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重走人生路 作者:雒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這一點,賈政倒是沒什麽意見。他雖然有各種的不足,甚至因為愛麵子到了有些假正經的地步,卻其實並不是一個對權勢有太大欲望的人,再加上他對自己在做官上沒天賦這一點也不是不清楚的。之前他因為自己名字的緣故耽擱了兒子的前程的時候心裏也不是不難過的,這會兒若是為了給兒子讓路而辭官也不是不能忍受。
本來賈政本來是打算在賈珠升上從五品的時候就辭官的,不過賈母考慮到賈寶玉的婚事還沒塵埃落定,哪怕賈政的官職其實並不高總好過辭官正式成為白丁,卻拿這件事壓著並不許賈政辭官。
雖然王熙鳳也算是賈寶玉的表姐,但是比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前程來說,小叔子總歸算是外人,憑什麽讓她去遷就。
如果隻是這樣就罷了,到底這兩年賈珠能再向上升的概率也不大,算起來怎麽也得等任期滿了才能再順理成章的向上挪一步,賈母這樣雖然讓王熙鳳心裏不太愉快到底也不至於太過分。
可若是賈母若是因為賈寶玉的婚事沒定下來就想耽擱了巧姐兒的婚事,對於王熙鳳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不好了。
勛貴的勢弱並不是榮國府一家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貢士出身又仕途坦順的賈珠無疑是不少人眼裏的香餑餑,哪怕賈珠因為賈政的名字的關係依舊有頗多桎梏,仍舊有不少人對他家的兒女有興趣。
尤其是巧姐兒作為姑娘,隻要賈珠還有本事,其實並不會因為祖父的名諱而有太多的不便,更是有不少人對她頗有興趣。
不過賈珠想著自家雖然占著個勛貴的名頭,實際上自己這一房人卻並無爵位可繼承,沒必要再和勛貴人家結親。更何況如今天下承平,由武轉文是大勢所趨,所以心裏有意將兒女的婚事都頂給讀書人家。而王熙鳳雖然自身沒什麽學識,卻因著並不捨得兒子習武辛苦,對丈夫的決定也深以為然。而從來讀書人家的哥兒都講究先考一兩回試再考慮成家的問題,多是不會太早訂婚事的,是以王熙鳳聽了賈珠的話之後,對女兒的婚事本來並不著急,更是完全沒有在勛貴裏尋女婿的打算。
但這並不代表聽見賈母以“寶玉這個做叔叔的還沒定下來,姐兒的歲數還小著並不急”為藉口回絕了別人家想要給巧姐說人家的時候,王熙鳳就能毫無芥蒂並心懷感激的接受。
這婚事上的長幼有序從來都隻是平輩的人才需要講究的規矩,若說賈母是以賈蘭未婚所以巧姐兒不好先兄長訂下婚事當理由就罷了,哪怕大多數時候堂兄弟姐妹其實並不必太講究這個婚配順序,畢竟榮國府的兩房尚未分家,這會兒真要是非得算到一起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今賈母拿著寶玉這個叔叔做藉口,再說什麽賈寶玉比巧姐兒還大幾歲卻還沒訂婚事之類的話……王熙鳳就難免出離憤怒了。
哪家都沒有當長輩的不婚配小輩就不能說親的道理,畢竟如今人人家裏都許多孩子,老來子老來女的情況也不少見,未必做長輩的歲數就一定比小輩要大。隻拿賈家本家的例子,寧國府那邊賈蓉這個當侄子的都娶妻秦氏許多年了,惜春這個嫡親的姑姑都還沒到說親事的年紀呢。甚至如林黛玉的夫家常家,林黛玉作為四太太還沒過門呢,她夫家長嫂的孫子都已經訂好了個娃娃親了。
真要說起來,哪怕賈寶玉其實比巧姐兒大上幾歲,賈母的說法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而且賈寶玉的婚事因為賈母的高標準嚴要求遲遲都定不下來,如今瞧著竟是半點眉目都沒有,真要是拿賈寶玉當藉口壓著家裏的其他孩子的嫁娶,想也知道隻怕家裏的其他人都得被耽擱下來。
好在雖然賈母過分溺愛賈寶玉了些,家裏總還是有其他的明白人的。哪怕是王夫人身為賈寶玉的親娘,在這種時候也能看明白自己在兩個兒子之間該如何選擇——小兒子儼然已經被自家婆婆養的歪了,而長子卻在重重阻礙中仍舊為自己衝出了一條前程。
如此看來王夫人該如何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哪怕她心裏依舊不是不心疼賈寶玉這個親兒子的,也不認為讓賈寶玉的婚事耽擱了賈珠的嫡長女的婚事是件合適的事情,要真是由著賈母鬧騰到長子長媳離了心,哪怕隻瞧著禮法規矩,她這個當親娘的也不愁日後他們不孝順,但作為□□的寶玉難道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王夫人雖然很多時候腦迴路都格外的清奇,但總也有沒失了理智的時候,對這件事的態度至少是沒問題的。對此王夫人的應付方法簡單粗暴,既然賈母總念叨著所謂的長幼有序,左右探春上躥下跳的已經有一陣子了,她索性就越過了寶玉直接給探春訂下了婚事,徹底的打了賈母的臉麵。
