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你難道不想賺大錢嗎?
回檔09做男神,她們勸我低調點 作者:踏月留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教培行業,在線教育這個概念是提出有幾年了,但一直不溫不火,說實話王誌安了解過,但並不感冒,傳統的教培模式他都搞不清楚呢,還搞這種新模式?
但既然是李華提出來的,王誌安還是強行提起興致,說幾句。
“說實話老弟,以國內目前的情況,你讓學生們線下報班可以,但是讓他們花著大把的鈔票,對著電腦屏幕裏麵老師,不能互動,不能提問,隻能老老實實聽,有些人甚至會認為這是騙錢。”
“國內的付費意識和網絡盜版,你懂的,相比於花錢聽網課,他們可能更願意把這錢拿著衝qq黃鑽,至少看起來花裏胡哨的,可以裝逼。”
這話聽起來有點可笑,有點荒謬,但李華知道,這就是如今網民的現狀,一個二個都是白嫖怪。
不過李華也沒想過讓這群白嫖怪在網課上花錢。
王誌安理解不了李華的想法,皺著眉頭提出質疑:
“網課不付費,我們怎麽賺錢,怎麽盈利,難道做慈善嘛?我們又不是中小學義務教育。”
這就是理念的差距……
李華笑了笑,“網課就是做福利,就是引流用的,賺錢當然通過其他的途徑。”
“怎麽賺?”
李華剝了條蝦放進口中,“賣書,賣增值服務咯。”
“怎麽說?”
12年之後,在線教育有很多種模式,但是最成功的,被眾多機構所廣泛采用的,還是“書課包”模式。
通俗的解釋下,學生可以免費觀看高質量的網課課程,隻需要購買配套紙質書籍就可以了。
以線下書籍為流量來源,引流到線上課程上。
學生要過司考,過會計考試,大部分都會選擇購買專業的考試教材,市麵上這種教材五花八門,質量大差不差,但是如果有一種教材,買書可以免費觀看名師講解視頻,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吸引力呢?
“你說的是買書增課嘛,這我了解過,送了課是能小幅度增加圖書銷量,但是沒有更好的變現渠道,反而大大提高了錄課的成本。”
李華搖搖頭,“那是你們對課程的開發不夠,誰說一場考試,隻能賣一次書,賺一次錢的?”
李華開始以司考舉例,詳細分析起來,一般法學生都是大三開始備考,備考一整年,到大四上學期參加考試,這是一個很長期的流程。
這個長期流程,其實就可以精細化,分出層次設置課程。
像高考有一輪,二輪,衝刺一樣。
司考,第一步,是精講卷,係統地全麵地講解所有知識點;第二步,就是強化卷,衝刺卷,就是把書讀薄,講解那些重點難點;第三步,真題卷,模擬卷,刷題是必不可少的。
這幾步,涵蓋了考生複習的每一個周期,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考生隻需要跟著學就可以,這也是幫他們減輕了負擔,不用自己再做規劃了。
而在其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出相關的書籍和講解視頻啊。
一本精講書賣兩十,衝刺書賣三十,真題書賣兩十,這不就七八十了嘛?
而司考總共有五六個學科,每科都這麽搞,一整套帶來,就是三四百塊錢了。
然而因為附帶了全套講解課程,書和課形成一個體係,學生們也並不會覺得特別昂貴。
但是這三四百的書錢,也隻是一個走量的形式,都全網公開的基礎性課程,還有拔高的課程,比如內部強化,進階提升,考試方法論,乃至司考界每年考前經典保留節目——考前幾頁紙。
這些拔高的課程就要收費了,而且往往價格都比較昂貴。
國內的學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內卷,很多人就會覺得學了基礎性的課程效果都這麽好,那拔高的vip課程豈不是更好?
通過免費公益性質的課程來走量賺口碑,再引入昂貴的vip課程賺大錢。
王誌安聽了李華的分析,愣了半響,忽然道:
“你這完全是線上的網課模式,那我線下搭建的學校豈不是白費了?”
