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王維,被安祿山賊兵拘禁在菩提寺中。說來安祿山和後來的日寇汪偽政權之類差不多,也要拉攏一批文化名人作點綴。於是,當時像王維、吳道子、張璪(畫家)、杜甫等人都被看押,然後逼他們出任偽職。老杜名氣當時遠不及前麵諸人,所以對他的防範極鬆,老杜就趁機溜了出來,逃到唐肅宗那裏。但王維卻沒有辦法溜掉,他性格優柔,也沒有勇氣像顏真卿、顏杲卿一樣剛烈赴死,他的反抗是消極的——他服藥下痢,讓自己變得病怏怏的,以為賊人就會饒過他。但賊人可不講那些人道主義,還是強迫他就任偽職。於是,王維又遭受了一次政治上的「強姦」。聞一多先生說過,李白「在亂中的行為卻有作漢奸的嫌疑」,杜甫「表現他愛君的熱忱,如流亡孩子回家見了娘」,至於王維卻似他詩中曾寫的息夫人,是「反抗無力而被迫受辱的弱女子」。卻說王維被拘禁在寺中,好友裴迪冒著危險來看望他,這個裴迪後來和王維一起隱居輞川別墅,一起暢遊山水,是王維平生的鐵哥們。王維聽裴迪說了凝碧池畔的慘劇後,感慨悲泣良久,口占(不用紙筆,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從詩中也可以看出王維的性格,這裏麵並沒有金剛怒目般的痛斥,有的隻是像小女人一樣的哀怨。也難怪,王維本來就是一個溫潤如玉的才子,並不是那種披肝瀝膽剛烈忠直的俠士。王維隻是像息夫人一般消極地反抗,在某些人看來未免有點於節行有虧。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主動向安祿山偽朝投懷送抱的也不在少數。像張說的兩個兒子張均和張垍,玄宗對他們恩寵非常,張垍是當朝駙馬,娶玄宗的女兒寧親公主為妻,玄宗特許他在後宮內置別院,賞賜珍寶無數。但這倆人事到臨頭,卻主動投降了安祿山。安祿山封他們為宰相,這哥倆恬不知恥,得意洋洋地當了偽職。後來收復洛陽後,玄宗氣得非要殺掉他倆,但唐肅宗念在張說的麵子上,饒其不死,流放遠處。
王維原來在大唐當的是給事中一職,安祿山照樣封他這個職位,官職雖然沒有變,但心情卻天差地別。這些日子裏,王維肯定是強顏歡笑,低調處事。收復洛陽後,凡是「陷於賊」的官員都定了罪,有的斬首,有的絞刑,有的杖打。但王維卻因有人證明他吟過本篇這首詩而被寬赦,再加上他弟弟王縉請求削爵贖其罪,所以朝廷特意寬赦了他。大概王維平日裏溫厚待人,性格和善,所以大家也都不忍為難於他。然而,這也成了王維一生中的汙點,王維自己也上表悔罪說:「臣聞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逆胡幹紀,上皇出宮,臣進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察,罪不容誅……仰廁群臣,亦復何施其麵。距天內省,無地自容……」所以,王維後來更加看淡世事,誦經奉佛,在山水田園中了卻殘生。
「疾風知勁草,板蕩知忠臣」,安史之亂正像一場狂風,有人在風中折斷,有人在風中折腰,讓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顯出了原形,也讓頭腦發昏的玄宗認清了好多人的真實麵目。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
311 2007.5萬戶傷心生野煙——逆賊猖狂的洛陽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試借君王玉馬鞭——亂出風頭的李白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安史之亂中,李白這位「詩仙」又在做什麽呢?說來太白的性格,確實浪漫的成份太多了一些。對於安史之亂,李白的詩中雖然也有「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這樣的句子,但總體來說,其詩中悲天憫人的同情心不是太多,反而倒有一種技癢難忍,終於可以一展身手的興奮。在太白看來,恐怕是「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安祿山賊兵肆虐中原時,詩仙太白已經續娶了夫人宗氏。說來李白和宗氏還真有點浪漫愛情故事的意味。李白醉遊梁園(漢朝時梁王劉武的莊園)時,一時興起,揮毫在一堵粉牆上寫下了那首有名的《梁園吟》,此詩《唐詩鑑賞詞典》等書上都有,寫得確實不錯,這裏不再復錄。寫完之後,太白扔下筆就走了。
可巧,宗楚客(就是中宗一朝中的權臣,曾當過宰相,但名聲不好,是奸臣之類)的孫女宗氏,也來遊園,一下子就被李白的詩句吸引住了,馬上就成了忠誠的「白粉」。唐代在粉牆題詩的習慣,大概就像我們現在網上bbs發帖一樣,大家隨便寫,當然良莠不齊,好的壞的都有。為了方便別人再題,「牆主」是要定期用白石灰將舊題之詩擦掉的。宗氏正看得入神吶,這邊跑過來個小夥計拿著石灰刷子就要刷,宗氏連忙喝住他,但小夥計不買帳,說這牆又不是你的,憑什麽不讓我們「刷新」。宗氏一賭氣,就拿出「千金」來買下了這堵牆。當然,這裏的「千金」,恐怕是虛指,反正宗氏掏了不少錢,將這堵牆買了下來,當為事實。於是留下「千金買壁」這一雅事。太白當時都五十歲了,原來的妻子已經去世,聽說有佳人欣賞自己,當即不失時機地去上門提親。宗氏的歲數不詳,可能也未必是初婚,她也是喜歡道教神仙的人,兩人誌同道合,一拍即合。
