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 作者:孫立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高說:“我聽說聖人並不循規蹈矩,而是適應變化,順從潮流,看到苗頭就能預知根本,看到動向就能預知歸宿。而事物本來就是如此,哪裏有什麽一成不變的道理呢!現如今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裏,我趙高能猜出他的心誌。更何況從外部來製服內部就是逆亂,從下麵來製服上麵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隨之凋落,冰消雪化就萬物更生,這是自然界必然的結果。您怎麽連這些都沒看到呢?”
李斯對趙高說的這套大道理一點也不陌生,說:“機會來了是要抓住,但是不能亂來,違背天意的事不能做。我聽說晉代換太子,三代不安寧;齊桓公兄弟爭奪王位,哥哥被殺死;商紂殺死親戚,又不聽從臣下勸諫,都城夷為廢墟,隨著危及社稷;這三件事都違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廟沒人祭祀。我李斯還是人啊,怎麽能參與你們這些陰謀呢!”李斯不愧為雄辯家,說話以歷史依據,一時讓趙高語塞。
趙高見李斯還不鬆口,他知道,李斯雖然理直氣壯,振振有詞,但他身上最大的弱點是貪生怕死,保性命,保富貴,趙高決定打出最後一張牌,用嚴苛的話猛攻李斯的弱點,不信他不服軟!
第七講 助紂為虐
一
秦始皇沙丘病故,趙高見有機可乘,企圖立胡亥為帝,遭到李斯的強烈反對,趙高軟硬兼施,向李斯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心理攻勢。見還不奏效,最後決定向李斯攤牌。趙高說:
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裏。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鬆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意思是: “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麽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一定有仙人王子喬、赤鬆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如果您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相機而動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怎麽辦呢?”
趙高的話,似乎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則軟硬兼施,軟中帶硬,他的潛台詞是:如果你李斯不跟我幹,等著你的是死路一條!
這段話的份量很重,是對李斯的致命一擊。在趙高的威脅利誘下,李斯貪生怕死的思想被激活了,他想到扶蘇稱帝肯定重用蒙恬,因為他的法家治國思想和扶蘇有明顯不同,兩人很可能會產生矛盾,而且扶蘇和蒙恬又掌握軍隊,自己是個光杆司令,到那時,一旦被免職,被關起來,不僅無人解救,甚至真是連回鄉養老都不可能了。
第61節:第七講 助紂為虐(2)
再看趙高胡亥這一對師徒,李斯也得罪不起,趙高心狠手毒,胡亥對他言聽計從,不跟隨他們肯定是死路一條。
李斯進退維穀,左右為難,他前思後想,最後做出決定,跟趙高一起幹,立胡亥,保富貴!
李斯道義的底線被撕破了,良心被拋棄了,不禁痛苦萬分,《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他“仰天長嘆,垂淚太息,”感嘆息道:“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意思是:“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
這樣,李斯在他的晚年,麵對趙高惡勢力,終於低下了頭。他沒有站穩立場,為了保性命,保富貴,他沒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李斯為什麽這樣做?說到底,還是他的“倉鼠哲學”支配了他的行動。
關於“倉鼠哲學”,我們在第一講已經說過。李斯羨慕糧倉的老鼠,鄙視廁所裏的老鼠,他說 “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不肖:不才,沒本事,不正派。意思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大約從公元前247年到秦國,30多年來,的確為秦的強盛和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但是他的“倉鼠哲學”也一直支配自己的行動,就是像老鼠那樣善於利用環境,善於鑽營,以求自己的富貴榮華,為了這個目的,他陷害了老同學韓非;為取悅秦始皇,寫了許多充滿阿諛奉承之詞的刻石;為迎合秦始皇,策劃焚書。現在秦始皇沒了,他又要和趙高合謀政變,以保身家性命! 想繼續做糧倉的老鼠!
李斯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悲慘下場,與他狹隘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私自利思想有直接的關係。
趙高費盡口舌,終於說服了李斯,一塊石頭落了地,便趕忙去見胡亥,胡亥問:“事情辦得怎麽樣?”陰險的趙高故意裝出一臉輕鬆的樣子,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敢不服從命令呢!”
二
在趙高的策動下,李斯被迫參加了這個政變集團,開始了他人生最醜陋的一段行程。所謂沙丘之變,就是李斯、趙高、胡亥改變秦始皇的意願,廢扶蘇,立胡亥為帝,進而由趙高、李斯把持秦朝大權。
他們怎樣實施自己的計劃呢?李斯在這一政變過程中起了什麽作用呢?