“怎麽會是白費呢?你都在線上打出名氣了,線下還愁不好賣課?”
因為學生就會想,這個機構線上網課的課程教材都這麽全麵這麽優質,那線下麵對麵授課的效果肯定更好吧。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過線上授課的大量曝光,講課老師也會慢慢積累口碑,樹立名師人設,收獲粉絲,這樣就會有更多學生想線下聽名師授課,就和追星一樣。
例如後來考研政治界的“腿姐”和徐濤,英語界的田靜,以及法考界鼎鼎大名的“張三”羅翔和“唯一真神”柏浪濤。
而這些線下課程的費用,往往價格不菲,七八千一兩萬都有。
以法考界著名的機構“方圓某合”舉例,一場線下麵授課,基本都是一個老師對幾百名學生,這個吸金能力絕對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李華剝著龍蝦,和王誌安就這話題嘮嗑嘮了半個多小時,王誌安有些心動,但依舊感覺被籠罩在雲霧之中。
因為這雖然是經曆了時間檢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李華講得也透徹,可是在2009年,這就太新穎了。
王誌安的觀念依舊停留在他那套傳統線下教培的思路上,一時轉不過這個彎,也很正常。
說到底,王誌安也隻是一個有些能力,人品也非常值得信賴,但做人做事手腕和商業眼光都欠缺的人。
也正因為知道王誌安人品好,李華才敢和他說得這麽透徹,剛才他的那些話,要是被傑克馬,丁三石那種貪心的鬼才聽到了,可能李華自己連口湯都喝不到。
“老弟,這件事我感覺風險是遠大於收益的,我不懂互聯網,不會搞網絡平台運行推廣這些,為什麽不等那些大公司們先做起來,我們跟著喝一口湯?”
李華搖搖頭:“做生意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啊,你想要賺大錢,又不想冒險,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而且再說了,等大公司們進入線上交易市場,你覺得你還能分上一杯羹?老哥未免太天真了吧,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毛孔中的任何一滴血都是肮髒的。”
“再說了,難道老哥你就不想賺大錢,你就不想想嗎?”
李華的聲音中忽然帶著一絲煽動。
但既然是李華提出來的,王誌安還是強行提起興致,說幾句。
“說實話老弟,以國內目前的情況,你讓學生們線下報班可以,但是讓他們花著大把的鈔票,對著電腦屏幕裏麵老師,不能互動,不能提問,隻能老老實實聽,有些人甚至會認為這是騙錢。”
“國內的付費意識和網絡盜版,你懂的,相比於花錢聽網課,他們可能更願意把這錢拿著衝qq黃鑽,至少看起來花裏胡哨的,可以裝逼。”
這話聽起來有點可笑,有點荒謬,但李華知道,這就是如今網民的現狀,一個二個都是白嫖怪。
不過李華也沒想過讓這群白嫖怪在網課上花錢。
王誌安理解不了李華的想法,皺著眉頭提出質疑:
“網課不付費,我們怎麽賺錢,怎麽盈利,難道做慈善嘛?我們又不是中小學義務教育。”
這就是理念的差距……
李華笑了笑,“網課就是做福利,就是引流用的,賺錢當然通過其他的途徑。”
“怎麽賺?”
李華剝了條蝦放進口中,“賣書,賣增值服務咯。”
“怎麽說?”
12年之後,在線教育有很多種模式,但是最成功的,被眾多機構所廣泛采用的,還是“書課包”模式。
通俗的解釋下,學生可以免費觀看高質量的網課課程,隻需要購買配套紙質書籍就可以了。
以線下書籍為流量來源,引流到線上課程上。
學生要過司考,過會計考試,大部分都會選擇購買專業的考試教材,市麵上這種教材五花八門,質量大差不差,但是如果有一種教材,買書可以免費觀看名師講解視頻,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吸引力呢?
