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 《大縱深戰役理論》作者:[前蘇聯]多人【完結】
譯者的話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原蘇聯軍界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並一直引以為榮的先進軍事理論,它在世界軍事科學寶庫中無疑應該占有一席地位。
讀者看到的這本介紹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書有兩個特點:第一,它並非由某個作者獨自創作,而是從眾多蘇軍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著作中精選相關部分或全文匯集而成。第二,做此項工作的人並非蘇軍或俄軍哪個領導或學者,而是一個比較熟悉蘇聯軍事問題的中國將領。
我本來無心去做連蘇聯和俄羅斯同行都沒有做的事。雖然我離開領導崗位後又重新做起了中斷二十年的“譯匠”工作,2004至2005兩年中出版了三本新譯著,但我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接觸我年輕時常接觸的軍事理論著作了。可是有一天,解放軍出版社原軍事編輯室主任謝鋼同誌突然來電話,問我蘇軍或俄軍是否出版過專門研究大縱深戰役理論的著作。我說沒有看見過,大概別人也沒見過,因為可能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書1,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可能散見於《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圖哈切夫斯基選集》等軍事著作和蘇聯時期的《軍事歷史雜誌》等期刊中。他說解放軍出版社正在出版一套介紹外國著名軍事著作的叢書,想請我“老將出馬”,把散見於各處的著作和文章篩選、整理和翻譯出來,形成一本比較係統和完整的向讀者介紹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專著。
1後來我問一個曾在俄羅斯當過多年武官、見多識廣的朋友,他也說沒有看見過那樣的書。
這是何等困難的事啊!第一難要找到相關的俄文書刊;第二難要在普遍瀏覽的基礎上從這些書刊中找到合適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第三難要把不同作者在幾十年前寫的理論性很強、典故很多的文字準確地翻譯出來。我沒有馬上答應,可後來由於盛情難卻,又感到向讀者介紹這一有價值的軍事理論,是很有意義的事,我最終同意試一試,前提是他能找到我要求找到的原始材料。除上麵提到的書刊外,我還特別要求找到蘇聯軍事學者在1965年和1970年編輯的《蘇聯軍事著作中的戰略和戰役法問題(1917—1940)》、《蘇聯軍事著作中的戰術問題(1917—1940)》,因為僅從書名就能看到這兩本書有多麽重要。
我其實很懷疑他能找齊我開列的書刊,殊不知他很快就告訴我,我要的原始材料都已找到。當我拿到蘇聯幾十年前的出版物時,我很欽佩他的執著和敬業精神,也意識到自己隻能義無返顧地迎難而上了。
我瀏覽了找到的原著,覺得有把握編成一本大縱深戰役(戰鬥)論文集了。確定全書由總論和分論兩部分構成。總論部分選定三位蘇聯元帥和一位著名軍事理論家回顧大縱深戰役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文章。分論部分起初選了20多篇、最後精選17篇從不同角度論述大縱深戰役(戰鬥)的著作。選文原則是隻選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即大縱深戰役理論由形成到發展時期的權威著作。兩部分文章的編排基本上按寫作時間先後確定順序,但是分論中論述合同戰役和戰鬥的文章(共11篇)集中排在前麵,論述軍兵種使用的文章(共6篇)一起排在後麵。不過,一個作者如有兩篇以上著作,則不管後麵各篇寫於何時,都按成文先後順序排在第一篇之後。為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各篇著作的內容實質,對每篇文章都加了譯者按,介紹作者生平和文章的核心思想。
我不打算在此多談編選、翻譯14位作者內容不同、體裁不同、風格不同、文字水平也不同的文章的艱辛。但是想說明一點,就是書中所選大部分文章都寫於七八十年以前,其理論觀點和表達方式甚至所使用的軍事術語,都帶有當時的特色,加之作者的論述大多涉及戰爭歷史,因此翻譯難度特別大,讀者要完全理解也會碰到困難。為了讀者閱讀方便,我在翻譯過程中對諸多歷史事件、人物、典故、術語等加了注釋,總數有200條之多。
因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本書是唯一一部比較準確和全麵反映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最權威觀點的專著。從翻譯角度講,這是繼20多年前我翻譯的德國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後我最滿意的一部譯著。
由於這本書是我選編並翻譯的,我覺得應該就以下幾個問題向讀者談談我的看法。
一、什麽是大縱深戰役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關於準備與實施大縱深戰役的理論。它是在大縱深戰鬥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研究大縱深戰役必然會先接觸大縱深戰鬥,因此,文章作者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說。由於大縱深戰役理論本身涵蓋了大縱深戰鬥理論,許多時候便隻提前者。
研究大縱深戰役理論首先要弄清什麽是大縱深戰役(戰鬥)。關於這點,h.b.奧加爾科夫元帥在《蘇聯軍事百科全書》中講得很清楚:“大縱深戰役(戰鬥),是戰役軍團(兵團、部隊)的作戰樣式。其實質是以殺傷兵器同時壓製敵防禦全縱深,在選定方向突破其戰術地幅,爾後將發展勝利梯隊(坦克、摩托化步兵、騎兵)投入交戰,並為盡快達成預定目的機降空降兵,迅速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
這實際上是對m.h.圖哈切夫斯基、b.k.特裏安達菲洛夫、a.n.葉戈羅夫等軍事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論述進行綜合後得出的官方結論
