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飛機都到哪裏去了?
按照統帥部的命令,蘇軍遠東地麵部隊3個方麵軍於8月8日夜晚向日軍發起全線攻擊。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在發起衝擊前,沒有進行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而是派出先遣支隊潛入敵後,迂迴封鎖日軍的築壘地域。一夜之間,蘇軍各分隊就占領了中蘇、中蒙邊境日軍許多支撐點和工事,保障了主力部隊的戰鬥行動。
8日夜,蘇軍航空兵也開始行動。空軍第9集團軍轟炸航空兵第19軍的76個機組攻擊了長春和哈爾濱的軍事目標。8月9日拂曉,為了癱瘓敵交通運輸,破壞其指揮,壓製機場上的敵機,空軍第9、第12集團軍各轟炸航空兵軍、師及太平洋艦隊空軍,在殲擊機掩護下,出動347架轟炸機對海拉爾、齊齊哈爾、長春、吉林、瀋陽、索倫、五岔溝、朝陽等地的軍事目標和鐵路樞紐以及朝鮮的羅津、雄基和鹹興海港實施了突擊。
8月初以來,天氣一直晴朗,可是在8日晚,天卻變了,濃厚的雷雨雲,突然從太平洋方向滾滾而來,低垂在中國東北地區,一道道耀眼的閃電劃破了夜空,陣陣驚雷過後很快下起了傾盆大雨,一股股洪水從山頂向山穀傾瀉而下,沖毀了道路,引起了江河泛濫,一切都浸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盡管這樣,蘇聯空軍在戰役的第一天仍然出動了近2000架次飛機,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僅空軍第12集團軍的飛行員駕機襲擊索倫和海拉爾車站,就破壞了9座車站建築物,炸毀敵數列載有技術兵器的列車。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日軍航空兵為什麽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抵抗?蘇聯空軍主帥諾維科夫為此急令空軍元帥胡佳科夫"迅速查明原因,是否日軍飛機轉移到更遠的機場"。數小時後,胡佳科夫用電話向他報告:"如果不算在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機場上的零星飛機,滿洲實際上已沒有日本飛機了。"日軍飛機到底到哪去了呢?難道在一天的時間裏,日軍1800多架飛機全消失了?後來經過多方查實才搞明白,原來日軍統帥部為了保存航空兵以防衛日本本土,在戰役的第一天就將其在中國東北的幾乎全部飛機轉移到了朝鮮南部和日本國內機場。
空 中 橋 梁
由於8月9日這一天日軍飛機全部轉移,蘇軍航空兵完全掌握了製空權。空軍各集團軍航空兵部隊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轉為對地麵進攻部隊進行空中直接支援。在戰役的第一天,後貝加爾方麵軍向前推進了50-140公裏,遠東第1、第2方麵軍也推進了5-20公裏。在以後的幾天裏,地麵部隊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蘇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是後貝加爾方麵軍的主要突擊力量,它們必須穿越大麵積的戈壁灘,並通過大興安嶺山脈。為此,空軍第12集團軍的強擊航空兵第248、第316兩個師和殲擊航空兵第245師不斷地對其進行空中支援。為便於協同,在坦克兵戰鬥隊形中行進的有航空兵代表和空軍後勤先遣支隊,後者為擔負掩護和支援任務的航空兵迅速準備了駐紮機場。採用這種方法組織戰役和戰術協同,可以使航空兵不致脫離坦克兵團,從而能根據情況的需要對敵實施突擊,迅速而及時地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當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越過大興安嶺時,為了給坦克掃清道路,航空兵對該山脈前的敵抵抗樞紐部實施了一係列集中突擊,並轟炸了敵大型支撐點和魯北、洮南、五爺廟的火車站。坦克兵巧妙地利用了這些突擊效果,消滅了前進道路上的日軍。
