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星期,9月14日,英軍飛機第一次與真正的敵人遭遇了。但這次的遭遇比上次還慘。兩架"大鷗"式俯衝轟炸機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對德國u-30潛艇實施了攻擊。炸彈又一次打了水漂兒在空中爆炸,兩架飛機被彈片擊傷雙雙掉落海裏,德國潛艇卻安然無恙。艇長倫其中尉命令潛艇浮出水麵,從容地打撈起兩名落水的英國飛行員,然後又下潛離去。第二天,同樣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


    看來,需要對炸彈進行改裝,同時,還需要增設轟炸瞄準具和新的探測儀起。但裝備一種嶄新的武器,從研製到完善和成批生產至少需要2年時間,因此改裝一種原有的武器以滿足急需便成為首選方案。當時在英國能找到的唯一的機載反潛武器就是450磅的圓柱形反潛炸彈。英軍以這種炸彈為原型,在1940年春末製造出了一種供反潛飛機臨時使用的武器,這就是7型深水炸彈。這種炸彈的彈頭部有圓形整流罩,尾部有尾翼,空中姿態很穩。


    這種改進的深水炸彈與原來的反潛炸彈相比,有三個優點:一是採用水壓引信,比老式延時引信簡單,因此可靠性高;二是爆炸威力比老式反潛炸彈大;三是這種深水炸彈隻有到達預定深度後,水壓引信才會起爆,因此爆炸不會給飛機造成任何危險。岸防航空兵於1940年8月由海軍部領來700個這種反潛炸彈,經局部改製後裝備在較大型的反潛飛機上。之後,又將小型的250磅8型深水炸彈裝備在小型飛機上。


    解決了攻擊用的武器問題,還要解決測定潛艇位置的問題。鮑恩博士解決了這個問題。鮑恩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研製了as7型雷達,接著又為這種雷達設計了配套的天線係統。這樣,雷達的作用距離有了明顯的增加。


    飛機攻擊潛艇的配套裝備基本上配齊了,但實戰攻擊效果並不理想,原因何在呢?專門研究反潛炸彈的威廉斯教授找到了答案。


    當時深水炸彈的定深都在100-200英尺之間,這是潛艇從發現飛機時開始下潛,在飛機實施攻擊的時間內所能下潛的平均深度。當攻擊飛機從潛艇上方通過時,潛艇確實處於125英尺左右的深度上,但由於與下潛旋渦的水平距離加大了,潛艇並不一定會被擊傷。能被深水炸彈擊中的,隻有在水麵上的潛艇或正在下潛的潛艇。但深水炸彈總是在這些目標下方很深的地方爆炸,從而不能給潛艇造成致命的損傷。因此,威廉斯教授重新確定深水炸彈的定深為20-50英尺,並開始製造相應的淺定深水壓引信。


    飛機與潛艇總是千方百計地設法首先發現對方。最初,潛艇總能在飛機攻擊之前就潛入水下。能否採取措施使飛機不太容易被潛艇發現呢?無論是晝間還是夜間,在光亮的天空背景下,飛機總是一個容易被看見的黑點。岸防航空兵使用的"威特雷"和"威靈頓"式飛機過去一直執行夜間轟炸任務,飛機下表麵為黑色塗色。飛行員們聯想到,海鷗和其他海鳥的腹部一般是較明亮的白色,這可以使它們捕食的動物不容易發現它們。因此,1架"威靈頓"式飛機下表麵被迫為白色,它和另1架塗黑色的飛機進行了對比試驗。當兩架飛機飛過地麵觀察員的上空,塗白色的飛機被發現的距離要比塗黑色的飛機低20%。威廉斯根據這個數據算出,白色飛機攻擊水麵潛艇的機會要比黑色飛機高30%。他建議所有反潛飛機下表麵都塗成白色。


    反潛航空兵還仔細研究了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先用1架偵察飛機或1艘潛艇搜索敵方護航運輸隊,發現護航運輸隊後將測得的位置報告給駐在裏昂的潛艇作戰指揮部,並對護航運輸隊進行跟蹤,邊跟蹤邊發報,指明運輸隊的新位置。"狼群"便在總部的命令下從四麵八方向護航運輸隊靠攏,並對獵物實施群體攻擊。如果能捕獲跟蹤潛艇發報的信號,並利用該信號測定汽艇位,用飛機進行攻擊,就可以使"群狼"無眼,無法進攻。因此,英國科學家們研製了一種小型高頻定向探測儀。用數個儀器測得的方位數據便可以準確地測出這艘重要的跟蹤潛艇的位置。


    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烏鴉"即將對"鼴鼠"大開殺戒。


    潛艇殺手布洛克


    1941年下半年,岸防航空兵接收了新的成員--第120航空中隊。該中隊裝備的是美國4發動機的"解放者"式飛機。這是當時的一種先進的反潛飛機。它的最大特點是飛行距離遠,最大載油量為2500加侖,可以在距基地1100英裏遠的區域內巡邏3小時,最大續航時間為16小時。飛機上裝有4門20毫米前射機關炮,6門0.303英寸機關炮,6個250磅深水炸彈;機尾裝有as7型雷達的旁視掃描設備,機首、機翼上裝有自導天線。德國潛艇的主力於1942年夏天轉移到大西洋中部,在岸基飛機中隻有第120中隊的"解放者"式飛機能到達這一海域。布洛克便是該中隊的成員。


    布洛克是北愛爾蘭人,戰爭初期曾駕駛"安桑"式和“赫德遜"式飛機進行反潛作戰,當120中隊換裝"解放者"式飛機後,他便參加了120中隊,他被官方稱為"卓越的"飛行員,"傑出的"領航員。截止到1942年7月底,他已飛行了2300小時。布洛克眼睛像雄鷹一樣敏銳,德國潛艇很少能逃過他的視線。他對新式武器異常感興趣,總是力求發揮新式裝備的最佳戰鬥效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琦並收藏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