首先,改遺詔。他們廢棄原先秦始皇臨終前寫好的詔書,偽造了兩份詔書。第一份是秦始皇給李斯的,讓李斯宣布立胡亥為太子。
李斯對趙高說的這套大道理一點也不陌生,說:“機會來了是要抓住,但是不能亂來,違背天意的事不能做。我聽說晉代換太子,三代不安寧;齊桓公兄弟爭奪王位,哥哥被殺死;商紂殺死親戚,又不聽從臣下勸諫,都城夷為廢墟,隨著危及社稷;這三件事都違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廟沒人祭祀。我李斯還是人啊,怎麽能參與你們這些陰謀呢!”李斯不愧為雄辯家,說話以歷史依據,一時讓趙高語塞。
趙高見李斯還不鬆口,他知道,李斯雖然理直氣壯,振振有詞,但他身上最大的弱點是貪生怕死,保性命,保富貴,趙高決定打出最後一張牌,用嚴苛的話猛攻李斯的弱點,不信他不服軟!
第七講 助紂為虐
一
秦始皇沙丘病故,趙高見有機可乘,企圖立胡亥為帝,遭到李斯的強烈反對,趙高軟硬兼施,向李斯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心理攻勢。見還不奏效,最後決定向李斯攤牌。趙高說:
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裏。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鬆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意思是: “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麽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一定有仙人王子喬、赤鬆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如果您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相機而動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怎麽辦呢?”
趙高的話,似乎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則軟硬兼施,軟中帶硬,他的潛台詞是:如果你李斯不跟我幹,等著你的是死路一條!
這段話的份量很重,是對李斯的致命一擊。在趙高的威脅利誘下,李斯貪生怕死的思想被激活了,他想到扶蘇稱帝肯定重用蒙恬,因為他的法家治國思想和扶蘇有明顯不同,兩人很可能會產生矛盾,而且扶蘇和蒙恬又掌握軍隊,自己是個光杆司令,到那時,一旦被免職,被關起來,不僅無人解救,甚至真是連回鄉養老都不可能了。
第61節:第七講 助紂為虐(2)
再看趙高胡亥這一對師徒,李斯也得罪不起,趙高心狠手毒,胡亥對他言聽計從,不跟隨他們肯定是死路一條。
李斯進退維穀,左右為難,他前思後想,最後做出決定,跟趙高一起幹,立胡亥,保富貴!
李斯道義的底線被撕破了,良心被拋棄了,不禁痛苦萬分,《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他“仰天長嘆,垂淚太息,”感嘆息道:“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意思是:“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
這樣,李斯在他的晚年,麵對趙高惡勢力,終於低下了頭。他沒有站穩立場,為了保性命,保富貴,他沒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李斯為什麽這樣做?說到底,還是他的“倉鼠哲學”支配了他的行動。
關於“倉鼠哲學”,我們在第一講已經說過。李斯羨慕糧倉的老鼠,鄙視廁所裏的老鼠,他說 “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不肖:不才,沒本事,不正派。意思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大約從公元前247年到秦國,30多年來,的確為秦的強盛和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但是他的“倉鼠哲學”也一直支配自己的行動,就是像老鼠那樣善於利用環境,善於鑽營,以求自己的富貴榮華,為了這個目的,他陷害了老同學韓非;為取悅秦始皇,寫了許多充滿阿諛奉承之詞的刻石;為迎合秦始皇,策劃焚書。現在秦始皇沒了,他又要和趙高合謀政變,以保身家性命! 想繼續做糧倉的老鼠!
李斯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悲慘下場,與他狹隘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私自利思想有直接的關係。
趙高費盡口舌,終於說服了李斯,一塊石頭落了地,便趕忙去見胡亥,胡亥問:“事情辦得怎麽樣?”陰險的趙高故意裝出一臉輕鬆的樣子,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敢不服從命令呢!”
二
在趙高的策動下,李斯被迫參加了這個政變集團,開始了他人生最醜陋的一段行程。所謂沙丘之變,就是李斯、趙高、胡亥改變秦始皇的意願,廢扶蘇,立胡亥為帝,進而由趙高、李斯把持秦朝大權。
他們怎樣實施自己的計劃呢?李斯在這一政變過程中起了什麽作用呢?
首先,改遺詔。他們廢棄原先秦始皇臨終前寫好的詔書,偽造了兩份詔書。第一份是秦始皇給李斯的,讓李斯宣布立胡亥為太子。