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鄰外國”政策強調加強獨立國協的中央機製,因此把客觀的經濟決定論思想中的一些成份與很強的建立帝國的主觀決心結合了起來,但卻並沒有從更高的哲學高度或地緣政治角度回答仍然令人煩惱的問題:“什麽是俄國?”“俄國真正的使命和恰當的範圍是什麽?”
同樣強調“近鄰外國”且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歐亞主義思想,要填補的正是這個空白。這個以頗有文化意味甚至玄妙的術語闡明的主義,所指方向的出發點有這樣一個前提:從地緣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俄國既不完全是歐洲的,也不完全是亞洲的,因此,俄國具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歐亞特性。這種特性是俄國對從中亞到太平洋海岸遼闊土地的獨特控製所遺留下來的,是莫斯科四個多世紀向東擴張所建立的帝國的遺產。俄國通過擴張,把一大批非俄羅斯人和非歐洲人納入俄羅斯,從而也形成了獨特的歐亞政治文化特點。
作為一種學說,歐亞主義並非在後蘇聯時期才出現。它始於19世紀。但作為前蘇聯共產主義明確的替代物和對所謂西方墮落的反應,興盛於20世紀。俄國流亡者積極宣傳這一學說以取代蘇維埃主義,因為他們認識到前蘇聯內部非俄羅斯人的民族覺醒需要一種起支配作用的超民族的學說。他們擔心共產主義的最終失敗也會導致古老的大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早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一個重要的歐亞主義的倡導者恩。思。特魯別茨科伊王子便令人信服地闡述了這一點。他寫道:共產主義實際上是改頭換麵的歐洲主義,旨在破壞俄羅斯生活的精神基礎和民族獨特性,宣揚實際統治歐美的唯物主義觀點……
我們的任務是當俄國不再是歐洲文明的扭曲反映時,當俄國再次回歸自我成為俄羅斯-歐亞,自覺地繼承和維護成吉思汗的偉大遺產時,創造一種嶄新的文化,不同於歐洲文明的我們自己的文化恩。思。特魯別茨科伊:《成吉思汗的遺產》,《逆流》1990年第9期第68頁……
在後蘇聯的混亂情況下,這種觀點大有市場。一方麵,共產主義被指責為背叛了俄國正統思想,也背叛了特殊的玄妙的“俄羅斯思想”;另一方麵,西方主義也受到了批判,因為西方尤其是美國被認為是腐敗的。文化上反俄羅斯的,意在剝奪俄國在歷史和地理上對歐亞大陸獨有的、淵源很深的控製權。
歷史學家、地理學家和人種史學家列夫。古米勒夫的被廣泛引用的文章給歐亞主義作了學術上解釋。他的《中世紀的俄羅斯和大草原》、《歐亞節奏》以及《歷史上的人種地理》等書,有力地闡述了歐亞大陸是俄羅斯人民的獨特“人種”的自然地理背景,是俄羅斯人和大草原上非俄羅斯居民之間的歷史上共生的結果,從此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歐亞文化和精神特性。古米勒夫告誡說,適應西方,對俄國人民來說隻能意味著失掉自己的“人種和靈魂”。
這些觀點得到俄國各種民族主義政治家更為直覺的響應。例如,葉爾欽的前副總統亞歷山大。魯茨科伊曾宣稱,“從我國的地緣政治形勢看,很顯然,俄國代表著連接亞洲和歐洲的唯一橋樑。誰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誰就將成為世界的主人”羅馬《咖啡店報》的專訪,1994年7月15日……1996年大選中葉爾欽的共產黨競爭者根納季。久加諾夫盡管是搞馬列主義的,但也推崇歐亞主義對俄國人民在歐亞大陸廣褒土地上特殊的傳教士精神作用的玄妙強調。久加諾夫爭辯說,俄國有獨特的文化使命,也有特殊的地理優勢來充當全球的領導。
哈薩克斯坦領導人努蘇爾丹。納紮爾巴耶夫也提出一種更穩重實用的歐亞主義思想。納在國內麵臨著人數幾乎相等的土生土長的哈薩克人和俄羅斯移民之間的種族矛盾,同時也為了尋找減輕莫斯科要求政治一體化壓力的方式,他提出了“歐亞聯盟”這一概念,以取代麵目不清和效率低下的獨立國協。雖然他的想法沒有更為傳統的歐亞主義的玄妙內容,當然也並不賦予俄國人充當歐亞領導人的特殊使命,但其思想起源於這樣一種觀念:地理範圍與前蘇聯相當的歐亞大陸是一個有機整體,也必須有政治的含義。
在某種程度上,俄國地緣政治思想把“近鄰外國”放在最重要位置上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從安全和經濟角度看,在後帝國的俄國和新獨立的國家間實現某種秩序和妥協十分必要。但使大部分討論具有一種超現實色彩的是這樣一個揮之不去的觀念:從某些方麵來看,不管前帝國的政治“一體化”是(因為經濟原因而)自動實現,還是作為俄國最終恢復所喪失的力量的結果而實現(且不用說是作為俄國特殊的歐亞或斯拉夫使命而實現),這種“一體化”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
在這一方麵,人們經常與歐盟作比較,但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不同點:歐盟,即使考慮到德國的特殊影響,也不是由一個在國民生產總值、人口和領土麵積方麵都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國家主導的;歐盟也不是一個民族帝國的繼承者,其獲得解放的成員也不深深懷疑“一體化”就是重新被統治的代名詞。即使如此,若德國像前麵提到的俄國於1995年9月那樣正式宣布其目的就是加強和擴大德國在歐盟的領導地位,人們也不難想像歐洲國家會作出什麽反應。
