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這種不合作的精神再次惹惱了劉啟,劉啟大概也暗暗想,這傢夥說我以後沒法責備人臣不肯守節,看來已經懷有二心了,不殺了這傢夥,將來免不了會出亂子,於是暗暗萌生了除掉周亞夫之心。
周亞夫看見劉啟堅決封匈奴人為侯,知道皇帝對自己很不滿了,當即上書稱病,請求免去丞相職位。劉啟更加惱怒:這傢夥真的跟自己叫板了,沒聽他的意見,他就稱病要求退休,你以為你是誰?缺了你地球就不轉了?想要挾我,沒門。當即批準。
這世上當領導的,大概最討厭下屬採取無聲的抵抗。當年太子太傅竇嬰因為勸諫劉啟廢太子劉榮而不得,也稱病免職,躲在家裏以酒色自娛。別人就去勸他:“能讓將軍富貴的,是當今皇帝;能親和將軍的,是當今太後。將軍為太子太傅,皇帝廢黜太子,將軍向皇帝麵爭反對,卻沒有成功,將軍不能自殺謝罪,反而稱病引退,天天抱著美女喝酒而不朝見,這不是暗中向皇帝叫板,表達自己的不滿嗎?一旦皇帝生氣,將軍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竇嬰一聽,嚇得趕快上朝,宣稱病癒。可見竇嬰還比較乖巧,而周亞夫顯然就有些執拗,這是他自己在自己的棺材上多釘了一根棺材釘,怪不得別人。
小章:第三集
四年後,劉啟身體欠佳,覺得自己時日無多,除掉周亞夫的時候到了,於是召周亞夫進宮,賜他食物,食案上擺著一大塊豬肉,沒有切開,又不安排筷子。周亞夫馬上自己吩咐掌管筵席的尚席官:“去,快給我去拿筷子來。”劉啟看在眼裏,笑著說:“不給你放筷子,正是我吩咐的,嘿嘿,你大概很不滿罷?”周亞夫這才知道,雖然已經四年過去了,皇帝對自己的怨恨卻光彩如新,他趕忙摘下帽子伏地道歉。劉啟道:“起來罷。”周亞夫趕忙快速地走了出去。劉啟望著他的背影的陽光下拖成長長的一條,冷笑道:“這傢夥還是怏怏不樂,將來我的兒子即位,恐怕製不住他。”
皇帝要殺大臣,要找理由是非常容易的,很快機會來了。
有一天,皇宮裏專門為皇帝製造器物的尚方工官要偷偷出售一批盔甲,總共五百套,不過這批盔甲隻是明器,是陪葬用的,沒有實用價值。周亞夫的兒子很孝順,當即就為父親訂好了這批貨,然後僱傭了一幫民工去取,最後卻不肯付給民工工錢。民工們當然不幹,上門追討,這種行為非常“惡劣”,換到現在,大概可以稱為“惡意討薪”。可是周亞夫的兒子水平還不夠,沒有發明這麽牛逼的詞來為自己開脫,他僅仗著自己是列侯子孫,不理不睬,同時讓家丁們嚴加防範。民工們義憤填膺,隻好集體上訪,告到了朝廷,說周亞夫的兒子偷偷購買皇帝用的器物。劉啟一聽,笑得要死,正要琢磨老周的罪狀呢,這就送上門來了。他當即果斷地批覆,將周亞夫也一併逮入監獄,派遣酷吏嚴刑拷問。
我們前麵說過,酷吏們是依附皇權的寄生蟲,一向擅長察言觀色,主子撅起屁股,就知道主子會拉什麽屎。這個劉啟派去的酷吏對主子的意思當然也心領神會,他來到周亞夫麵前,左手拿著竹簡,右手拿著毛筆,言辭懇切地問道:“我說君侯啊,皇帝陛下對您這麽好,您為什麽還想造反呢?”
周亞夫跟他老爸一樣,不善言辭:“臣豈敢造反。”
那酷吏認真地說:“什麽?不想造反,不想造反買這麽多盔甲幹什麽?”
