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我是個直男![校園] 作者:與子承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知非坐回自己的桌前,卻是開始糾結起來。
這剛請喝咖啡還了個人情,怎麽又欠上了?
第15章
選完課的下一周,選修課就正式開課了。
林知非選的《三國解讀》恰好是周五的七、八節課,大學生心最散的一節課。剛從高中脫離苦海的大一新生們重新擁有了周末,自然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踏進教室時,林知非發現裏麵稀稀疏疏隻坐了二三十人。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堂課的選修人數是90。
他站在後門處望了望,琢磨著到哪裏去坐。
“嗨,林知非。”
循聲望去,顧森正坐在第四排的邊上沖自己招手。
林知非猶豫了下,走到他旁邊坐了下來:“你怎麽也選了這節課?”
“嗯,這老師平時不點名,期末開卷考,給分還高。”顧森笑道。
“哦……”
“況且我也挺喜歡三國的,聽聽也不錯。”顧森補充道。
林知非點了點頭。
四點的鈴聲響起,講課的教授手裏拿著教案走了進來。仿佛下麵一個學生都不缺似的,教授連看都沒看一眼,徑直說:“歡迎大家選修《三國解讀》,我姓唐。下麵呢,我們開始上課。”
言簡意賅,直奔主題。
林知非這才知道,原來大學的選修課是有兩重含義的,一是選擇課程,二是選擇上或不上。
不過對於他來說,好不容易欠著人情搶到這門課,自然是要上的。
唐教授今天講的是諸葛亮,一個極具人氣的歷史人物。相較於眾人津津樂道的隆中對、火燒赤壁,這個教授的切入點卻是北伐。
說到北伐,比起孔明六出祁山,林知非印象更為深刻的其實是另一個人。
他忍不住拿起筆,一邊聽著台上的教授講課,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
林知非有隨手在紙上寫字的習慣,尤其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人。
顧森偏了偏頭,見到林知非一直在寫“薑維”這個名字。
隱隱有點印象,他掏出手機百度了一下。
大概地掃了遍資料,顧森開口問身邊的人:“你也喜歡他?”
“嗯?你怎麽知道?”林知非轉頭看他,他用的是“也”?
一眼就能看出來了,顧森在心裏想道。
顧森勾了勾嘴角:“因為我也喜歡他。薑維真的有點讓人心疼。身為諸葛亮的弟子,九伐中原,可最終卻……”
“是的,”林知非輕輕嘆一口氣,垂下眼,“他原本是魏國人,為了報答諸葛亮的恩情,付出了那麽多,早都不是簡單的一條生命所能承受的。可是,當時的蜀國人不理解他,魏國人將他棄屍荒野。直到現在,抨擊他的人也要遠多過欣賞他的人……”
“也不需要用這麽惋惜的口吻嘛,”顧森凝視著林知非的側臉,“他當年在做出假意投降的決定時,就一定想過自己要背負的罵名,但他還是這麽做了,說明他並不在意。他給母親的那封家信,你還記得嗎?”
林知非點了點頭,沒說什麽。
顧森飛快地朝左低了下頭,繼續道:“【唯有誌遠,不再當歸】,僅僅這8個字。我覺得這已經顯示了他的態度。不管結果如何,他都甘之如飴,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
聽到這裏,林知非突然笑了一下。
“怎麽?”
林知非搖搖頭:“我隻是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一麵。我以為你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心思體會那些失敗者的感受的。沒想到你這麽了解他,連他回給母親的家書都記得。”
“不要懷有偏見啊。”顧森一邊說著,一邊默默將手機揣回褲袋,深藏功與名。
這節三國課上,林知非一麵聽著老師講課,一麵同顧森小聲聊著天。他發現顧森的觀點幾乎和自己完全一致,不知不覺,兩人的關係又拉近了不少。
林知非決心要珍惜這段友誼。
下了課,林知非背起書包,“我不回宿舍了啊,要坐地鐵去南鑼鼓巷那邊。”
顧森拎著包跟著他,“我跟你一起。”
林知非不解:“你去那兒幹什麽?”
“順路。我是本地人嘛,每個周末都回家的。”
林知非疑惑道:“可你家不是在西五環那邊的麽?”
他早就聽趙一在宿舍說過,顧森住在西五環那邊的西山別墅區。豪宅區,有錢人的住所。
顧森顯然沒料到對方知道自己的住處,微微一怔,“呃對,那個——”他幹笑了下,“我剛剛口誤。我今天是要先去姑媽家一趟,她家在東三環,正好順路。”
“哦…”林知非時間有點趕,也沒把這些放在心上:“那就一塊兒吧,快著點,遲到了就不好了。”
走向地鐵站的路上,顧森問:“都這個點了,你去那邊做什麽?”
“明天有個拍攝婚禮的工要打,對方說今天必須得過去一趟,到現場具體摸摸情況。”林知非說著,拍了拍自己的書包,“我攝像機的包都帶著呢。”
“難怪你書包這麽鼓。”
這剛請喝咖啡還了個人情,怎麽又欠上了?