同樣強調“近鄰外國”且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歐亞主義思想,要填補的正是這個空白。這個以頗有文化意味甚至玄妙的術語闡明的主義,所指方向的出發點有這樣一個前提:從地緣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俄國既不完全是歐洲的,也不完全是亞洲的,因此,俄國具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歐亞特性。這種特性是俄國對從中亞到太平洋海岸遼闊土地的獨特控製所遺留下來的,是莫斯科四個多世紀向東擴張所建立的帝國的遺產。俄國通過擴張,把一大批非俄羅斯人和非歐洲人納入俄羅斯,從而也形成了獨特的歐亞政治文化特點。
作為一種學說,歐亞主義並非在後蘇聯時期才出現。它始於19世紀。但作為前蘇聯共產主義明確的替代物和對所謂西方墮落的反應,興盛於20世紀。俄國流亡者積極宣傳這一學說以取代蘇維埃主義,因為他們認識到前蘇聯內部非俄羅斯人的民族覺醒需要一種起支配作用的超民族的學說。他們擔心共產主義的最終失敗也會導致古老的大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早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一個重要的歐亞主義的倡導者恩。思。特魯別茨科伊王子便令人信服地闡述了這一點。他寫道:共產主義實際上是改頭換麵的歐洲主義,旨在破壞俄羅斯生活的精神基礎和民族獨特性,宣揚實際統治歐美的唯物主義觀點……
我們的任務是當俄國不再是歐洲文明的扭曲反映時,當俄國再次回歸自我成為俄羅斯-歐亞,自覺地繼承和維護成吉思汗的偉大遺產時,創造一種嶄新的文化,不同於歐洲文明的我們自己的文化恩。思。特魯別茨科伊:《成吉思汗的遺產》,《逆流》1990年第9期第68頁……
在後蘇聯的混亂情況下,這種觀點大有市場。一方麵,共產主義被指責為背叛了俄國正統思想,也背叛了特殊的玄妙的“俄羅斯思想”;另一方麵,西方主義也受到了批判,因為西方尤其是美國被認為是腐敗的。文化上反俄羅斯的,意在剝奪俄國在歷史和地理上對歐亞大陸獨有的、淵源很深的控製權。
歷史學家、地理學家和人種史學家列夫。古米勒夫的被廣泛引用的文章給歐亞主義作了學術上解釋。他的《中世紀的俄羅斯和大草原》、《歐亞節奏》以及《歷史上的人種地理》等書,有力地闡述了歐亞大陸是俄羅斯人民的獨特“人種”的自然地理背景,是俄羅斯人和大草原上非俄羅斯居民之間的歷史上共生的結果,從此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歐亞文化和精神特性。古米勒夫告誡說,適應西方,對俄國人民來說隻能意味著失掉自己的“人種和靈魂”。
這些觀點得到俄國各種民族主義政治家更為直覺的響應。例如,葉爾欽的前副總統亞歷山大。魯茨科伊曾宣稱,“從我國的地緣政治形勢看,很顯然,俄國代表著連接亞洲和歐洲的唯一橋樑。誰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誰就將成為世界的主人”羅馬《咖啡店報》的專訪,1994年7月15日……1996年大選中葉爾欽的共產黨競爭者根納季。久加諾夫盡管是搞馬列主義的,但也推崇歐亞主義對俄國人民在歐亞大陸廣褒土地上特殊的傳教士精神作用的玄妙強調。久加諾夫爭辯說,俄國有獨特的文化使命,也有特殊的地理優勢來充當全球的領導。
哈薩克斯坦領導人努蘇爾丹。納紮爾巴耶夫也提出一種更穩重實用的歐亞主義思想。納在國內麵臨著人數幾乎相等的土生土長的哈薩克人和俄羅斯移民之間的種族矛盾,同時也為了尋找減輕莫斯科要求政治一體化壓力的方式,他提出了“歐亞聯盟”這一概念,以取代麵目不清和效率低下的獨立國協。雖然他的想法沒有更為傳統的歐亞主義的玄妙內容,當然也並不賦予俄國人充當歐亞領導人的特殊使命,但其思想起源於這樣一種觀念:地理範圍與前蘇聯相當的歐亞大陸是一個有機整體,也必須有政治的含義。
在某種程度上,俄國地緣政治思想把“近鄰外國”放在最重要位置上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從安全和經濟角度看,在後帝國的俄國和新獨立的國家間實現某種秩序和妥協十分必要。但使大部分討論具有一種超現實色彩的是這樣一個揮之不去的觀念:從某些方麵來看,不管前帝國的政治“一體化”是(因為經濟原因而)自動實現,還是作為俄國最終恢復所喪失的力量的結果而實現(且不用說是作為俄國特殊的歐亞或斯拉夫使命而實現),這種“一體化”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
在這一方麵,人們經常與歐盟作比較,但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不同點:歐盟,即使考慮到德國的特殊影響,也不是由一個在國民生產總值、人口和領土麵積方麵都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國家主導的;歐盟也不是一個民族帝國的繼承者,其獲得解放的成員也不深深懷疑“一體化”就是重新被統治的代名詞。即使如此,若德國像前麵提到的俄國於1995年9月那樣正式宣布其目的就是加強和擴大德國在歐盟的領導地位,人們也不難想像歐洲國家會作出什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