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開始後僅半個小時,熊熊烈火已蔓延得無法控製,人們放棄了救火的打算。速度達每小時30海裏的大風助長了火勢,巨大的火球夾帶著繁星似的火渣,從一所建築物躍至另一所建築物。大街上,日本的消防人員和警察既控製不了四處亂竄的火焰,也攔不住嚇壞了的四處奔逃的人群。人們四散奔跑逃命,像老鼠似地瘋狂亂撞,頭頂上是雷鳴般的爆炸聲,街道上火蛇亂竄,火光中到處是恐怖的尖叫。參加這次空襲的托馬斯·鮑爾將軍說:"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東京那樣引人注目的場麵。"這一場麵,用日本人的話來說,就是:"令人驚恐到無法形容的地步。"


    熊熊的火焰逐漸由桔黃色變為白色,陣陣濃煙升向高空,地麵則被火光映成橙色。火焰吞噬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金屬融化了,瓦片在火中變成黑色粉末,許多藏在防空洞裏的人被活活烤死。人們瘋狂了,見到水就不顧一切地跳進去,公園的池子裏、醫院的蓄水池裏密密麻麻擠滿了想逃命的人,但高溫使這些池子變成了大鍋,人們成百上千地死去。


    在關島,李梅焦急不安地等待著空襲機群的消息。他凝視著黑暗的天空,雪茄菸從他的嘴角垂下來,濃眉蹙成一團,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他舉起一雙手搔搔頭髮,拭掉前額的汗水,轉身對聚集在屋子裏的參謀軍官說:"這個決定完全是我作出的,當然由我承擔一切責任,我要向五角大樓報告......"


    正在這時,司令部的門砰然大開,通訊軍官將一份急電遞交給李梅:"鮑爾發來的!"李梅將軍默默看完之後,抑製著內心的激動,平靜地念道:"已經投彈,目標地區一片大火,高射炮火由密到疏,極少戰鬥機。"發報時間是淩晨1時21分。屋子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最後一批b-29轟炸機從東京上空隆隆飛過,此時距首批炸彈投下已有3個多小時。這些飛機在東京夜空中瘋狂地俯衝、爬升,仿佛完全失去了控製似的。從地麵反衝上來的由爆炸和大火產生的強熱風衝擊著每1架b-29,那60噸重的龐大軀體竟然像颶風中的一張紙,在空中飄搖。機艙內充滿令人作嘔的焚燒人肉的惡臭,空勤人員不得不戴上氧氣麵具。


    空襲中,有9架"超級空中堡壘"被擊落在火海裏,有5架b-29身負重傷,勉強飛離東京後迫降在海麵上,42架b-29轟炸機負傷,但安然飛返了基地。


    黎明時分,大風停了,東京陷入死一樣的寂靜。透過微露的晨光,人們發現東京市中心一大平地區已經消失了,隻有幾根電線桿和鐵架子孤零零地站立著。一些電桿上還在冒著青煙。逃難的人群陸續回來了,他們木然地走過隅田川上的小橋,河水已變成了黑色,河麵上飄浮著無數燒焦的屍體,分不清是男是女。


    這些倖存者怎麽也不會想到,這一夜的大火,使東京25萬座建築物付之一炬,100萬人無家可歸。鮑爾將軍後來說道:"3月9日火攻東京是戰史上單獨一次轟炸造成最大損害的一個戰例,它比原子彈轟炸廣島、長起的損害總和還要大。在世界戰史上,這次火攻比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更多的傷亡。"


    火攻東京之後不到30小時,317架b-29轟炸機又夜襲名古屋,使該市的飛機製造廠化為一團火焰。13日,擁有300萬人口的日本第2大城市大阪,也遭到300架b-29飛機的轟炸,1700噸燃燒彈從天而降,約20.7平方公裏的市區在3小時內被焚毀。3月16日,厄運又降臨到神戶頭上,2300噸燃燒彈將其變為火堆,神戶的造船中心也在烈焰中化為烏有。


    在短短的10天內,第21轟炸機指揮部共出動b-29轟炸機1600架次,到19日,空襲停止,因為美軍燃燒彈告罄--在這連續攻擊中,美機共投下了近1萬噸燃燒彈。


    這種史無前例的從空中火攻日本本土無疑縮短了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時間。自3月9日經歷燃燒彈襲擊後,東京老百姓的情緒十分低落。特別是李梅投下的警告性的傳單,把他下一步要轟炸的目標事先告知日本國民,這就使他們更加驚慌與沮喪。日本城市居民中總計有850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達49%。日本的戰時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煉油工業生產下降83%;飛機引擎生產下降了75%;飛機骨架生產下降了60%;電子裝備生產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軍事工廠不是炸毀就是遭到嚴重破壞。美國長時間的對日戰略轟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菊水特攻"作戰--美日沖繩海空戰


    1945年3月,在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懸掛在尼米茲海軍上將辦公室北牆上那幅寬大的太平洋海圖上,向日本本土進軍的大紅箭頭正銳利無比地指向素有日本"南大門"之稱的沖繩島。1945年3月26日清晨,美軍強大的航空兵機群在沖繩島上輪番俯衝、轟炸所引起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拉開了太平洋上日美雙方最後一場海空戰的序幕......


    "冰山"戰役


    沖繩島是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我們打開太平洋海圖可以看到,遼闊的太平洋海麵上,在日本九州島和中國台灣島之間,有一條連綿不斷長約700餘海裏的島嶼鎖鏈--琉球群島。位於該群島正中間的沖繩島,是這一島嶼鎖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和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麵積達1220平方公裏。它既是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起障,又是美軍攻占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關卡。因此,它對日美雙方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1945年1月3日,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下達了攻占沖繩島的作戰計劃,並命名為"冰山"戰役。"冰山"戰役是陸海軍的聯合行動。作戰計劃規定,為大大削弱日本人的空中威脅,保持美軍在沖繩島地區的製空和製海權,在戰役打響之前,首先由米徹爾海軍中將的第58特混艦隊對日軍主要基地和機場進行大規模的轟炸,然後大力支援沖繩島登陸作戰。"冰山"戰役的總指揮官,由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擔任;聯合遠征軍司令由海軍上將凱利·特納擔任;米徹爾仍然指揮第58特混艦隊;地麵作戰由陸軍中將布爾勒爾負責指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琦並收藏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