘇聯進口5套薩姆-2兵器,飛彈62發。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就是靠這些兵器作戰的。
飛彈順利接回來了。10月30日,空軍通知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空軍再各組建1個地空飛彈營。
北京軍區空軍,李際泰副司令員辦公室。一次重要的談話正在進行之中。
"這麽著急把你找來,是要交給你一個緊急學習任務,去掌握一種尖端武器。"李副司令員表情極其嚴肅地對高炮團團長嶽振華說道。
身為當時全國第1個100毫米高射炮團團長的嶽振華聞聽此言,神情不由得為之一振。要知道,在50年代,100毫米高炮已算是"尖端"武器了,現在有更尖端的武器要他去掌握,這不能不使嶽振華心情感到一陣激動。
"從今天氣你調離高炮團,擔任空軍高射炮兵獨立第2營營長。"
團長去當營長?嶽振華一臉的迷惑。
"好,我馬上回去交待工作,帶行李來報到。"嶽振華起身準備辭行。
"不,你不要回去了。我已經派人去給你取行李了。"
嶽振華仿佛掉進了迷宮,腦子裏的問號越來越大。
1958年12月26日至30日,一紙調令,2營196人,從45個大小單位齊聚北空幹部處報到。
晚上,幾輛卡車載著2營官兵朝郊外開去。卡車左拐右拐,足足開了有個把鍾頭,來到一個荒涼處停下。哨兵在仔細核查了帶隊人和司機的證件後,才擺擺手,放車入內。
營區內一片漆黑,沒有絲毫的光亮。次日醒來,大家才看清自己的駐地。
營區四周是2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還豎著2米多高的鐵絲網。營區內的建築物毫無特別之處,隻是在管區的一角有一幢高高的庫房,多少有點與眾不同。這幢庫房的所有窗戶都用黑布遮擋起來,距庫房20米處還劃有一道白線,白線附近有哨兵警戒,沒有特別通行證,任何人不得越過白線接近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