由於推進速度很快,後貝加爾方麵軍部隊的後勤補給遇到了很大困難。烈日當頭,戰士們口幹舌燥,過上5分到10分鍾就想喝水,而水又很缺。在快速進攻的情況下,坦克部隊已遠離補給基地約450公裏,汽車運輸也跟不上來,部隊急需燃料和水。該方麵軍的近衛機械化第9軍,有23的坦b克、全部自行火炮和大量的汽車由於缺乏燃料而停了下來,有的坦克旅隻有18輛坦克實施進攻,近衛機械化第30旅則隻有7輛坦克和2個摩托化步兵連實施進攻。因此,加快後勤運輸速度成了當務之急。方麵軍除組織地麵運輸外,還大力加強了航空兵的運輸能力。蘇空軍第12集團軍航空兵運輸部隊在大雨、濃霧的氣象條件下,飛越大興安嶺山脈,在8月12日和13日兩天內完成了運輸坦克集團軍部隊所需彈藥、燃料和用水的任務。在兩天中,運輸機共出動1755架次,空運了約2072噸油料、186噸彈藥和無數噸水,保證了該集團軍戰鬥行動的順利進行。
牡丹江地區的空中支援
蘇遠東第1方麵軍的部隊發起進攻後,空軍第9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集中兵力攻擊日軍集結部隊和火力配係,有效地支援了部隊的突擊兵團。空軍通常用90-100架飛機集中攻擊敵築壘群。開戰的第2天,當第35集團軍接近敵虎頭築壘地域時,由於遭到日軍猛烈炮火的襲擊,不得不停止進攻。不久,空中出現了第34轟炸航空兵師的81架飛機。蘇機猛烈轟炸了敵築壘地區的目標,摧毀了許多據點,壓製了日軍炮兵和機槍火力。蘇軍地麵部隊乘日軍混亂之際,迅速突破敵築壘地域,僅用兩小時就占領了該地區。
牡丹江市位於牡丹江中遊,是日軍從東麵掩護哈爾濱方向的重要防禦樞紐,同時也是鐵路和公路樞紐。這一地區還是日軍預備隊集結地。8月10日傍晚,蘇軍偵察機報告:"敵軍用列車到達牡丹江車站,並卸下了炮兵和坦克部隊,敵方的人員和起材都很集中。"空軍第9集團軍司令即令第34獨立轟炸師轟炸了牡丹江車站。到16日,日軍已在牡丹江集結了大量的步兵和坦克。為阻止蘇軍進攻,日軍炸毀了2座鐵路橋和1座從愛河火車站到牡丹江市的公路混凝土橋,沿江左岸構築了3道塹壕,由敢死隊員固守。蘇空軍第252強擊機師出動主力,向日軍的炮兵、坦克和步兵發起了不間斷的梯次攻擊。飛行人員在複雜條件下表現了勇敢精神。佩-2轟炸機編隊在飛向牡丹江市內和車站的日軍目標時,在航線上遇到了複雜的氣象條件,雲底高不到100米。編隊長機決定從雲層的北麵繞過,飛行高度降到50米。編隊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行了100公裏,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任務。
按照統帥部的命令,蘇軍遠東地麵部隊3個方麵軍於8月8日夜晚向日軍發起全線攻擊。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在發起衝擊前,沒有進行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而是派出先遣支隊潛入敵後,迂迴封鎖日軍的築壘地域。一夜之間,蘇軍各分隊就占領了中蘇、中蒙邊境日軍許多支撐點和工事,保障了主力部隊的戰鬥行動。
8日夜,蘇軍航空兵也開始行動。空軍第9集團軍轟炸航空兵第19軍的76個機組攻擊了長春和哈爾濱的軍事目標。8月9日拂曉,為了癱瘓敵交通運輸,破壞其指揮,壓製機場上的敵機,空軍第9、第12集團軍各轟炸航空兵軍、師及太平洋艦隊空軍,在殲擊機掩護下,出動347架轟炸機對海拉爾、齊齊哈爾、長春、吉林、瀋陽、索倫、五岔溝、朝陽等地的軍事目標和鐵路樞紐以及朝鮮的羅津、雄基和鹹興海港實施了突擊。
8月初以來,天氣一直晴朗,可是在8日晚,天卻變了,濃厚的雷雨雲,突然從太平洋方向滾滾而來,低垂在中國東北地區,一道道耀眼的閃電劃破了夜空,陣陣驚雷過後很快下起了傾盆大雨,一股股洪水從山頂向山穀傾瀉而下,沖毀了道路,引起了江河泛濫,一切都浸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盡管這樣,蘇聯空軍在戰役的第一天仍然出動了近2000架次飛機,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僅空軍第12集團軍的飛行員駕機襲擊索倫和海拉爾車站,就破壞了9座車站建築物,炸毀敵數列載有技術兵器的列車。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日軍航空兵為什麽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抵抗?蘇聯空軍主帥諾維科夫為此急令空軍元帥胡佳科夫"迅速查明原因,是否日軍飛機轉移到更遠的機場"。數小時後,胡佳科夫用電話向他報告:"如果不算在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機場上的零星飛機,滿洲實際上已沒有日本飛機了。"日軍飛機到底到哪去了呢?難道在一天的時間裏,日軍1800多架飛機全消失了?後來經過多方查實才搞明白,原來日軍統帥部為了保存航空兵以防衛日本本土,在戰役的第一天就將其在中國東北的幾乎全部飛機轉移到了朝鮮南部和日本國內機場。
