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玉真公主對李白畢竟還有著一絲情意。到了天寶年間,玉真公主對王維漸漸疏遠。王維開始躲到藍田輞川別墅去和裴迪吟詩釣魚去了,後來又被打發到榆林等邊塞之地作侍禦史,這才有了我們所吟誦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詩。而此時,玉真公主卻鼓動皇帝哥哥宣詔李白入京。李白樂得直蹦高:「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入京後,李白很受玄宗優待,封他為翰林學士,並曾有「禦手調羹,龍巾拭吐」之寵。但李白老毛病不改,還是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呼來不上船」,天子都叫不醒,公主叫他,肯定也是十次有八次叫不動。李白這人還超級自戀,整天得罪人,到處泡美眉。《天元天寶遺事》一書中說,寧王府中有家妓名寵姐,貌美歌甜,很受寧王寵愛,一般的外客不讓見。李白喝得半醉,就「恃醉戲曰」:「白久聞王有寵姐善歌,今酒肴醉飽,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於眾!」寧王沒有好意思當場回絕,但是依舊是設了七寶花障,讓寵姐在花障後歌唱。太白隻恨自己不長一雙x光眼,能透過花障瞧一瞧人家寵姐的模樣兒。但李白還有個特點,挺會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的,他說:「雖不許見麵,聞其聲亦幸矣。」太白那色迷迷的樣子,可想而知。
於是,天寶三年,唐玄宗隻好將他「賜金放還」。但此時玉真公主恐怕還並不是太同意,於是玉真公主賭氣對玄宗說:「我的公主名號也不要了,把我那些級別和待遇都取消了吧。」玄宗開始不許。但玉真公主堅決要散去財產,辭掉公主的名號。這時候,玄宗有了楊貴妃在側,不是說凡事都依著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了;所以,雖然知道公主是在賭氣,也沒有順著她的意再重用李白,聽任她去除名號,散財修道。
不過,李白對玉真公主並不怨恨;相反,李白一生愛慕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煉,李白也眼巴巴地趕到敬亭山上,賦詩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江湖夜雨原來不知道這檔子事,以為太白真覺得敬亭山美不可言,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後來,玉真公主於七十多歲時去世,葬於敬亭山。太白也於同一年死於敬亭山的當塗縣。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可謂不淺。太白曾有詩:「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遊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太白和玉真應該是彼此之間互有情意的,不過太白性子太過不羈,做情人可以,做老公實在有點不放心。玉真公主想必也是不喜歡受拘束的人,要不然她也不會自願當女道士了。所以,太白和玉真公主是不會走到一起的。正像一首歌中唱得那樣:「緣份,緣份,就怕有緣沒有份」。不過就這樣也許最好,在歲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挺好。
1飆欻:狂風,疾風。
245:31:08 2007.5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唐代的道教文化
玄元九仙主1,道冠三氣初。應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
貽篇訓終古2,駕景還太虛。孔父嘆猶龍3,誰能知所如。
《高士詠·混元皇帝》
此詩為盛唐時著名的道家高人吳筠所作。據說李白能夠麵見玄宗,被封為翰林學士,除了玉真公主的介紹外,也得力於吳筠的推薦。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道教盛行的時代,因為道家始祖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於是,李唐一族就自認為是老子的後代,毫不客氣地將道教算做「本朝家教」,大大地提升了道家和道教的地位。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頒《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自今以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明確規定了男女道士們的地位高於僧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親注《道德真經》,並把《老子》列入科舉中的必考書目。這手最厲害,就像現在的高考指揮棒一樣,科舉必考,普天下學子誰敢不學?所以,唐代讀書人沒有幾人不把《道德經》讀得滾瓜爛熟的。所以,有唐一代出了不少道家高人,除吳筠外,還有諸如孫思邈,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譚峭、杜光庭等人。
吳筠本來是山東的一個儒生,從小就喜歡讀書,文才也非常好,但卻在科舉中名落孫山。他「品性高潔,不奈流俗」,於是憤然學道。因科舉不第而學道者不少,像呂岩(呂洞賓)也是如此。當然,這算比較符合構造「和諧型社會」的出路。像晚唐的黃金甲同誌(沙梨熊語)和清代的洪教主,他們落榜後,幹脆就造起反來了,朝廷要早知道這樣,說什麽也得給他個名額啊。