“你說的是買書增課嘛,這我了解過,送了課是能小幅度增加圖書銷量,但是沒有更好的變現渠道,反而大大提高了錄課的成本。”
李華搖搖頭,“那是你們對課程的開發不夠,誰說一場考試,隻能賣一次書,賺一次錢的?”
李華開始以司考舉例,詳細分析起來,一般法學生都是大三開始備考,備考一整年,到大四上學期參加考試,這是一個很長期的流程。
這個長期流程,其實就可以精細化,分出層次設置課程。
像高考有一輪,二輪,衝刺一樣。
司考,第一步,是精講卷,係統地全麵地講解所有知識點;第二步,就是強化卷,衝刺卷,就是把書讀薄,講解那些重點難點;第三步,真題卷,模擬卷,刷題是必不可少的。
這幾步,涵蓋了考生複習的每一個周期,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考生隻需要跟著學就可以,這也是幫他們減輕了負擔,不用自己再做規劃了。
而在其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出相關的書籍和講解視頻啊。
一本精講書賣兩十,衝刺書賣三十,真題書賣兩十,這不就七八十了嘛?
而司考總共有五六個學科,每科都這麽搞,一整套帶來,就是三四百塊錢了。
然而因為附帶了全套講解課程,書和課形成一個體係,學生們也並不會覺得特別昂貴。
但是這三四百的書錢,也隻是一個走量的形式,都全網公開的基礎性課程,還有拔高的課程,比如內部強化,進階提升,考試方法論,乃至司考界每年考前經典保留節目——考前幾頁紙。
這些拔高的課程就要收費了,而且往往價格都比較昂貴。
國內的學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內卷,很多人就會覺得學了基礎性的課程效果都這麽好,那拔高的vip課程豈不是更好?
通過免費公益性質的課程來走量賺口碑,再引入昂貴的vip課程賺大錢。
王誌安聽了李華的分析,愣了半響,忽然道:
“你這完全是線上的網課模式,那我線下搭建的學校豈不是白費了?”
“怎麽會是白費呢?你都在線上打出名氣了,線下還愁不好賣課?”
因為學生就會想,這個機構線上網課的課程教材都這麽全麵這麽優質,那線下麵對麵授課的效果肯定更好吧。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過線上授課的大量曝光,講課老師也會慢慢積累口碑,樹立名師人設,收獲粉絲,這樣就會有更多學生想線下聽名師授課,就和追星一樣。
例如後來考研政治界的“腿姐”和徐濤,英語界的田靜,以及法考界鼎鼎大名的“張三”羅翔和“唯一真神”柏浪濤。
而這些線下課程的費用,往往價格不菲,七八千一兩萬都有。
以法考界著名的機構“方圓某合”舉例,一場線下麵授課,基本都是一個老師對幾百名學生,這個吸金能力絕對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李華剝著龍蝦,和王誌安就這話題嘮嗑嘮了半個多小時,王誌安有些心動,但依舊感覺被籠罩在雲霧之中。
因為這雖然是經曆了時間檢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李華講得也透徹,可是在2009年,這就太新穎了。
王誌安的觀念依舊停留在他那套傳統線下教培的思路上,一時轉不過這個彎,也很正常。
說到底,王誌安也隻是一個有些能力,人品也非常值得信賴,但做人做事手腕和商業眼光都欠缺的人。
也正因為知道王誌安人品好,李華才敢和他說得這麽透徹,剛才他的那些話,要是被傑克馬,丁三石那種貪心的鬼才聽到了,可能李華自己連口湯都喝不到。
“老弟,這件事我感覺風險是遠大於收益的,我不懂互聯網,不會搞網絡平台運行推廣這些,為什麽不等那些大公司們先做起來,我們跟著喝一口湯?”
李華搖搖頭:“做生意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啊,你想要賺大錢,又不想冒險,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而且再說了,等大公司們進入線上交易市場,你覺得你還能分上一杯羹?老哥未免太天真了吧,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毛孔中的任何一滴血都是肮髒的。”
“再說了,難道老哥你就不想賺大錢,你就不想想嗎?”
李華的聲音中忽然帶著一絲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