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執意要去森林西邊的巴比鬆,看看那處19世紀農村畫的發源地,梁思成再三催促她去看羅浮宮,林徽因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羅浮宮坐落在賽納河畔,是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的王宮,也是歐洲最壯麗的宮殿之一。宮門方形的銅牌上記載著它上溯至13世紀初的歷史,1204年菲利普。奧古斯塔最先在這裏建起一座城堡。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勒令將其改建成宮殿,至亨利二世時,完成了宮殿的最初部分,直到路易十四時代,才完成其全貌。到了17世紀末,這個宮殿最闊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隨著路易十五、十六的皇權衰落,羅浮宮的功能也為之改變,後來改為國家美術館。


    林徽因被宮中珍藏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品和油畫深深吸引了。古埃及的《司芬克斯》,米開朗琪羅的《奴隸》,卡爾波的《舞蹈》,還有魯米斯的名畫《瑪麗。美第奇畫傳》,穆裏洛的《年輕乞丐》,倫朗的《伊莉莎白》,最撩人的是三幅震撼了世界的名作《美洛斯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林徽因一顆心像要跳出胸膛,她想起徐誌摩在劍橋說過的一句話:美必須是震顫的,沒有震顫就沒有美。在這裏,她才深深體會到了這種震顫的力量。


    她和梁思成從《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雕塑後麵的台階上樓,進入「水滸畫廊」,這是一條與塞納河平行的長廊,有275米長,這裏存著楓丹白露派的代表作《卡布裏埃。德維拉爾公爵夫人》及勒南三兄弟的畫《鄉村生活場景》,畫風質樸,充滿生活氣息。


    由此向後轉入「等級大殿」,便有拉斐爾的《美麗的女教師》、《聖米歇爾擊敗惡魔》,維羅奈斯的《丘比特雷劈罪惡》、《加納的婚禮》和提香的《鄉野音樂會》。林徽因不由自主地進入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世界,她的眼裏湧滿了淚水。


    走出「等級大殿」,從「水滸廊」轉入19世紀繪畫廳,大衛的《溫泉關之役》,熱裏果的《美杜莎之花》和德拉瓦克的《自由引導人民》等許多浪漫派作品更是讓他們如休春風。


    林徽因打開畫夾,一幅幅臨摹著,忘記了周圍的人群,忘記了時間。


    第二天,他們去巴黎西南的凡爾賽宮。從巴黎出聖克魯門繼續往西,驅車24公裏,便是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了。


    這座宮殿集建築、園林、繪畫之大成,集中體現了法國17、18世紀光輝的藝術成就這裏原為一片沼澤和森林,有一座路易十三的獵莊,路易十四決定以此獵莊為中心,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豪華宮殿,便相繼委任勒伏和孟莎擔任主設計師。路易十四雖聘有一流的建築師、造園師、畫家參加營建,他仍親臨施工現場指揮,直到竣工。


    他們走近古堡前的演兵場時,看到了路易十四躍然馬上的銅像。他們仿佛聽到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在得意地問他的陪臣——你還記得這地方,曾看見過一座磨坊嗎?——是的,陛下,磨坊已經消失了,但風照樣在吹。


    風從水晶般的噴泉之間吹過來,方圓數公裏的大花園裏,玫瑰和薔薇正瀰漫著幽香。


    宮內有一座長達19間的大廳,這就是著名的鏡廳,梁思成轉了半天,沒有找到一麵鏡子。他大惑不解。林徽因指給他看那綠色和淡紫色的大理石柱子背麵,有17麵拱形的鏡子,與廊柱渾然一色,難以分辨,隻有陽光射進西麵17扇高大的拱形窗子時,這座大廳才會陡然滿壁生輝。梁思成拍了拍腦門:「這下我可知道路易十四為什麽被尊為『太陽王』了。」


    林徽因說:「太陽王不能壟斷陽光,而這種宮室建築文化和藝術,卻帶來了18世紀洛可可藝術的興起,大概建築文化和藝術的演變,跟社會結構的形態是同步著的,它們同一個信息源,在一個因果鏈中,你想想北京的故宮,為什麽與這種建築風格有那麽多一致的地方?」


    「那時中國的漆器、紡織品和瓷器大量銷往歐洲,」梁思成說,「路易十五這個貪財好貨的皇帝也有點藝術靈感,可能是從中受了啟發。如此說來,中國人還是他們的老師呢。」


    林徽因笑了。


    從鏡廊沿梯而下為底廊,莫裏哀曾於1664年5月14日在這裏臨時搭起舞台,演出了讓他稱譽全球的名劇《偽君子》前三幕和《丈夫學堂》,後來,這位戲劇大師還把劇團搬出宮殿,在花園的草坪上露天表演。林徽因從平台遙望大運河,水麵浮光耀金,仿佛曆史的倒影投射其間。平台周圍裝飾著酒神等四座青銅像,台下分列兩座長方形水池,石樁上臥著象徵卡隆河、多爾多涅河、盧瓦雷河、羅亞爾河、塞納河、馬恩河、索納河和羅納河的一些水神像,其間有許多仙子和捧花的嬰兒塑像,個個栩栩如生,秀雅絕倫,這些都是勒。格羅浮大師的傑作。


    回領事館的路上,他們從照相館取了這一路拍下的照片,林徽因拿到照片,為梁思成蹩腳的攝影藝術啞然失笑,幾乎所有的照片上,建築物占據了大部空間,人卻放在小小的角落裏,她嗔怪地打趣著:「你這傢夥,看看你的傑作,把我當成比例尺了!」


    回到領事館,他們見到了父親梁啓超發來敦促他們回京就業的電報。


    他們決定放棄巴黎聖母院、萬神廟和雄獅凱旋門的考察,放棄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家的旅行計劃,由水路改道旱路,從巴黎乘火車取道波恩、柏林、華沙、莫斯科,橫穿西伯利亞,經伊爾庫什克回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