簡直明知故問,周亞夫當即氣得發抖:“臣所購買的器物,都是下葬用的明器,一碰就破,質量低劣,根本就不堪戰陣,怎麽可能拿來造反呢?”
酷吏笑了笑,說出了有史以來最牛逼的一句駁斥:“君侯就算不想在地上造反,可是有了這麽多盔甲陪葬,也免不了會在地下造反的。”
這酷吏的邏輯是絲毫沒有問題的,你說是明器嘛,質量低劣,根本不堪使用,可是到了地府,它們總不存在這種問題罷,你要拿來造反不是不可能的。當然類似這樣的絕妙殺人理由之前就有,早在春秋時候,有一個叫勾踐的人就這麽用過。
越王勾踐當年被吳王夫差打得找不著北,差點亡國,還是靠著行使美人計才逃過一劫。又靠了範蠡、文種等幾位大臣的輔佐,十年生聚,十年發憤才滅了吳國,報了大仇。可是他一得意,馬上就想殺了範蠡、文種等一幹功臣。好在範蠡識相,早早棄官逃亡經商,躲到宋國的定陶當了寓公。臨走之前曾給文種留了一封信,信中說勾踐這傢夥長得像一隻大鳥,長頸尖喙,隻可和他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不如棄官一起逃亡。文種不聽,還傻乎乎地留在國內,想繼續當忠臣。可是勾踐已經容不下他了,有一天召見他,語重心長地說:“文大夫啊,我知道,你肚子裏有很多陰謀兵法,還有九種征服其他國家的良策,我隻採用了其中的三種,就搞得吳國亡國,其他六種你藏在心裏,在這世上卻發揮不了作用,實在可惜啊,我有個提議,不知道文大夫你意下如何?”
文種驚喜地問:“什麽提議,大王快說,臣就算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勾踐幹笑了一聲:“是這樣的,我雖然在這世上滅亡了吳國,可是吳國那些死去的先王們在地府的勢力仍然很大,我很頭疼啊,不如你到地下去侍候我的先王,為我的先王帶兵去攻打吳國的先王罷。”
周亞夫看見劉啟堅決封匈奴人為侯,知道皇帝對自己很不滿了,當即上書稱病,請求免去丞相職位。劉啟更加惱怒:這傢夥真的跟自己叫板了,沒聽他的意見,他就稱病要求退休,你以為你是誰?缺了你地球就不轉了?想要挾我,沒門。當即批準。
這世上當領導的,大概最討厭下屬採取無聲的抵抗。當年太子太傅竇嬰因為勸諫劉啟廢太子劉榮而不得,也稱病免職,躲在家裏以酒色自娛。別人就去勸他:“能讓將軍富貴的,是當今皇帝;能親和將軍的,是當今太後。將軍為太子太傅,皇帝廢黜太子,將軍向皇帝麵爭反對,卻沒有成功,將軍不能自殺謝罪,反而稱病引退,天天抱著美女喝酒而不朝見,這不是暗中向皇帝叫板,表達自己的不滿嗎?一旦皇帝生氣,將軍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竇嬰一聽,嚇得趕快上朝,宣稱病癒。可見竇嬰還比較乖巧,而周亞夫顯然就有些執拗,這是他自己在自己的棺材上多釘了一根棺材釘,怪不得別人。
小章:第三集
四年後,劉啟身體欠佳,覺得自己時日無多,除掉周亞夫的時候到了,於是召周亞夫進宮,賜他食物,食案上擺著一大塊豬肉,沒有切開,又不安排筷子。周亞夫馬上自己吩咐掌管筵席的尚席官:“去,快給我去拿筷子來。”劉啟看在眼裏,笑著說:“不給你放筷子,正是我吩咐的,嘿嘿,你大概很不滿罷?”周亞夫這才知道,雖然已經四年過去了,皇帝對自己的怨恨卻光彩如新,他趕忙摘下帽子伏地道歉。劉啟道:“起來罷。”周亞夫趕忙快速地走了出去。劉啟望著他的背影的陽光下拖成長長的一條,冷笑道:“這傢夥還是怏怏不樂,將來我的兒子即位,恐怕製不住他。”
