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園時代,內務府大臣們隻剩下榮源一個人,其餘的或留京照料,或告老退休。我到天津後最初發出的諭旨有這兩道:「鄭孝胥、胡嗣瑗、楊鍾羲、溫肅、景方昶、蕭丙炎、陳曾壽、萬繩木式、劉驤業皆駐津備顧問。」「設總務處,著鄭孝胥、胡嗣瑗任事,庶務處著佟濟煦任事,收支處著景方昶任事,交涉處著劉驤業任事。」陳寶琛、羅振玉、鄭孝胥是每天必見的「近臣」,他們和那些顧問每天上午都要來一次,坐在樓外西邊的一排平房裏等著「召見」。在大門附近有一間屋子,是請求「覲見」者坐候傳喚的地方,曾經坐過的人,有武人、政客、遺老、各式「時新」人物、騷人墨客以及醫卜星相。像青年黨黨魁曾傳,網球名手林寶華,《新天津報》主筆劉冉公,國民黨監察委員高友唐,……都曾加入張宗昌、劉鳳池的行列,在這裏恭候過「奏事官」的「引見」。駐園的日警,天津人稱之為「白帽」的,駐在對麵平房裏,每日登記著這些往來的人物。每逢我外出,便有一個日警便衣跟隨。
張園裏的經濟情況,和紫禁城比起來,自然差的多了,但是我還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我從宮裏弄出來的一大批財物,一部分換了錢,存在外國銀行裏生息,一部分變為房產,按月收租金。在關內外我還有大量的土地,即清朝入關後「跑馬圈地」弄來的所謂「皇產」,數字我不知道,據我從一種歷史刊物上看到的材料說,僅直隸省的皇產,不算八旗的,約有十二萬餉。即使把這數字打幾個折扣,也還可觀。為了處理這些土地的租賃與出售,民國政府直隸督辦和清室專設了一個「私產管理處」,兩家坐地分贓,賣一塊分一筆錢,也是一項收入。此外,前麵我已說過,我和溥傑費了半年多功夫運出來的大批珍貴字畫古籍,都在我手裏。
我到天津之後,京、奉、津等地還有許多地方須繼續開支月費,為此設立了「留京辦事處」、「陵廟承辦事務處」、「駐遼寧辦事處」、「宗人府」、「私產管理處(與民國當局合組的)」、「東陵守護大臣」和「西陵守護大臣」等去分別管理。我找到了一份材料,這上麵隻算北京和東西陵這幾處的固定月費、薪俸、飯食,就要開支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元八角四分1,至於天津一地的開支,每月大約需一萬多元2,最大宗的開支即收買和運動軍閥的錢,尚不在此數。每月平均開支中的購買一項,約占全月開支三分之二,也沒有包括汽車、鑽石之類項目。天津時期的購買用品的開支比在北京時大得多,而且月月增加,像鋼琴、鍾錶、收音機、西裝、皮鞋、眼鏡,買了又買,不厭其多。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錢買廢物的門道比我多。她買了什麽東西,文繡也一定要。我給文繡買了,婉容一定又要買,而且花的錢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顯示皇後的身份。文繡看她買了,自然又嘰咕著要。這種競賽式的購買,弄得我後來不得不規定她們的月費定額,自然,給婉容定的數目要比文繡的大一些,記得起初是婉容一千,文繡八百,後來有了困難,減到三百與二百。至於我自己花錢,當然沒有限製。
1這個數字包括以下各項:
敬懿、榮惠兩太妃8000元 醇親王2800元
壽皇殿總管太監等飯食72元 太廟首領太監等錢糧19.44元
東陵奉祀960元 西陵奉祀832元
東西陵守護大臣200元 醇賢親王國寢祭品每季266.4元
園寢翼領官兵口分144元 太妃邸內管領值班飯食80元
太妃邸內護軍住班飯食32元 留京辦事處長官及留用司員薪水1932元
宗人府辦公經費500元
以上共15837.84元
2員工薪資約為4000元,婉容、文繡月銀1800元,房租約200元,其他開支,據「駐津辦事處」的司房寫的一份「謹將各項用項繕呈禦覽」的表格,其中核計出的每月平均開支如下:
膳房536.511元 電燈234.947元 番菜膳房215.115元
郵費1.877元 茶房168.782元 自來水61.341元
辦事人員飯食236.194元 車費110.642元 電話113.947元
旅費38.364元 獎賞142.902元 購物4128.754元
馬幹85元 雜費236.825元
合計6311.201元
由於這種昏天黑地的揮霍,張園又出現了紫禁城時代的窘狀,有時竟弄得過不了節,付不出房租,後來連近臣和「顧問」們的俸銀都開支不出來了。
我花了無數的錢,買了無數用不著的東西,也同時買來了一個比莊士敦給我的更強烈的觀念:外國人的東西,一切都是好的,而對照之下,我覺得在中國,除了帝製之外,什麽都是不好的。
一塊留蘭香牌口香糖,或者一片拜耳的阿司匹靈,這幾分錢的東西就足夠使我發出喟嘆,認為中國人最愚蠢,外國人最聰明。當然,我想到的中國人,並沒有包括我自己,因為我自認自己是淩駕於一切臣民之上的。我認為就連那些聰明的外國人也是這樣看我的。
那時我在外國租界裏,受到的是一般中國人絕對得不到的待遇。除了日本人,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各國的總領事。駐軍長官、洋行老闆,對我也極為恭敬,稱我「皇帝陛下」,在他們的國慶日請我去閱兵,參觀兵營,參觀新到的飛機、兵艦,在新年和我的生日都來向我祝賀……
