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隻有孤沒重生真是對不起 作者:海瀾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極其討厭一人的時候,便愛用捧殺的法子,我啊,給討厭的那人分得比別人多三分之一,雖然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但現在已經是自己的餡餅的時候,別人多一點,都要肉疼,這多出來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想一想都要寢食難安了,是不是就分外惹得他人嫉妒呢?”
“而這個人偏偏心高氣傲,覺得多分便是應當,絕對不會再分出去。而又乖戾吝嗇,管束的下人和手下緊了,是不是就會有摩擦,而生意的時候,這種人是不是特別容易傷和氣。”
“我就這樣以對他好的名義讓他一敗塗地。”祭足娓娓道來自己的打算,似乎在子黎答應說做他朋友的那一刻,他就分外安心的把自己陰暗的心理,和盤托出。
“你不覺得我麵部可憎?覺得那人著實可憐,被我算計卻全然不知,反倒是要感激我?”祭足笑問。
子黎並未說那人是罪有應得,也未說是他專門設下圈套如何如何。而是道:“我不是你,又如何能妄加揣度你們二人的糾葛,又有何立場去評判呢?”
祭足綻開了一個大大的笑容,露出潔白的牙齒,顯得無比的陽光。
“真好。”祭足道。
“那人是真的罪有應得,他之前和陸府的陸伯霜的兒子接頭,賣給駐紮在蓼州的軍營一匹廢舊軍資,惹得軍營裏幾個士兵中了瘟病。”
聽到祭足所說,子黎的眼睛一亮,老四去蓼州就是專職去辦這件事的,再過幾天老四就調回來了,他可以確切得知進展。
這邊想過,子黎放下心來,將祭足所撰寫的故事拿來看,子期看著,祭足在一側笑著說著當時撰寫的情景,子黎還潑墨寫下一兩個故事。
漸漸日暮,子黎才戀戀不捨的和崔世休一道回宮。
而久未出宮的太子,突然出宮的事情被許多人矚目著,大皇子、三皇子、五皇子、七皇子、乃至於九皇子都得明確得知了太子出宮的消息。
隻不過有的知道太子見到了誰,有的不知道而已。
第13章 【真兇】老九+老四:我們重生了
深宮裏的九皇子從一個看門的小太監裏哪裏得知太子出宮的消息,一直如老僧入定的他,露出一個莫測的笑容,說不上是羨慕、嫉妒還是其他複雜的情緒。
隻是下一個,他繼續謄抄太子的書法,而他筆下的字形越發的相似了。
幾乎可以算得上以假亂真了。
他自嘲的笑笑,繼續臨摹著。
而確切知道何時何地,有且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四皇子。
南櫓小巷,一個普通的民居裏,一個男子帶著鬥笠坐在涼亭裏,隻能看到他玉白的下巴上有連成三角形的痣,赫然是茶肆店家所指認的,也正是崔世休無心說出口的人——四皇子。
他身邊攤開無數帳本,直至周身融入漸黑的時候,他才恍然所覺的抬起頭,月光已經悄悄地爬到了樹梢。
將帳本收拾好,他方才起身回到房間,讓小廝端上飯菜,獨自一人對著四碟普通的蘿蔔、白菜、豆芽、青菜,和一份米飯。簡單而質樸。
這還是他回到京都的第一頓飯,起初他打算來南櫓小巷換身衣衫便回府,卻聽府上謀士傳來消息說父皇下令,讓他五日後歸京都,他現在大搖大擺的進府便會成為把柄。
自然,他隻能龜縮在南櫓小巷,大隱隱於世,而他藉此機會,將京都各市實地考察一邊。
子峙獨自吃飯,思路便不由得的分散。而不可遏製的就像是白日裏所見。
他到了西市查看,而太子哥哥偏巧在這間茶肆落腳,他幾乎是難以自已。若不是他依靠在牆邊,他幾乎都要渾身戰慄而不能自持。
他將鬥笠蓋在臉上,唯恐臉上落下的眼淚令人察覺出異常。五年了,他偷看太子哥哥的容顏,無言,惟有淚千行。
他聽著太子哥哥佯裝商人去探聽下九流的人說話,這種頑皮的樣子無論是重生前還是重生後都未曾見過。
從來都是君子端方的太子哥哥,這般頑皮的模樣令四年未見的時光一下子拉近,瞬間在他腦海裏鮮活起來,而不是一日一日塵封的記憶和朦朧的臉龐。
子峙正哭笑不得的時候,卻陡然聽到祭足的突然出現。簡單的三句話重讀不停的出現在子峙的腦海裏,祭足笑語晏晏的問話,太子哥哥的直白回答,祭足的盛情邀請,瞬間將子峙打入冰凍的狀態。
