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合作愉快
回檔09做男神,她們勸我低調點 作者:踏月留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不可能,你當我家是做慈善的啊。”
之前陳世榮沒仔細看過李華的融資文件,剛才在飯局上才粗略看了眼,就感覺這個項目不一般,有潛力。
既然項目都有潛力了,那陳世榮自然就想要獲得更多的持股比例,這樣才能做到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日後的分紅才能最多。
李華拿出的第一個方案是,陳家出資兩百萬,再借給李華三百萬,剩下李華自己再補。
陳世榮覺得不能接受,因為陳家完全可以直接出資五百萬元。
這和出資兩百萬,再借李華三百萬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個是五百萬的股權,另一個是兩百萬的股權加三百萬的債權。
因為直接出資五百萬,是投融資,能獲得公司更多的股權、分紅權,如果後來公司能做大,市值提高,這個收益會翻幾千倍、幾萬倍。
但是借李華三百萬,性質上屬於借款,而且還是借給李華個人的,李華隻用到期還錢就行了,陳家除了能收回三百萬本金外,最後也隻有幾萬十幾萬的利息而已。
所以同樣是給李華五百萬,這個性質是純融資,還是融資加借款,兩者的差異非常大。
而站在創業者的角度,畢竟是自己創立的公司,肯定是希望融資少而借款多,不願意把股權分出太多。
“這畢竟是我的公司,我希望我是為我自己而奮鬥,而不是為別人打工,給你們那麽股份的話,我自己幹得也沒意思。”
李華給自己倒了杯白酒,和身邊依舊帶著溫和笑意的陳宗青碰了一杯。
現在兩人的關係不是師生,就不用像上次那樣喝可樂了。
53度北大倉,一款很經典的東北醬香型白酒,酒林中雅號“塞外茅台”。
“可是我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投資者不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就沒必要投資了!”
陳世榮沒和他們碰杯,自斟自飲,寸步不讓道。
他對李華其實是有點刻板印象的,但是經過深入接觸,他發現這個男生挺不一般的。
“李總,這樣吧,我們可以規定特殊表決權和分紅權機製……”
陳世榮這裏是讓了一步的,含義是隻要公司的股權分紅權,但不會過多幹預和控製公司事務。
李華夾了兩顆花生米塞嘴裏,隨手把放在包裏的第二個融資協議遞了過去,說出來第二個方案。
陳家出三百五十萬融資款,再借李華三百萬,合計六百五十萬。
這第二個方案的總體金額雖然多一點,但對陳家更有力一些,獲得更多分紅權。
陳世榮心中做完算術題,有些意動,想開口再說些什麽,可這時陳宗青開口了:
“你這個方案不錯,我覺得可以,世榮。”
說最後‘世榮’這兩個字,陳宗青刻意壓低了語氣,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陳宗青在給陳世榮施壓。
陳世榮看了看自家老爹,又看了看那李華,心中憤懣自家老爹胳膊肘往外拐,卻也無可奈何,隻能答應。
不過和剛才李華的第一個方案相比,還算不錯吧……
李華看著陳世榮把自己給他的第二份融資協議放進公文包裏,知道這事算是徹底成了。
其實在李華心裏,他最滿意的也是第二份融資協議,自己得到了更多的資金,也沒給陳家太多的股權,絕對控製權依舊在自己手中。
不過在事先他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的,玩了個花樣。
第二個方案的條件對陳家其實也不太好,直接提出來,可能會被直接pass掉。
所以他先提出了第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對陳家非常不友好,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心中總是會有對比和落差的,在看過第一個最差的方案後,第二個不是那麽好的方案忽然就變得好接受起來。
事實證明,李華的小花樣是正確的,直接把陳世榮給拿捏了。
“樹洞科技”的融資比例最終確定了,然後就輪到“點金教育”了。
這個項目因為有王誌安在,所以和“樹洞科技”不同,融資的盤子比較小,前期投入資金不多。
而且因為是有王誌安,李華和陳家三家共同參與,各占一部分股權,形成均勢,一方的股權份額無法壓倒其他任何一方,隻有兩兩聯合才能形成絕對多數。
李華作為“網課學習包”方案的提出者,把控項目的總體規劃以及網課平台的運行,其實也就是“樹洞網”。
陳宗青作為混跡江城學界多年的老教授,他的任務就是投錢,以及去財大和江大刷臉,請授課名師。
王誌安則負責具體的執行事項,比如錄製網課,編寫教材出版,銜接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等等。
陳世榮對“點金教育”這個項目興致缺缺,但也不反對,本來融資盤子小,資金投入少,而且他也不了解教育行當。
但是陳宗青卻非常喜歡這個新穎的線上教培項目,覺得李華的方案大有可為,他不僅答應去刷臉請授課老師,而且還願意親自上台授課。
所以很快,“點金教育”這個項目的融資協議也達成了。
按照兩份融資協議的約定,在這兩個星期之內,至少一千萬的款項會在李華這邊過手,然後創業的各項具體事宜也可以一步一步地穩穩推進了。
不過這錢也不是那麽好拿的,之後陳世榮會郵寄給李華一份後期審查補充協議。
款項到賬後的每個月,都會有專門的審查人員登門聽取匯報,包括核心kpi,財務報表,公司近期重大事項等等。
這也是應該有的流程,李華當然會積極配合,畢竟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從地上撿來的。
“陳總,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李華用分酒器給就自己倒上一小杯,又給陳海榮倒上一杯,然後兩隻斟滿的酒杯在飯桌上空碰撞,兩人皆是一飲而盡。
