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這一任務而選擇的工具主要是獨立國協,不過在有些地方使用俄國的軍事力量和嫻熟的外交手段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也同樣維護了克裏姆林宮的利益。莫斯科利用其影響,力圖使新國家最大限度地順從其建立越來越一體化的“共同體”的想法,並大力推動對獨立國協外部邊界實施集中指揮的控製體係;尋求在共同對外政策框架中實現更緊密的軍事一體化;以及進一步擴大現有的(原蘇聯的)油氣管道網,並且不讓鋪設任何能繞開俄國的新管道。俄國的戰略分析已公開表示莫斯科把這一地區看作是自己特有的地緣政治空間,雖然它已不再是其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克裏姆林宮一直尋求在新獨立國家的領土上保持俄國的軍事存在,這一事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俄國地緣政治意圖的線索。莫斯科利用阿布哈茲的分離運動取得了在喬治亞保留軍事基地的權利。它利用亞美尼亞在對亞塞拜然的戰爭中需要支持這一機會,使俄國在亞美尼亞領土上的軍事存在合法化。俄還在政治上和財政上對哈薩克斯坦施加壓力,使其接受俄的軍事基地。另外,塔吉克斯坦的內戰使前蘇聯軍隊得以繼續留在那裏。


    莫斯科在製定其政策的時候是從這樣一些明顯的預期出發的:它與中亞在後帝國時期的關係網絡將逐漸削弱每個勢單力薄的新國家的主權實質,並將它們置於一種從屬於“一體化”獨立國協指揮中心的地位。為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不鼓勵新國家創建其自己單獨的軍隊和推廣使用其各自的語言(他們在逐漸以拉丁字母替代西裏爾字母),也不鼓勵它們與外界發展更密切的關係,並反對它們鋪設直接通向阿拉伯海和地中海港口的新管道。如果這一政策獲成功,俄國就能控製它們的對外關係並決定如何分享收入。


    在尋求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俄羅斯的發言人,如本書第四章所示,經常援引歐洲聯盟的例子。然而實際上,俄國對中亞國家和高加索的政策更像是非洲的法語區——由法國軍隊和財政補貼來決定殖民地時期以後的法語非洲國家的政治和政策。


    俄國的總目標是在最大程度上恢復它在這一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而鞏固獨立國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機製。但看來莫斯科欲在政治上使之處於從屬地位的首要地緣政治目標是亞塞拜然和哈薩克斯坦。為了使其政治反攻獲得成功,莫斯科必須不僅控製進入該地區的途徑而且要對其地理屏障進行滲透。


    對俄國來說,亞塞拜然必須是首要的目標。它對俄國的屈服會有助於將中亞與西方,特別是與土耳其完全隔離,從而進一步增強俄國對難以駕馭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影響力。為此,俄在類似如何分配裏海海床鑽探區塊等有爭議的問題上策略性地與伊朗合作將有利於俄國實現其重要目標——迫使巴庫向莫斯科的願望讓步。一個順從的亞塞拜然也將有助於俄鞏固它在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主導地位。


    哈薩克斯坦也是一個特別具有誘惑力的首要目標。哈薩克斯坦在種族問題上的脆弱性使哈政府在與莫斯科的公開對抗中不可能占上風。哈的逐漸屈從將產生一個地緣政治效果,那就是幾乎自動把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拉人莫斯科控製的範圍,同時將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直接地暴露在俄的壓力之下然而,俄羅斯的戰略與位於歐亞大陸巴爾幹的幾乎所有國家的抱負都背道而馳。這些國家新的政治精英不會自願讓出他們從獨立中獲得的權力和好處。隨著當地的俄羅斯人逐漸讓出他們原有的特權地位,新的精英正很快地擴展他們在主權方麵的既得利益。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並且有社會感染力的進程。而且,曾經在政治上很消極的人民也越來越具有民族主義傾向。除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以外,其他各國人民也更加重視他們的伊斯蘭特性。


    就外交來講,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雖然亞美尼亞依靠俄國的支持與亞塞拜然抗衡)都希望自己逐步與歐洲聯繫在一起。資源富饒的中亞國家以及亞塞拜然都希望在經濟方麵最大限度地在本國領土上吸納美國、歐洲、日本,後來還有韓國的資本,以大大加速它們的經濟發展並鞏固各自的獨立。為此,他們也歡迎土耳其和伊朗發揮更大的作用,並把土伊看作可以抗衡俄羅斯力量的因素以及通向南方廣闊的穆斯林世界的橋樑。


    所以亞塞拜然在土耳其和美國的鼓勵下不僅拒絕了俄國建立軍事基地的要求,而且公然違抗俄國關於在亞塞拜然隻修建一條通往俄國黑海港口的管道的要求。它選擇了一個雙重解決辦法,要再修建一條通過喬治亞到土耳其的管道(由於美國禁止為與伊朗進行商務活動提供資金,由一家美國公司投資修建一條向南通過伊朗的管道的計劃已不得不放棄)。1995年,在一片鼓譟聲中,一條連接土庫曼和伊朗的新鐵路開通了。這使歐洲通過鐵路運輸與中亞進行貿易成為可能,並完全將俄國撇在了一邊。這條古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具有一種強烈的象徵意義,俄國再也無法將歐洲與亞洲分開了。


    烏茲別克斯坦在反對俄國的“一體化”努力方麵也越來越自信。烏茲別克斯坦外交部長在1996年8月明確表示“烏茲別克斯坦反對建立獨立國協超國家機構,因為這種機構可能被當作實現集中控製的工具。”它強烈的民族主義姿態已經受到俄國報界言辭激烈的譴責:烏茲別克斯坦在經濟上強調向西方傾斜,對獨立國協內一體化條約大肆誹謗,甚至堅決拒絕加入關稅聯盟,還有計劃地實行反俄羅斯的民族政策(甚至正在關閉使用俄語的幼兒園)。……對正在亞洲地區推行弱化俄國政策的美國來說,烏茲別克斯坦的這種立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天》28期(1996年6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並收藏大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