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記不記得,他都是我的偶像,我都是他的粉絲,這永遠不會改變。
第5章
我的第一張迷你專輯,在簽約僅三個月後推出,激動之餘,也難免心生顧慮,會擔心是不是太快了,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因為沒有電視主題曲、電影片尾曲傍身,也找不到gg加持,wendy姐另闢蹊徑,很罕見地以公益微電影主題曲的方式推出了主打歌。
微電影劇本成型前,wendy姐問我對劇本有沒有什麽想法,我覺得既然是公益作品,還是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想法去幹擾編劇導演,否則公益得不夠純粹。wendy姐說這個公益微電影的投資方是藝天,加入一點我們的要求無可厚非,不然人家隻記住gg沒記住歌怎麽辦?你就說說你寫這首歌的靈感是什麽吧。
是塞林格。但我怕我說了這話,wendy姐真的會去找塞林格,問他願不願意出現在公益微電影裏,公益二字一出,塞林格可能都不好拒絕。
肯定不能這麽講,於是我說我腦海裏有一個畫麵。
這個畫麵後來出現在了mv裏,是一個小女孩同一個背著黑色吉他的青年對話的場景,靈感來自小說《麥田裏的守望者》。我說希望吉他能是一把電吉他,如果是木吉他,就和這首歌的感覺差太遠了。
當然,和塞林格也差太遠了。
微電影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講訴了迷路的小女孩在森林中偶遇了一名背著黑色吉他的青年,青年將女孩護送出森林,有他的看護,女孩可以與鹿群、狼群、棕熊們親近玩耍,在森林中的短短一日,她與動物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後,野生動物走私讓這座森林滿目瘡痍,女孩成了護林員,每日與偷獵者周旋。某一天她接到了將要從這裏調走的消息,這座森林已被規劃了別的用途。不願離開的女孩來到懸崖上,呼喊青年的名字,她相信青年是森林的守護神,一定會守護這裏。故事就以這樣的背景展開,並以青年的再次出現收尾。
為配合微電影的劇情,我又重新編寫了一個木吉他、鋼琴、弦樂伴奏的慢版,寫給小時候在大雪瀰漫的森林中相遇的女孩和吉他青年。而原版的《麥田守望者》會在女孩於懸崖巔呼喊青年的那一幕響起。
同wendy姐預料的一樣,專輯銷量其實也就那樣,但是線上mp3的銷售卻十分可喜。公益微電影特地去森林公園取景,大雪的森林、雪地裏奔跑打滾的野生動物、包括以背著電吉他而非木吉他的形象出現的青年,都十分有看點,實際效果比mv好太多。
這首歌很快被當時最火熱的歌唱類節目買走了演唱權,經由天後顧桑妮在《最強現場》中的翻唱,為這首歌贏來了更多樂迷。
一切進展得太順利,大概是習慣了磕磕絆絆,我竟然有些不適應,wendy姐甚至說我是她見過最淡定的新人。
我也不淡定,但可能在這兒能和我分享這份喜悅的人不多,所以喜悅大多藏在心裏,從前的生活經歷也提醒我,要小心栽跟頭。
還真就有了一個小小的跟頭,微電影在微博上火起來以後,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吉他青年是不是很像塞林格”的說法。
雖然從歌名,到沉默寡言的吉他青年的形象,到歌曲的風格,處處都在致敬塞林格,可是我竟然到這樣被人指出來了,才驚覺不妥。
我可以致敬他的風格,可以致敬他的名字,可為什麽要強行把人搬到微電影裏?半夜,我把那則公益gg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覺得太明顯了,眼瞎了才看不出來是他。lotus看見這個微電影會怎麽想,塞林格又會怎麽想?
可這個時候出來承認原型就是他,仿佛更像炒作。我隻能期望這些流言蜚語早點淡去,卻沒想到隨著歌曲一天比一天廣為人知,它就這樣愈演愈烈了。
這天登陸原創音樂網站查看留言,赫然看到一條熱門評論:
——塞林格的粉絲能不能別這麽臉大,是不是但凡長得帥一點,個子高一點,不愛說話一點,背一把黑色樂器,就是模仿你們家塞林歐巴了?也不看看人家mv裏背的的啥,貝斯吉他傻傻分不清!
在電腦這頭的我好像被人照心口猛打了一拳。這個評論id我有那麽一絲印象,最糟糕的莫過於喜歡我歌曲的人卻在攻擊塞林格。塞林格做錯什麽了嗎?他又無法控製別人喜歡他,致敬他。
這條評論出現在晚上11點,才一個多小時已經是熱門。
我回復又置頂了評論:《麥田守望者》這首歌從歌名,到風格,到mv裏主角的形象,全都是致敬塞林格,說是模仿也不為過,看過我比賽的人應該知道,他是我的偶像。就此回應一次,不再贅言。
我希望爭議可以就此偃旗息鼓,原創音樂網站的流量比不上微博微信,應該不至於給塞林格帶去什麽困擾,但是想知道真相的人,總會看到。
但我萬萬沒有想到,這條置頂評論發出後第二天,我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看見了這條聲明。
微博雖然是以我的名義註冊的,但實際管理的卻是公司,我在原創音樂網站的話被原封不動搬來了微博,並轉發了那支觀看量已經突破百萬的公益微電影,就這樣將歌曲和微電影再一次推上了熱門。
原本隻是寫著塞林格名字的地方此刻畫著一個@,無比刺眼。我不是不明白這都是為什麽,但還是無法接受,打電話問wendy姐,問她為什麽要發這條,為什麽非得at他?