原來這就是他們的初見,京都雙璧的初見也著實普通。四皇子暗自想著,心底卻禁不住朝外冒出酸泡,這哪裏是相見普通,分明是一見如故。
太子哥哥是什麽人,天底下比他更清楚的不超過四個人。太子哥哥表麵是太子禮儀模板式的人物,從來都讓人如沐春風,但是想要真正得到太子的親近卻隻有極少數人。
而太子哥哥初見就能放下戒備跟著他一起離開,這怎能不令用了十年才走近太子的四皇子嫉妒呢。
祭足是什麽人,四皇子自問是要比常人知道的更多一些。前世在子黎死後,四皇子和祭足都認定太子不是普通的戰死沙場,二人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找出真正的兇手。
隻不過,兇手目標不一致而已。
祭足從始至終都認為是老三下的手,而他卻不這樣認為。
按照結果推論,誰得到最大利益,誰就是幕後兇手,老三在短短半年內,就令父皇禪讓,登基為皇。而他從來都是被認為是太子哥哥可堪比較的對手。
然而他從不認為老三為了登上皇位會去做出如此設計。
對於太子哥哥死前死後的那段記憶,他輾轉反覆無數次,早已經爛熟於心。當時,老三被派出剿匪,潘達全軍被俘,府邸被搜,得勝而歸。卻不料回京都中途潘達的謀將偷跑,在兩個月的蟄伏即收兵買馬之後,在楚州舉旗造反。
這次父皇並未讓老三去剿,而是禦駕親征。頭一個月的時候,敵人聞風喪膽,父皇順風順水,第二個月起初,父皇召太子哥哥去接收了楚州的兩座城池,而父皇納其中一個城池的總兵夫人為小妾。卻不料,總兵夫人的表哥受不了父皇的侮辱,和謀將裏應外合,將父皇在滁郡圍困起來。
全郡被火燒,隻剩下不足幾百人的兵力。亂兵之際,太子哥哥將自己的馬匹送給父皇,讓過半精幹人馬送父皇離開。
等父皇再引兵揮師的時候,太子哥哥卻身中數箭,戰死沙場。
又半個月之後,父皇引兵無數,將滁郡夷為平地,而反叛軍全部被關押到西南樟蟲之地。
父皇歸京都之後,皇後因太子哥哥因父皇的風流債而枉死,心痛不已。執意和父皇和離,而父皇也最終點頭答應,隻是更加鬱鬱。
而小九就是在那個時候,奪目而出的。
他深切的記得寫過小九寫的那首賀詞,筆鋒分明是太子哥哥的書法在世。
自此之後,小九便獨得父皇寵愛,隻可惜不過半年,就得重疾而死。也是那個時候,父皇變得再無鬥誌。而老三鬥誌昂揚,才順利的逼得父皇禪位。
然而同為父皇的皇子,太子哥哥的皇弟,雖然祭足比他更加聰慧,卻不如他懂得老三的心裏。
“而這個人偏偏心高氣傲,覺得多分便是應當,絕對不會再分出去。而又乖戾吝嗇,管束的下人和手下緊了,是不是就會有摩擦,而生意的時候,這種人是不是特別容易傷和氣。”
“我就這樣以對他好的名義讓他一敗塗地。”祭足娓娓道來自己的打算,似乎在子黎答應說做他朋友的那一刻,他就分外安心的把自己陰暗的心理,和盤托出。
“你不覺得我麵部可憎?覺得那人著實可憐,被我算計卻全然不知,反倒是要感激我?”祭足笑問。
子黎並未說那人是罪有應得,也未說是他專門設下圈套如何如何。而是道:“我不是你,又如何能妄加揣度你們二人的糾葛,又有何立場去評判呢?”
祭足綻開了一個大大的笑容,露出潔白的牙齒,顯得無比的陽光。
“真好。”祭足道。
“那人是真的罪有應得,他之前和陸府的陸伯霜的兒子接頭,賣給駐紮在蓼州的軍營一匹廢舊軍資,惹得軍營裏幾個士兵中了瘟病。”
聽到祭足所說,子黎的眼睛一亮,老四去蓼州就是專職去辦這件事的,再過幾天老四就調回來了,他可以確切得知進展。
這邊想過,子黎放下心來,將祭足所撰寫的故事拿來看,子期看著,祭足在一側笑著說著當時撰寫的情景,子黎還潑墨寫下一兩個故事。
漸漸日暮,子黎才戀戀不捨的和崔世休一道回宮。
而久未出宮的太子,突然出宮的事情被許多人矚目著,大皇子、三皇子、五皇子、七皇子、乃至於九皇子都得明確得知了太子出宮的消息。
隻不過有的知道太子見到了誰,有的不知道而已。
第13章 【真兇】老九+老四:我們重生了
深宮裏的九皇子從一個看門的小太監裏哪裏得知太子出宮的消息,一直如老僧入定的他,露出一個莫測的笑容,說不上是羨慕、嫉妒還是其他複雜的情緒。
隻是下一個,他繼續謄抄太子的書法,而他筆下的字形越發的相似了。
幾乎可以算得上以假亂真了。
他自嘲的笑笑,繼續臨摹著。
