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當時其實是沒有選擇的,對於他們來說,「服侍」太平公主比「服侍」武則天要好得多,畢竟太平公主還是個風韻猶存的婦人,而武則天就算再駐顏有術,善於塗抹,恐怕也無法掩蓋雞皮鶴髮的老態。但這事卻由不得二張,以武則天的冷酷無情,誰敢忤逆她的意思?二張表麵上似乎榮寵無以復加,但他們內心中的甘苦,外人就不得而知了。武承嗣有段時間渴望能當太子,要武則天選他當繼承人,此時二張卻向武則天吹枕頭風,力主讓廬陵王(後來的中宗李顯)當太子。說來二張對唐朝社稷還有過些功勞。當然,二張得勢,也有恃寵而驕、受賄營私等種種惡行,但說起二張的重大過惡,卻也沒有多少。《朝野僉載》中提到張易之喜歡吃鵝鴨,他弄了個大鐵籠子,把鵝鴨放入其中,中間燃上炭火,火旁邊用一銅盆盛著醬油之類的調料,鵝鴨受熱渴極,就隻好喝調料,這樣等鵝鴨完全烤熟後,就特別有滋味。張昌宗是喜歡吃驢肉,把活驢關起來烤,也像前麵說的烤鵝鴨一樣來操作。這些事情未必全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隻是虐待動物,比起來俊臣之類的在大獄裏折磨人強多了。至於二張誣告魏元忠一事,也是先有「禦史大夫魏元忠嚐劾奏易之等罪」而引發的,而且魏元忠雖然被貶,終究沒有被加害至死。看來二張也並非特別陰狠毒辣的人。
《少年行》這首詩大概是張昌宗「未入宮」時所作,他當時或許和一般的少年子弟一樣,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他也嚮往著一諾千金、一醉千鍾,「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裏如咫尺」的遊俠生涯吧。但可惜,命運註定了他們會遇上這樣一個擁有女皇的時代,他們也非常尷尬地成為了女皇的玩物而永遠被後人所嘲笑。
1珠軒:即朱軒,富人所居的紅樓。
2玉勒:玉製的馬銜。
3然諾:指許諾。
4即司馬穰苴:春秋後期齊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所著《司馬穰苴兵法》後世列為武經七書之一。
5中山醉:出自晉朝張華所著《博物誌》。說有個叫劉玄石的到中山酒家買酒,酒家給他喝一種醉千日方醒的酒。
6即馮諼市義的故事,馮諼是孟嚐君的門客,有次孟嚐君讓他去收債,他把債券都燒了,聲稱為孟嚐君買回了仁義。
145:31:05 2007.5依倚孟嚐君,自知能市義——女皇男寵的「俠心」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百年離恨在高樓——強權暴掠下的悲劇
石家金穀1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2,此時歌舞得人情。
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幹。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綠珠篇》3
這首《綠珠篇》收在唐詩的第八十一卷中,為喬知之所作。喬知之其人,現在名聲並不響亮,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聽過,不過在當時也是一時才俊。喬知之的弟弟喬侃、喬備以及其妹也都很有才學,並以文詞知名。但據說以喬知之最富才華。傳有一詩為其妹所作:「已漏風聲擺,繩持也不禁。一從經落節,無復有貞心。」(《詠破簾》)觀此詩,似為感慨失貞女子的身世而作,但不知有何故事。然而本篇中所說的這首詩,卻並非閑時「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時寫成的詩,表麵是寫綠珠跳樓殉主的故事,但實際上卻說的是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慘痛。