“你都已經承認了,與其交給某些娛樂八卦號大做文章,還不如我們先發。既然是致敬,圈一下致敬的對象無可厚非,我知道你反感炒作,但成功的藝人沒一個離得了炒作,包括lotus。”
“我不反感炒作,但不能借他的名字炒作!”
“有什麽區別嗎?”wendy姐笑,“是塞林格更好啊,人氣高,人又低調,要是借某些戲精炒作,到頭來不曉得是誰借誰炒作呢。說多了,總之你別這麽敏感,塞林格根本不會介意這些鳥事,別說你這明顯是致敬,你就是罵他他都未必願意理你,要這點肚量都沒有,他這麽多年緋聞纏身怎麽活過來的?”
但不是一碼事,喜歡一個偶像,不是能隨便消費他的理由,我的那些致敬已經多少過了線,更毋寧在微博上標榜自己是他的粉絲。是不是這樣標榜了就可以想怎麽利用就怎麽利用,哪怕他看見了也必須有度量,不能反感?
我沒有和wendy姐爭執,她隻是那個順水推舟的人,怪不了她,我隻說想自己打理微博。
“微博密碼我可以給你,但我勸你最好不要動那條微博,它的影響力已經存在,而且對你而言是正麵大於負麵,就算塞林格的部分粉絲認為這是炒作,也不會攻擊你,但是刪了它並不會消除掉這些影響,反而會顯得你反覆無常,那才是找罵。”
“謝謝wendy姐,我都懂,”我說,“把微博密碼發我吧。”
wendy姐掛了電話,隔了一會兒發來了微博帳號和密碼,又附了一句“你自己考慮清楚”。
我刪除了那條微博。已經背上了炒作的名聲,再背一個反覆無常也算不了什麽,隻要能減少這條微博轉到塞林格眼前的可能性,我還不想這麽打擾他,更怕以這種綁架的方式逼來他的回應。
第5章
我的第一張迷你專輯,在簽約僅三個月後推出,激動之餘,也難免心生顧慮,會擔心是不是太快了,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因為沒有電視主題曲、電影片尾曲傍身,也找不到gg加持,wendy姐另闢蹊徑,很罕見地以公益微電影主題曲的方式推出了主打歌。
微電影劇本成型前,wendy姐問我對劇本有沒有什麽想法,我覺得既然是公益作品,還是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想法去幹擾編劇導演,否則公益得不夠純粹。wendy姐說這個公益微電影的投資方是藝天,加入一點我們的要求無可厚非,不然人家隻記住gg沒記住歌怎麽辦?你就說說你寫這首歌的靈感是什麽吧。
是塞林格。但我怕我說了這話,wendy姐真的會去找塞林格,問他願不願意出現在公益微電影裏,公益二字一出,塞林格可能都不好拒絕。
肯定不能這麽講,於是我說我腦海裏有一個畫麵。
這個畫麵後來出現在了mv裏,是一個小女孩同一個背著黑色吉他的青年對話的場景,靈感來自小說《麥田裏的守望者》。我說希望吉他能是一把電吉他,如果是木吉他,就和這首歌的感覺差太遠了。
當然,和塞林格也差太遠了。
微電影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講訴了迷路的小女孩在森林中偶遇了一名背著黑色吉他的青年,青年將女孩護送出森林,有他的看護,女孩可以與鹿群、狼群、棕熊們親近玩耍,在森林中的短短一日,她與動物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後,野生動物走私讓這座森林滿目瘡痍,女孩成了護林員,每日與偷獵者周旋。某一天她接到了將要從這裏調走的消息,這座森林已被規劃了別的用途。不願離開的女孩來到懸崖上,呼喊青年的名字,她相信青年是森林的守護神,一定會守護這裏。故事就以這樣的背景展開,並以青年的再次出現收尾。
為配合微電影的劇情,我又重新編寫了一個木吉他、鋼琴、弦樂伴奏的慢版,寫給小時候在大雪瀰漫的森林中相遇的女孩和吉他青年。而原版的《麥田守望者》會在女孩於懸崖巔呼喊青年的那一幕響起。
同wendy姐預料的一樣,專輯銷量其實也就那樣,但是線上mp3的銷售卻十分可喜。公益微電影特地去森林公園取景,大雪的森林、雪地裏奔跑打滾的野生動物、包括以背著電吉他而非木吉他的形象出現的青年,都十分有看點,實際效果比mv好太多。
這首歌很快被當時最火熱的歌唱類節目買走了演唱權,經由天後顧桑妮在《最強現場》中的翻唱,為這首歌贏來了更多樂迷。
一切進展得太順利,大概是習慣了磕磕絆絆,我竟然有些不適應,wendy姐甚至說我是她見過最淡定的新人。
我也不淡定,但可能在這兒能和我分享這份喜悅的人不多,所以喜悅大多藏在心裏,從前的生活經歷也提醒我,要小心栽跟頭。
還真就有了一個小小的跟頭,微電影在微博上火起來以後,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吉他青年是不是很像塞林格”的說法。
雖然從歌名,到沉默寡言的吉他青年的形象,到歌曲的風格,處處都在致敬塞林格,可是我竟然到這樣被人指出來了,才驚覺不妥。
我可以致敬他的風格,可以致敬他的名字,可為什麽要強行把人搬到微電影裏?半夜,我把那則公益gg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覺得太明顯了,眼瞎了才看不出來是他。lotus看見這個微電影會怎麽想,塞林格又會怎麽想?