安祿山的賊兵攻來時,李白和宗氏一起南下避難,逃到安徽的當塗,後來到了江西廬山隱居。太白曾寫過一首詩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話是這樣說,但本來打算「巢雲鬆」的太白,一聽說永王李璘來召他出山,立即樂得蹦高,宗氏夫人拽都拽不住。李白還非常牛氣地對宗氏夫人說:「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意思是說,我李白這一去,如果封侯拜相,拿著鬥大的黃金印回來了,你還會不會像蘇秦的老婆一樣不下布機?(蘇秦第一次去求功名失敗,狼狽而歸,蘇秦的老婆不答理他)其實人家宗氏夫人的主張是對的,李白這次行動,黃金印的沒有,手銬腳鐐倒是沉甸甸地帶上了。
從詩中也可以看出王維的性格,這裏麵並沒有金剛怒目般的痛斥,有的隻是像小女人一樣的哀怨。也難怪,王維本來就是一個溫潤如玉的才子,並不是那種披肝瀝膽剛烈忠直的俠士。王維隻是像息夫人一般消極地反抗,在某些人看來未免有點於節行有虧。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主動向安祿山偽朝投懷送抱的也不在少數。像張說的兩個兒子張均和張垍,玄宗對他們恩寵非常,張垍是當朝駙馬,娶玄宗的女兒寧親公主為妻,玄宗特許他在後宮內置別院,賞賜珍寶無數。但這倆人事到臨頭,卻主動投降了安祿山。安祿山封他們為宰相,這哥倆恬不知恥,得意洋洋地當了偽職。後來收復洛陽後,玄宗氣得非要殺掉他倆,但唐肅宗念在張說的麵子上,饒其不死,流放遠處。
王維原來在大唐當的是給事中一職,安祿山照樣封他這個職位,官職雖然沒有變,但心情卻天差地別。這些日子裏,王維肯定是強顏歡笑,低調處事。收復洛陽後,凡是「陷於賊」的官員都定了罪,有的斬首,有的絞刑,有的杖打。但王維卻因有人證明他吟過本篇這首詩而被寬赦,再加上他弟弟王縉請求削爵贖其罪,所以朝廷特意寬赦了他。大概王維平日裏溫厚待人,性格和善,所以大家也都不忍為難於他。然而,這也成了王維一生中的汙點,王維自己也上表悔罪說:「臣聞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逆胡幹紀,上皇出宮,臣進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察,罪不容誅……仰廁群臣,亦復何施其麵。距天內省,無地自容……」所以,王維後來更加看淡世事,誦經奉佛,在山水田園中了卻殘生。
「疾風知勁草,板蕩知忠臣」,安史之亂正像一場狂風,有人在風中折斷,有人在風中折腰,讓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顯出了原形,也讓頭腦發昏的玄宗認清了好多人的真實麵目。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
311 2007.5萬戶傷心生野煙——逆賊猖狂的洛陽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試借君王玉馬鞭——亂出風頭的李白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安史之亂中,李白這位「詩仙」又在做什麽呢?說來太白的性格,確實浪漫的成份太多了一些。對於安史之亂,李白的詩中雖然也有「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這樣的句子,但總體來說,其詩中悲天憫人的同情心不是太多,反而倒有一種技癢難忍,終於可以一展身手的興奮。在太白看來,恐怕是「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安祿山賊兵肆虐中原時,詩仙太白已經續娶了夫人宗氏。說來李白和宗氏還真有點浪漫愛情故事的意味。李白醉遊梁園(漢朝時梁王劉武的莊園)時,一時興起,揮毫在一堵粉牆上寫下了那首有名的《梁園吟》,此詩《唐詩鑑賞詞典》等書上都有,寫得確實不錯,這裏不再復錄。寫完之後,太白扔下筆就走了。
可巧,宗楚客(就是中宗一朝中的權臣,曾當過宰相,但名聲不好,是奸臣之類)的孫女宗氏,也來遊園,一下子就被李白的詩句吸引住了,馬上就成了忠誠的「白粉」。唐代在粉牆題詩的習慣,大概就像我們現在網上bbs發帖一樣,大家隨便寫,當然良莠不齊,好的壞的都有。為了方便別人再題,「牆主」是要定期用白石灰將舊題之詩擦掉的。宗氏正看得入神吶,這邊跑過來個小夥計拿著石灰刷子就要刷,宗氏連忙喝住他,但小夥計不買帳,說這牆又不是你的,憑什麽不讓我們「刷新」。宗氏一賭氣,就拿出「千金」來買下了這堵牆。當然,這裏的「千金」,恐怕是虛指,反正宗氏掏了不少錢,將這堵牆買了下來,當為事實。於是留下「千金買壁」這一雅事。太白當時都五十歲了,原來的妻子已經去世,聽說有佳人欣賞自己,當即不失時機地去上門提親。宗氏的歲數不詳,可能也未必是初婚,她也是喜歡道教神仙的人,兩人誌同道合,一拍即合。
安祿山的賊兵攻來時,李白和宗氏一起南下避難,逃到安徽的當塗,後來到了江西廬山隱居。太白曾寫過一首詩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話是這樣說,但本來打算「巢雲鬆」的太白,一聽說永王李璘來召他出山,立即樂得蹦高,宗氏夫人拽都拽不住。李白還非常牛氣地對宗氏夫人說:「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意思是說,我李白這一去,如果封侯拜相,拿著鬥大的黃金印回來了,你還會不會像蘇秦的老婆一樣不下布機?(蘇秦第一次去求功名失敗,狼狽而歸,蘇秦的老婆不答理他)其實人家宗氏夫人的主張是對的,李白這次行動,黃金印的沒有,手銬腳鐐倒是沉甸甸地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