譯者的話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原蘇聯軍界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並一直引以為榮的先進軍事理論,它在世界軍事科學寶庫中無疑應該占有一席地位。
讀者看到的這本介紹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書有兩個特點:第一,它並非由某個作者獨自創作,而是從眾多蘇軍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著作中精選相關部分或全文匯集而成。第二,做此項工作的人並非蘇軍或俄軍哪個領導或學者,而是一個比較熟悉蘇聯軍事問題的中國將領。
我本來無心去做連蘇聯和俄羅斯同行都沒有做的事。雖然我離開領導崗位後又重新做起了中斷二十年的“譯匠”工作,2004至2005兩年中出版了三本新譯著,但我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接觸我年輕時常接觸的軍事理論著作了。可是有一天,解放軍出版社原軍事編輯室主任謝鋼同誌突然來電話,問我蘇軍或俄軍是否出版過專門研究大縱深戰役理論的著作。我說沒有看見過,大概別人也沒見過,因為可能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書1,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可能散見於《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圖哈切夫斯基選集》等軍事著作和蘇聯時期的《軍事歷史雜誌》等期刊中。他說解放軍出版社正在出版一套介紹外國著名軍事著作的叢書,想請我“老將出馬”,把散見於各處的著作和文章篩選、整理和翻譯出來,形成一本比較係統和完整的向讀者介紹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專著。
1後來我問一個曾在俄羅斯當過多年武官、見多識廣的朋友,他也說沒有看見過那樣的書。
這是何等困難的事啊!第一難要找到相關的俄文書刊;第二難要在普遍瀏覽的基礎上從這些書刊中找到合適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第三難要把不同作者在幾十年前寫的理論性很強、典故很多的文字準確地翻譯出來。我沒有馬上答應,可後來由於盛情難卻,又感到向讀者介紹這一有價值的軍事理論,是很有意義的事,我最終同意試一試,前提是他能找到我要求找到的原始材料。除上麵提到的書刊外,我還特別要求找到蘇聯軍事學者在1965年和1970年編輯的《蘇聯軍事著作中的戰略和戰役法問題(1917—1940)》、《蘇聯軍事著作中的戰術問題(1917—1940)》,因為僅從書名就能看到這兩本書有多麽重要。
我其實很懷疑他能找齊我開列的書刊,殊不知他很快就告訴我,我要的原始材料都已找到。當我拿到蘇聯幾十年前的出版物時,我很欽佩他的執著和敬業精神,也意識到自己隻能義無返顧地迎難而上了。
我瀏覽了找到的原著,覺得有把握編成一本大縱深戰役(戰鬥)論文集了。確定全書由總論和分論兩部分構成。總論部分選定三位蘇聯元帥和一位著名軍事理論家回顧大縱深戰役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文章。分論部分起初選了20多篇、最後精選17篇從不同角度論述大縱深戰役(戰鬥)的著作。選文原則是隻選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即大縱深戰役理論由形成到發展時期的權威著作。兩部分文章的編排基本上按寫作時間先後確定順序,但是分論中論述合同戰役和戰鬥的文章(共11篇)集中排在前麵,論述軍兵種使用的文章(共6篇)一起排在後麵。不過,一個作者如有兩篇以上著作,則不管後麵各篇寫於何時,都按成文先後順序排在第一篇之後。為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各篇著作的內容實質,對每篇文章都加了譯者按,介紹作者生平和文章的核心思想。
我不打算在此多談編選、翻譯14位作者內容不同、體裁不同、風格不同、文字水平也不同的文章的艱辛。但是想說明一點,就是書中所選大部分文章都寫於七八十年以前,其理論觀點和表達方式甚至所使用的軍事術語,都帶有當時的特色,加之作者的論述大多涉及戰爭歷史,因此翻譯難度特別大,讀者要完全理解也會碰到困難。為了讀者閱讀方便,我在翻譯過程中對諸多歷史事件、人物、典故、術語等加了注釋,總數有200條之多。
因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本書是唯一一部比較準確和全麵反映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最權威觀點的專著。從翻譯角度講,這是繼20多年前我翻譯的德國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後我最滿意的一部譯著。
由於這本書是我選編並翻譯的,我覺得應該就以下幾個問題向讀者談談我的看法。
一、什麽是大縱深戰役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關於準備與實施大縱深戰役的理論。它是在大縱深戰鬥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研究大縱深戰役必然會先接觸大縱深戰鬥,因此,文章作者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說。由於大縱深戰役理論本身涵蓋了大縱深戰鬥理論,許多時候便隻提前者。
研究大縱深戰役理論首先要弄清什麽是大縱深戰役(戰鬥)。關於這點,h.b.奧加爾科夫元帥在《蘇聯軍事百科全書》中講得很清楚:“大縱深戰役(戰鬥),是戰役軍團(兵團、部隊)的作戰樣式。其實質是以殺傷兵器同時壓製敵防禦全縱深,在選定方向突破其戰術地幅,爾後將發展勝利梯隊(坦克、摩托化步兵、騎兵)投入交戰,並為盡快達成預定目的機降空降兵,迅速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
這實際上是對m.h.圖哈切夫斯基、b.k.特裏安達菲洛夫、a.n.葉戈羅夫等軍事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論述進行綜合後得出的官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