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表示骨氣的,請安的,送進奉的,密陳各種「中興大計」的,敢於氣勢洶洶質問執政府的遺老遺少們,出進日本使館的一天比一天多。到了舊曆的元旦,我的小客廳裏陡然間滿眼都是辮子。我坐在坐北朝南、以西式椅子代替的寶座上,接受了朝賀。


    許多遺老對使館主人懷著感激之情。他們從使館的招待上看出了希望,至少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滿足。王國維在奏摺裏說:「日使……非徒以皇上往日之餘尊,亦且視為中國將來之共主,凡在臣僚,誰不慶幸?」


    舊曆元旦那天,小客廳裏是一片慶幸的臉色。那天有段插曲值得一提。正當第三班臣僚三跪九叩行禮如儀之際,突然在行列裏發出一聲幹嚎,把人們都嚇了一跳,接著,有一個用袖掩麵的人推開左右,邊嚎邊走,奪門而出。當時我還以為是誰碰瞎了眼睛,眾人也愕然不知所措。有人認出這是前內務府大臣金梁,他幹嚎個什麽,沒有一個人知道。到第二天,《順天時報》上刊出了他寫的詩來,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昨天這一幕怪劇,是為了寫這首詩而做的苦心準備。詩曰:


    元旦朝故主,不覺哭失聲;慮眾或駭怪,急歸掩麵行。閉門恣痛哭,


    血淚自縱橫。自晨至日午,伏地不能興;家人驚欲死,環泣如送生。急夢


    至天上,雙忠(文忠、忠武)1下相迎;攜手且東指,仿佛見蓬瀛;波


    1文忠、忠武是梁鼎芬和張勳的諡法。


    濤何洶湧,風日倏已平。悠悠如夢覺,夕陽昏復明,徐生惟一息,叩枕徒


    哀鳴。


    過了舊曆元旦,眼看我的生日又要到了,而且是二十(虛歲)整壽。我本來不打算在別人家做壽,不料主人偏要湊趣,硬要把使館裏的禮堂讓出來,作為接受朝賀之用。禮堂布置起來了,地板上鋪上了豪華的地毯,作為寶座的太師椅上鋪了黃緞子坐墊,椅後一個玻璃屏風貼上了黃紙,僕役們一律是清朝的紅纓大帽。到了生日這天,從天津、上海、廣東、福建等地來的遺老竟達一百以上,東交民巷各使館的人員也有人參加,加上王公大臣、當地遺老,共有五六百人之多。因為人多,隻得仍照例寫出秩序單,分班朝賀。下麵就是當時的禮單:


    一班 近支王公世爵,載濤領銜;


    二班 蒙古王公、活佛喇嘛,那彥圖領銜;


    三班 內廷司員、師傅及南書房翰林,陳寶琛領銜;


    四班 前清官吏在民國有職務者,誌琦領銜;


    五班 前清遺臣,郭曾炘領銜;


    六班 外賓,莊士敦領銜。


    那天我穿的是藍花絲葛長袍,黑緞馬褂,王公大臣和各地遺老們也是這種裝束。除了這點以外,儀節上就和在宮裏的區別不大了。明黃色、辮子、三跪九叩交織成的氣氛,使我不禁傷感萬分,愁腸百結。儀式完畢之後,在某種衝動之下,我在院子裏對這五六百人發表了一個即席演說。這個演說在當時的上海報紙上刊載過,並不全對,但這一段是大致不差的:


    餘今年二十歲,年紀甚輕,不足言壽,況現在被難之時,寄人籬下,


    更有何心做壽,但你們遠道而來,餘深願乘此機會,與爾等一見,更願乘


    此機會,與爾等一談。照世界大勢,皇帝之不能存在,餘亦深知,決不願


    冒此危險。平日深居大內,無異囚犯,諸多不能自由,尤非餘所樂為。餘


    早有出洋求學之心,所以平日專心研究英文,原為出洋之預備,隻以其中


    牽掣太多,是以急切不能實行。至優待條件存在與否,在餘視之,無關輕


    重,不過此事在餘自動取消則可,在他人強迫則不可。優待條件係雙方所


    締結,無異國際之條約,斷不能一方麵下令可以更改。此次馮玉祥派兵入


    宮,過於強迫,未免不近人情,此事如好好商量,並不難辦到。餘之不願


    擁此虛名,出於至誠,蓄之久矣,若脅之兵威,餘心中實感不快。即為民


    國計,此等野蠻舉動,亦大失國家之體麵,失國家之信用,況逐餘出官,


    另有作用,餘雖不必明言,大約爾等亦必知之。餘此時係一極無勢力之人,


    馮玉祥以如此手段施之於餘,勝之不武,況出官時所受威脅情形,無異淩


    辱,一言難盡。逐餘出宮,猶可說也,何以歷代祖宗所遺之衣物器具文字,


    一概扣留,甚至日用所需飯碗茶盅及廚房器具,亦不許拿出,此亦為保存


    古物平?此亦可值金錢乎?此等舉動,恐施之盜賊罪國,未必如此苛刻。


    在彼一方麵,言丁巴復闢為破壞優待條件,須知丁巳年餘方十二歲,有無


    自動復辟之能力,姑不具論,但自優待條件成立以來,所謂歲費,曾使時


    付過一次否?王公世爵俸銀,曾照條件支給否?八旗生計,曾照條件辦理


    否?破壞之責,首先民國,今舍此不言,專藉口於丁巳之復辟,未免太不


    公允!餘今日並非發牢騷,不過心中抑鬱,不能不藉此機會宣洩,好在將


    有國民會議發現,如人心尚有一線光明,想必有公平之處置,餘惟有靜以


    俟之。餘尚有一言鄭重聲明,有人建議勸餘運動外交,出為幹涉,餘至死


    不從,餘決不能假借外人勢力幹涉中國內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溥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溥儀並收藏我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