第15章
選完課的下一周,選修課就正式開課了。
林知非選的《三國解讀》恰好是周五的七、八節課,大學生心最散的一節課。剛從高中脫離苦海的大一新生們重新擁有了周末,自然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踏進教室時,林知非發現裏麵稀稀疏疏隻坐了二三十人。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堂課的選修人數是90。
他站在後門處望了望,琢磨著到哪裏去坐。
“嗨,林知非。”
循聲望去,顧森正坐在第四排的邊上沖自己招手。
林知非猶豫了下,走到他旁邊坐了下來:“你怎麽也選了這節課?”
“嗯,這老師平時不點名,期末開卷考,給分還高。”顧森笑道。
“哦……”
“況且我也挺喜歡三國的,聽聽也不錯。”顧森補充道。
林知非點了點頭。
四點的鈴聲響起,講課的教授手裏拿著教案走了進來。仿佛下麵一個學生都不缺似的,教授連看都沒看一眼,徑直說:“歡迎大家選修《三國解讀》,我姓唐。下麵呢,我們開始上課。”
言簡意賅,直奔主題。
林知非這才知道,原來大學的選修課是有兩重含義的,一是選擇課程,二是選擇上或不上。
不過對於他來說,好不容易欠著人情搶到這門課,自然是要上的。
唐教授今天講的是諸葛亮,一個極具人氣的歷史人物。相較於眾人津津樂道的隆中對、火燒赤壁,這個教授的切入點卻是北伐。
說到北伐,比起孔明六出祁山,林知非印象更為深刻的其實是另一個人。
他忍不住拿起筆,一邊聽著台上的教授講課,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
林知非有隨手在紙上寫字的習慣,尤其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人。
顧森偏了偏頭,見到林知非一直在寫“薑維”這個名字。
隱隱有點印象,他掏出手機百度了一下。
大概地掃了遍資料,顧森開口問身邊的人:“你也喜歡他?”
“嗯?你怎麽知道?”林知非轉頭看他,他用的是“也”?
一眼就能看出來了,顧森在心裏想道。
顧森勾了勾嘴角:“因為我也喜歡他。薑維真的有點讓人心疼。身為諸葛亮的弟子,九伐中原,可最終卻……”
“是的,”林知非輕輕嘆一口氣,垂下眼,“他原本是魏國人,為了報答諸葛亮的恩情,付出了那麽多,早都不是簡單的一條生命所能承受的。可是,當時的蜀國人不理解他,魏國人將他棄屍荒野。直到現在,抨擊他的人也要遠多過欣賞他的人……”
“也不需要用這麽惋惜的口吻嘛,”顧森凝視著林知非的側臉,“他當年在做出假意投降的決定時,就一定想過自己要背負的罵名,但他還是這麽做了,說明他並不在意。他給母親的那封家信,你還記得嗎?”
林知非點了點頭,沒說什麽。
顧森飛快地朝左低了下頭,繼續道:“【唯有誌遠,不再當歸】,僅僅這8個字。我覺得這已經顯示了他的態度。不管結果如何,他都甘之如飴,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
聽到這裏,林知非突然笑了一下。
“怎麽?”
林知非搖搖頭:“我隻是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一麵。我以為你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心思體會那些失敗者的感受的。沒想到你這麽了解他,連他回給母親的家書都記得。”
“不要懷有偏見啊。”顧森一邊說著,一邊默默將手機揣回褲袋,深藏功與名。
這節三國課上,林知非一麵聽著老師講課,一麵同顧森小聲聊著天。他發現顧森的觀點幾乎和自己完全一致,不知不覺,兩人的關係又拉近了不少。
林知非決心要珍惜這段友誼。
下了課,林知非背起書包,“我不回宿舍了啊,要坐地鐵去南鑼鼓巷那邊。”
顧森拎著包跟著他,“我跟你一起。”
林知非不解:“你去那兒幹什麽?”
“順路。我是本地人嘛,每個周末都回家的。”
林知非疑惑道:“可你家不是在西五環那邊的麽?”
他早就聽趙一在宿舍說過,顧森住在西五環那邊的西山別墅區。豪宅區,有錢人的住所。
顧森顯然沒料到對方知道自己的住處,微微一怔,“呃對,那個——”他幹笑了下,“我剛剛口誤。我今天是要先去姑媽家一趟,她家在東三環,正好順路。”
“哦…”林知非時間有點趕,也沒把這些放在心上:“那就一塊兒吧,快著點,遲到了就不好了。”
走向地鐵站的路上,顧森問:“都這個點了,你去那邊做什麽?”
“明天有個拍攝婚禮的工要打,對方說今天必須得過去一趟,到現場具體摸摸情況。”林知非說著,拍了拍自己的書包,“我攝像機的包都帶著呢。”
“難怪你書包這麽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