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羅希洛夫當時任國防人民委員。——譯者注
武裝紅軍的發展過程推翻了“特殊”機動性論。我軍航空兵、坦克和機械化兵團的迅速發展,起初也使某些人在理論上向富勒一類人靠攏。出現了新的“機動”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坦克的快速性使其不能與步兵共同進行卓有成效的行動。由此產生了坦克兵團完全獨立、脫離諸兵種合成軍隊主力的意向,產生了輕視敵人反坦克火力和不懂得在現代戰鬥中坦克與步兵一樣,沒有猛烈的炮火支援就不可能順利行動的傾向。
1929年條令貫穿著依靠不同兵種靈活和穩定協同的戰術原則,這些原則,以及步兵、騎兵、炮兵和坦克的聯合演習實踐,推翻了這些有害的觀點。
另一方麵,有部分同誌又戰戰兢兢地對待軍隊大量裝備坦克的現實。他們害怕下雨、下雪,害怕秋天、春天,等等。一些同誌說,在我們的道路和氣候條件下,坦克在一年中隻能出動“區區一個半月”。不過,活生生的現實推翻了這些膽怯的理論家們的擔心。坦克無論在夏季、冬季、春季還是秋季都能出色地行動。
對裝備了速射火炮的新型快速坦克的作用和意義不理解,還表現在以下方麵:有些同誌不同意坦克在現代戰鬥中能夠發揮比它們在1918年法軍和英軍對德軍戰鬥中更加堅決的作用。這些同誌斷言,坦克隻能作為直接支援步兵的兵器發揮作用。他們沒有看到在步兵兵團諸兵種合同戰鬥中按新方法組織坦克與炮兵協同的可能性。因此,他們否認坦克可以向敵防禦配置縱深突進,以奪取敵人的退卻道路。我們隨後就可看到,這些懷疑是沒有根據的。
現代戰爭中的防禦威力正不斷增強,因為機槍的數量在增大,質量在提高,自動步槍正在列裝,所有這些武器都把鋒芒對準了進攻的步兵。
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迅速發展的反坦克炮,也被用來對付支援衝擊步兵和使其免遭敵機槍殺傷的坦克。防禦威力在增強,並創造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產生陣地戰樣式的條件。陣地正麵越可能形成,陸軍進攻的主要兵器——坦克和火炮就越難以發展。
防禦武器的優點是使用簡便,數量眾多。以火炮、坦克、飛機、化學武器為主的進攻或壓製兵器,則要求在組織它們協同行動時表現出很高的藝術。防禦的主要兵器(機槍和反坦克炮)在使用上的簡便,當然有助於形成防禦對進攻的優勢。
義大利人在阿比西尼亞1的戰爭表明,炮兵和坦克能輕易戰勝防禦,但其原因是阿比西尼亞技術落後,特別是機槍和反坦克炮的數量微不足道。西班牙戰爭則相反,它表明了防禦武器的作用和威力。炮兵和坦克費盡力氣才集結了足以克服機槍和反坦克炮的力量。
1今衣索比亞。——譯著注
就是軍隊實行機械化的最極端的支持者也承認現代防禦兵器的作用。例如,利德爾?哈特在美國《外交》雜誌1月號探討法軍採取的摩托化和機械化途徑時,指出了初看起來很奇怪的一個事實,即“為了以更快向受威脅地段轉移火力的途徑來加強防禦及更迅速地發展反攻”,組建了摩托機械化部隊。利德爾?哈特接著寫道:
這種對機械化部隊作用所持的“防禦性”觀點,可能使許多人感到奇怪。但是它在技術上是有根據的。盡管進攻的力量由於機械化兵的發展而明顯增強,時間卻可能證明,防禦的力量通過間接途徑將會增長得更快。人們回顧過去後甚至可能會說,這就是幾百年中戰爭機械化發展的總趨勢。