可這個時候出來承認原型就是他,仿佛更像炒作。我隻能期望這些流言蜚語早點淡去,卻沒想到隨著歌曲一天比一天廣為人知,它就這樣愈演愈烈了。
這天登陸原創音樂網站查看留言,赫然看到一條熱門評論:
——塞林格的粉絲能不能別這麽臉大,是不是但凡長得帥一點,個子高一點,不愛說話一點,背一把黑色樂器,就是模仿你們家塞林歐巴了?也不看看人家mv裏背的的啥,貝斯吉他傻傻分不清!
在電腦這頭的我好像被人照心口猛打了一拳。這個評論id我有那麽一絲印象,最糟糕的莫過於喜歡我歌曲的人卻在攻擊塞林格。塞林格做錯什麽了嗎?他又無法控製別人喜歡他,致敬他。
這條評論出現在晚上11點,才一個多小時已經是熱門。
我回復又置頂了評論:《麥田守望者》這首歌從歌名,到風格,到mv裏主角的形象,全都是致敬塞林格,說是模仿也不為過,看過我比賽的人應該知道,他是我的偶像。就此回應一次,不再贅言。
我希望爭議可以就此偃旗息鼓,原創音樂網站的流量比不上微博微信,應該不至於給塞林格帶去什麽困擾,但是想知道真相的人,總會看到。
但我萬萬沒有想到,這條置頂評論發出後第二天,我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看見了這條聲明。
微博雖然是以我的名義註冊的,但實際管理的卻是公司,我在原創音樂網站的話被原封不動搬來了微博,並轉發了那支觀看量已經突破百萬的公益微電影,就這樣將歌曲和微電影再一次推上了熱門。
原本隻是寫著塞林格名字的地方此刻畫著一個@,無比刺眼。我不是不明白這都是為什麽,但還是無法接受,打電話問wendy姐,問她為什麽要發這條,為什麽非得at他?
“你都已經承認了,與其交給某些娛樂八卦號大做文章,還不如我們先發。既然是致敬,圈一下致敬的對象無可厚非,我知道你反感炒作,但成功的藝人沒一個離得了炒作,包括lotus。”
“我不反感炒作,但不能借他的名字炒作!”
“有什麽區別嗎?”wendy姐笑,“是塞林格更好啊,人氣高,人又低調,要是借某些戲精炒作,到頭來不曉得是誰借誰炒作呢。說多了,總之你別這麽敏感,塞林格根本不會介意這些鳥事,別說你這明顯是致敬,你就是罵他他都未必願意理你,要這點肚量都沒有,他這麽多年緋聞纏身怎麽活過來的?”
但不是一碼事,喜歡一個偶像,不是能隨便消費他的理由,我的那些致敬已經多少過了線,更毋寧在微博上標榜自己是他的粉絲。是不是這樣標榜了就可以想怎麽利用就怎麽利用,哪怕他看見了也必須有度量,不能反感?
我沒有和wendy姐爭執,她隻是那個順水推舟的人,怪不了她,我隻說想自己打理微博。
“微博密碼我可以給你,但我勸你最好不要動那條微博,它的影響力已經存在,而且對你而言是正麵大於負麵,就算塞林格的部分粉絲認為這是炒作,也不會攻擊你,但是刪了它並不會消除掉這些影響,反而會顯得你反覆無常,那才是找罵。”
“謝謝wendy姐,我都懂,”我說,“把微博密碼發我吧。”
wendy姐掛了電話,隔了一會兒發來了微博帳號和密碼,又附了一句“你自己考慮清楚”。
我刪除了那條微博。已經背上了炒作的名聲,再背一個反覆無常也算不了什麽,隻要能減少這條微博轉到塞林格眼前的可能性,我還不想這麽打擾他,更怕以這種綁架的方式逼來他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