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詠方圓動靜》


    這首並不太像詩的「小詩」,是唐代一位奇人所作,他當時隻是一名年僅七歲的小小孩童。此人就是有白衣丞相之稱的李泌。


    千古聞名的詩仙李太白,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謝安一樣半隱半仕,玩票似地搞一把政治,就「為君談笑靜胡沙,強胡逆虜一掃光。」然後,在萬丈榮光中瀟瀟灑灑地一甩袖子,回白雲深處的山裏,繼續修道求仙。所謂「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然而,李白卻一直沒有實現他的「理想」,而且就太白在政治上的表現看,他是性情中人,喜歡衝動,這是搞政治最忌諱的。所以,如果真讓太白當帝王之師或者宰相的話,指不定要出什麽亂子呢。


    歷史上名聲並不顯著的李泌,卻正好做了李白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李泌一生,身經四朝,於安史之亂等危難之時,他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賊,居功甚偉。四朝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奉為師友,親密之極,是名符其實的「帝王之師」。李泌如果想要一般人夢裏也想的高官厚祿,那簡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卻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遠走隱退。正所謂「大隱隱於朝」,實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絕世高人。


    關於李泌,雖然他不是帝王,但由於他的事跡太過神奇,所以他出生時也有「異象」。據說,他在母腹中呆了三年才出生,生出來就前發齊眉,後發遮肩蓋頸,活脫脫一個小哪吒般的形象。但李泌卻不像哪吒那般招災惹禍,據說母親生他時一點也不痛苦和睏倦。所以給他起小名叫「順」,意思是生得順利。


    李泌聰明過人,書看一遍就能背。開元十六年,唐玄宗親自登樓大宴天下文士,並讓儒、道、釋三教開壇辯論。人家這唐代的「百家講壇」似乎開放性遠強於我們現在央視搞的這個。當時,李泌姑姑家的孩子名叫俶,才九歲,請他媽給他做了一身儒生的衣服,穿了起來,小大人似的也坐在台上高談闊論。唐玄宗大奇,把他叫到樓裏問他姓名。結果俶說:「我舅舅家的順弟弟,比我小兩歲,他比我聰明多了。」玄宗馬上派了幾個太監像偷小孩的一樣偷偷把李泌抱入宮來。


    太監抱著李泌來了,當時玄宗正和張說在下圍棋。唐玄宗一看,就非常喜歡地說:「儀狀真國器也。」意思說他長得好,又命張說出題考考他。張說就對著棋盤說:「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張說是當時的文壇權威,說了這四句後,讓小李泌也以「方圓動靜」四字為題作詩。他看李泌年小,還特意啟發一下說,最好是說棋而不提棋字,這樣才更高明。小李泌說,這太容易了,張口就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就是本篇說的這個。我們看小李泌說的,行義時方正,用智時圓通,在寧靜中適意,但卻在必要時機如龍飛九天,逞才報國,揚名天下。這正是深得道家真義後才能悟出來的至理。有些人糊糊塗塗地活上八輩子還明白不了這個理兒,而小李泌七歲小童居然能說出這話,著實令人驚奇。相比之下,堂堂「燕許大手筆」張說的那四句倒像是小兒所說。唐玄宗當時就大喜,將小李泌摟過來,讓他坐在自己懷裏,親切地撫著他的頭,並讓太監們趕快拿宮中的禦製糕點、珍奇水果來給李泌吃。張說也在一旁向玄宗道賀說:「有這樣的神童,實在是國家的祥瑞。」張說雖然是「三教珠英」編輯部的,給皇帝拍馬屁是拿手好戲,但此話倒也沒有說錯。李泌後來給唐室出力極多,雖不能說唐室完全賴他才能保全,但李泌起到的作用還是無與倫比的。


    普天下的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多和聰明的小孩多接觸,現在也有好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好的學生當同桌,而向班主任請客送禮的。唐玄宗因為小李泌非常聰明,所以就安排他和太子李亨一塊玩。因此,後來成為唐肅宗的李亨和李泌關係非常好。唐肅宗初登大寶之時,其實非常倉皇狼狽。當時安祿山在洛陽稱帝,長安和洛陽都陷落於賊手,唐玄宗遠避四川,唐肅宗跑到寧夏靈武這樣的偏僻小城當了皇帝。當時半壁江山都在安祿山手裏,而且賊焰正熾。肅宗這個皇位能坐多久,實在心裏沒有底。


    這時候,肅宗想到了李泌,要封他做宰相,但李泌堅決推辭。雖然如此,肅宗但凡國家大事都先諮詢李泌,對他的恩寵也是無以復加。肅宗和他「寢則對榻,出則聯鑣」——睡覺時也在一個屋裏,外出時並馬而行。當肅宗皇帝乘車外出時,也讓李泌坐在身邊。因李泌當時沒有官職,隻穿一身白衣(唐代無官職的隻可著白衣),故而李泌有「白衣山人」之稱。宴會上,因李泌不吃葷腥,唐肅宗親自燒梨給李泌吃,皇帝的弟弟穎王等也聯句獻詩曰:「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穎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鍾粟,唯餐兩顆梨」(益王);最後肅宗親自結句說:「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臣子做到這個份上,實在是榮寵已極,比起太白借酒撒瘋讓高力士脫靴不知強了多少倍。


    李泌絕不像李白那樣隻會胡吹海侃,空談「南風一掃胡塵淨」,他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剿滅安祿山等賊寇的計劃。他的意見是:因安祿山定「都」洛陽,但老家卻是在範陽(今北京附近),山西等地此時都在唐朝軍隊手中。所以,安祿山所控製的地域有個特點就是南北狹長,活像一條長蛇。李泌根據這種形勢,勸唐肅宗不要急於收復洛陽,而是像解放戰爭中我軍常採取的戰術一樣——「圍點打援」,在運動中調動敵人,殲滅敵人。李泌的意思是,一會兒猛攻賊人的範陽老窩,讓賊軍主力火速北上增援此處,一會又佯攻洛陽,賊軍必然又要回救,賊軍顧頭難顧尾,在這之間長途奔襲,必然疲於奔命。唐軍再找機會,必操勝券。正所謂「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裏,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肅宗聽了大喜。說來安史之亂,唐王朝沒有當場玩兒完,一方麵多虧了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的浴血奮戰、殊死報唐,另一方麵也多虧了李泌這條「山人妙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碎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湖夜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湖夜雨並收藏大唐碎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