莊士敦沒走以前,給我介紹了英國總領事和英國駐軍司令,以後他們輾轉介紹,歷任的司令官都和我酬酢往還不斷。英王喬治五世的第三子過津時訪問過我,帶去了我送他父親的照片,後來英王來信向我致謝,並把他的照片交英國總領事送給我。通過義大利總領事,我還和義大利國王互贈過照片。
張園裏的經濟情況,和紫禁城比起來,自然差的多了,但是我還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我從宮裏弄出來的一大批財物,一部分換了錢,存在外國銀行裏生息,一部分變為房產,按月收租金。在關內外我還有大量的土地,即清朝入關後「跑馬圈地」弄來的所謂「皇產」,數字我不知道,據我從一種歷史刊物上看到的材料說,僅直隸省的皇產,不算八旗的,約有十二萬餉。即使把這數字打幾個折扣,也還可觀。為了處理這些土地的租賃與出售,民國政府直隸督辦和清室專設了一個「私產管理處」,兩家坐地分贓,賣一塊分一筆錢,也是一項收入。此外,前麵我已說過,我和溥傑費了半年多功夫運出來的大批珍貴字畫古籍,都在我手裏。
我到天津之後,京、奉、津等地還有許多地方須繼續開支月費,為此設立了「留京辦事處」、「陵廟承辦事務處」、「駐遼寧辦事處」、「宗人府」、「私產管理處(與民國當局合組的)」、「東陵守護大臣」和「西陵守護大臣」等去分別管理。我找到了一份材料,這上麵隻算北京和東西陵這幾處的固定月費、薪俸、飯食,就要開支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元八角四分1,至於天津一地的開支,每月大約需一萬多元2,最大宗的開支即收買和運動軍閥的錢,尚不在此數。每月平均開支中的購買一項,約占全月開支三分之二,也沒有包括汽車、鑽石之類項目。天津時期的購買用品的開支比在北京時大得多,而且月月增加,像鋼琴、鍾錶、收音機、西裝、皮鞋、眼鏡,買了又買,不厭其多。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錢買廢物的門道比我多。她買了什麽東西,文繡也一定要。我給文繡買了,婉容一定又要買,而且花的錢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顯示皇後的身份。文繡看她買了,自然又嘰咕著要。這種競賽式的購買,弄得我後來不得不規定她們的月費定額,自然,給婉容定的數目要比文繡的大一些,記得起初是婉容一千,文繡八百,後來有了困難,減到三百與二百。至於我自己花錢,當然沒有限製。
1這個數字包括以下各項:
敬懿、榮惠兩太妃8000元 醇親王2800元
壽皇殿總管太監等飯食72元 太廟首領太監等錢糧19.44元
東陵奉祀960元 西陵奉祀832元
東西陵守護大臣200元 醇賢親王國寢祭品每季266.4元
園寢翼領官兵口分144元 太妃邸內管領值班飯食80元
太妃邸內護軍住班飯食32元 留京辦事處長官及留用司員薪水1932元
宗人府辦公經費500元
以上共15837.84元
2員工薪資約為4000元,婉容、文繡月銀1800元,房租約200元,其他開支,據「駐津辦事處」的司房寫的一份「謹將各項用項繕呈禦覽」的表格,其中核計出的每月平均開支如下:
膳房536.511元 電燈234.947元 番菜膳房215.115元
郵費1.877元 茶房168.782元 自來水61.341元
辦事人員飯食236.194元 車費110.642元 電話113.947元
旅費38.364元 獎賞142.902元 購物4128.754元
馬幹85元 雜費236.825元
合計6311.201元
由於這種昏天黑地的揮霍,張園又出現了紫禁城時代的窘狀,有時竟弄得過不了節,付不出房租,後來連近臣和「顧問」們的俸銀都開支不出來了。
我花了無數的錢,買了無數用不著的東西,也同時買來了一個比莊士敦給我的更強烈的觀念:外國人的東西,一切都是好的,而對照之下,我覺得在中國,除了帝製之外,什麽都是不好的。
一塊留蘭香牌口香糖,或者一片拜耳的阿司匹靈,這幾分錢的東西就足夠使我發出喟嘆,認為中國人最愚蠢,外國人最聰明。當然,我想到的中國人,並沒有包括我自己,因為我自認自己是淩駕於一切臣民之上的。我認為就連那些聰明的外國人也是這樣看我的。
那時我在外國租界裏,受到的是一般中國人絕對得不到的待遇。除了日本人,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各國的總領事。駐軍長官、洋行老闆,對我也極為恭敬,稱我「皇帝陛下」,在他們的國慶日請我去閱兵,參觀兵營,參觀新到的飛機、兵艦,在新年和我的生日都來向我祝賀……
莊士敦沒走以前,給我介紹了英國總領事和英國駐軍司令,以後他們輾轉介紹,歷任的司令官都和我酬酢往還不斷。英王喬治五世的第三子過津時訪問過我,帶去了我送他父親的照片,後來英王來信向我致謝,並把他的照片交英國總領事送給我。通過義大利總領事,我還和義大利國王互贈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