而確切知道何時何地,有且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四皇子。
南櫓小巷,一個普通的民居裏,一個男子帶著鬥笠坐在涼亭裏,隻能看到他玉白的下巴上有連成三角形的痣,赫然是茶肆店家所指認的,也正是崔世休無心說出口的人——四皇子。
他身邊攤開無數帳本,直至周身融入漸黑的時候,他才恍然所覺的抬起頭,月光已經悄悄地爬到了樹梢。
將帳本收拾好,他方才起身回到房間,讓小廝端上飯菜,獨自一人對著四碟普通的蘿蔔、白菜、豆芽、青菜,和一份米飯。簡單而質樸。
這還是他回到京都的第一頓飯,起初他打算來南櫓小巷換身衣衫便回府,卻聽府上謀士傳來消息說父皇下令,讓他五日後歸京都,他現在大搖大擺的進府便會成為把柄。
自然,他隻能龜縮在南櫓小巷,大隱隱於世,而他藉此機會,將京都各市實地考察一邊。
子峙獨自吃飯,思路便不由得的分散。而不可遏製的就像是白日裏所見。
他到了西市查看,而太子哥哥偏巧在這間茶肆落腳,他幾乎是難以自已。若不是他依靠在牆邊,他幾乎都要渾身戰慄而不能自持。
他將鬥笠蓋在臉上,唯恐臉上落下的眼淚令人察覺出異常。五年了,他偷看太子哥哥的容顏,無言,惟有淚千行。
他聽著太子哥哥佯裝商人去探聽下九流的人說話,這種頑皮的樣子無論是重生前還是重生後都未曾見過。
從來都是君子端方的太子哥哥,這般頑皮的模樣令四年未見的時光一下子拉近,瞬間在他腦海裏鮮活起來,而不是一日一日塵封的記憶和朦朧的臉龐。
子峙正哭笑不得的時候,卻陡然聽到祭足的突然出現。簡單的三句話重讀不停的出現在子峙的腦海裏,祭足笑語晏晏的問話,太子哥哥的直白回答,祭足的盛情邀請,瞬間將子峙打入冰凍的狀態。
原來這就是他們的初見,京都雙璧的初見也著實普通。四皇子暗自想著,心底卻禁不住朝外冒出酸泡,這哪裏是相見普通,分明是一見如故。
太子哥哥是什麽人,天底下比他更清楚的不超過四個人。太子哥哥表麵是太子禮儀模板式的人物,從來都讓人如沐春風,但是想要真正得到太子的親近卻隻有極少數人。
而太子哥哥初見就能放下戒備跟著他一起離開,這怎能不令用了十年才走近太子的四皇子嫉妒呢。
祭足是什麽人,四皇子自問是要比常人知道的更多一些。前世在子黎死後,四皇子和祭足都認定太子不是普通的戰死沙場,二人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找出真正的兇手。
隻不過,兇手目標不一致而已。
祭足從始至終都認為是老三下的手,而他卻不這樣認為。
按照結果推論,誰得到最大利益,誰就是幕後兇手,老三在短短半年內,就令父皇禪讓,登基為皇。而他從來都是被認為是太子哥哥可堪比較的對手。
然而他從不認為老三為了登上皇位會去做出如此設計。
對於太子哥哥死前死後的那段記憶,他輾轉反覆無數次,早已經爛熟於心。當時,老三被派出剿匪,潘達全軍被俘,府邸被搜,得勝而歸。卻不料回京都中途潘達的謀將偷跑,在兩個月的蟄伏即收兵買馬之後,在楚州舉旗造反。
這次父皇並未讓老三去剿,而是禦駕親征。頭一個月的時候,敵人聞風喪膽,父皇順風順水,第二個月起初,父皇召太子哥哥去接收了楚州的兩座城池,而父皇納其中一個城池的總兵夫人為小妾。卻不料,總兵夫人的表哥受不了父皇的侮辱,和謀將裏應外合,將父皇在滁郡圍困起來。
全郡被火燒,隻剩下不足幾百人的兵力。亂兵之際,太子哥哥將自己的馬匹送給父皇,讓過半精幹人馬送父皇離開。
等父皇再引兵揮師的時候,太子哥哥卻身中數箭,戰死沙場。
又半個月之後,父皇引兵無數,將滁郡夷為平地,而反叛軍全部被關押到西南樟蟲之地。
父皇歸京都之後,皇後因太子哥哥因父皇的風流債而枉死,心痛不已。執意和父皇和離,而父皇也最終點頭答應,隻是更加鬱鬱。
而小九就是在那個時候,奪目而出的。
他深切的記得寫過小九寫的那首賀詞,筆鋒分明是太子哥哥的書法在世。
自此之後,小九便獨得父皇寵愛,隻可惜不過半年,就得重疾而死。也是那個時候,父皇變得再無鬥誌。而老三鬥誌昂揚,才順利的逼得父皇禪位。
然而同為父皇的皇子,太子哥哥的皇弟,雖然祭足比他更加聰慧,卻不如他懂得老三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