雖然利德爾?哈特仍然和原先一樣堅持隻需建立小型機械化軍隊的理論,但是他的上述看法是很值得重視的。
穩定防禦的武器無疑在發展。但是,認為陣地戰必不可少和不可避免是不正確的。帝國主義戰爭有陣地戰階段,不是因為它不可避免,而是因為交戰雙方沒有得到必需的壓製兵器(自炮彈起)的保障,而這又是這場戰爭的所有參加者在進行戰爭準備時犯下了大錯的結果。未來戰爭中也是這樣,如果對現代防禦的兵器估計不足,如果不研製必要數量的進攻兵器,如果軍隊不充分掌握現代進攻戰鬥的複雜藝術,那麽陣地戰正麵就完全可能出現。
上麵已經說過,防禦兵器的戰鬥使用比進攻兵器簡便、容易。但是,優勢仍然屬於進攻,這種優勢在於能夠在預定突擊方向進行壓倒性的集中和給防禦者造成嚴重損失。此外,現代進攻兵器使軍隊即便在敵人建立綿亙正麵的情況下,也能夠以比過去大得多的效果組織戰鬥。
戰鬥樣式的發展
當今戰鬥情況的構成和戰鬥本身的構成有那些發展特點呢?
航空兵對軍隊移動和後勤工作正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西班牙戰爭經驗表明,如果軍隊不善於組織對空防禦,航空兵會給陸軍有生力量造成多麽大的損失,產生多麽大的精神效應。
由於機槍武器的發展,步兵的防禦變得越來越堅固。在戰場掩體隱蔽的步兵即便在進攻者得到猛烈炮火支援的情況下,也變得難以對付。當炮火向敵防禦配置縱深轉移後,總是有個別機槍手復活,及時對衝擊者進行致命的射擊。
坦克急劇改變了這一狀況,增強了步兵的衝擊力量。坦克在步兵前麵前進,壓製敵機槍點,即不準敵機槍手抬頭,而緊隨其後進攻的步兵則負責肅清防禦地帶的敵人。
武裝紅軍的發展過程推翻了“特殊”機動性論。我軍航空兵、坦克和機械化兵團的迅速發展,起初也使某些人在理論上向富勒一類人靠攏。出現了新的“機動”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坦克的快速性使其不能與步兵共同進行卓有成效的行動。由此產生了坦克兵團完全獨立、脫離諸兵種合成軍隊主力的意向,產生了輕視敵人反坦克火力和不懂得在現代戰鬥中坦克與步兵一樣,沒有猛烈的炮火支援就不可能順利行動的傾向。
1929年條令貫穿著依靠不同兵種靈活和穩定協同的戰術原則,這些原則,以及步兵、騎兵、炮兵和坦克的聯合演習實踐,推翻了這些有害的觀點。
另一方麵,有部分同誌又戰戰兢兢地對待軍隊大量裝備坦克的現實。他們害怕下雨、下雪,害怕秋天、春天,等等。一些同誌說,在我們的道路和氣候條件下,坦克在一年中隻能出動“區區一個半月”。不過,活生生的現實推翻了這些膽怯的理論家們的擔心。坦克無論在夏季、冬季、春季還是秋季都能出色地行動。
對裝備了速射火炮的新型快速坦克的作用和意義不理解,還表現在以下方麵:有些同誌不同意坦克在現代戰鬥中能夠發揮比它們在1918年法軍和英軍對德軍戰鬥中更加堅決的作用。這些同誌斷言,坦克隻能作為直接支援步兵的兵器發揮作用。他們沒有看到在步兵兵團諸兵種合同戰鬥中按新方法組織坦克與炮兵協同的可能性。因此,他們否認坦克可以向敵防禦配置縱深突進,以奪取敵人的退卻道路。我們隨後就可看到,這些懷疑是沒有根據的。
現代戰爭中的防禦威力正不斷增強,因為機槍的數量在增大,質量在提高,自動步槍正在列裝,所有這些武器都把鋒芒對準了進攻的步兵。
