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憂心的消息不斷從大洋彼岸傳來。報上有消息說:郭鬆齡在灤州召集部將會議,起事倒戈反奉,通電張作霖下野,並遣兵出關。
又有消息說:郭軍在瀋陽西南新民屯失利,郭部全軍覆沒。
憂心如焚的林徽因,終於盼到了家書,信是梁啓超寫給思成的:我現在總還存萬一的希冀,他能在亂軍中逃命出來。萬一這種希望得不著,我有些話切實囑咐你。
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鎮靜,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因為一年以來,我對於你的身體,始終沒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圖利後,姐姐來信,我才算沒有什麽掛念。
現在又要掛起來了,你不要令萬裏外的老父為著你寢食不安,這是第一層。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慰,就隻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這是第二層。
第二、這種消息,看來瞞不過徽因。萬一不幸,消息若確,我也無法用別的話解勸她,但你可以將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氣,發揮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學問,將來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國藝術界有點貢獻,才不愧為林叔叔的好孩子。這些話你要用盡你的力量來開解她。
林徽因看了這封信,心上依然墜著那塊沉甸甸的石頭,再沒有誰能比她更了解她的父親了。
父親性格開朗,不拘小節,但他是個嚴謹的充滿了政治熱情的人。他受祖父的影響很深。祖父林孝恂,早年及第,曾任浙江海寧知州,在任期間,他創辦了求是書院、養正書塾、蠶桑職業學堂,培養造就人才,成為清末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父親1906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主修政治、法律,不久回國,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後再度赴日,1910年學成歸國,躊躇滿誌,辛亥革命後,出任參議院秘書長。
在徽因幼小的記憶中,父親經常帶她去大嘉山南麓拜謁南宋愛國將領李綱墓,父親教她背誦的第一首詩,是文天祥的《過伶仃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英國讀中學時,父親還給她講自己的政治抱負,其實他那時已遠遠退出政界。他談起在上海與湯化龍、張嘉森組建「共和建設討論會」,後組成民主黨;他談起與梁啓超一起,組織「憲法研究會」,總是眉飛色舞,仿佛又回到那叱吒風雲的年代。隻是在談起他在段棋瑞政府當了五個月的司法總長時,卻感慨萬端,心中似有不平塊壘,他悵然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得以實現。他曾對徽因說過:「爸這條潛龍,遲早有一天還要飛到空中去,隻是需要一個風雲際會的時機。」
林徽因知道,依照父親的性格,他對認定了的事情,總是不遺餘力,更不會吝惜自己的生命。
往國內拍發的幾封電報,終於有了回音。那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梁啓超在信中說:初二晨,得續電又復絕望。昨晚彼中脫難之人,到京麵述情形,希望全絕,今日已發表了。遭難情形,我也不必詳報,隻報告兩句話:(一)係中流彈而死,死時當無大痛苦。(二)遺骸已被焚燒,無從運回了。……徽因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掛念的是徽因要急煞。我告訴她,我已經有很長的信給你們了。徽因好孩子,諒來還能信我的話。
我問她還有什麽話要我轉告徽因沒有?她說:「沒有,隻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養身體,此時不必回國。」我的話前兩封信都已說過了,現在也沒有別的話說,隻要你認真解慰便好了。
林徽因隻看完開頭幾行便昏倒了。一連幾天,她精神恍惚,眼前總是閃現著父親的影子,仿佛看到雪池胡同家中那兩棵括樹,在料峭的寒風中顫抖。
不久,林徽因也接到了叔叔林天民的信和寄來的報紙。她從《京報》、《益世報》、《大公報》、《盛京時報》等報刊上知道了父親亡故的詳細經過。
父親是受郭鬆齡將軍之邀參加這次反奉戰爭的。
當時,郭鬆齡向全國發表宣言:反對內戰,倡導和平;要求張作霖下野,懲辦內戰罪魁楊宇霆;改造東北,再造三省新局麵。這個施政方針,有著鮮明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質,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左派和一切進步團體以及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一時間,京津及全國各地,紛紛集會、發表通電支援郭軍行動。
郭部開出十餘列火車向山海關進發,出關後,迅速擊潰遼西奉軍各部,張作霖手中無兵可援,惶惶準備下野。正在此時,日本公開武力幹涉,一度郭軍受阻。
12月21日,郭鬆齡在遼河兩岸的新民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當晚向張作霖的「討逆軍」發動總攻擊。兩個多小時激戰後,逼進張部指揮中心。
後因張作霖的大軍反攻和郭部內部出現了通奉的叛徒,形勢急轉直下,郭軍節節潰敗。
郭鬆齡見全線失利,遂宣告他率一部突圍,同夫人韓淑秀、幕府饒漢祥、林長民及衛隊乘馬車向錦州方向奔逃,在行至新民縣西南四十五華裏蘇家窩棚時,被穆春師王永清騎兵追上,郭鬆齡帶領衛隊進入村中,憑藉村舍進行抵抗,衛隊死傷過半,林長民中流彈身亡。郭鬆齡夫婦藏於民家菜窖中,後被搜出押往遼中縣老達鎮,25日被押至距老達鎮五裏許的地方槍殺。