喬知之仕途開始還算比較順,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左司郎中(從五品),雖然是尚書省的低職官員,但唐代分三省六部,尚書省是主管行政的,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喬知之的資歷,也相當不錯了。喬知之家裏有個婢女,其實就相當於家妓一樣的角色,叫做碧玉(有的地方說叫窈娘)。該美眉容貌長得是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喬知之對她十分喜歡,甚至因為她連正式的妻子也不娶。(在古時,碧玉這樣的家妓因為出身比較低,是不能被正式娶作妻子的,正妻都要「門當戶對」,有身份的官宦人家娶妻也都得要出身貴族。)兩個人濃情蜜意的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但卻平空落下來一場塌天大禍。
事情是這樣的,武則天的侄子,當時被封為魏王的武承嗣,不知道從何途徑得知碧玉的美貌。說來這唐代的風氣比較開放,不像後世那樣把女人深藏在內宅。就是皇後嬪妃在盛大集會上也都出來和大臣們見麵,如果是自己家中的家妓,更是像服務員一樣要負責起招待客人的任務。誰家的家妓比較美,比較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在當時像擁有珍珠寶器一樣是一種榮耀。想來喬知之也向同僚們炫耀過碧玉的才色。武承嗣這廝知道後,就仗著自己是武則天的侄子,藉口讓碧玉去教家中的姬妾梳妝,就此霸占了碧玉,將她關在自己的王府中,再不送回喬家。喬知之五內俱焚,碧玉不是那種一般的家妓,而是他深愛已久的情人知已。他日夜牽腸掛肚,以致於臥病在床。在身心的雙重痛楚中,他在一塊白絹上寫了這首《綠珠篇》,派人重金賄賂了武承嗣家的看門人,幾經周折,終於將此詩傳到了碧玉手裏。碧玉看了,大哭了一場,將此詩縫在自己的裙子上投井自殺了。武承嗣在井上撈起碧玉的屍身,發現了這首詩,知道是喬知之寫的,當場大發雷霆。說來武承嗣這小子也真夠缺德的,搶了人家的心愛之人,弄出來這場慘劇,稍有良心的人豈不早就心中有愧?但武承嗣卻居然還要報復人家。記得原來看電視劇《紅樓夢》,賈赦想逼娶鴛鴦不成,就用手捶著桌子嚎叫:「我要報仇!」讓人看了又可氣,又好笑,也不知道他報得是那門子仇。而武承嗣這廝也來「報仇」了,很快他就指使酷吏將喬知之下獄處死,並滅族。武承嗣其人,是個既無恥、又狂妄的傢夥,別看這廝對於喬知之這樣驕橫兇狠,但對於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及二張之輩,他卻哈巴狗一樣地跑過去巴結,搶著給牽馬墜蹬,靦容事之。同時,這廝還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當「太子」,派人假託「民意」上表請求封他為太子。武則天因為聽了狄仁傑關於「母子親」還是「姑侄親」的理論後深以為然,再加上二張聽了大臣吉項的意見也是持立李顯為太子的主張,結果武則天不但沒有封他為太子,還削去了他手中的權力,武承嗣心胸狹窄,竟然活生生地氣死了。幸好這樣,不然這傢夥如果當了皇帝,肯定是個昏君加暴君,天下必將大亂。
《少年行》這首詩大概是張昌宗「未入宮」時所作,他當時或許和一般的少年子弟一樣,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他也嚮往著一諾千金、一醉千鍾,「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裏如咫尺」的遊俠生涯吧。但可惜,命運註定了他們會遇上這樣一個擁有女皇的時代,他們也非常尷尬地成為了女皇的玩物而永遠被後人所嘲笑。
1珠軒:即朱軒,富人所居的紅樓。
2玉勒:玉製的馬銜。
3然諾:指許諾。
4即司馬穰苴:春秋後期齊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所著《司馬穰苴兵法》後世列為武經七書之一。
5中山醉:出自晉朝張華所著《博物誌》。說有個叫劉玄石的到中山酒家買酒,酒家給他喝一種醉千日方醒的酒。
6即馮諼市義的故事,馮諼是孟嚐君的門客,有次孟嚐君讓他去收債,他把債券都燒了,聲稱為孟嚐君買回了仁義。
145:31:05 2007.5依倚孟嚐君,自知能市義——女皇男寵的「俠心」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百年離恨在高樓——強權暴掠下的悲劇
石家金穀1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2,此時歌舞得人情。