之前陳世榮沒仔細看過李華的融資文件,剛才在飯局上才粗略看了眼,就感覺這個項目不一般,有潛力。
既然項目都有潛力了,那陳世榮自然就想要獲得更多的持股比例,這樣才能做到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日後的分紅才能最多。
李華拿出的第一個方案是,陳家出資兩百萬,再借給李華三百萬,剩下李華自己再補。
陳世榮覺得不能接受,因為陳家完全可以直接出資五百萬元。
這和出資兩百萬,再借李華三百萬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個是五百萬的股權,另一個是兩百萬的股權加三百萬的債權。
因為直接出資五百萬,是投融資,能獲得公司更多的股權、分紅權,如果後來公司能做大,市值提高,這個收益會翻幾千倍、幾萬倍。
但是借李華三百萬,性質上屬於借款,而且還是借給李華個人的,李華隻用到期還錢就行了,陳家除了能收回三百萬本金外,最後也隻有幾萬十幾萬的利息而已。
所以同樣是給李華五百萬,這個性質是純融資,還是融資加借款,兩者的差異非常大。
而站在創業者的角度,畢竟是自己創立的公司,肯定是希望融資少而借款多,不願意把股權分出太多。
“這畢竟是我的公司,我希望我是為我自己而奮鬥,而不是為別人打工,給你們那麽股份的話,我自己幹得也沒意思。”
李華給自己倒了杯白酒,和身邊依舊帶著溫和笑意的陳宗青碰了一杯。
現在兩人的關係不是師生,就不用像上次那樣喝可樂了。
53度北大倉,一款很經典的東北醬香型白酒,酒林中雅號“塞外茅台”。
“可是我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投資者不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就沒必要投資了!”
陳世榮沒和他們碰杯,自斟自飲,寸步不讓道。
他對李華其實是有點刻板印象的,但是經過深入接觸,他發現這個男生挺不一般的。
“李總,這樣吧,我們可以規定特殊表決權和分紅權機製……”
陳世榮這裏是讓了一步的,含義是隻要公司的股權分紅權,但不會過多幹預和控製公司事務。
李華夾了兩顆花生米塞嘴裏,隨手把放在包裏的第二個融資協議遞了過去,說出來第二個方案。
陳家出三百五十萬融資款,再借李華三百萬,合計六百五十萬。
這第二個方案的總體金額雖然多一點,但對陳家更有力一些,獲得更多分紅權。
陳世榮心中做完算術題,有些意動,想開口再說些什麽,可這時陳宗青開口了:
“你這個方案不錯,我覺得可以,世榮。”
說最後‘世榮’這兩個字,陳宗青刻意壓低了語氣,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陳宗青在給陳世榮施壓。
陳世榮看了看自家老爹,又看了看那李華,心中憤懣自家老爹胳膊肘往外拐,卻也無可奈何,隻能答應。
不過和剛才李華的第一個方案相比,還算不錯吧……
李華看著陳世榮把自己給他的第二份融資協議放進公文包裏,知道這事算是徹底成了。
其實在李華心裏,他最滿意的也是第二份融資協議,自己得到了更多的資金,也沒給陳家太多的股權,絕對控製權依舊在自己手中。
不過在事先他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的,玩了個花樣。
第二個方案的條件對陳家其實也不太好,直接提出來,可能會被直接pass掉。
所以他先提出了第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對陳家非常不友好,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心中總是會有對比和落差的,在看過第一個最差的方案後,第二個不是那麽好的方案忽然就變得好接受起來。
事實證明,李華的小花樣是正確的,直接把陳世榮給拿捏了。
“樹洞科技”的融資比例最終確定了,然後就輪到“點金教育”了。
這個項目因為有王誌安在,所以和“樹洞科技”不同,融資的盤子比較小,前期投入資金不多。
而且因為是有王誌安,李華和陳家三家共同參與,各占一部分股權,形成均勢,一方的股權份額無法壓倒其他任何一方,隻有兩兩聯合才能形成絕對多數。
李華作為“網課學習包”方案的提出者,把控項目的總體規劃以及網課平台的運行,其實也就是“樹洞網”。
陳宗青作為混跡江城學界多年的老教授,他的任務就是投錢,以及去財大和江大刷臉,請授課名師。
王誌安則負責具體的執行事項,比如錄製網課,編寫教材出版,銜接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等等。
陳世榮對“點金教育”這個項目興致缺缺,但也不反對,本來融資盤子小,資金投入少,而且他也不了解教育行當。
但是陳宗青卻非常喜歡這個新穎的線上教培項目,覺得李華的方案大有可為,他不僅答應去刷臉請授課老師,而且還願意親自上台授課。
所以很快,“點金教育”這個項目的融資協議也達成了。
按照兩份融資協議的約定,在這兩個星期之內,至少一千萬的款項會在李華這邊過手,然後創業的各項具體事宜也可以一步一步地穩穩推進了。
不過這錢也不是那麽好拿的,之後陳世榮會郵寄給李華一份後期審查補充協議。
款項到賬後的每個月,都會有專門的審查人員登門聽取匯報,包括核心kpi,財務報表,公司近期重大事項等等。
這也是應該有的流程,李華當然會積極配合,畢竟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從地上撿來的。
“陳總,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李華用分酒器給就自己倒上一小杯,又給陳海榮倒上一杯,然後兩隻斟滿的酒杯在飯桌上空碰撞,兩人皆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