吳筠走進嵩山,拜潘師正為師,全心鑽研道術,盡得所傳,不久就大道初成。中國的道教,一開始混雜了很多民間的宗教,畫符捉鬼,煉丹服藥。早期道教的燒鍋爐煉丹一派,害人不淺。像葛洪葛仙翁就篤信服食「金丹」可以成仙,他的理論是這樣的:「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穀耶?」意思是說人們吃五穀雜糧就能長高長大而活命,不吃飯就要死掉——這是一般食品的功效,那麽如果有「上品」的神藥吃吃,滋養的效果不比五穀雜糧強上萬倍,不就能讓人長生不老了?那什麽是神藥呢?葛洪這樣認為:「硃砂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也就是說吃硃砂和黃金煉的丹藥才是真的高人。但事實上我們知道,硃砂黃金都是重金屬類,是對人體有毒的東西,誰想早點見閻王爺就多吃那東西。《紅樓夢》中的賈敬和歷史上的許多帝王都是吃了「金丹」後提早「升天」去了。
於是,天寶三年,唐玄宗隻好將他「賜金放還」。但此時玉真公主恐怕還並不是太同意,於是玉真公主賭氣對玄宗說:「我的公主名號也不要了,把我那些級別和待遇都取消了吧。」玄宗開始不許。但玉真公主堅決要散去財產,辭掉公主的名號。這時候,玄宗有了楊貴妃在側,不是說凡事都依著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了;所以,雖然知道公主是在賭氣,也沒有順著她的意再重用李白,聽任她去除名號,散財修道。
不過,李白對玉真公主並不怨恨;相反,李白一生愛慕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煉,李白也眼巴巴地趕到敬亭山上,賦詩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江湖夜雨原來不知道這檔子事,以為太白真覺得敬亭山美不可言,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後來,玉真公主於七十多歲時去世,葬於敬亭山。太白也於同一年死於敬亭山的當塗縣。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可謂不淺。太白曾有詩:「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遊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太白和玉真應該是彼此之間互有情意的,不過太白性子太過不羈,做情人可以,做老公實在有點不放心。玉真公主想必也是不喜歡受拘束的人,要不然她也不會自願當女道士了。所以,太白和玉真公主是不會走到一起的。正像一首歌中唱得那樣:「緣份,緣份,就怕有緣沒有份」。不過就這樣也許最好,在歲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挺好。
1飆欻:狂風,疾風。
245:31:08 2007.5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唐代的道教文化
玄元九仙主1,道冠三氣初。應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
貽篇訓終古2,駕景還太虛。孔父嘆猶龍3,誰能知所如。
《高士詠·混元皇帝》
此詩為盛唐時著名的道家高人吳筠所作。據說李白能夠麵見玄宗,被封為翰林學士,除了玉真公主的介紹外,也得力於吳筠的推薦。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道教盛行的時代,因為道家始祖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於是,李唐一族就自認為是老子的後代,毫不客氣地將道教算做「本朝家教」,大大地提升了道家和道教的地位。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頒《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自今以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明確規定了男女道士們的地位高於僧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親注《道德真經》,並把《老子》列入科舉中的必考書目。這手最厲害,就像現在的高考指揮棒一樣,科舉必考,普天下學子誰敢不學?所以,唐代讀書人沒有幾人不把《道德經》讀得滾瓜爛熟的。所以,有唐一代出了不少道家高人,除吳筠外,還有諸如孫思邈,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譚峭、杜光庭等人。
吳筠本來是山東的一個儒生,從小就喜歡讀書,文才也非常好,但卻在科舉中名落孫山。他「品性高潔,不奈流俗」,於是憤然學道。因科舉不第而學道者不少,像呂岩(呂洞賓)也是如此。當然,這算比較符合構造「和諧型社會」的出路。像晚唐的黃金甲同誌(沙梨熊語)和清代的洪教主,他們落榜後,幹脆就造起反來了,朝廷要早知道這樣,說什麽也得給他個名額啊。
吳筠走進嵩山,拜潘師正為師,全心鑽研道術,盡得所傳,不久就大道初成。中國的道教,一開始混雜了很多民間的宗教,畫符捉鬼,煉丹服藥。早期道教的燒鍋爐煉丹一派,害人不淺。像葛洪葛仙翁就篤信服食「金丹」可以成仙,他的理論是這樣的:「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穀耶?」意思是說人們吃五穀雜糧就能長高長大而活命,不吃飯就要死掉——這是一般食品的功效,那麽如果有「上品」的神藥吃吃,滋養的效果不比五穀雜糧強上萬倍,不就能讓人長生不老了?那什麽是神藥呢?葛洪這樣認為:「硃砂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也就是說吃硃砂和黃金煉的丹藥才是真的高人。但事實上我們知道,硃砂黃金都是重金屬類,是對人體有毒的東西,誰想早點見閻王爺就多吃那東西。《紅樓夢》中的賈敬和歷史上的許多帝王都是吃了「金丹」後提早「升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