這家裏的女孩兒真的要順著長幼有序的規矩的,算起來就隻一個探春而已,若是連她的婚事都定下來了,賈母總歸是再沒理由拿寶玉的婚事當藉口了。
當然了,指望王夫人在探春的婚事上多上心是不可能的,她也頂多是將事情和王家那邊說了一聲,使王家在王子騰手底下的武將裏尋了個六七品的小官將探春配了過去也就是了——別以為六七品聽著還算體麵,仿佛探春一嫁過去就能得一套鳳冠霞帔似的,實際上著六七品的武將是真的不算什麽的,就是王家體麵些的大丫頭都能得一份差不多的婚事,算起來王夫人真的不過是隨手打發探春的,而且就靠著這件事就成功的讓賈母將怒火轉向了探春。
誰都知道王夫人不可能為了庶女下了親生兒子的臉麵,那這件事也隻能是探春自己算計來的。探春還沒來得及慶幸自己好歹有了終身,就迎來了賈母的嫌棄。當初迎春出閣的時候除了例行的一萬兩銀子東西之外,家裏其他人包括賈母都或多或少給了些添妝東西權當意思,而到了探春這裏卻什麽都沒有隻幹巴巴的例行讓王熙鳳備一份嫁妝而已,甚至連一萬兩的分例都沒給全。
也好在黛玉的婚期訂得晚了些,探春的歲數又比黛玉還小一個月,王夫人雖然也想著早點把這件事解決了,到底瞧著常家的麵子不能給黛玉難看,這才沒草草的將探春打發出門,訂了個離黛玉婚期最近的好日子,算起來倒也留探春在家過完十六歲的生辰,倒給她留了些麵子。
雖然女子的婚事大多訂得早,但是這從訂婚到成婚的時間卻是不一定的,一般來說這時間拖得越長將姑娘留的時間越久,就代表家裏越稀罕這個姑娘。雖然探春這邊算是事出有因,不過好歹在嫁妝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給探春保留了僅有的麵子,她也不是不鬆一口氣的。
第143章 李紈鳳姐(四十一)
第一百四十三章
黛玉的婚事定在她十六歲及笄生辰的當日,雖然初春的氣候仍有些料峭,不過這絲毫不能影響到氣氛的熱鬧。
常家老太爺也就是林如海的師兄林黛玉的公公仍舊在南邊回不來,但她婆婆卻是特意帶著小兒子回了京城。按說如常家老太爺老太太畢竟年事已高,這種情況下若是兩人回不來的話,由二太太這個當嫂子的主持也不是說不過去,不過既然常家老太太親自不辭辛苦的回了京城,想也知道是對這個兒媳婦極為滿意的。
本來賈政本來是打算在賈珠升上從五品的時候就辭官的,不過賈母考慮到賈寶玉的婚事還沒塵埃落定,哪怕賈政的官職其實並不高總好過辭官正式成為白丁,卻拿這件事壓著並不許賈政辭官。
雖然王熙鳳也算是賈寶玉的表姐,但是比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前程來說,小叔子總歸算是外人,憑什麽讓她去遷就。
如果隻是這樣就罷了,到底這兩年賈珠能再向上升的概率也不大,算起來怎麽也得等任期滿了才能再順理成章的向上挪一步,賈母這樣雖然讓王熙鳳心裏不太愉快到底也不至於太過分。
可若是賈母若是因為賈寶玉的婚事沒定下來就想耽擱了巧姐兒的婚事,對於王熙鳳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不好了。
勛貴的勢弱並不是榮國府一家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貢士出身又仕途坦順的賈珠無疑是不少人眼裏的香餑餑,哪怕賈珠因為賈政的名字的關係依舊有頗多桎梏,仍舊有不少人對他家的兒女有興趣。
尤其是巧姐兒作為姑娘,隻要賈珠還有本事,其實並不會因為祖父的名諱而有太多的不便,更是有不少人對她頗有興趣。
不過賈珠想著自家雖然占著個勛貴的名頭,實際上自己這一房人卻並無爵位可繼承,沒必要再和勛貴人家結親。更何況如今天下承平,由武轉文是大勢所趨,所以心裏有意將兒女的婚事都頂給讀書人家。而王熙鳳雖然自身沒什麽學識,卻因著並不捨得兒子習武辛苦,對丈夫的決定也深以為然。而從來讀書人家的哥兒都講究先考一兩回試再考慮成家的問題,多是不會太早訂婚事的,是以王熙鳳聽了賈珠的話之後,對女兒的婚事本來並不著急,更是完全沒有在勛貴裏尋女婿的打算。
但這並不代表聽見賈母以“寶玉這個做叔叔的還沒定下來,姐兒的歲數還小著並不急”為藉口回絕了別人家想要給巧姐說人家的時候,王熙鳳就能毫無芥蒂並心懷感激的接受。