皇帝要殺大臣,要找理由是非常容易的,很快機會來了。
有一天,皇宮裏專門為皇帝製造器物的尚方工官要偷偷出售一批盔甲,總共五百套,不過這批盔甲隻是明器,是陪葬用的,沒有實用價值。周亞夫的兒子很孝順,當即就為父親訂好了這批貨,然後僱傭了一幫民工去取,最後卻不肯付給民工工錢。民工們當然不幹,上門追討,這種行為非常“惡劣”,換到現在,大概可以稱為“惡意討薪”。可是周亞夫的兒子水平還不夠,沒有發明這麽牛逼的詞來為自己開脫,他僅仗著自己是列侯子孫,不理不睬,同時讓家丁們嚴加防範。民工們義憤填膺,隻好集體上訪,告到了朝廷,說周亞夫的兒子偷偷購買皇帝用的器物。劉啟一聽,笑得要死,正要琢磨老周的罪狀呢,這就送上門來了。他當即果斷地批覆,將周亞夫也一併逮入監獄,派遣酷吏嚴刑拷問。
我們前麵說過,酷吏們是依附皇權的寄生蟲,一向擅長察言觀色,主子撅起屁股,就知道主子會拉什麽屎。這個劉啟派去的酷吏對主子的意思當然也心領神會,他來到周亞夫麵前,左手拿著竹簡,右手拿著毛筆,言辭懇切地問道:“我說君侯啊,皇帝陛下對您這麽好,您為什麽還想造反呢?”
周亞夫跟他老爸一樣,不善言辭:“臣豈敢造反。”
那酷吏認真地說:“什麽?不想造反,不想造反買這麽多盔甲幹什麽?”
簡直明知故問,周亞夫當即氣得發抖:“臣所購買的器物,都是下葬用的明器,一碰就破,質量低劣,根本就不堪戰陣,怎麽可能拿來造反呢?”
酷吏笑了笑,說出了有史以來最牛逼的一句駁斥:“君侯就算不想在地上造反,可是有了這麽多盔甲陪葬,也免不了會在地下造反的。”
這酷吏的邏輯是絲毫沒有問題的,你說是明器嘛,質量低劣,根本不堪使用,可是到了地府,它們總不存在這種問題罷,你要拿來造反不是不可能的。當然類似這樣的絕妙殺人理由之前就有,早在春秋時候,有一個叫勾踐的人就這麽用過。
越王勾踐當年被吳王夫差打得找不著北,差點亡國,還是靠著行使美人計才逃過一劫。又靠了範蠡、文種等幾位大臣的輔佐,十年生聚,十年發憤才滅了吳國,報了大仇。可是他一得意,馬上就想殺了範蠡、文種等一幹功臣。好在範蠡識相,早早棄官逃亡經商,躲到宋國的定陶當了寓公。臨走之前曾給文種留了一封信,信中說勾踐這傢夥長得像一隻大鳥,長頸尖喙,隻可和他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不如棄官一起逃亡。文種不聽,還傻乎乎地留在國內,想繼續當忠臣。可是勾踐已經容不下他了,有一天召見他,語重心長地說:“文大夫啊,我知道,你肚子裏有很多陰謀兵法,還有九種征服其他國家的良策,我隻採用了其中的三種,就搞得吳國亡國,其他六種你藏在心裏,在這世上卻發揮不了作用,實在可惜啊,我有個提議,不知道文大夫你意下如何?”
文種驚喜地問:“什麽提議,大王快說,臣就算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勾踐幹笑了一聲:“是這樣的,我雖然在這世上滅亡了吳國,可是吳國那些死去的先王們在地府的勢力仍然很大,我很頭疼啊,不如你到地下去侍候我的先王,為我的先王帶兵去攻打吳國的先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