又有消息說:郭軍在瀋陽西南新民屯失利,郭部全軍覆沒。
憂心如焚的林徽因,終於盼到了家書,信是梁啓超寫給思成的:我現在總還存萬一的希冀,他能在亂軍中逃命出來。萬一這種希望得不著,我有些話切實囑咐你。
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鎮靜,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因為一年以來,我對於你的身體,始終沒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圖利後,姐姐來信,我才算沒有什麽掛念。
現在又要掛起來了,你不要令萬裏外的老父為著你寢食不安,這是第一層。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慰,就隻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這是第二層。
第二、這種消息,看來瞞不過徽因。萬一不幸,消息若確,我也無法用別的話解勸她,但你可以將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氣,發揮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學問,將來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國藝術界有點貢獻,才不愧為林叔叔的好孩子。這些話你要用盡你的力量來開解她。
林徽因看了這封信,心上依然墜著那塊沉甸甸的石頭,再沒有誰能比她更了解她的父親了。
父親性格開朗,不拘小節,但他是個嚴謹的充滿了政治熱情的人。他受祖父的影響很深。祖父林孝恂,早年及第,曾任浙江海寧知州,在任期間,他創辦了求是書院、養正書塾、蠶桑職業學堂,培養造就人才,成為清末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父親1906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主修政治、法律,不久回國,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後再度赴日,1910年學成歸國,躊躇滿誌,辛亥革命後,出任參議院秘書長。
在徽因幼小的記憶中,父親經常帶她去大嘉山南麓拜謁南宋愛國將領李綱墓,父親教她背誦的第一首詩,是文天祥的《過伶仃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英國讀中學時,父親還給她講自己的政治抱負,其實他那時已遠遠退出政界。他談起在上海與湯化龍、張嘉森組建「共和建設討論會」,後組成民主黨;他談起與梁啓超一起,組織「憲法研究會」,總是眉飛色舞,仿佛又回到那叱吒風雲的年代。隻是在談起他在段棋瑞政府當了五個月的司法總長時,卻感慨萬端,心中似有不平塊壘,他悵然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得以實現。他曾對徽因說過:「爸這條潛龍,遲早有一天還要飛到空中去,隻是需要一個風雲際會的時機。」
林徽因知道,依照父親的性格,他對認定了的事情,總是不遺餘力,更不會吝惜自己的生命。
往國內拍發的幾封電報,終於有了回音。那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梁啓超在信中說:初二晨,得續電又復絕望。昨晚彼中脫難之人,到京麵述情形,希望全絕,今日已發表了。遭難情形,我也不必詳報,隻報告兩句話:(一)係中流彈而死,死時當無大痛苦。(二)遺骸已被焚燒,無從運回了。……徽因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掛念的是徽因要急煞。我告訴她,我已經有很長的信給你們了。徽因好孩子,諒來還能信我的話。
我問她還有什麽話要我轉告徽因沒有?她說:「沒有,隻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養身體,此時不必回國。」我的話前兩封信都已說過了,現在也沒有別的話說,隻要你認真解慰便好了。
林徽因隻看完開頭幾行便昏倒了。一連幾天,她精神恍惚,眼前總是閃現著父親的影子,仿佛看到雪池胡同家中那兩棵括樹,在料峭的寒風中顫抖。
不久,林徽因也接到了叔叔林天民的信和寄來的報紙。她從《京報》、《益世報》、《大公報》、《盛京時報》等報刊上知道了父親亡故的詳細經過。
父親是受郭鬆齡將軍之邀參加這次反奉戰爭的。
當時,郭鬆齡向全國發表宣言:反對內戰,倡導和平;要求張作霖下野,懲辦內戰罪魁楊宇霆;改造東北,再造三省新局麵。這個施政方針,有著鮮明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質,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左派和一切進步團體以及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一時間,京津及全國各地,紛紛集會、發表通電支援郭軍行動。
郭部開出十餘列火車向山海關進發,出關後,迅速擊潰遼西奉軍各部,張作霖手中無兵可援,惶惶準備下野。正在此時,日本公開武力幹涉,一度郭軍受阻。
12月21日,郭鬆齡在遼河兩岸的新民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當晚向張作霖的「討逆軍」發動總攻擊。兩個多小時激戰後,逼進張部指揮中心。
後因張作霖的大軍反攻和郭部內部出現了通奉的叛徒,形勢急轉直下,郭軍節節潰敗。
郭鬆齡見全線失利,遂宣告他率一部突圍,同夫人韓淑秀、幕府饒漢祥、林長民及衛隊乘馬車向錦州方向奔逃,在行至新民縣西南四十五華裏蘇家窩棚時,被穆春師王永清騎兵追上,郭鬆齡帶領衛隊進入村中,憑藉村舍進行抵抗,衛隊死傷過半,林長民中流彈身亡。郭鬆齡夫婦藏於民家菜窖中,後被搜出押往遼中縣老達鎮,25日被押至距老達鎮五裏許的地方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