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切夫斯基的學術著作涉及戰略、戰役法和戰術各個領域,對蘇聯軍事思想的發展和武裝力量建設實踐有重大影響。其重要論著已收進蘇聯國防部軍事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圖哈切夫斯基選集》。


    大縱深戰鬥和大縱深戰役理論是蘇軍戰役法和戰術領域的重大發展,而戰役法和戰術理論的最主要原則是根據軍事戰略的要求製定的,其內容本身也包含著一定的戰略成分。蘇軍後來的實踐表明,大縱深戰役不能脫離總的戰略情況,必須將其作為完成一定戰略任務的手段來看待,即為了將大縱深戰役理論變成實際,需要給它設置某種戰略背景,使其具有戰略內容。這就需要首先對戰爭進行深入的辯證研究。圖哈切夫斯基等軍事理論家在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醞釀大縱深戰鬥理論和實踐,與他們對戰爭的新認識有密切關係。


    本文作為《蘇聯大百科全書》的重要條目,反映了當時蘇軍對戰爭問題的基本觀點。圖哈切夫斯基在研究以往戰爭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國內戰爭經驗的基礎上,闡述了對戰爭性質和進行戰爭一般問題的看法,為進而探討未來戰爭、戰役和戰鬥的性質提供了前提。


    作者認為,戰爭樣式的發展完全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經濟發展,為未來戰爭奠定了廣泛的技術工業基礎。現代戰爭中使用的作戰兵器和輔助兵器的發展,急劇改變了進行戰爭的條件。未來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規模會更大,鬥爭的緊張性會更高。技術的進步不僅將導致戰鬥隊形縱深加大,而且將導致戰區縱深加大。正麵的寬度、鐵路網的高效率和戰區的大縱深使人們不能期望以一次突擊消滅敵人全部作戰軍隊。


    戰爭樣式的演化。“沒有什麽東西比陸軍和海軍更依賴於經濟前提”1,而陸軍和海軍是基本的戰爭工具。戰爭樣式的發展完全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第3卷第206頁。——譯者注


    “新的生產力也必定是作戰方法上每次新的改進的前提。”(恩格斯)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7卷第562頁。——譯者注


    “更好的武器的發明和士兵成分的改變”,使人們有可能創造新的戰爭樣式。技術和社會要素髮展的這種相輔相成的影響,改變了和正在改變著軍種以及戰爭特點和本質、戰爭補給,等等。


    戰爭從“武裝村社”時期、不開化時期,經過軍事組織特別繁複多樣的封建時期,再經過僱傭軍時期,過渡到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中,資產階級和小農在社會和政治上的解放,造就了人數眾多的軍隊,或者所謂“武裝的人民”。


    資本主義導致了軍國主義的巨大發展。在帝國主義時代,軍備和戰爭達到了空前龐大的規模。陸軍與空軍和海軍競相發展。技術的飽和為軍隊的機械化和摩托化奠定了基礎。對勞動群眾進行大規模軍事教育和在戰時對他們進行動員,為資本主義國家不可避免的衰落創造了條件,此時勞動人民將掉轉刺刀對準剝削者,軍國主義將在自身辨證發展作用下滅亡。


    我們所稱的現代戰爭以多樣性著稱。根據其社會政治特徵,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戰爭、民族解放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最後還有帝國主義反對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這些戰爭經常互相交織。例如,我們看到了德國帝國主義和協約國直接參加我們的國內戰爭。在中國,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交織狀況,那裏的國內戰爭同時又是民族解放戰爭。


    戰爭、政治、經濟與戰略。在當今時代,進行戰爭已不再是一個統帥和戰略家的事,而變成了政府掌握的大權。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同時戰爭又不意味著取消或代替政治。通過戰役過程取得的戰果可能對戰爭規模和樣式產生極大的影響。占領新的領土——擴大戰爭基礎——可能造成新的力量對比和擴大最初的政治目標,而相反,失掉領土,失掉維持戰爭的主要工業基礎,或是武裝力量被打敗,經濟衰退,階級矛盾尖銳化,等等,則可能導致最初的政治目標縮小。


    政治導致了戰爭,甚至“和約也是那一政治的繼續,它記下了軍事行動所造成的敵對力量之間的一些變化。”1進行戰爭的國家的政治影響著戰爭目的、階級鬥爭、經濟、對內和對外政策,而對無產階級國家來說,政治會不可避免地“突破”武裝戰線,把無產者的國際主義階級利益統一起來。政治會把全部經濟和社會資源統一起來,以協同一致地達到戰爭目的;政治力圖通過國家所需的中立或與某些國家結盟來保護國家。政治也會在考慮到所麵臨軍事任務的同時發展本國的經濟。


    1《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2卷第157頁。(此處譯為“和約”的原詞是mhp,可譯作而且宜譯作“和平”。)——譯者注


    政治在創造必要的經濟資源、政治資源和社會資源及進行戰爭的條件時,會在最高一級解決武裝力量組織和戰區建設問題,解決擬製戰役計劃問題,而實施戰役計劃,如同隨後實施戰役,都是戰略的職能,武裝力量統帥部的職能。


    戰爭計劃。戰爭計劃涵蓋戰爭準備的一切要素,這些要素通過使用得到一切適當經濟和政治措施加強的武裝力量,保證戰爭目的的達成。根據戰爭目的和條件,戰爭計劃可能是防禦性的,也可能是征服性的,還可能帶有部分征服性爾後轉為防禦性的,或先帶有防禦性爾後轉為征服性的。在一切情況下,無論戰爭的真實性質如何,它都會被資產階級國家宣布為防禦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縱深戰役理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前蘇聯]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前蘇聯]多人並收藏大縱深戰役理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