空 中 橋 梁
由於8月9日這一天日軍飛機全部轉移,蘇軍航空兵完全掌握了製空權。空軍各集團軍航空兵部隊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轉為對地麵進攻部隊進行空中直接支援。在戰役的第一天,後貝加爾方麵軍向前推進了50-140公裏,遠東第1、第2方麵軍也推進了5-20公裏。在以後的幾天裏,地麵部隊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蘇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是後貝加爾方麵軍的主要突擊力量,它們必須穿越大麵積的戈壁灘,並通過大興安嶺山脈。為此,空軍第12集團軍的強擊航空兵第248、第316兩個師和殲擊航空兵第245師不斷地對其進行空中支援。為便於協同,在坦克兵戰鬥隊形中行進的有航空兵代表和空軍後勤先遣支隊,後者為擔負掩護和支援任務的航空兵迅速準備了駐紮機場。採用這種方法組織戰役和戰術協同,可以使航空兵不致脫離坦克兵團,從而能根據情況的需要對敵實施突擊,迅速而及時地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當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越過大興安嶺時,為了給坦克掃清道路,航空兵對該山脈前的敵抵抗樞紐部實施了一係列集中突擊,並轟炸了敵大型支撐點和魯北、洮南、五爺廟的火車站。坦克兵巧妙地利用了這些突擊效果,消滅了前進道路上的日軍。
由於推進速度很快,後貝加爾方麵軍部隊的後勤補給遇到了很大困難。烈日當頭,戰士們口幹舌燥,過上5分到10分鍾就想喝水,而水又很缺。在快速進攻的情況下,坦克部隊已遠離補給基地約450公裏,汽車運輸也跟不上來,部隊急需燃料和水。該方麵軍的近衛機械化第9軍,有23的坦b克、全部自行火炮和大量的汽車由於缺乏燃料而停了下來,有的坦克旅隻有18輛坦克實施進攻,近衛機械化第30旅則隻有7輛坦克和2個摩托化步兵連實施進攻。因此,加快後勤運輸速度成了當務之急。方麵軍除組織地麵運輸外,還大力加強了航空兵的運輸能力。蘇空軍第12集團軍航空兵運輸部隊在大雨、濃霧的氣象條件下,飛越大興安嶺山脈,在8月12日和13日兩天內完成了運輸坦克集團軍部隊所需彈藥、燃料和用水的任務。在兩天中,運輸機共出動1755架次,空運了約2072噸油料、186噸彈藥和無數噸水,保證了該集團軍戰鬥行動的順利進行。
牡丹江地區的空中支援
蘇遠東第1方麵軍的部隊發起進攻後,空軍第9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集中兵力攻擊日軍集結部隊和火力配係,有效地支援了部隊的突擊兵團。空軍通常用90-100架飛機集中攻擊敵築壘群。開戰的第2天,當第35集團軍接近敵虎頭築壘地域時,由於遭到日軍猛烈炮火的襲擊,不得不停止進攻。不久,空中出現了第34轟炸航空兵師的81架飛機。蘇機猛烈轟炸了敵築壘地區的目標,摧毀了許多據點,壓製了日軍炮兵和機槍火力。蘇軍地麵部隊乘日軍混亂之際,迅速突破敵築壘地域,僅用兩小時就占領了該地區。
牡丹江市位於牡丹江中遊,是日軍從東麵掩護哈爾濱方向的重要防禦樞紐,同時也是鐵路和公路樞紐。這一地區還是日軍預備隊集結地。8月10日傍晚,蘇軍偵察機報告:"敵軍用列車到達牡丹江車站,並卸下了炮兵和坦克部隊,敵方的人員和起材都很集中。"空軍第9集團軍司令即令第34獨立轟炸師轟炸了牡丹江車站。到16日,日軍已在牡丹江集結了大量的步兵和坦克。為阻止蘇軍進攻,日軍炸毀了2座鐵路橋和1座從愛河火車站到牡丹江市的公路混凝土橋,沿江左岸構築了3道塹壕,由敢死隊員固守。蘇空軍第252強擊機師出動主力,向日軍的炮兵、坦克和步兵發起了不間斷的梯次攻擊。飛行人員在複雜條件下表現了勇敢精神。佩-2轟炸機編隊在飛向牡丹江市內和車站的日軍目標時,在航線上遇到了複雜的氣象條件,雲底高不到100米。編隊長機決定從雲層的北麵繞過,飛行高度降到50米。編隊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行了100公裏,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