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心裏發出了狠毒的詛咒,懷著深刻的憂慮,為蔣介石的政府和自己的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卜過卦,扶過比我曾卜占「國民政府能長久否?」得「天大同人變離,主申年化沖而散」的一個卦文,其意思是:蔣介石政府將眾叛親離,在一九三二年滅亡。當然,蔣介石的政府如果垮台,可以發泄我的仇恨,使我痛快。但是,我更關心的是我自己的命運。我屢次叫榮源扶乩,有一次他得到這樣一個乩文:


    今上乃重興之主,清仍有天下,然子(按指榮源)乃朝廷勛戚大臣,


    必須直諫君,於致光武,務必勸戒奢華,彌問世事,晦跡韜光,暗成事業,


    親君子,遠小人,去偽忠,此皆要圖,子忠實君子,吾所夙知,故願直言,


    將來再興,務必改元,宣統二字,乃寧日一亂絲充滿天下盡,賊犯紫微,


    務用隆武,隆若不用,可改興武,此天機也,國事且不泄。


    但是任何一個欲望強烈和報仇心切的人,都不會隻記得「成事在天」而忘了「求事在人」這句話。我自己幾年來的閱歷,特別是蔣介石的發家史,給了我一條重要的信念,這就是若求成事必須手握兵權,有了兵權實力,洋人自然會來幫助。像我這樣一個正統的「大清皇帝」,倘若有了軍隊,自然要比一個紅鬍子或者一個流氓出身的將帥更會受到洋人的重視。因此,我決定派我身邊最親信的親族子弟去日本學陸軍。我覺得這比我自己出洋更有必要。


    促成我這個想法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溥傑正為了要投筆從戎,在家裏鬧得馬仰人翻。他從軍的動機本來也頗可笑,與其說是受到母親遺囑的影響,立誌要恢復清朝,還不如說是由於他羨慕那些手握虎符的青年將帥,自己也想當軍官,出出風頭。張學良在張作霖死後,臨國奉天之前對溥傑說過:「你要當軍官,我送你進講武堂(奉軍的軍官學校)。」於是他便和張學良的家眷乘船離了天津。我父親看到了他留下的信,急得要命,要我無論如何想個辦法把他追回來。天津日本總領事答應了我的請求,發了電報給大連。在大連碼頭上,溥傑剛從船上走下來,就給日本警察截住了。他被我派去的人接回到天津,見了我就訴說他投軍的誌向,是為了恢復祖業。他的話觸動了我送他去日本學陸軍的心思。


    我決定了派溥傑和我的三妹夫潤麟一同到日本去學陸軍。為了準備他們的留學,我請天津日本總領事介紹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他們日文。日本總領事推薦了一位叫遠山猛雄的日本人,後來知道,這是一個日本黑龍會的會員,認識不少日本政客。這個人後來也為了我的復辟理想,替我到日本奔走過。我到東北以後,因為他不是軍部係統的,受到排擠,離開了我。這位遠山教師教了溥傑和潤麟不多日子的日文,就為他們的留學問題回到日本去活動了一趟,據說是暫時還不能人日本士官學校,但是可以先進專供日本貴族子弟讀書的學習院,並且還得到了日本的大財閥大倉喜人郎的幫助。一九二九年三月,即「東陵事件」發生後七個月,我這兩個未來的武將就和遠山一起到日本去了。


    我的前半生--五 領事館、司令部、黑龍會


    五 領事館、司令部、黑龍會


    敬陳管見,條列於後:


    ……對日本宜暗中聯合而外稱拒絕也。關東之人恨日本刺骨,日本禁


    關東與黨軍和協,而力足以取之。然日本即取關東不能自治,非得皇上正


    位則舉措難施。今其勢日漸緊張,關東因無以圖存,日人亦無策善後,此


    田中之所以屢示善意也。


    我


    皇上並無一成一旅,不用日本何以恢復?機難得而易失,天子不取,後悔


    莫追。故對日本隻有聯合之誠,萬無拒絕之理。所難者我借日本之力而必


    先得關東之心。若令關東之人,疑我合日謀彼,則以後欲由東三省擁戴,


    勢有所難。此意不妨與日本當機要人明言之,將來皇上復位,日本於三省


    取得之權,尚須讓步方易辦理。……


    這是一九二八年我收到的一份奏摺中的一段。這段話代表了張園裏多數人的想法,也是我經過多年的活動後,日益信服的結論。


    前麵已經說過,我自從進了北府,得到了日本人的「關懷」以來,就對日本人有了某些信賴。我在日本公使館裏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後,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將來復辟的第一個外援力量。


    我到天津的第一年,日本總領事古田茂曾請我參觀了一次日本僑民小學。在我往返的路上,日本小學生手持紙旗,夾道向我歡呼萬歲。這個場麵使我熱淚滿眶,感嘆不已。當軍閥內戰的戰火燒到了天津的邊緣,租界上的各國駐軍組織了聯軍,聲言要對付敢於走近租界的國民軍的時候,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小泉六一中將特意來到張園,向我報告說:「請宣統帝放心,我們決不讓中國兵進租界一步。」我聽了,大為得意。


    每逢新年或我的壽辰,日本的領事官和軍隊的將住們必定到我這裏來祝賀。到了日本「天長節」,還要約我去參觀閱兵典禮。記得有一次「天長節」閱兵,日本軍司令官植田謙古邀請了日租界不少高級寓公,如曹汝霖、陸宗輿、靳雲鵬等人都去了。我到場時,植田司令官特意騎馬過來行致敬禮。當閱兵完畢,我們這些中國客人湊在一起,竟然隨著日本人同聲高呼「天皇萬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溥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溥儀並收藏我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