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關於皇帝吃飯,另有一套術語,是絕對不準別人說錯的。飯不叫飯而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禦膳房」。到了吃飯的時間——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禦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殿上太監又把這話傳給鵠立在養心門外的太監,他再傳給候在西長街的禦膳房太監……這樣一直傳進了禦膳房裏麵。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已經走出了禦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齊整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裏,由套上白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食具是繪著龍紋和寫著「萬壽無疆」字樣的明黃色的瓷器,冬天則是銀器,下托以盛有熱水的瓷罐。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並且為了同樣原因,菜送來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太監嚐過,叫做「嚐膳」。在這些嚐過的東西擺好之後,我人座之前,一個小太監叫了一聲「打碗蓋!」其餘四五個小太監便動手把每個菜上的銀蓋取下,放到一個大盒子裏拿走。於是我就開始「用膳」了。
所謂食前方丈都是些什麽東西呢?隆裕太後每餐的菜餚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這是她從慈禧那裏繼承下來的排場,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種上下。我現在找到了一份「宣統四年二月糙卷單」(即民國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單草稿),上麵記載的一次「早膳」1的內容如下:
1宮中隻吃兩餐:「早膳即午飯。早晨或午後有時吃一頓點心。
口蘑肥雞 三鮮鴨子 五綹雞絲 燉肉 燉肚肺 肉片燉
白菜 黃燜羊肉 羊肉燉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 爐肉燉
白菜 羊肉片川小蘿蔔 鴨條溜海參 鴨丁溜葛仙米 燒
茨菇 肉片燜玉蘭片 羊肉絲燜跑躂絲 炸春卷 黃韭菜
炒肉 熏肘花小肚 滷煮豆腐 熏幹絲 烹掐菜 花椒油
炒白菜絲 五香幹 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 烹白內
這些菜餚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擺在桌子上,是因為禦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著的。他們也知道,反正從光緒起,皇帝並不靠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東西充飢。我每餐實際吃的是太後送的菜餚,太後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後或太妃們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麵前的菜,禦膳房做的都遠遠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太妃們為了表示對我的疼愛和關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還規定在我每餐之後,要有一名領班太監去稟報一次我的進膳情況。這同樣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麽,領班太監到了太妃那裏雙膝跪倒,說的總是這一套:
「奴才稟老主子:萬歲爺進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個饅頭(或者一個燒餅)和一碗粥。進得香!」
每逢年節或太妃的生日(這叫做「千秋」),為了表示應有的孝順,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餚送給太妃。這些菜餚可用這四句話給以鑑定: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這種吃法,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統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內外膳房及各等處每日分例肉斤雞鴨清冊》,那上麵的記載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計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湯肉五斤 共一百五十斤
豬油一斤 共三十斤
肥雞二隻 共六十隻
肥鴨三隻 共九十隻
蒸雞三隻 共九十隻
下麵還有太後和幾位妃的分例,為省目力,現在把它並成一個統計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後妃名 內斤 雞隻 鴨隻
太後 1860 30 30
瑾貴妃 285 7 7
瑜皇貴妃 360 15 15
珣皇貴妃 360 15 15
瑨貴妃 285 7 7
合計 3150 74 74
我這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隻雞鴨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此外,宮中每天還有大批為這六口之家效勞的軍機大臣、禦前侍衛、師傅、翰林、畫師、勾字匠、有身份的太監,以及每天來祭神的薩滿等等,也各有分例。連我們六口之家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計用銀二千三百四十二兩七錢二分。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添的比分例還要多得多。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連什麽魚蝦蛋品,用銀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一兩七分,加上雜費支出三百四十八兩,連同分例一共是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顯而易見,這些銀子除了貪汙中飽之外,差不多全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這還不算一年到頭不斷的點心、果品、糖食、飲料這些消耗。
所謂食前方丈都是些什麽東西呢?隆裕太後每餐的菜餚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這是她從慈禧那裏繼承下來的排場,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種上下。我現在找到了一份「宣統四年二月糙卷單」(即民國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單草稿),上麵記載的一次「早膳」1的內容如下:
1宮中隻吃兩餐:「早膳即午飯。早晨或午後有時吃一頓點心。
口蘑肥雞 三鮮鴨子 五綹雞絲 燉肉 燉肚肺 肉片燉
白菜 黃燜羊肉 羊肉燉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 爐肉燉
白菜 羊肉片川小蘿蔔 鴨條溜海參 鴨丁溜葛仙米 燒
茨菇 肉片燜玉蘭片 羊肉絲燜跑躂絲 炸春卷 黃韭菜
炒肉 熏肘花小肚 滷煮豆腐 熏幹絲 烹掐菜 花椒油
炒白菜絲 五香幹 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 烹白內
這些菜餚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擺在桌子上,是因為禦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著的。他們也知道,反正從光緒起,皇帝並不靠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東西充飢。我每餐實際吃的是太後送的菜餚,太後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後或太妃們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麵前的菜,禦膳房做的都遠遠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太妃們為了表示對我的疼愛和關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還規定在我每餐之後,要有一名領班太監去稟報一次我的進膳情況。這同樣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麽,領班太監到了太妃那裏雙膝跪倒,說的總是這一套:
「奴才稟老主子:萬歲爺進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個饅頭(或者一個燒餅)和一碗粥。進得香!」
每逢年節或太妃的生日(這叫做「千秋」),為了表示應有的孝順,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餚送給太妃。這些菜餚可用這四句話給以鑑定: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這種吃法,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統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內外膳房及各等處每日分例肉斤雞鴨清冊》,那上麵的記載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計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湯肉五斤 共一百五十斤
豬油一斤 共三十斤
肥雞二隻 共六十隻
肥鴨三隻 共九十隻
蒸雞三隻 共九十隻
下麵還有太後和幾位妃的分例,為省目力,現在把它並成一個統計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後妃名 內斤 雞隻 鴨隻
太後 1860 30 30
瑾貴妃 285 7 7
瑜皇貴妃 360 15 15
珣皇貴妃 360 15 15
瑨貴妃 285 7 7
合計 3150 74 74
我這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隻雞鴨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此外,宮中每天還有大批為這六口之家效勞的軍機大臣、禦前侍衛、師傅、翰林、畫師、勾字匠、有身份的太監,以及每天來祭神的薩滿等等,也各有分例。連我們六口之家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計用銀二千三百四十二兩七錢二分。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添的比分例還要多得多。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連什麽魚蝦蛋品,用銀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一兩七分,加上雜費支出三百四十八兩,連同分例一共是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顯而易見,這些銀子除了貪汙中飽之外,差不多全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這還不算一年到頭不斷的點心、果品、糖食、飲料這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