這婚事上的長幼有序從來都隻是平輩的人才需要講究的規矩,若說賈母是以賈蘭未婚所以巧姐兒不好先兄長訂下婚事當理由就罷了,哪怕大多數時候堂兄弟姐妹其實並不必太講究這個婚配順序,畢竟榮國府的兩房尚未分家,這會兒真要是非得算到一起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今賈母拿著寶玉這個叔叔做藉口,再說什麽賈寶玉比巧姐兒還大幾歲卻還沒訂婚事之類的話……王熙鳳就難免出離憤怒了。
哪家都沒有當長輩的不婚配小輩就不能說親的道理,畢竟如今人人家裏都許多孩子,老來子老來女的情況也不少見,未必做長輩的歲數就一定比小輩要大。隻拿賈家本家的例子,寧國府那邊賈蓉這個當侄子的都娶妻秦氏許多年了,惜春這個嫡親的姑姑都還沒到說親事的年紀呢。甚至如林黛玉的夫家常家,林黛玉作為四太太還沒過門呢,她夫家長嫂的孫子都已經訂好了個娃娃親了。
真要說起來,哪怕賈寶玉其實比巧姐兒大上幾歲,賈母的說法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而且賈寶玉的婚事因為賈母的高標準嚴要求遲遲都定不下來,如今瞧著竟是半點眉目都沒有,真要是拿賈寶玉當藉口壓著家裏的其他孩子的嫁娶,想也知道隻怕家裏的其他人都得被耽擱下來。
好在雖然賈母過分溺愛賈寶玉了些,家裏總還是有其他的明白人的。哪怕是王夫人身為賈寶玉的親娘,在這種時候也能看明白自己在兩個兒子之間該如何選擇——小兒子儼然已經被自家婆婆養的歪了,而長子卻在重重阻礙中仍舊為自己衝出了一條前程。
如此看來王夫人該如何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哪怕她心裏依舊不是不心疼賈寶玉這個親兒子的,也不認為讓賈寶玉的婚事耽擱了賈珠的嫡長女的婚事是件合適的事情,要真是由著賈母鬧騰到長子長媳離了心,哪怕隻瞧著禮法規矩,她這個當親娘的也不愁日後他們不孝順,但作為□□的寶玉難道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王夫人雖然很多時候腦迴路都格外的清奇,但總也有沒失了理智的時候,對這件事的態度至少是沒問題的。對此王夫人的應付方法簡單粗暴,既然賈母總念叨著所謂的長幼有序,左右探春上躥下跳的已經有一陣子了,她索性就越過了寶玉直接給探春訂下了婚事,徹底的打了賈母的臉麵。
這家裏的女孩兒真的要順著長幼有序的規矩的,算起來就隻一個探春而已,若是連她的婚事都定下來了,賈母總歸是再沒理由拿寶玉的婚事當藉口了。
當然了,指望王夫人在探春的婚事上多上心是不可能的,她也頂多是將事情和王家那邊說了一聲,使王家在王子騰手底下的武將裏尋了個六七品的小官將探春配了過去也就是了——別以為六七品聽著還算體麵,仿佛探春一嫁過去就能得一套鳳冠霞帔似的,實際上著六七品的武將是真的不算什麽的,就是王家體麵些的大丫頭都能得一份差不多的婚事,算起來王夫人真的不過是隨手打發探春的,而且就靠著這件事就成功的讓賈母將怒火轉向了探春。
誰都知道王夫人不可能為了庶女下了親生兒子的臉麵,那這件事也隻能是探春自己算計來的。探春還沒來得及慶幸自己好歹有了終身,就迎來了賈母的嫌棄。當初迎春出閣的時候除了例行的一萬兩銀子東西之外,家裏其他人包括賈母都或多或少給了些添妝東西權當意思,而到了探春這裏卻什麽都沒有隻幹巴巴的例行讓王熙鳳備一份嫁妝而已,甚至連一萬兩的分例都沒給全。
也好在黛玉的婚期訂得晚了些,探春的歲數又比黛玉還小一個月,王夫人雖然也想著早點把這件事解決了,到底瞧著常家的麵子不能給黛玉難看,這才沒草草的將探春打發出門,訂了個離黛玉婚期最近的好日子,算起來倒也留探春在家過完十六歲的生辰,倒給她留了些麵子。
雖然女子的婚事大多訂得早,但是這從訂婚到成婚的時間卻是不一定的,一般來說這時間拖得越長將姑娘留的時間越久,就代表家裏越稀罕這個姑娘。雖然探春這邊算是事出有因,不過好歹在嫁妝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給探春保留了僅有的麵子,她也不是不鬆一口氣的。
第143章 李紈鳳姐(四十一)
第一百四十三章
黛玉的婚事定在她十六歲及笄生辰的當日,雖然初春的氣候仍有些料峭,不過這絲毫不能影響到氣氛的熱鬧。
常家老太爺也就是林如海的師兄林黛玉的公公仍舊在南邊回不來,但她婆婆卻是特意帶著小兒子回了京城。按說如常家老太爺老太太畢竟年事已高,這種情況下若是兩人回不來的話,由二太太這個當嫂子的主持也不是說不過去,不過既然常家老太太親自不辭辛苦的回了京城,想也知道是對這個兒媳婦極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