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迅速發展的反坦克炮,也被用來對付支援衝擊步兵和使其免遭敵機槍殺傷的坦克。防禦威力在增強,並創造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產生陣地戰樣式的條件。陣地正麵越可能形成,陸軍進攻的主要兵器——坦克和火炮就越難以發展。
防禦武器的優點是使用簡便,數量眾多。以火炮、坦克、飛機、化學武器為主的進攻或壓製兵器,則要求在組織它們協同行動時表現出很高的藝術。防禦的主要兵器(機槍和反坦克炮)在使用上的簡便,當然有助於形成防禦對進攻的優勢。
義大利人在阿比西尼亞1的戰爭表明,炮兵和坦克能輕易戰勝防禦,但其原因是阿比西尼亞技術落後,特別是機槍和反坦克炮的數量微不足道。西班牙戰爭則相反,它表明了防禦武器的作用和威力。炮兵和坦克費盡力氣才集結了足以克服機槍和反坦克炮的力量。
1今衣索比亞。——譯著注
就是軍隊實行機械化的最極端的支持者也承認現代防禦兵器的作用。例如,利德爾?哈特在美國《外交》雜誌1月號探討法軍採取的摩托化和機械化途徑時,指出了初看起來很奇怪的一個事實,即“為了以更快向受威脅地段轉移火力的途徑來加強防禦及更迅速地發展反攻”,組建了摩托機械化部隊。利德爾?哈特接著寫道:
這種對機械化部隊作用所持的“防禦性”觀點,可能使許多人感到奇怪。但是它在技術上是有根據的。盡管進攻的力量由於機械化兵的發展而明顯增強,時間卻可能證明,防禦的力量通過間接途徑將會增長得更快。人們回顧過去後甚至可能會說,這就是幾百年中戰爭機械化發展的總趨勢。
雖然利德爾?哈特仍然和原先一樣堅持隻需建立小型機械化軍隊的理論,但是他的上述看法是很值得重視的。
穩定防禦的武器無疑在發展。但是,認為陣地戰必不可少和不可避免是不正確的。帝國主義戰爭有陣地戰階段,不是因為它不可避免,而是因為交戰雙方沒有得到必需的壓製兵器(自炮彈起)的保障,而這又是這場戰爭的所有參加者在進行戰爭準備時犯下了大錯的結果。未來戰爭中也是這樣,如果對現代防禦的兵器估計不足,如果不研製必要數量的進攻兵器,如果軍隊不充分掌握現代進攻戰鬥的複雜藝術,那麽陣地戰正麵就完全可能出現。
上麵已經說過,防禦兵器的戰鬥使用比進攻兵器簡便、容易。但是,優勢仍然屬於進攻,這種優勢在於能夠在預定突擊方向進行壓倒性的集中和給防禦者造成嚴重損失。此外,現代進攻兵器使軍隊即便在敵人建立綿亙正麵的情況下,也能夠以比過去大得多的效果組織戰鬥。
戰鬥樣式的發展
當今戰鬥情況的構成和戰鬥本身的構成有那些發展特點呢?
航空兵對軍隊移動和後勤工作正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西班牙戰爭經驗表明,如果軍隊不善於組織對空防禦,航空兵會給陸軍有生力量造成多麽大的損失,產生多麽大的精神效應。
由於機槍武器的發展,步兵的防禦變得越來越堅固。在戰場掩體隱蔽的步兵即便在進攻者得到猛烈炮火支援的情況下,也變得難以對付。當炮火向敵防禦配置縱深轉移後,總是有個別機槍手復活,及時對衝擊者進行致命的射擊。
坦克急劇改變了這一狀況,增強了步兵的衝擊力量。坦克在步兵前麵前進,壓製敵機槍點,即不準敵機槍手抬頭,而緊隨其後進攻的步兵則負責肅清防禦地帶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