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幹。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綠珠篇》3
這首《綠珠篇》收在唐詩的第八十一卷中,為喬知之所作。喬知之其人,現在名聲並不響亮,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聽過,不過在當時也是一時才俊。喬知之的弟弟喬侃、喬備以及其妹也都很有才學,並以文詞知名。但據說以喬知之最富才華。傳有一詩為其妹所作:「已漏風聲擺,繩持也不禁。一從經落節,無復有貞心。」(《詠破簾》)觀此詩,似為感慨失貞女子的身世而作,但不知有何故事。然而本篇中所說的這首詩,卻並非閑時「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時寫成的詩,表麵是寫綠珠跳樓殉主的故事,但實際上卻說的是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慘痛。
喬知之仕途開始還算比較順,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左司郎中(從五品),雖然是尚書省的低職官員,但唐代分三省六部,尚書省是主管行政的,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喬知之的資歷,也相當不錯了。喬知之家裏有個婢女,其實就相當於家妓一樣的角色,叫做碧玉(有的地方說叫窈娘)。該美眉容貌長得是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喬知之對她十分喜歡,甚至因為她連正式的妻子也不娶。(在古時,碧玉這樣的家妓因為出身比較低,是不能被正式娶作妻子的,正妻都要「門當戶對」,有身份的官宦人家娶妻也都得要出身貴族。)兩個人濃情蜜意的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但卻平空落下來一場塌天大禍。
事情是這樣的,武則天的侄子,當時被封為魏王的武承嗣,不知道從何途徑得知碧玉的美貌。說來這唐代的風氣比較開放,不像後世那樣把女人深藏在內宅。就是皇後嬪妃在盛大集會上也都出來和大臣們見麵,如果是自己家中的家妓,更是像服務員一樣要負責起招待客人的任務。誰家的家妓比較美,比較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在當時像擁有珍珠寶器一樣是一種榮耀。想來喬知之也向同僚們炫耀過碧玉的才色。武承嗣這廝知道後,就仗著自己是武則天的侄子,藉口讓碧玉去教家中的姬妾梳妝,就此霸占了碧玉,將她關在自己的王府中,再不送回喬家。喬知之五內俱焚,碧玉不是那種一般的家妓,而是他深愛已久的情人知已。他日夜牽腸掛肚,以致於臥病在床。在身心的雙重痛楚中,他在一塊白絹上寫了這首《綠珠篇》,派人重金賄賂了武承嗣家的看門人,幾經周折,終於將此詩傳到了碧玉手裏。碧玉看了,大哭了一場,將此詩縫在自己的裙子上投井自殺了。武承嗣在井上撈起碧玉的屍身,發現了這首詩,知道是喬知之寫的,當場大發雷霆。說來武承嗣這小子也真夠缺德的,搶了人家的心愛之人,弄出來這場慘劇,稍有良心的人豈不早就心中有愧?但武承嗣卻居然還要報復人家。記得原來看電視劇《紅樓夢》,賈赦想逼娶鴛鴦不成,就用手捶著桌子嚎叫:「我要報仇!」讓人看了又可氣,又好笑,也不知道他報得是那門子仇。而武承嗣這廝也來「報仇」了,很快他就指使酷吏將喬知之下獄處死,並滅族。武承嗣其人,是個既無恥、又狂妄的傢夥,別看這廝對於喬知之這樣驕橫兇狠,但對於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及二張之輩,他卻哈巴狗一樣地跑過去巴結,搶著給牽馬墜蹬,靦容事之。同時,這廝還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當「太子」,派人假託「民意」上表請求封他為太子。武則天因為聽了狄仁傑關於「母子親」還是「姑侄親」的理論後深以為然,再加上二張聽了大臣吉項的意見也是持立李顯為太子的主張,結果武則天不但沒有封他為太子,還削去了他手中的權力,武承嗣心胸狹窄,竟然活生生地氣死了。幸好這樣,不然這傢夥如果當了皇帝,肯定是個昏君加暴君,天下必將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